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4-06-30罗燕仪
罗燕仪
一、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昭示着教育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更是对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要求。智慧教学开始成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的要求。
(二)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节省收集、制作教学资源的时间,同时可以将更多的科学实验、案例、视频等丰富资源引入课堂,增加趣味性,激发探索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软件,拓展学习渠道,加强思维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学习的场景和空间得以延伸。
(三)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虚拟数字人助教、智能机器人教师等频频涌现又使教育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教育新时代。虚拟实验室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软件等工具和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便捷、高效。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安全素养,以及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应用创新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四)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精准教学
实现精准教学的前提是准确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加省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设计更符合学情的教学活动。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课前了解学生前置概念、课中的学习状态、课后的掌握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学情,进而开展差异化教学,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二、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
下面,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一课为例,阐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教材,根据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1.分析教材。《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2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13个核心概念中的“生命的延续与进化”。教学活动由“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三个活动组成。通过这三个活动,使学生了解卵的多样性,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复杂生物世界的能力,建立对生命最直观的认识,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
2.分析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科技能力、图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相较低年级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动物,也见过其它动物的卵,但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如鸡蛋。这些都是比较零散的观察和体验,缺乏对卵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之于生物意义的分析。
3.确定学习目标。通过上述分析,将学习目标确定为“根据卵的不同特征对其分类和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卵的结构认知概念及其作用,并建立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共性与个性的科学思维”。此课设计中,将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确定在观察分析和比较分析上,以前置导学活动为引,观察鸡卵的两个活动为探究主体,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度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二)搭建支架,设计探究活动
1.创设情景趣味导入。本课创设鸡妈妈为小鸡宝宝独立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鸡蛋的结构及其作用。借助情境引导,以任务落实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同时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生命的不易与顽强,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2.探究活动环环相扣。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为课前导学任务——“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课中的“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三个活动。从活动安排来看,三个活动是递进关系,先通过课前前置导学分析卵的结构特征并掌握分类方法,初步形成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再以以鸡蛋为例探究动物的卵的结构并分析其功能。通过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引入到内部结构的观察,从外到内,逐步剖析,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联系,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维。从整体来看,三个活动既是探究发现的过程,也是概念构建的过程。学生对卵的外部结构特征观察分析,发现不同点,再通过相同点发现卵与卵之间的“共性”,既卵的功能,进而深入剖析卵的内部结构,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3.巧用技术,赋能课堂。下面将对《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一课中的信息技术使用进行深度分析,阐述其在本课中呈现的作用。(1)随机挑人:分为随机挑人、挑组两种方式,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保持持续的专注度。(2)计时:利用限定时间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无形中也提醒学生小组内要合理分工,团结合作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3)展示:展示的功能可以使用鸿合系统的展示台、投屏或者Hiteach系统的拍照、录像功能。在本课例中,学生的探究结果展示是使用鸿合系统的展示台直接展示。(4)统计反馈:利用IRS反馈器,即问即答,即时统计,生成数据图表,老师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评价,实现精准教学。(5)评价:评价方式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计分板,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二是通过反馈器,实现学生间的小组互评,评选出他们认为优秀的小组,实现生生互评。(6)拓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生活中、实验操作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在本课例中,通过制作实验步骤解说视频,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
(三)丰富评价,以评促教
本节课利用信息化设备可以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大数据快速统计评价结果,以此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不再局限于用纸笔、试题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评价贯穿课堂,联通单元学习,利用评价让学生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反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定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进行反思,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致力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