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题的浸润下绽放光彩
2024-07-01乔静
[摘 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和探索,使其在享受思维快感的同时培养思考力和探究力,最终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研究者以一道思考题的教学为例,提出以思考题为载体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绽放光彩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思考题;数学思维;思考力
一、数学思考题浸润数学思维的价值追寻
为了深化知识理解、拓宽解题思路,数学教材编写者精心编制了各种具有思维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思考题。教师要利用这些思考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力,最终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带着以上想法,笔者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一道思考题进行探索,以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题的浸润下绽放光彩。
二、以一道思考题为载体浸润思维的教学策略
1.精选问题——以激趣引思埋下思维种子
片段1: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思考题:请在图1中画出8个△,使得每个圆中均有4个△。为了在视觉上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及后续更好地合作交流,笔者改造了图形的呈现方式,将3个圆从左到右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出来。
师:对这道题大家有什么疑惑?(学生纷纷摇头)
师:图1中的圆共有几个?且每个圆需要几个△?我们需要画的△个数是多少?
生1:圆有3个,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每个圆都需要4个△,一共需要画8个。
师:哦,每个圆需画4个△,3个圆就需要画……
生2:12个。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2:这里需要画12个△,可题目要求画8个,明显不够。
师:是啊!这道题是不是有问题?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学生进行交流,畅所欲言)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有了问题才能启动思维,让思维充满创新活力,可见数学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教师将数学问题直观而富有个性地呈现,增加问题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在理解题意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本题中条件间的“矛盾”,并“不经意地”说出“这道题是不是有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然生成,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此时,学生面对这样的挑战,没有望而却步,而是迫不及待地跨出了深入思考和深度探究的“大步子”。这样,就如笔者设想的那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2.多元思考——以理性思考夯实思维的根基
片段2:深入思考,方法落地
生3:我认为本题没有问题,你们看,这3个圆并非独立的,都有重叠部分。
师:这里生3提到了一个词“重叠”,你能到黑板上来指出哪些部分重叠吗?(生3指出重叠部分有两处,教师在课件中用加亮的方式凸显这两处重叠部分)
师:现在重叠部分找到了,那画8个△够了吗?
生4:肯定够了,若△处在重叠处就会被数到2次。
生5:也就是说将△画在重叠部分,那就属于2个圆了。
师:生4和生5所说有没有道理?谁能上来试着画出1个△?(学生争先恐后,一名学生画成了图2)
师:谁能描述一下这个△?
生6:它属于红圈和黄圈,可以被数2次。
师:看来重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上述的棘手问题了,对不对?下面大家根据这个思路,试着挑战本题吧!请取出学习单,并在上面画一画,看看谁画出的方法既对又多?(学生进行尝试,教师巡视)
师:下面谁愿意率先展示你的想法?
生7:图3是我画的,我先在红和黄这2个圆的重叠部分画了1个,然后考虑到每个圆中需要4个,于是我又在红圆中画了3个;黄圆已有1个,只需要在黄和篮这两个圆的重叠部分再画3个即可,最后蓝圆画上1个就刚好满足条件了。
师:生7的解说非常清晰,他画的对不对?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生(齐声答):检查。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
生8:每个圆中都有4个△。
师:这样检查就可以了?还需看什么?
生8(想了想):还需看一共是不是8个。
师:非常好,思考得很全面,那他画得正确吗?
生8:正确。
师: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
生9:我有!如图4,我先在红、黄圆的重叠部分画了2个,然后补上了红圆中的2个,现在红圆就有4个了;接着在黄、蓝圆的重叠部分画了2个,现在黄圆也有4个了;最后蓝圆中补上2个,现在每个圆都是4个△,且刚好用了8个。
师:哇,生9将画的思路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还进行了检查,真是太棒了!
让学生体验思考的成就感是刺激思维的有效手段。对于这道思考题而言,探寻出重叠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就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成就感。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拾级而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后主动阐述自己的思考,通过指、说、辩等方式,充分理解题目的关键信息。最后,在解题完成后让学生检验画法的正确性,也是对思维全面性和严谨性的检验。这里,教师还发挥了等待艺术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收获了深入思考的喜悦,享受到数学思维的乐趣,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深掘空间——以深入探索舒展思维的枝叶
片段3:深入挖掘,思维绽放
师:还有其他思路吗?(学生陷入深思)
师:刚才大家都尝试在重叠部分画1个或2个三角形,可以画更多吗?试试看,如何?
生(齐):好!(学生进行尝试,并交流)
生10:如图5,在红、黄圆的重叠部分画3个,刚好也可以用8个△完成。
生11:如图6,还可以这样画,刚好也是8个△。
图5
师:其他同学觉得他们画的都正确吗?(学生纷纷点头)
师:我们现在又多了两种不同画法,你们真是厉害呀!如图7,大家来看一看,老师这种方法行不行?(学生看到图7后立刻摇头,纷纷表示不可行)
图7
生12:这样一来,红、黄圆都是5个△,与题目要求不符。
师:那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红、黄圆的重叠部分可否不画△?(学生思考片刻后意见产生了分歧,随之陷入沉思并自主探究起来)
生13:如图8,可以先在红圆的左边画4个,后将余下的4个画在黄、蓝圆的重叠处。
师:看来红、黄圆的重叠处不画也是可以的。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解决本题的各种画法,大家思考一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画哪个部分的△?
生14:我认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重叠部分△的画法。
师:本题共有两处重叠部分,所以每一处重叠最少需要画几个△?最多呢?
生15:因为重叠部分共需画4个,所以每处重叠最少画0个,最多4个。
师:你们真是一群勇于挑战、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好孩子!在今后解决思考题的过程中,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今天一样,细致观察、主动思考、认真总结……
充分挖掘问题的探究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绽放。答案的开放性便是思考题的优势所在,它大大拓宽了问题的探究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以上片段中,教师拾级而上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灵活、开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思考题教学中要深挖价值,拓展探究空间,激趣引思,发挥好等待艺术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竭尽所能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思考的趣味,使其敢思考、敢想象、敢创新、敢应用,最终助力其形成数学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乔静(1978—),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