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试题逻辑 提升复习备考效益
2024-07-01王现江
王现江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是高三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料。在复习的后期,如何用好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复习备考,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值得再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多年的教学、阅卷、命题、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高考试题的四重逻辑,即:命题逻辑、情境逻辑、设问逻辑、答案逻辑,本文以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I卷40(1)题为例分别进行阐释,希望对学子们有所启发。
【试题】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一、把握命题逻辑,了解高考的考查机制
在前期大量训练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视角把握高考的命题逻辑,才能深入领会高考命题规律,提升备考自信。2020年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框架的命题指南。本文仅就高考考查的四层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略加分析。
1.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核心价值”在高考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本题选择了“传统村落”这一典型的生活实践情境,启发学生在材料阅读中领悟传统村落的价值、在观点辨别中参透传统村落的处境、在问题解决中预测传统村落的未来。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加深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理解的过程,自然也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过程。
2.对学科素养的考查。高考评价视角下的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等三个维度。在本题中,考生需要在理解有关“传统村落”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将其与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进行整合,围绕设问建立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各种知识的组合,并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简单说,这是对有效信息进行精准提取、加工整合、规范输出的综合过程,需要相当强的思维方法的支撑。
3.对关键能力的考查。高考着重测评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本题要求评析一种观点,考生需要对“传统村落”这一事物的性质有清晰明确的理解,能判断出传统村落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还需理解传统村落面临的风险以及国家采取的举措,考生在综合分析上述种种信息的基础上,推断传统村落是否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亡,并进行论证。可见,本题对关键能力的考查非常综合,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相当之高的。
4.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一般认为,必备知识由学科基础知识、时政知识和常识性知识组成。本题考查的学科知识主要涉及旧教材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等。高考强调考查核心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而非知识本身的深挖、细挖,突出学习的情境性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是通过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学科必备知识完成各类学科任务的质量间接实现的,这其实就是高考评价的机制和底层逻辑。
二、把握情境逻辑,参悟命题的价值立意
在高考命题中,情境不仅是考查“四层”内容的载体,其本身所传递的信息也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是高考命题价值立意的重要实现途径。命题人通常会选取那些能反映时代脉搏、承载育人功能的材料话题去创设情境,“无情境,不成题”已成为广泛共识,唯有准确把握情境逻辑,考生才能顺利进入解决问题的“现场”,与高考命题专家同频。
本题中,命题人围绕“传统村落”这一话题提供了三段文字材料。首段文字优美,读罢,仿佛一座座古朴而厚重的古村落就浮现在眼前,令人陶醉。第二段介绍了传统村落所面临的发展迟滞、保护不力、过度开发等现状。第三段主要介绍了我国采取的有效举措。分析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发现,其逻辑演进的脉络为:传统村落很重要——传统村落面临风险——国家采取措施保护传统村落。这一逻辑脉络隐含的一层逻辑脉络为:传统村落不能亡——传统村落在消亡——传统村落不会亡。把握住了情境材料的逻辑,就可以更严谨精准地解决接下来的问题了。对任何题目而言,清晰提炼出情境的逻辑主线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考生应养成习惯,综合运用选择性必修三的内容以及语文学科中所学习的划分句子成分、区分论点论据等知识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把握设问逻辑,明确任务的能力要求
设问揭示学科的具体任务,指向学科关键能力。因为高考具有“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对难度较高的题目,考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才能完成设问给定的任务。
本题即属此类。设问要求评析观点,观点“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是一个有省略的假言条件推理,如果将其信息补充完整,或许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保护)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评析观点前,需要理解观点蕴含着怎样的逻辑,或者说,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的。分析发现,这一观点看到了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对传统村落带来了冲击,部分传统村落已经出现了消亡的现象,而工业化和城镇化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人据此认为,长此以往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这个结论忽视了第三段材料的信息,故推理是无法成立的。此时,任务的重心就落在了证伪这个观点上。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反思等综合能力。把握设问的逻辑,弄清楚设问的内涵,复杂设问捋清设问的层次,必要时对设问进行“翻译”,从而明确设问的任务指向和能力要求,是准确作答的先决条件。
四、品味答案逻辑,熟悉知识的应用方式
高考命题专家制作的参考答案往往具有融合性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语言凝练等显著特点,是命题人智慧的结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参考答案是学科理论知识在具体情境和具体任务中的具体应用,某种意义上说,是理论“回归”实践的生动呈现。较之于教材知识相对稳定的呈现形式而言,参考答案的知识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本题网络上能查到的参考答案如下: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句“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铺垫,是为评析观点作准备。之所以调用这部分知识,是因为设问中的观点正是在此前提下结合材料得出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当然具备一般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换句话说,上位概念“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下位概念“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和政治的典型体现)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前提,这是本题答案逻辑的起点。第二句“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是答案中极具“专家思维特点”的一句。“传统村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而“工业化、城镇化”属于现代文明,传统村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的缩影,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设问观点背后逻辑的回应,思维含金量极高,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也是本题发挥高考选拔功能的关键一句。第三句,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形式对设问进行了直接而强有力的反驳,将形式逻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版答案有极强的整体性,逻辑环环相扣,语言干净,论证有力。但考生毕竟不是专家,年龄尚浅且时间有限,他们能做出怎样的表现呢?因高考考生答卷属于国家机密,我们不易得到,不妨来看一份当年深圳某知名学校的“屏蔽生”在高考结束后立即回忆“还原”的答案:
①传统村落属于传统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的稳定性。②传统村落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之魂。③对传统村落,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不一定会消亡。
这名学生的基础知识很扎实,记忆牢固准确全面,能点出“传统村落”的本质,能看到国家在进行保护。但答案缺少理论铺垫,论证的完整性就有所缺失;未回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论证不够力度,根据参考答案,得分估计是4分。这份答卷代表性强,对比专家答案,发现其揭露了考生在回答主观题时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材料信息获取方面,不能看透复杂情境材料逻辑的铺陈顺序;二是知识层面,长于背诵而短于甄别、筛选、加工,回忆多于应用;三是设问理解上,把握不准情境化设问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无法正确破解设问的真实意图;四是答案的组织上,缺少完整清晰的逻辑线索,未能建立有效“模型”。第三点与第二点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考生不必因自己的答案与专家答案有较大差异而过分担心。如大家所知,阅卷时会根据参考答案和考情等综合因素确定评分细则。允许考生运用不同知识、使用不同方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考生只要认真审题,紧扣设问规范采用学科语言作答,所有符合逻辑的积极尝试都会得到应有的认可。
结语: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是高考命题人的不懈追求,高考题“题型”千变万化,但总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把握住了以上四重逻辑,在具体题目上下功夫推敲,加以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益,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