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SWOT分析和实践研究

2024-07-01刘晓红汪春杰

大学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减政策

刘晓红 汪春杰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赋予城市家庭劳动教育更多的优势和机遇,但也让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当前,城市多孩家庭的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做好家庭劳动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打造孩子之间的劳动共同体,实现孩子之间劳动教育的传帮带;挖掘家庭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家庭劳动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为孩子的成长成才赋能,以达成劳动实践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SWOT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9-0141-0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开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和主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日常实践更能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获得劳动滋养。劳动技能的学习、劳动素质的提升,将相伴孩子的继续教育和自我成长。“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中小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为他们参加劳动教育提供了时间保障。因此,城市多孩(非独生子女)家庭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要求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将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全面梳理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的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并结合实际提出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的SWOT分析

(一)“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的优势(S)

第一,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双减”政策的实施,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时间更充裕,保证了其劳动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劳动教育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为孩子的劳动生活化及劳动常态化提供了可能,同时有利于建立长效的、良好的亲子沟通机制,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第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家庭劳动资源相对丰富,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内容和多样的劳动形式,城市多孩家庭可以通过大娃对小娃的“传帮带”,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家庭凝聚力。

第四,家庭教育具有个性化。家庭教育完全异于学校“一对多”形式的教育,城市多孩家庭中的任一孩子于父母而言均具有事实上的“唯一性”,家长在日常相伴中能深入透彻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天赋喜好、个性特点,并据此实施个性化、适切性强的劳动教育。

(二)“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劣势(W)

本研究结合中国知网有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硕士论文研究成果,编制了“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调查问卷,选取笔者居住地周边中小学家长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调查,有196位家长参与,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城市家庭家长对劳动教育理念、内容等方面存在认识偏差。部分城市家庭家长基于自身成长经历,固执地认为读书才是正途,期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实现代际传递甚至超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潜在效益。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仅47.96%的孩子常参加家务劳动,52.04%的孩子很少或基本不参加家务劳动,常见的家庭劳动形式局限于打扫卫生、洗碗,创意劳动、创造性劳动很少。

第二,城市家庭劳动教育实践缺失。一是家长劳动教育理念的缺乏,必然带来劳动教育实践的匮乏。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孩子每天劳动实践时间超过30分钟的不足40%,而81.12%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的劳动实践时间是合适的。二是部分城市家庭家长保护欲过度,不能接受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任何的疲劳和可能出现的小伤害,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74.49%的家长会注重劳动过程的安全。

第三,城市家庭劳动教育方法不合理。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24%的城市家庭存在用劳动惩罚不听话孩子的现象。城市家庭劳动教育简单、机械、重复,基本以家务活为主,缺乏分层分类递进式劳动教育,未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劳动需求。

第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合作较少,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教师作为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与家长沟通偏向于孩子的品学等话题。家长亦然,关注点主要在孩子品行和成绩上,较少关注孩子在校的劳动表现。孩子的劳动实践多为家校卫生打扫,对广阔的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三)“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机会(O)

第一,国家层面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系列文件的出台,折射出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孩子的学业压力,课外时间充足,为孩子参加劳动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三,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宣传报道,为劳动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当前,各类新媒体着力宣传家庭劳动教育,让家庭劳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家庭、学校、基层社区每个社会细胞的行动遵循。

(四)“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威胁(T)

第一,城市多孩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长期固化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利于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高考深刻影响着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认知和评判标准。部分城市多孩家庭基于“智育”优先的前提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本质仍是契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而非基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

第二,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对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当前,社会存在“鸡娃”现象和“教育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等言论,实则体现出部分家长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倾向,片面单一的成才观导致劳动教育观念发生偏离,直接后果就是忽视家庭劳动教育。

第三,全社会参与劳动教育的氛围和格局有待形成。当前,部分社区、群团组织和企业积极关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了平台,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参观体验居多、亲身劳动体验较少的现象。

二、“双减”政策下城市多孩家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做好家庭劳动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家长要跳出“小我”的家庭观念,清醒认识到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下一代,更是民族的下一代,应与国家、学校同向同行共育,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切实肩负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第一,家长要积极转变固有的价值取向。家长要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观念,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机会,以帮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全面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利用家庭大课堂教育孩子的能力。

第二,家长要创新家庭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让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掌握着家庭劳动教育的话语权,理应承担起劳动情感启蒙者和劳动习惯培养者的角色,如制订家庭劳动计划、组织家务劳动挑战、实践多元化生活技能等;还要因地因时因事因龄设计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有目标、有内容、有评价。

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勤于劳动。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不变的真理和制胜的法宝。只有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父母,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效仿。可通过与孩子约定家庭家务日,设立家庭环境管理岗位,设计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标准、操作流程等活动,实现家务全家总动员,寓劳于乐。

(二)打造孩子之间的劳动共同体,实现孩子之间劳动教育的“传帮带”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城市家庭孩子居家时间增多,亟须城市家庭家长善用孩子间爱比较、爱竞争、爱赶超的特点,形成“学、比、赛、赶、超”的良好家庭劳动氛围。

第一,城市多孩家庭内部的“传帮带”。一是开展劳动技能学习活动。以家长言传身教为主,通过“传帮带”“大手拉小手”等多种途径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每学期掌握1~2项新的家庭劳动技能,并创造性地开展家务劳动。二是积极开展“学、比、赛、赶、超”等家务劳动大比拼活动。依据孩子年龄特点,开展家庭日常劳动竞赛,全家参与制定比赛规则和项目,实施积分制,调动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孩子劳动能力螺旋式上升。三是开展“今天我当家”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孩子与家长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真切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并从家务劳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自理能力)、学会共处(与兄弟姐妹的和谐共处)、学会做人。

第二,城市多孩家庭外部的“传帮带”。一是组建家庭劳动联盟。由孩子年龄相近的家庭组成家庭劳动联盟,为家庭劳动教育的深入、多彩开展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是搭建劳动实践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劳动项目联动。积极发挥家庭劳动联盟成员多、资源广、信息快等优势,寻找各类劳动实践基地和信息源,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共享平台,让一群孩子共同劳动,实现劳动教育多元化育人目标。三是促进孩子的劳动联谊。开展契合城市孩子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朋辈互助互促互引,跨场所、跨主体、跨行业来培育城市孩子的劳动素养。通过体验式劳动教育推动劳动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协调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感劳动三维共进,有效促进城市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第三,设立符合孩子年龄身心特点的劳动激励机制。设立劳动奖励制度,通过发放小礼物、表扬信、奖状等方式,让孩子劳有所获,从而激发其劳动兴趣。鼓励孩子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劳动内容,建立孩子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定期总结表扬,肯定孩子的付出和成长,让孩子有劳动获得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增强家庭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家庭劳动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

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活课堂,无论是劳动形式还是劳动内容,均具有丰富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挖掘、有机渗透饱含趣味的劳动教育,可以唤醒城市孩子的劳动意识、强化其劳动体验、激发其劳动创造欲望。

第一,探索多样化的家庭劳动教育方式。从劳动技能、家居生活、农事劳作、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层面组织开展厨房“小围裙”计划、阳台小菜农计划、居家清洁计划、垃圾分类计划、家庭经济管理计划等系列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家庭美食制作、家庭种植、手工制作等能力。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理应更注重“心”的教育,不应只关注“身”的教育。家庭劳动教育不应停留在“做了什么”层面,着力点应是“为什么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家庭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至关重要,关涉家庭劳动教育的艺术与价值。

家庭劳动教育应开发具有特色的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新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问题导向与探索实践能力为着力点,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城市孩子的创新思维,如开展“变废为宝”趣味制作、合理膳食营养餐搭配等系列活动,不断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将劳动知识与科技、生活、艺术等有机结合,点燃每一个城市孩子的劳动热情,激发其创造思维,切实发挥创造性劳动项目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劳动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挖掘传统节日的劳动教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元宵节、广西壮族“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适时组织与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通过节日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回归现实日常生活,实现家庭劳动教育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衣食住行走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宣传和发展、传播等,培养城市孩子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科学创新的精神,使家庭劳动教育更具广度与深度。

第三,因龄施教、因地施教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使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家庭劳动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学段差异,体现出层次性。家庭内孩子所处学段不同,身心发展有差异,家长要确定不同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开展原则相同、内容不同的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各年龄段孩子的劳动观念,使其掌握与年龄、身心特征相符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生态”“劳动+志愿服务”等融合教育,引导城市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社会劳动服务。深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使家庭劳动教育既实现国家教育目标,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可结合广西南宁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利用粉之都博物馆、刘三姐山歌文化基地、火龙果基地等开展具有壮族特色的劳动教育,激发孩子的桑梓情怀,以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统一。

第四,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要使劳动教育启蒙于家庭、强化于学校、泛化于社会,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有机整合和融合共生。劳动教育源于时代背景中人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实施劳动教育的最终旨归是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家庭劳动教育应结合城市孩子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城市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效性为导向,培养出“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极具“真善美”的时代新人。

三、结语

“双减”政策下,家庭劳动教育需要家庭成员间的互相配合、社会单位的积极参与、学校的用心引导和培养,共同打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成长成才赋能,为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赋能。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3-10-11].http: //www.gov.cn/zhengce/2020-3/26/content.5495977.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2021-10-23)[2023-10-1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

[3] 杨浪浪,陈燕,刘欣.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J].人民教育,2021(7):74-75.

[4] 黄蓝紫.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85-90.

[5] 关春霞.小学“沉浸式”劳动教育值得尝试[J].中国教育学刊,2023(3):105.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