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亘古文脉
2024-06-29木小六
木小六
上善若水,润泽万物。
大运河奔涌过2500余年的岁月,沟通南北,联结古今,滋润着沿途的社会经济民生,也滋养了一方方水土独有的文化风情。作为我国古代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以其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为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注入了千姿百态、内涵丰厚且强健鲜活的进步力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乾隆南巡图之驻跸姑苏(局部) 纸本设色 清 徐扬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涉及长江与黄河这两个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沿线多人口密集、商贸发达的城市与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兴盛,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名流会集,名家辈出。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更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之河,沿岸地区的文学、艺术、饮食等文化形式在运河的滋养下得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景观。
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学者单霁翔认为,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条涉及面广泛的文化廊道,并且,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大运河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文化上的意义。
千年奔涌,诗性之河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历代文体的发展与繁荣,都与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的“唐诗之路”就是基于隋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背景的文化之路,许多享有盛誉的大诗人,都曾游历运河,留下不朽诗篇。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即为运河名城,这首诗堪称扬州史上最佳广告词。在唐代诗人眼中,扬州是繁荣、美丽、富庶的所在,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是描写扬州胜景与梦幻般的美好生活。杜甫的《解闷十二首其二》,描写运河城市商贸的兴盛:“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公正评价了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的功绩:“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张继的《枫桥夜泊》,书写的正是身在运河城市苏州的羁旅之思、离乱之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诗,将枫桥与寒山寺送上了千古名胜的地位,景因诗名,诗因景著,成为中国诗歌史和风景史上一段为人乐道的佳话。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高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都是在大运河河畔所写。
乾隆南巡图之驻跸姑苏(局部)纸本设色 清 徐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词里,也少不了“运河元素”。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写出了运河城市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写其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的感怀:“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辛弃疾在江南运河的起点镇江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运河边苏州人士,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无数志士仁人奉为圭臬。“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婉约派词人秦观,是运河之畔的江苏高邮人……
千古名句数不尽,历代文人或描摹运河风光和市井繁华,或讲述运河城市故事,抒发人生志向和家国兴亡之思。大运河的潺潺水声中,孜孜不倦地诉说着诗人词人们和这条文化河流的不解之缘。
生生不息,文学之河
明清时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也与大运河密切相关。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激发了市民文化需求,作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召唤,瞄准了相应的创作主题。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均诞生于大运河沿线,作家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旅居于斯,他们见证了运河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运河城市也成为他们笔下文学故事的生发地和创作对象。
写下《红楼梦》的曹雪芹,其家族四代人的命运都与大运河相关联。曹雪芹童年和少年时期随祖父在江南生活,自幼饱受大运河和吴文化熏陶,后来才迁至北京。《红楼梦》中扬州方言俯拾皆是,还有南京方言、苏州方言等。大运河沿线的景致、风俗、人文、典故等,也都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
《水浒传》诞生于齐鲁运河。梁山泊及周围地带,正是古郓州,即水浒文化和运河文化的交汇区域。元代以后,中国大运河一直在郓州地区纵向穿过,水泊梁山正是运河水系的一部分。
没有运河就没有《三国演义》,如今,大运河沿岸仍分布着《三国演义》中提及的众多遗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曾沿大运河南下杭州,后来投效张士诚起义军,并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施耐庵,拜其为师。后来,罗贯中的足迹遍布江、浙、赣、皖等地,他发掘整理了大量流行于运河两岸的三国故事,最终完成著书。
运河畔的繁华景象 供图/视觉中国
大运河也孕育了《西游记》。吴承恩故居坐落在今天的运河城市江苏淮安,这里正是淮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
除此外,大运河沿线还诞生了《金瓶梅》《老残游记》《聊斋志异》,以及“三言二拍”等精品小说。《金瓶梅》以明代临清为主要故事背景地写作而成,临清当时是军事重镇、商业都会,手工业发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
“三言”作者冯梦龙是江苏苏州人,“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是浙江湖州人,“三言二拍”以运河两岸的商业城市和商贾文化为背景,再现了一幅明代运河文化的风俗画卷。《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江苏镇江人,《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发生地就在今天的运河城市山东聊城。
另值得一提的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归退后,居住在运河畔的润州(今镇江),卜居处以“梦溪园”为园名。《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元曲的发展也与大运河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结。繁华处,亦是人才向往和会聚之所。元代时期运河城市也是剧作家聚集和活跃的地方,也是剧作家笔下适宜发生故事的地方。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的就是运河城市楚州发生的故事。
文艺不分家,大运河的流通也促进了南北戏曲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地区的戏曲风格得以相互借鉴和影响。明清时期,影响全国的戏曲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均出自南方,因大运河得以更迅速地北传。
甘露帖 纸本墨笔 35.5cm×50.3cm 北宋 米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皇帝时期,四大徽班进京,也是经由大运河。徽班沿运河流域南下北上,到处巡演,在演出中不断吸收各地民间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以皮黄为主,兼容昆腔、吹腔、拨子、罗罗等地方声腔的新剧种,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由此逐渐打磨出了国粹京剧。
名士云集,艺术之河
人杰地灵,相得益彰。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举考试推行,书法作为基本应试项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读书人学习、练习的热情,而随着大运河的贯通,书法艺术得以广泛交流,隋唐时期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随之到来。隋代的智永和尚,唐代的贺知章、张旭、欧阳询、禇遂良、颜真卿、怀素、李邕、柳公权等,书法名家层出不穷。
宋代时,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的“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长期在运河沿岸任职,足迹遍及江南多个运河边的城市,米芾在运河城市镇江居住时创作了生动传神的《甘露帖》。
现存反映中国大运河主题的名画,最杰出的当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巨制以北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为起点,向西沿汴河溯流而上,向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内外繁荣的商业文化景观,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极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汴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虽非因运河而生的城市,但运河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地位,江南地区的粮食经漕运转运到这里,使得开封成为南北交流的要津。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说:“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清明上河图》里记录的繁华景象,即为此体现。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
万壑争流图纸本设色 132.4cm×35.2cm明 文徵明 南京博物院藏
元代山水画达到了高峰,四位代表画家赵孟、黄公望、王蒙、吴镇,都是大运河沿线之人。赵孟、王蒙是浙江吴兴人,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吴镇为浙江嘉兴人。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为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也都居住在大运河沿线。
运河名城扬州,依河临江,百业兴旺,一度出现“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在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来自全国,风格各异的职业书画家,他们领风气之先,以水墨写意技法表达画境,后世将他们称为“扬州八怪”,在绘画史上归于“扬州画派”。
天津也是因运河而繁荣的城市。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民间的百科全书,继承了宋元绘画传统,吸收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吉祥喜气、鲜明活泼的独特风格。杨柳青是天津的一个地名,位于大运河沿线,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种类繁多,繁盛时,“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同时,随着人流的增加,各地方言交杂,也不断为天津话注入了新元素,诙谐幽默的市民文化繁荣发展,使得天津成为三大相声发源地之一。天津也是戏曲演出的重要码头,不断涌入的外乡人带来了各地的娱乐形式,多种戏曲在天津激烈竞争也相互借鉴,天津因此诞生了一大批曲艺名家。如果一部戏、一个戏班在天津演出火了,大概率就能火遍全国。
杨柳青年画 供图/视觉中国
扬州八怪 供图/视觉中国
淮扬菜 供图/视觉中国
津津有味,美食之河
民以食为天,交通是美食传播的一大助力。各地的特色美食通过运河传播交流,大运河造就沿线城市繁荣的同时,也促成了各具风味的美食风貌。
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的淮扬菜,是典型代表。淮扬地区从隋代开始就因运河而繁盛,因此淮扬菜系与大运河的关联最多。淮扬菜起源很早,但真正形成菜系是在明清时期。淮安与扬州都是运河名城,淮安是漕运中心,扬州是盐运中心,经济繁荣时人们便追求享乐,这在客观上助推了淮扬菜的发展。中国文人饮食中的许多讲究都可以在淮扬菜中看到,也从侧面反映了淮扬地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北京地区的京味饮食文化就是在大运河南北交流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融合与发展形成的。江南地区的许多美食如鲥鱼等,也是通过运河输送到北方,成为宫廷和民间的美食。
还有一种小吃石头大饼,在鲁南、苏北运河沿岸备受跑船人喜爱,被循着运河一路流传到南方,所以有人将其命名为“运河石头大饼”。类似的美食有很多,德州扒鸡也是随漕运繁忙而传遍全国的。元末明初,大运河取道德州,德州由此繁荣起来,叫卖烧鸡的伙计们频繁出现在运河码头上,独特的扒鸡做法便逐渐流传开来,大受欢迎。正是运河的便利,促成了美食的走红,放大了美食文化的传播效应。
总而言之,大运河的南北大贯通,促进了运河区域的迅速开发与繁荣兴盛。雄厚的经济基础,又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乃至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类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整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奔涌流淌的交通大动脉,为文化交流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的养分和血液。千年水路,水脉与文脉交融,运化万物,融会天地,传承创新,继往开来,终于绘就了中华文明的壮美与辉煌。
上善若水,善莫大焉。
德州扒鸡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