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文艺力量

2024-06-30孙书文

百家评论 2024年3期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孙书文

内容提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趋向,是现实发展的内在逻辑。文艺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文艺工作者须助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独特的“文艺力量”。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中国精神的文艺,方能熔铸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力量。有厚度、广度、力度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立体、深刻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遵循“第二个结合”,才能充分激发文艺力量,形成厚重的文艺理论,建构丰厚的文艺观。坚守文化主体性,熔铸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是独特的“文艺力量”。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个结合” 文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其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使命,新挑战,新担当,文艺的功能与价值何在?文艺的使命担当何在?如何贡献文艺力量?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面临的时代命题。“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五个“希望”中的第一个“希望”,也是总的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趋向,是现实发展的内在逻辑。文艺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文艺工作者须助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独特的“文艺力量”。

晚年恩格斯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1894年1月25日)中论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艺大有可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c

“文者,贯道之器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一大、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唐代人的名句,点明“文”的特质。这句古语出自唐代李汉所作《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这里的“文”指文艺作品的文辞、文采、形式,“道”指思想、道理,“贯”可以理解为贯穿、连接、宣扬、显示。这是对“文”的重要作用的强调。

梦想和道路需要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有中国精神的文艺,方能熔铸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2022年12月,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前身——中央歌舞团成立70周年、东方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10名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习近平总书记给艺术家们回信,指出艺术创作要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精神用文艺作品表现出来,使其成为当代文艺的主基调,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要关注和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展示好中国面貌,弘扬好中国精神,阐释好中国价值,传递好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浓郁的文艺情结,对文艺的重要价值有着丰富深入的论述,指出:“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d等等,从不同的方面强调文艺的价值,也是为当代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文艺如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有厚度、广度、力度的文艺作品方能丰富、立体、深刻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e总书记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论述丰富深入,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等。结合当代文艺发展状况,尤其要注意的是习近平对文艺反映时代丰富、淳厚性的论述,他提出:“社会的色彩有多么斑斓,文艺作品的色彩就应该有多么斑斓;社会的情境有多么丰富,文艺作品的情境就应该有多么丰富;社会的韵味有多么淳厚,文艺作品的韵味就应该有多么淳厚”f,并曾对“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文艺作品提出批评。

马克思曾言,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也表达过相似的看法,认为自己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列宁撰写过多篇关于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文章,认为这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用自己丰富的创作为世界带来了俄国的历史画卷,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近些年来,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贡献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毋庸讳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g这些现象目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令人警醒。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应做到“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要写出“历史的必然性”。当代文艺工作者要体验、思考、反映这个时代本质的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指出这一现代化的模式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多个方面的关系,有厚度、广度、力度的文艺作品方能丰富、立体、深入地反映这五个方面的现代化。比如,近些年来方兴未艾的生态文学,体现出生态责任、文化批判、生态理想、生态预警和生态审美,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嵌入民族文化,反映揭示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共生的道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进境。

遵循“两个结合”,方能充分激发文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特别是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指导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就“两个结合”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体现出充分的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自觉性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对于中国当代文艺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循“第二个结合”,方能形成厚重的文艺理论。比如,从创作论来看,中国传统文论主张,“修辞立其诚”。《中庸》对“诚”做了深刻论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诚,是天地自然之力,没有“诚”就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所以,君子把“诚”看作是一种高贵的品德,“成己”“成物”。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讲出了优秀的“修辞立其诚”的作品形成的内在理路。别林斯基曾言,“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件事。……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但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h。由此,艺术家用“诚”来体验这个世界,“显示”世界“诚”的运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强调“诚”,如恩格斯给哈克奈斯的信:“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i,这种勇气主要还表现在她叙述故事时使用了“简单朴素、不加修饰的手法”。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修辞立其诚”讲出了优秀作品的原因,但未能讲出何以能“诚”,尚羼杂有天人应和的神秘主义的元素。马克思曾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作家之“诚”如何显示世界之“诚”,写出历史的“真实”?答案在“实践”。马克思认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j,人的感觉器官以及相应的外部感知的能力不是给定的,而是伴随着人的自我生成的现实过程。“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文艺家对世界的体验,源自作家包括生活实践、艺术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基于唯物主义观念之上,给予问题以动力性的回答。在这一问题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理提出的回答是:“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诚”的表现;尊重内在的情感,是“诚”的过程;揭示出历史必然性,是“诚”的结果。

遵循“第二个结合”,方能建构丰厚的文艺观。近些年来,文艺观念方面出现一些偏向,如对“纯文学”“纯文艺”的强调,具体表现为:用对形式探索的追求遮盖对社会历史的深入思考,用对身体感性的依赖代替“深入生活”,用对残酷性的追求代替对“历史必然性”的探索,等等。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把文艺视作人成其人的重要方面,强调人的审美享受实质是人在自己创造物上观照到自己的本质、对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感情上的愉悦;审美是人对属人的现实的自我享受之一。中国传统的文学、文艺观念,同样有着丰厚的内涵,如《诗经》中所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如“诗言志”;如“文以载道”等等,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方方面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当代中国文艺的重要根基,是中国文艺得以持续创新的独特宝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今的时代命题。坚守文化主体性,熔铸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是独特的“文艺力量”。

注释:

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9页。

b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9年12期。

cdg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5日,2014年10月15日,2014年10月15日。

ef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4日,2016年12月1日。

h[苏]别林斯基:《别林斯基第二集》(第二卷),满涛译,时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29页。

i《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j《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大河奔腾万古流:文学中的黄河书写”(项目号:BKJJ2023019)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理论要义与战略功能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
从新文化到新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历史生成与建设进路
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