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任务群视角下“词语积累与梳理”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2024-06-30何永蓉
何永蓉
第一学段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主体和轴心是汉字积累。本文仅以“词语积累与梳理”这一切入点,以学习任务群视角思考这一学段“词语积累与梳理”价值、内容及实施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中更加自主积累、自如运用。
一、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任务群视角下“词语积累与梳理”的价值思考
“梳理”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要求。“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是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它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良好的语感也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而“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是需要梳理的。和强调“感知、理解、巩固”的“积累”不同,“梳理”则注重于“回顾、辨析、整理,形成类别化的语言经验”。从“积累”到“梳理”,是由点到类、由孤到联、由现象感知到规律化认知的过程。 “积累”是“梳理”的基础和储存;“梳理”则是“积累”的巩固和优化。“积累”和“梳理”相互支撑,共同奠定语文基础。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到“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这也为我们第一学段“词语梳理”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一学段统编教材要求会认的1600个、正确书写的800个汉字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汉字,有强大的构词能力,有些字甚至有鲜明的构词规律。儿童在词语及句子语境中学习汉字更有利于语言的建构、思维的提升,和对中华汉字的文化魅力的感受。
二、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任务群视角下“词语积累与梳理”的学习内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词语积累和运用练习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我们要把这些珍珠累积成串。儿童词语积累,不仅要一个个地积累,更要一串串地积累,它更利于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汇,通晓语理。第一学段统编教材中成串出现的词语具有三个特点。
1.基础性,和儿童生活密切关联
从词性上看,动词及含有动词的词组是最多的;数量词,描写景色、颜色、人物心情的词语及拟声词也屡有涉及。从构词方式上看,叠词(AA 式、ABAB式、ABB式)、四字词语及成语、词素之间有明显的特点的词(相近、相反、互补)、“的、得”字短语。一些儿童语用中常用的浅显的关联词“要是……就……”“有时候……有时候……”“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也随课文依次出现。从词语内容来看,包括动植物名称、四季景物、时间方位、身体与行为、家人称呼、亲朋职业、儿童玩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总之,第一学段词语皆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
2.有序性,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绝大多数词语出自课文,以课后练习形式进行积累,在“语文园地”中则多注重梳理及方法指导。课后练习的词语看似零散,在任务群视野下对其进行梳理,则逻辑清晰、衔接有序。很多类别的词语皆是反复出现,从积累到梳理、运用的路径比较明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习规律。如教材中“的、地、得”都是多音字,每一种读音都是在不同的课文中随文出现。“的、得”书写时机,“的、得”短语的积累、梳理和运用,虽顺序不一,但皆由易到难,拾级而上。
3.情境性,注重中华文化传承
词不离句、词不离篇。很多词语随课文情境出现;即使在“语文园地”中,也没有脱离句子语境和话题语境。以归类识字单元为例,第一学段共有五个识字单元,基本以简短儿歌形式呈现,学生在诵读儿童歌谣中积累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反映了华夏文明中敬畏天地、尊重自然、以人为贵、以和为贵的思想;《对韵歌》《姓氏歌》《古对今》《人之初》皆来自于中华蒙学经典;《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分别介绍了巍巍华夏美丽风光、传统节日、汉字文化及饮食文化。每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都反映了鲜明的文化主题;每一个基本汉字背后都浸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语言简意赅,是汉语的精髓,中华文明的瑰宝。第一学段除《坐井观天》《狐假虎威》两篇课文外,成串成语出现达十多次,多以描写景色、动物有关,有鲜明的画面感,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成语构词特点,培养学生课内外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任务群视角下“词语积累与梳理”的实施策略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的基础型任务群,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灵活的两栖性,一是和其他任务群融合;二是自主构建主题学习任务。生活化、情境化、实践性是该任务群的实施策略,观察、辨析、整理是重要的梳理方法。
1.以课文情境为媒介进行即时性积累与梳理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第一学段重要的课程目标。新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学提示中强调:第一学段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将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我们教师与其费心创设学习情境,不如充分运用好课文情境。例如有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文语境和对应插图,“乘着风 、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炸开”等描写植物传播种子方法的动词就能准确运用了。“朗读课文、讲故事”是第一学段课后练习的常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在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示台”给学生展示了易错字梳理两种方法:“把正确的词写在改错本上,经常看一看”和“把容易混淆的字作比较”。我们在此基础上适当延展,每当学生听写中出现错别字,首先回到课文语言情境中回炉理解,再选择易错词语编一个小故事。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孩子们用词语造句会感到很困难,但如果让孩子们用词语创编一个小故事会容易很多,可见第一学段儿童尤其擅长形象性思维,情动而辞发。
2.创设主题学习任务的集中梳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复述分为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维持性复述就是对信息进行直接重复;精致性复述则是将记忆的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我们运用精致性复述这一个很重要的记忆信息策略,将同一类别的词语联结,创设主题学习单元集中梳理。
如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展“我是动作表演小行家”活动。全班分成三支队伍:两支比赛队伍、一支导演兼评委队伍。第一轮导演出题,比赛队员轮流表演,导演兼评委根据表演准确性评分,动作有手部动作、脚步动作、嘴动作……第二轮参赛队伍成员合作用哑剧表演一个学校或家庭活动场景,其中一名成员解说,评委组评分,表演形象、解说准确队伍得分高。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积累了描写动作的词语。
二年级上学期《风娃娃》学习结束之后,“的、地、得”的书写教学皆已完成。但是写话中“的、地、得”短语书写正确率非常低。让学生化身“的、地、得”短语家族小侦探,去指定的课文中寻找相关短语,积累整理后变身小老师讲解提取出来的短语使用的正确理由,从而梳理出“的、地、得”短语使用规律,小老师们在他人或自己的写话本中检查是否有用错现象,并相互提醒纠正。精致性复述学习策略在“的、地、得”短语的积累与梳理中得到多次运用,学生获得感不断提升。
3.与其他任务群相融合的延展性积累
如果学生的词句积累仅仅局限于课本,那无疑非常单薄。所以2022版新课标在该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指出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了《对韵歌》,诵读《声律启蒙》;学习了《姓氏歌》,诵读《百家姓》;学习了《人之初》,诵读《三字经》,词语在诵读中积累,文化在诵读中传承。
将每个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整合到我们的“阅读课程”中来,引导学生共读童谣、儿歌、儿童故事。在孩子学会看目录的基础上制定阅读计划,让阅读成为班级每日作业。“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等3个发展型任务群及“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学段目标在每日“快乐读书吧”中得到充分实践。
通过“跨学科学习”项目有目的地运用和丰盈词语积累。如学完《中国美食》后设计家庭周末一日三餐中国美食食谱,鼓励孩子参与一种简单菜肴的制作并分享制作过程。在孩子实践过程中,曾经学过的很多词语得到有效联结并运用,如食谱名称,表达烹饪方法的动词、数量词,形容食物色、香、味的词语等。已知的很多词语在实践中得到唤醒,新学的很多词语又在实践体验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食一物皆来之不易的意识、孝亲和睦的家文化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传承。
第一学段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主体和轴心是汉字积累,外延是语言文化积累。本文仅以“词语积累与梳理”这一切入点,例谈教师的任务群意识和实施策略。它同样适用于语言文字的方方面面,如汉字、句子及语言文化的积累与梳理,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中更加自主积累、自如运用。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