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策略探究

2024-06-29李贺刚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李贺刚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措施,既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也要尽可能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培养,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一些相关事例引导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给予充分关注,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以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结合部编版教材内容,分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良好品行 培养策略

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而且该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品行方面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同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对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学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改善学生的品行,促使学生取得进步。

一、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

1.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到优良品行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优良品行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奉献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奉献。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奉献不仅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到为他人奉献不仅是为了他人能够生活得更好,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优良品德才能使自己得到发展,才能使自己的未来更加幸福。

2.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出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并将这种不良习惯进行记录,然后与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比,让学生对这种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行为进行改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并将这种观察结果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在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的同时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并改正这些不良行为。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正确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及时改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道德”,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道德不仅包含善良、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还包含遵守规则、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好行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符合好行为的标准,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调整。

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其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观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感受写一篇文章,在写完文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章发到班级群里,让同学们一起评价。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就可以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2.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尊重他人的日记,然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分享,如在教室里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帮助他人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交流内容进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道德与法治,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让家更美好》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报答父母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报答方式,学生可以讲一些小故事、小笑话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是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引导学生从身边人的身上寻找榜样,让他们学习他人良好的品行;组织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良好品行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就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三、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发展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将一些时事热点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劳动意识。例如,在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将我国在科技、军事、教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结合起来讲解。在讲解《中国担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了解我国这些成就背后的努力和汗水,使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例如,在讲解《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经历,使他们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犯过的错误制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遵守秩序对于个人发展、集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品行。

2.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身形象,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可以以教师为榜样,改正自己的不足。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维护公平正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活动。在模拟法庭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法官、被告人和陪审员等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与其他同学一起扮演各自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建设法治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法律的角度上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法律问题,在分析案例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每一个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教学《坚持宪法至上》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守法、知法、用法和护法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安排,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理解权利义务》这节内容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学《关心国家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电影,让学生了解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使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加强合作学习,培养良好品行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强化自己的协作精神,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推进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维护公平正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就“什么是公平正义”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互相理解,如果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然后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扩充;要认真进行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根据教材内容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得到优化,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品行。

参考文献:

[1] 王金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年第5期。

[2] 罗继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探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3期。

[3] 黄秋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21年第38期。

[4] 朱艳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策略》,《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