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交所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管理效果之比较

2024-07-01张朔

商场现代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国企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大量国内企业纷纷选择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港股市场)上市,旨在获取更广泛的资金支持和提升全球形象。在这些企业中,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为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两者皆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民企效率更高、国企效率较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二者孰优孰劣,本文将从企业发展阶段、业务特性、管理特点等方面分析,旨在探究港交所上市国企的管理效果是否比港交所上市私企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香港交易所;管理效果;国企;私企;境外上市

一、研究问题

1.港交所上市国企与上市私企在经营绩效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2.港交所上市国企与上市私企在公司治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3.造成海外上市国企私企现阶段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在经营绩效、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异。从经营绩效、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三个角度分析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三、预期结果

港交所上市国企的经营绩效可能会受到政策干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与上市私企相比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国企可能更注重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但可能在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存在不足。而上市私企则可能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追求高回报,但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

此外,国企在经营过程中还可能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相比之下,私企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力则更加自由和灵活,但也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国企或私企投资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业绩、行业前景、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因素,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政策环境和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

四、意义

本研究主要对港交所上市的国企和私企的管理效果做分析,比较其中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对不同背景在港上市企业的商业决策、并购动机,及其他商业操作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为关注港交所上市企业的人群提供参考性见解。

本研究还将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国企和私企在港上市后的表现和发展趋势,包括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以及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国企和私企的管理效果和表现,本研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和风险,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文献综述

1.香港上市中资公司情况

从目前已经阅读和查阅的资料来看,关于上市国企和私企的管理差异而造成效益、收益的不同对比研究多着眼于企业的根本定位和性质,可循资料中较多提及上市公司,但并未对在香港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单列细分。港交所(HKEX)为目前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考虑,从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上市的私企以科创、金融、零售、地产等类别为主,于创业板(GEM)上市。国企主要以大型金融类央企、地方资源型国企为主,比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投融资、地产、电力、铁路、航空等,通常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中资可以H股、红筹股和买壳的模式进行上市。H股模式是以注册于大陆的公司名义,划分出一部分外资股,经证监会批准后,直接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挂牌交易。这种模式常见于中国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架构。

红筹架构是指中国大陆的公司股东在境外(例如开曼群岛)设立离岸公司,然后通过离岸公司回购国内公司的股权或资产,并以该离岸公司作为上市实体,在香港上市。这种模式主要用于中国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结构。

2.香港上市国企和私企公司的主要目的

目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在发行IPO时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符合相应交易所的要求才可上市。在公司性质上来说皆为上市公司,面向公众发行股票证券,公开财报,接受市场监督。两者同作为上市公司,主要不同点体现在发展阶段,业务特性和不同上市目的的方面,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发行目的的不同。根据现有研究结果,私有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用于改善财务状况的资金,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改善财务结构,减少利息支出。同时,私有企业还可以通过IPO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大量投资者并促进股价提升。上市后,私有企业将会从“幕后”转到“台前”,通过金融市场提高自身知名度,宣传市场优势、主营产品和重点业务等,以达到提升市场声誉的目的,对主营业务提升起到帮助。

国有企业由于其资金来源于相关国家部门,因此不会过分依赖从公众筹集资金改善财务状况,并且遇到财务问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因此,国有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募集资金,而是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和优化公司治理,同时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由于国有企业对大量公共资本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国有企业通常具有庞大的市场价值。尽管发行价格较私有企业低,但要想完成收购也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以此可以规避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上述的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上市目的做了重点总结,主要通过对企业性质的分析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的重点目的做出了较符合商业目的的归纳。除了IPO的主要目标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管理层面的主要负责对象也不同。国企高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也有政治职衔,比如公司党支部相关干部,两个身份一个角色,这一特色在境外也不例外,在香港的中资机构中,通常以A组代替党支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公司的行政总经理、总裁等一把手,同时也扮演境外公司党委、党支部书记的角色。在境外提升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是目的之一,能够决定其工作表现,对其工作成果有评价权力的是上级行政领导。高管的个人收益为体制内晋升,自身政治地位提升、增大权力。政企不分两个身份一个角色的设置虽然能解决国企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等问题,但也导致国企管理者的压力来自政府主管部门。

在香港地区的上市央企,近几年针对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辅助执行,同时香港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中,港上市的国企央企也对公司招聘、员工福利安排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配合政府工作。在此过程中,国企的运作及发展和市场化也向头部私营企业学习互补,特别是在市场化管理和业绩增量考核过程中。

国家也通过财政补贴和金融政策特惠等间接约束国企。管理和经营方面的业务欠缺在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国企对财政扶助、信贷优惠、垄断资源等的获取,企业绩效不会大幅度下降。国有企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职能,有时社会职能的优先级还可能于经济职能之上,例如调节国家经济需求、保证社会需要等,在境外特别是港澳地区,此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政府长期对国企进行保护。(周诗凯,2020)

民企高管需负责的是其利益相关者(例如银行、监管机构、股东、消费者等),通常情况下,民企没有背景也没有垄断资源占有,完全参与市场竞争机制,具有较高的市场压力和声誉敏感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监督和银行信贷限额是民企负面报道后所面临的窘迫,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业绩下滑和承诺于股东的分红等,因此通常危机感较强。同时,民企经营者受到众多经理人市场竞争的压力,因而更重视具体的业务表现,声誉变化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股价升跌。(杨洁,郭立宏,2017)(魏明海,蔡贵龙,柳建华,2017)

3.造成海外上市国企私企现阶段情况的主要原因

根据现有数据,公司的表现似乎与私人股东和国家部门之间所有权结构的平衡性有关。上市公司需要具备高效的公司治理,当国有企业寻求上市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公司治理改革,以满足交易所的合格标准。此外,金融、资源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在境外上市或设立分支机构时,需要得到监管机构(如银保监、证监会、外管部门)的批准。更重要的是,一旦国有企业上市,公众投资者也将成为公司的一部分监督者,这将加强公司的规范运作,并更符合公众利益。

在发行股票时,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公司往往有不同的价格倾向。私人控股公司通常倾向选择较高的初始股价,以便从公众中筹集足够的资本,并降低被恶意收购的风险。然而,市场是理性的,过高的价格可能会阻止一些投资者参与,成为再融资的障碍。因此,从长期来看,初始价格应适度而非过高。相比之下,国有企业似乎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以高价发行股票。

2004年的一项学术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者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譬如,在分析与整合、物质导向与精神导向的维度上,以及在公平和企业目标等方面的价值观念上,两者表现出相对一致性。尽管如此,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私营企业管理者相较于国有企业高层更加关注保护公司利益;此外,他们还表现出更加鲜明的个人主义特点,在招聘和分配工作岗位时更看重个人能力。同时,对公司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并愿意与企业共度风雨;相较于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具自信心,坚信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影响力,并展现出更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们更加认同权力来自于知识和经验,并在实际操作中倾向于采用指令式的工作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们愿意承担更多责任。这项研究主要针对中国内地的国企和私企管理者进行,采样地区涵盖了西北、北部和南部。调查对象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虽然对象并非来自香港上市公司,但抽样数据主要来自当地的大型国企和私企,企业高管对公司的管理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此调查的问题并没有涵盖国企私企的高管在做决策时受到的体制、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重点在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所做出管理决策的影响。

国企通过在境外地区,如香港上市达成企业改革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出发点在于国家对国有企业功能的定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的改革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以及吸引更多资本和私人投资者。通过在香港等地上市,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私人投资,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国有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基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通过在香港上市,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其次,香港的上市规定和监管体系相对更成熟,对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开和企业管理方面提出了较高标准。这有助提升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操纵市场的可能性。

再次,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桥梁,具有便捷的资本流动和国际化的交易平台。国有企业通过在香港上市,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全球资本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最后,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法律和政治制度上与中国内地有一定的区隔,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和法治环境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稳定和可靠的法律保护。这对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可以提供更好的投资保障和风险控制。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吸引更大量的资本和私人投资者,增加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重要的途径和策略之一。(李晓晨,2020)

4.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关于上市国企和私企比较的研究文献,其主要研究点在于国企通过上市进行重组,改善股权机构,同时进行深化改革,以达成市场化,从规模化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也就是从大到强的过程。

对私企的研究多数着眼于企业提高财务稳定性和偿还债务能力的资金水平。上市成功募集资金后,公司有望减少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优化财务结构,降低利息支出,从而改善公司运营和业务活动的财务状况。

现有的研究针对港交所上市的国企和私企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关于这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和收益数据,可以通过香港上市企业的公开资料获取。

六、结语

本研究旨在探究港交所上市国企的管理效果是否比私企的效果更好。通过分析两者在经营绩效、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在经营绩效方面存在差异。国企的经营绩效相对稳定,但增长速度较慢,而私企的经营绩效增长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较大波动性。这可能与国企更注重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私企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追求高回报的特点相关。

其次,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差异。国企的决策可能更集中和稳定,但可能存在政治干预的风险;私企则可能更灵活和自由,但也可能存在董事会独裁等问题。

最后,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国企可能更注重稳健和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也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够灵活的问题;私企则可能更注重创新和高回报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也可能存在过度风险投资的问题。这可能与国企更注重稳定性和安全性,私企更注重创新和风险投资的特点相关。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港交所上市国企和私企在管理效果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和监管措施,以实现更好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国企和私企在其他方面的差异,以及港交所上市企业和其他交易所上市企业的差异,以促进更加有效的市场竞争和监管。

参考文献:

[1]周诗凯.浅析在 IPO 中国企和私企的不同[J].财经界,2020(22):33-35.

[2]杨洁,郭立宏.负面报道后国企和民企间接印象管理策略比较研究———基于“双组件”模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7(12):127-140.

[3]张力军,沈莉.国有和私营企业管理者价值取向差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7-51.

[4]魏明海,蔡贵龙,柳建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分类治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75-192.

[5]李晓晨.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法制与经济,2020(4):112-114.

[6]李洋.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7]吴芳芳.国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3.

[8]崔杰.中国企业境外人力资源属地化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9]刘凤丽.从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看中资银行海外并购[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0]杨胜华.香港中资企业内部治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朔(1990.09— ),男,汉,河南永城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国企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如何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政工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