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意“环绕”助力成长
2024-07-01赵育
赵育
摘 要:幼儿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对外界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由于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成熟,大部分幼儿不能有效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开展美术教育,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内心世界描绘出来,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家庭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项潜能。本文围绕幼儿家庭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幼儿家庭;美术教育;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045-03
幼儿美术教育是拓宽幼儿视野,提升幼儿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有部分家长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没有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够很好表达和展现。因此就需要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深入分析家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用合理的方法来开展家庭美术教育,通过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创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家庭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家庭美术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学前教育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幼儿创造合适的家庭美术教育环境,使幼儿积极融入美术学习,自由地将自己看到的事物描绘出来。家庭美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相关知识,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开展家庭自然美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搜集一些枫叶,为幼儿展示一些观赏枫叶的活动照片,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创作兴趣,并留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创作。又比如,家长在美术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和幼儿一起布置涂鸦墙,引导幼儿装饰相关的美术作品,通过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鼓励幼儿在涂鸦墙上创作,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将自然之美融入美术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
(二)选择合适美术素材,增强幼儿创作欲望
不同的家庭对家庭美术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材料创设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大部分的家长会将彩笔作为美术工具材料的首选,其他相关的绘画工具以及材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家长通过准备丰富的材料,可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幼儿主动参与美术创作。为此,家长在开展家庭美术教育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和材料,通过绘画、剪纸、折纸、撕纸、捏泥、手工制作等丰富的美术活动形式,来释放幼儿的艺术天性、激发幼儿的美术潜能;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美术思维。
例如,家长在提供美术素材时,可以将绘本融入其中,为幼儿讲解一些绘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引导幼儿结合绘本内容进行创作,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和绘画形式来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又比如,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可回收的生活用品如塑料瓶、纸盒等,带领幼儿一同搭建房屋模型。此外,家长应注意在给幼儿提供相关的美术材料时,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不能认为高结构材料限定幼儿发展,则忽视此类材料。家长应让幼儿尽可能多了解各种材料的应用特点,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展现与众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幼儿全身心投入创作,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提供探究机会,增强幼儿创造力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忽视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而有的家长则片面地认为家庭教育是完全“自由”的,家庭美术教育就是给幼儿最多的想象空间。家长应扭转以上认知偏差,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究机会,与幼儿共同完成作品的探究和创作,使幼儿既可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提升美术创作能力,又可以体会到亲子合作的乐趣,感受家庭的温馨。
例如,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合适的材料如剪刀、各种颜料以及废旧物品,之后可让幼儿结合季节和相关节日元素,对家庭环境进行美化和再创造。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先告诉幼儿一些季节和节日的特点,接着让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作,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机会。又比如,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花、草、叶等内容进行绿植工艺品的插花创作,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对幼儿进行适度引导,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激发潜能,进一步提升美术素养。
(四)开展游戏化美术教育,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美术教育主张以各种方式方法来丰富感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想象和创作。在以往家庭美术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家长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材料,告诉幼儿需要创作的内容,就让幼儿自行创作。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削减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对此,家长就可以设计游戏化的美术教育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得到不一样的满足感。
例如,家长在指导幼儿进行“圆圈”绘画时,可以先询问幼儿“这是不是太阳呀,一起来画一画吧”,家长可以让幼儿在“太阳”的周围添加一些有趣的图案,促使幼儿积极融入美术创作,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比如,家长可以询问幼儿:“如果你有一个魔法棒,你会用它做什么呢?”接着让幼儿结合这一问题进行创造,用自己的画笔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通过设计此类问题化游戏化情景,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注重对幼儿的指导,拓宽幼儿美术视野
幼儿处于性格培养和意识萌芽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的指导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在美术教育中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时常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养成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视野和心胸也会更开阔。教师和家长在设计美术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基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能力等,做好观察、引导、激励、总结工作,使幼儿能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感。
例如,家长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和视角,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从正面的角度阐述相关事物,之后再让幼儿将自己观察的内容描述下来,在幼儿创造完成之后,家长需要给幼儿以一定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多带领幼儿到公园以及郊外进行探究,带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为幼儿讲述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够开拓他们的眼界,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创作和探究兴趣。
(六)将美术与生活结合,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能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家长在开展美术教育指导时,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美学,让美术教学更接地气。家长应注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带领幼儿对生活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探索和挖掘,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
例如,家长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幼儿去植物园和动物园进行美术内容的探索,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色彩、欣赏不同形状的树叶,还能实地观察一些小昆虫,感受天气的变化,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后,就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展开自由想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让幼儿将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加深对生活中的美术元素的认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
(七)举办亲子美术活动,促进亲子交流
家庭亲子互动是幼儿早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亲子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健康、社交技能和认知发展。因此,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美术活动,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和创作,在提升幼儿美术技能的同时,增进亲子情感,提升家庭美术教育的质量。
例如,家长在带领幼儿对“京剧脸谱”内容进行了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演员换脸谱的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之后可以询问幼儿:“为什么他们脸上有红色、白色、黑色呢?”让幼儿认真观察脸谱造型的异同,探究其象征意义。接着家长就可以提供材料,和幼儿一同创作脸谱,让幼儿在了解京剧脸谱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又比如,家长还可以和幼儿开展玩色游戏,让幼儿利用红、黄、蓝三原色,分别把两种不同的颜色进行混合,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让幼儿明白所有颜色都是通过三原色混合变化而来……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长在开展家庭美术教育时,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营造合适的美术环境、选择合适的素材、开展生活化实践、举办亲子美术活动等策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责任编辑:谢蓓)
参考文献
[1]徐燕南.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与3-4岁儿童绘图讲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43):297-298.
[2]谢小宜.信息技术对家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8,(04):127-129.
[3]张文杰.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现状研究[J].文教资料,2018,(28):78-81.
[4]袁焕琴.有利于优化家庭美术教育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7,(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