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梦》
2024-06-28白先勇
白先勇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玉还在卧病,黛玉竟日读书,有很多心事的。这日,一进潇湘馆,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黛玉认同杜丽娘、崔莺莺,《牡丹亭》和《西厢记》这两部文学作品,在书里也占有蛮重要的地位。崔莺莺对张生这股痴情,当然也是林黛玉非常羡慕的,她就叹息了。庚辰本是这样的:“双文,双文(那是崔莺莺的号),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这段话又不像曹雪芹写的。程乙本简洁:“双文虽然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我黛玉之薄命,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想到这里,又欲滴下泪来。它不讲“今日林黛玉之命薄”,而用“今日我黛玉之薄命”,讲自己连名带姓一起讲这就不对,什么“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这些话都累赘得很,不像曹雪芹的干净利落。
宝玉被打后,宝钗这边也不平静。三十四回,宝钗跟薛蟠吵了一架,为什么呢?大家都在讲,到底是谁告的状,害得宝玉打成这个样子。袭人就讲,金钏儿那事,一定是三爷,贾环告的状。至于蒋玉菡这个呢,可能是薛大爷。薛蟠喜欢跟那些戏子来往,他们常常混在一起的。薛姨妈就骂他:你好好的,就跟这些人混,混了又去告状,害得宝玉被打。薛蟠气得眼睛鼓起像铜铃那么大,嚷道:“将来宝玉活一日,我担一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净。”这个呆霸王,素行的确让人起疑,但这次不是他。宝钗就上来劝:“你忍耐些儿罢。妈急的这个样儿,你不说来劝妈,你还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便是旁人来劝你,也为你好,倒把你的性子劝上来了。”薛蟠说:你这会子说这个话,都是你说的。宝钗道:“你只怨我说,再不怨你顾前不顾后的形景。”好,薛蟠这下讲出来了。他说: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怎么不怨宝玉外面招风惹草的,不要说别的,前一阵子,我跟琪官见了十几次什么也没给我,怎么他跟宝玉见了一次,就互相递汗巾子了。宝钗说:好!抓住了,一定是你讲的。就为这个打的,还要说呢!薛蟠道:“真真的气死人了!赖我说的我不恼,我只为一个宝玉闹的这样天翻地覆的。”宝钗又堵他,谁闹了来?你先持刀动杖地闹起来,还说别人闹。薛蟠讲不过妹妹,怎么办呢?总要拿句话来堵她。他就讲了,好妹妹,你不用跟我讲,一定是你有把金锁,不是和尚讲了要拿玉来配吗?你一定放在心里了,所以为宝玉讲话。对不对呢?这个话不好讲的,讲得宝钗哭起来了,这下子被薛蟠堵住了。薛蟠见妹子哭了,便知自己莽撞了,也知道自己理亏,讲了这个话,得罪了薛宝钗。其实薛宝钗在家里的地位比薛蟠还要高,平常薛蟠也相当佩服薛宝钗的。
第二天一早,宝钗就出园去她母亲那边,巧遇林黛玉。黛玉看她眼睛怎么红的,像是哭过了,就讲了:“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又给了薛宝钗一句。宝钗装作没听见,回到家,一坐下来就哭了。薛姨妈心疼她一大早又过来,宝钗道:“我瞧瞧妈身上好不好。昨儿我去了,不知他可又过来闹了没有?”一面说,一面在他母亲身旁坐了,由不得哭将起来。被哥哥塞了那么一句难听的话,很委屈!薛蟠在外面听见了,妹妹哭了,妈妈也哭了,赶快跑过来,对着宝钗,左一个揖,右一个揖,只说:“好妹妹,恕我这一次罢!原是我昨儿吃了酒,回来的晚了,路上撞客着了。来家未醒,不知胡说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怨不得你生气。”撞客讲的是撞了鬼了!宝钗本来哭的,一听又好笑了,就给他啐了一口:“你不用做这些像生儿。我知道你的心里多嫌我们娘儿两个,是要变着法儿叫我们离了你,你就心净了。”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给薛蟠另一笔。想想,薛蟠是一个非常鲁莽、霸道、粗俗不堪的人,按理讲,他一无是处,可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一点人性,一下子出来了,他对他妹妹还是很尊敬、很维护的。看到妹妹哭起来,他也慌了。在他妹妹面前他这么说了:“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用烦恼,从今以后我再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宝钗笑道:“这不明白过来了!”薛姨妈道:“你要有这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薛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教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口里说,眼睛里禁不起也滚下泪来。这么一个呆霸王,也会做这么一出戏,也会讲得这么动听,他也是真心的。下面呢,他哄宝钗也蛮有一套。宝钗说:“你闹够了,这会子又招妈妈哭。”薛蟠收泪说:“我何曾招妈哭来!罢,罢,罢,丢下这个别提了。叫香菱来倒茶妹妹吃。”叫他的妾倒茶来给妹妹喝。宝钗说:“我不要喝茶。”薛蟠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他要把宝钗的那把金锁,拿去炸炸新。宝钗道:“黄澄澄的又炸他作什么?”薛蟠又道:“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宝钗说我这些还没穿遍,又做什么?就不理他。所以这种地方,就是曹雪芹写的有人性的地方。那么不可爱的一个人,也让他显示了他唯一可救的一面。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薛蟠真是不可爱,专门闯祸,专门得罪人,专门侮辱人,只有在妈妈面前,尤其对宝钗,他是邪不胜正。宝姑娘是很正派的一个人,薛蟠知道那句话不能讲的,在当时很犯忌的。呆霸王对这个妹妹其实也蛮疼爱的,这一段充分地表现了薛蟠人性的一面。
宝玉被打,打出了黛玉、宝钗的真情,那么多的女孩子个个来关怀他,这也就是宝玉想要的,贾母她们当然更心疼了,问他要吃什么东西,给他做。他说,上次喝的那个有荷叶香的汤还要喝。这里又写到《红楼梦》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到了极点,极精致的一种生活的形态了。贾府喝个汤,汤还要有模子的。模子用银器打的,什么荷花、莲蓬、菱角好多好多,汤里边要什么东西用这模子印上,等于我们现在的食谱,不过那是立体化的。贾府里边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就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就像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也有过分精致的风格,这种洛可可式的风格,就是要反映丰富和繁盛,《红楼梦》的时代也是如此,对物质极尽地描绘。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在贾府的竞争中宝钗逐渐跑到前面去,黛玉追不上了,我们好替她着急。这一回,他们提起凤姐会讲话,所以贾母疼她,宝玉心中当然向着林黛玉,故意这么讲:“林妹妹也很会讲话,贾母也很疼她。”贾母就说了:“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句话讲得已经差不多了,已经定调了,贾母心中已经看中宝钗了。最后贾母选宝钗为孙媳妇,不是偶然。这个老太太很精明的,她都看在眼里,她当然也有她的计算。宝钗是当时宗法社会儒家传统下一个标准的媳妇,在儒家整个大系统里,个人的感情不是放在第一位的,最要紧的是合乎礼法,理重于情。所以,这整本书其实也是情跟理之间的冲突。人的感情很复杂,不一定受理的约束,像宝玉、黛玉个人的性格,不一定为理所拘,当然就产生了很多悲剧,痛苦都是这么来的。西方也是如此,弗洛伊德很有名的一本书《文明及其不满》,说我们的文明都是压抑产生的,压抑了多少多少的原欲,多少多少的冲动,所以人总有一种不满,常常在矛盾中。情与理的矛盾,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解决过,可能永远不会解决。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常常就是文学的由来。没有冲突,就没有文学了,文学完全就是写这种人无法克制的、没办法解决的一些遗憾。
宝玉被打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金钏儿跳井了,按理讲金钏儿也不过是一个小丫鬟,宝玉跟她开开玩笑调皮嘛!十五六岁小女孩比较调皮一点,讲那个话逗宝玉,逗他玩,结果惹了杀身大祸。礼这个东西,有时候可以杀人的。王夫人有她的立场,她要维持儒家那套规矩,所以金钏儿就牺牲掉了。当然对宝玉来讲,很痛心的一件事,等于他间接害死了金钏儿,很内疚。他把这份内疚之情移到了金钏儿的妹妹玉钏儿身上去。这一段写玉钏儿喂汤给他喝,不小心烫到了他的手,他烫了不要紧,生怕烫了玉钏儿,就安慰她。玉钏儿说:“烫到的是你自己,又不是烫了我,你怎么来安慰我?”这就是贾宝玉!他常常是忘我的,已经把自己这个我忘掉了,关怀着周围所有的女孩子们。这种境界当然人家不懂。有几个老婆子就这样讲:“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我们讲宝玉,就讲他痴、傻,常常我们所谓的圣人,也是痴、傻,中国的传统如此。很多禅宗的高僧,都是痴、傻。外国也是,圣方济各(St. Francis)会跟鸟讲话。在某方面来说,曹雪芹把贾宝玉写成一个像痴傻的圣人一样,一种圣人,唯其要到痴傻的程度,才能够包容这么大的世界。如果我们倒过来想,贾宝玉是一个很精明、很漂亮的公子哥,这个人怎么写,我不知道了,反而写不出什么来了。曹雪芹创造这么一个人,在某方面来说,《红楼梦》可能可以发展成一部《佛陀传》似的书,前传的悉达多太子享尽荣华富贵,贾宝玉跟他也很相似,一直要经过很多很多生老病死苦,慢慢地看透了,最后出家得到解脱。曹雪芹当然很熟悉释迦牟尼佛,以及悉达多太子的故事,他开始写的时候,未必想把贾宝玉写成悉达多太子,可是无形中他写下来了,可能有它一定的道理。
这部书两条线,一条讲贾府兴衰,一条讲宝玉顽石历劫。《西游记》唐玄奘经过九九八十一劫,才能够西天取到经,贾宝玉在尘世,也是要历经一个个生离死别,从开始的时候,听到秦可卿死亡,贾宝玉一口鲜血涌出,他第一次接触到死亡的无常,对他来说是一种震撼。原来人的生命,人世间的繁华,那样地脆弱,像秦可卿这么一个人物,在贾家最盛的时候,一下子消失了,十几岁的孩子还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他要一步一步来,当身边的人金钏儿、晴雯……一个个死去,最后黛玉死的时候,他再回到太虚幻境,晓得人的命运原来老早前定了。顽石历劫这个神话架构的寓言,对整本书的意义非常重要,读者跟他一起历劫,每个人都各有所感,某方面也写了我们自己。
《红楼梦》写这些人物,哪怕一个最小的人物,出现这么一两次的,曹雪芹三笔两笔,也能一下子把他立起来。金钏儿只有几句话,你心里也有一个印象。妹妹玉钏儿这个角色非常次要,提了之后也没有她的角色了,可是她喂汤烫了宝玉手这一幕,你也不会忘记。在小的地方,三笔两笔把一个小人物刻画出来,不容易!这么多的小人物,而且背景都相似,一群小丫头,要分一分,每个人给她一个脸谱,怎么做到?
这一回又写到另外一个小女孩,宝钗的丫头莺儿,也是一个次要角色,在书里没有位置,即使在宝钗旁边也不太重要,只是她一个很亲信的丫鬟而已,比起紫鹃,比起平儿,比起鸳鸯,莺儿的地位还差了一大截,可是曹雪芹选了这个地方给她特写,什么呢?“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让她打络子。莺儿手很巧,宝钗让她来给宝玉打络子。如果我是个画家的话,这一幕是很可爱的工笔画。一个小丫鬟会用各种的颜色和花样,什么松花配桃红,葱绿配柳黄……真是五色缤纷。宝玉更是感到贴心的高兴,因为宝钗跟黛玉不一样,他对宝姐姐总有三分敬畏,看到白白胖胖的膀子,也不敢摸一把,宝姑娘有一种凛然的风度,不大有人敢去太亲近她。宝玉挨打了以后,居然宝姑娘眼眶也红了,又让她自己贴身丫鬟来给他结络子,宝钗对宝玉有情,这一回也见端倪了。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在这一回有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件是宝玉在梦里吐露了心声,宝钗恰巧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第二件是宝玉第一次了解到,每个人的因缘各有分定,不是他所能够逆转的,也不是大观园每个女孩子都以他为中心。
宝玉还在养病,宝钗来看他,他在睡觉,袭人坐在旁边陪他,一边手上拿着东西在绣。绣什么呢?绣个兜肚。大家知道兜肚吗?年画里面应该看过,从前的小孩戴个兜肚,防止着凉,小孩子戴的兜肚绣得很漂亮的。袭人对宝玉来讲,有各种身份,是服侍他的丫鬟、侍妾,也扮演他的母亲,她把宝玉当小孩一样,还要绣一个兜肚给他,睡觉时兜在他的腹部上面,怕他着凉。她绣的是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鸳鸯一对一对的,常常象征爱情、夫妻,袭人绣这个,未必是有心,鸳鸯颜色漂亮常用作刺绣。宝钗看到了,问这么大了还戴这个?袭人说就是要绣得好,不然他不戴,怕他着凉。
袭人有事暂时离开了,宝钗不自觉地坐到袭人的位子,看到绣花这么漂亮,也拿着绣起来。宝钗虽然最后跟宝玉结成夫妇了,其实蛮多缺憾的,她这个时候也在替他绣鸳鸯,某种意义她是接过袭人的东西。哪晓得绣着的时候,黛玉跟史湘云来怡红院,看到这一幕,宝玉睡在那里,宝钗在旁边做针线,黛玉一看就想取笑了,湘云老早就被宝钗笼络过去了,看到黛玉又要想说什么,把她一拉拉走了。宝钗绣了几瓣,突然间,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句话露了他的心声了。宝玉对宝钗虽然敬重,也对她很好,但他心中真正最心仪的还是黛玉,在梦里不自觉地讲了出来。你想宝钗听了作何感想?曹雪芹也写得很高明,宝姑娘不出声,不讲,这个时候要让宝钗讲出她心里的话来,反而难写了,她怎么反应,让读者去猜。她就是不露声色,也没有说穿。宝钗到底心思深沉,如果反过来,是黛玉听到属意别人的话,可能站起来就走了,又回去哭了,宝钗当作没听见,袭人来了不提,以她来讲,那是梦话,没这回事,这就是宝姑娘,临危不乱。连宝玉后来跟她结了婚又出家去,整个贾府哭得不得了,袭人哭得昏过去。宝钗也哭,却不失端庄。所以她能够撑得住,最后贾府的重任落在她身上。接下来,宝玉跟袭人东谈西谈,谈到死亡这件事,他有一段奇谈怪论:“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文死谏、武死战,这些宝玉不以为然。的确,中国古时候在朝廷上面,忠臣向皇帝进谏,不听的话,一头撞死。宝玉说这些人一死了以后,把皇帝放到哪去?武将只拼一勇,要邀功,在外面打仗打死了,那什么人来保国?宝玉的看法,都是非常反传统的。他说:“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他的浪漫想法,希望得到的是天下所有的女儿泪,所有女孩子的眼泪都要给他,成了一条河。袭人看他疯话出来了,忙说困了,叫他快别讲了。
再看这一回后半段。我说嘛,不可爱的人也有资格谈恋爱,先前有贾芸跟小红,现在是另外一对贾蔷跟龄官。贾蔷也是贾家的远亲,是贾家的孙辈,他的父母双亡,贾珍把他带到宁国府来。他长得不错,也聪明伶俐,算是蛮得宠的,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去管大观园一班小伶人。这些小伶人原是为了元妃省亲要唱戏去苏州买来的。元妃省亲完了,这群小女孩的任务也没有了,她们就留在梨香院,自己练习。
曹雪芹大观园里这些人物,最上面这一层,宝玉、黛玉、“三春”,中间一层有那些丫鬟,再往下就是这些小伶人,芳官、龄官、藕官等,每个人也写得非常生动。龄官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前面因为她唱戏唱得好,元妃赏赐了她,她是唱小旦的,第二次出现就是宝玉看见她在画“蔷”。《红楼梦》里这些小伶人很有意思的,现在是龄官,后来会看到芳官、藕官,几个小女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从前大概都是家里贫穷才送孩子去学戏,那时所谓的戏子,也有一种特殊的身份。一方面他们是娱乐场所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所以常常能够跟达官贵人、王公卿相这种人接触,使得他们跟一般的普罗阶级不一样,在台上唱戏的时候,像元妃都来看戏、奖赏他们,有一种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感觉。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一下了台,戏子就是戏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被人看不起,拿来当作玩物。这种唱戏的女孩子一定很聪明,聪明伶俐才能唱得好戏,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种矛盾的心理,也造成他们个性上的独特。龄官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
还记得宝玉看到龄官在画“蔷”吗?他那时不明白为什么一直画这个“蔷”字,龄官眉眼间有点像林妹妹,看起来也很薄弱、敏感。宝玉身体好了一些了,就在园中到处走走,他走到了梨香院那边,想起《牡丹亭》来了。《牡丹亭》这出戏对《红楼梦》有指引性的影响。不管是它的爱情神话,它里边的角色如杜丽娘,或是它的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种繁华跟衰败的主题上的对照,对《红楼梦》都有一种启发性的作用。宝玉走到了梨香院,他知道龄官很会唱,就想要听她唱一唱,他想这些女孩子会喜欢他,会买他的账,一进来就坐到龄官旁边,跟她说,唱一段“袅晴丝”给他听。“袅晴丝”是《牡丹亭》里《惊梦》的一个曲牌,叫作【步步娇】,头一句就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袅晴丝”那个“袅”字,缭动的意思。晴丝有很多讲法,有一个讲法是说蜘蛛的丝,春天蛛丝结网,在某方面来说,就象征着缠来缠去的情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在《牡丹亭》里,那个晴丝一勾,就勾住了杜丽娘的春心,游园以后,她就做了一场春梦,那个“袅晴丝”就这么勾过来。
宝玉要龄官唱这段,哪晓得他表错了情,那个晴丝不是勾他,勾到另外一个人去了。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贾蔷奉旨本来要龄官唱《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两折,龄官不肯,因为不对她的行当,她只肯唱《相约》《相骂》,这是《钗钏记》中两折,由六旦(花旦)扮演,龄官是小花旦不是闺门旦,所以不肯唱《牡丹亭》。这个女孩子,一听她口气,又是一个林黛玉,而且对贾宝玉不假颜色。这下宝玉大吃一惊:宝玉见她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地红了脸,只得出来了。这恐怕是怡红公子头一遭被女孩子嫌弃,非常不爽,他想究竟怎么回事,连我也嫌起来了。其他小女孩就说了,你等一等,等到蔷二爷来,叫她唱她就唱了。宝玉一听,还有这回事,就等在那边看了。
这回短短的一个场景,就讲贾蔷跟龄官这一段情,等于是另外一段宝黛之间的那种小儿女的感情,从另外一个窗口来读。《红楼梦》人物刻画,很重要的一点,它不是单线进行,很多时候它用镜像来表现复杂的多面,比如看黛玉也要看晴雯,晴雯就是另一个黛玉,龄官又是另外一个,整个有复杂性,但每个又不一样。黛玉会去剪香囊,晴雯会撕扇子,一个剪一个撕,两个人倒是像的,但又不太一样。
过了一会儿,宝玉看见贾蔷来了。他提了一个鸟笼,买了鸟来,这只雀儿很灵的,笼里边有个戏牌子,它会去叼戏牌,会表演。贾蔷买雀儿本来要让龄官开心的,别的几个小女孩都高兴地去逗雀儿玩了,只有龄官看了之后冷笑两声,赌气仍睡去了。贾蔷还只管陪笑,问她好不好。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这个女孩子难缠,她会想到那方面去,这也是她的心理问题。黛玉也常常有尖刻的攻击性语言,要了解她的背景是个孤女,在贾府里边要自我防卫,没有人撑她的腰,贾母也不大靠得住,她的自我防卫心很重。这个龄官也是,她觉得被买进来唱戏,来娱乐别人,很不以为然。这个女孩子气性很高,她心中其实是很爱贾蔷的,要不然整天画“蔷”干什么?女孩子的心事吐露不出来,就跟黛玉试宝玉一样,戳你一下,看你痛不痛,痛就表示爱了,不痛就不够爱,再戳戳看。贾蔷就说,那把它放了吧!放了给你免灾。龄官又有一套说法了:“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意思是,你把它弄了来,又放它飞出去,这都没人理了。等于说,你把我弄进来,现在放我出去,我也是孤儿飘零,谁来理我呢?你看看,我又病得这个样子,又咳嗽又吐血。又一个肺病,又一个病美人。贾蔷马上说,我昨天问了大夫,我再替你去请吧!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自去请了来我也不瞧。”她心里爱他,舍不得他大太阳下又跑去请医生。小儿女之间那种传情,那种味道,又是另外一个贾宝玉跟林黛玉,所以也就辉映了宝黛之间这种的场景。龄官也就是另一个小型的黛玉,黛玉的化身还有好几个,如柳五儿这些,一连串起来,这些女孩子的命运大概都不会太好,后来龄官也从大观园被放逐出去了。
这一段贾蔷跟龄官短短的情节,按理讲不好写,宝黛的爱情前面写得这么多了,又写一个跟他们相似的,要写得有趣、不重复,就难了。所以曹雪芹先设计她画“蔷”,不用言语低头一直在画,画到下雨了都不觉得,你看看情已痴到什么地步。前面铺好了,到这个时候写出龄官对贾蔷,让你相信了,相信她真的是心中爱他,从另外一个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设想这种细节,亏他想得出,又弄了个会叼戏牌的雀儿来,龄官说把我们养在鸟笼里边一样,她觉得自己是鸟笼里被关住的一个人。这一段写得中规中矩,短短的爱情故事,两个页码就写完了,给人的印象却很深。
那好好的岔出来写这个干什么?我想还是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害死人,“情根一点是无生债”,这是《牡丹亭》里边的,情根一生就是还不完的债,借此再点题,制造相似于宝黛之间爱情的另外一个场景,另外两个角色。对宝玉来讲,又是给他一个冲击,“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痴痴地回到怡红院去,傻掉了!看到这一幕,原来他昨晚跟袭人说“我要所有世上女儿的眼泪都给我”这话讲错了,难怪贾政讲他是“管窥蠡测”。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这下才晓得原来所有的情分都是前定,至少龄官的眼泪不会流给他,宝玉觉得蛮遗憾的。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从这一回开始到四十一回、四十二回,是大观园里的高潮,写贾府之盛,写大观园之盛。大观园经过了春夏,葬过花了,吟过《葬花词》了,现在第一个秋天来了。这个秋天秋高气爽,大观园正是极盛的时候,“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他们在秋天的时候想到了结社吟诗。
诗在《红楼梦》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第一,《红楼梦》也像一本史诗,那么大的篇幅写各种情,像一本描述“情”的史诗。第二,《红楼梦》完全继承了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抒情诗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第三,诗又常拿来作为每个角色的心声,像宝钗、黛玉、探春、宝玉,他们写的那些诗,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情感和精神的表现。诗都不是随便作的,不管是《葬花词》也好,《红豆词》也好,或是下面的菊花诗、咏白海棠,通通有点题的功用。曹雪芹本人有诗才,能够写出这么多不同风格,按照每个人的个性、身份、才气而且又合乎他内心世界的诗,真不容易。《红楼梦》在文体上也是集大成,除了散文,诗词歌赋通通用上,雅的俗的各种形式,以他天才的手法糅合起来,呈现新的面目。有时候我们看传统小说觉得很麻烦,突然来一首诗,诗对整个小说的叙述又有点碍眼,《红楼梦》不是的,它安排一个场景,在大观园里吟诗、作诗,等于是一幅生动的有画面、有人物、有声音的人间仙境图。大观园是尘世上的太虚幻境,在某方面给予了这群少年男女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在一起作诗、吟诗,这一刻忘掉了红尘中种种的不快。
开始的时候谁起的头呢?“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秋爽斋,三姑娘探春住的,探春懂事能干识大体,虽是庶出,靠自己在贾府争得一席之地。她也有诗才,她住的秋爽斋,后来刘姥姥去看的时候,都是文房四宝,她在学问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另一方面她理家的才干完全不输王熙凤,她的正直、不假以颜色,连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当然,王熙凤晓得,在这个家族里头,嫂子再怎么凶,对小姑总要让几分,这是中国人的礼法,如果嫂子跟小姑吵架,那就是嫂子不懂事,有句老话,“大姑大如婆,小姑如阎罗”,嫂子对大姑小姑原要敬三分的。不过,王熙凤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嫂子,探春能顶住她,可见得三姑娘也有一套。看看章回开篇她给宝玉的这封信就知道了,充分显出三姑娘的雅兴和文采,海棠社是她起社的。庚辰本跟程乙本的这封信,有几个地方不太一样:开头“娣探谨奉”,“娣”这个字不常用,是妹妹的意思,程乙本直接用“妹”字,“妹探谨启”。这封信写她有雅兴要建立一个诗社,中间这两句“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程乙本是这样子的:“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谈写诗用技术来形容我觉得不好,“兼慕薛林雅调”这个就对了。最后一行,庚辰本:“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这个“娣”字,改成“妹”字更好。程乙本是这样的:“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谨启。”“敢请”两个字用得好。结束时,“谨启”两个字就够了。这封信一方面看出探春的才,同时铿锵有声,看出她的志。她说:“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这几句显示出了她有这种不让须眉的胸怀。后来看到贾府衰弱下去,她曾说,可惜我不是个男人,是个女孩子,又是庶出的,如果是个男人的话,可能会帮着贾政,把这个家撑起来。
探春是介乎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人,她的理性有时比宝钗更冷一点,但她既可以持家,也有雅兴召集大家成立诗社,有点豪门之后、大将之风的味道。有意思的是,跟在这封信后面,宝玉同时收到了贾芸奉承他的信。因为园子里面树木花草他管的,他就送了两盆白海棠给宝玉。怡红院里有很多海棠,白海棠应该是很漂亮的,送花给宝玉是美事,可是看看他这封信,一起头:“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再跟探春的信函一比,大家就看穿了这两个人了。曹雪芹真是会捉弄人,让贾芸送两盆花就够了,给他弄出这么一个柬来,出他的洋相。当然贾芸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是个穷亲戚,一封信都写不通,而且也看出来,大叫父亲大人万福金安,攀着宝玉当干爹,分明在拍马屁。两个一比,一雅一俗。就像贾宝玉跟薛蟠一比,一雅一俗。曹雪芹下笔,哪怕一封信,一首歌,都有它的作用。如果写了贾芸送两盆白海棠来就没了,那就缺掉一大块,看不到这两封信一雅一俗的对照。
探春发起诗社,大观园那几个女孩子都来了,迎春、惜春,然后李纨、宝玉,黛玉、宝钗都非常兴奋。他们说今天做个诗社,刚好送来两盆白海棠,就叫海棠诗社吧!作什么诗呢?就海棠诗好了。有人说还没有看到海棠啊,在怡红院,找人搬过来吧!有人说作海棠诗哪里要看真的海棠,吟的不就是心中的花、心中的海棠吗?作诗还有讲究的,要限韵、限时,点一炷香来计算时间,韵脚必须是几个字:门字、盆字、魂字、昏字,这个韵当场抽签。
当时中国的文学传统,诗常常是互相酬和的,大家在一起作诗作词,以诗传情,那种情当然不仅是爱情、友情,很重要的是一个媒介,传送个人的感情,也是社会习俗。很多文人常常聚在一起,定一个题目,或者有所感,大家写下来,这东西就变成后世很重要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这些女孩子跟宝玉他们,也是继续了这个传统,可能当时女性这种场合较少,但也有,清朝一些女诗人、女词人互相唱和也有的,《红楼梦》很多方面继续这个文人传统。
一炷香快点完了,大家勤于书写,宝玉看黛玉还在走来走去无所谓,急得不得了,说你还不快点写。最后一刻,黛玉一挥而就。黛玉的诗才,其实是最高的,可是评下来屈居第二。谁来评呢?李纨来评,李纨对诗词不见得很有修养,不过因为她是大嫂子,地位上当然要尊重她。李纨这个角色在《红楼梦》里是难写的,比起其他突出的人,她太平稳、太平淡,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规中矩,她是一个寡嫂,在贾府,凤姐得宠,凤姐有先生,她丈夫贾珠早逝,她当然很清楚,非常有分寸,从不多言,讲话非常合理合适,这次她作为诗的评判员,她怎么评呢?
黛玉的诗,一起头就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宝玉立刻先喝彩起来,他当然捧黛玉,大家也讲起得与众不同。可是第一次诗的比赛,李纨选的是宝钗第一,她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讲黛玉那一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看看宝钗这首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评语是含蓄浑厚。看看头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珍重两个字就够了,珍重芳姿就是宝钗的风格。黛玉是“半卷湘帘”,完全不同的境界。宝钗是雍容的,很端庄的,“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冷香丸的清淡,淡极,她的风格,她从不是很过分的,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为什么李纨这样评她?李纨本人就是儒家系统培养出来的,儒家的价值观她做得很好,宝钗的诗风就合乎她的价值。探春也在旁边讲应该是这一首,探春也是这一路的,宝钗的这首诗,合乎她们的胃口。
黛玉的这首诗的确风流别致。“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跟“珍重芳姿”完全两回事,她隐在那个地方,不让你看到的,这两个美人如果画出来不一样的。林黛玉的内心,不管怎么样,她总是要隐藏了一半。“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都是别有意境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跟宝钗,一个是黄昏,一个到夜晚去了。两个人的诗风不一样,风流别致与含蓄浑厚,李纨、探春都觉得应该是宝钗,难怪后来贾府选定了宝钗为继承人。诗为心声,诗风也就反映人的个性,决定以后的命运。
贾府的兴衰,也就是大观园的春夏秋冬,从三十七回到四十一回,贾府的声势一直是往上扬的,越来越热闹,他们结了海棠社,作诗吟赋,度过他们最快乐、最青春的年华。当然这个中间,有几个人她们的关系常常很尖锐的,第一对当然就是宝钗跟黛玉之间,她们是竞争的关系,后来才慢慢地和解。她们的缩影,就是袭人跟晴雯,也是针锋相对。
这一回里,宝玉有一天折了新开的桂花枝,插了瓶,叫丫头秋纹拿着,送去给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当然很高兴了,孙子这么孝顺。到了王夫人那里更高兴了,脸上有光,而且赵姨娘也刚好在旁。秋纹沾光得了赏钱和太太年轻时的衣服。秋纹得意得不得了,跑回来在晴雯、袭人面前讲。晴雯就说,你还得意,这是人家选剩下才给你,要是我宁愿不要。她是讲早就先给袭人了。还记得上几回吧,袭人在王夫人面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得了王夫人每月特拨的二两银子,等于得到王夫人的默许,让她作宝玉的妾了。当然晴雯心中酸溜溜的,秋纹就说,得了这个也是好彩头,哪怕给这个屋子里的狗,我也喜欢的。大家就取笑,早先的“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讲的就是袭人了嘛!这些丫鬟之间,你来我往,写得有意思。后来呢,她们说了,怡红院不是拿了一对瓶子送花给王夫人跟贾母吗?另外还有一个玛瑙碟子,装了荔枝送给探春,去拿回来吧!晴雯就说,到王夫人房里拿瓶子是吧,那个给我去拿,为什么?要抢啊!这是个巧宗儿,说不定王夫人看着我很勤谨,也从她银子里面划二两来给我呢!她故意说给袭人听—我知道的,你不要捣鬼。晴雯知道袭人这个时候已经在王夫人面前得宠了。她们这几个女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和平相处的,所以一直有一种张力,某种紧张在那里。
海棠诗社做成了,趁送东西之便告知了史湘云,史湘云着急得不得了,说做了诗社还不请我,马上逼着要把她接来。史湘云也很有诗才,一下子作了两首,写得也挺好,大家很赞赏,她一时性子来了,说她要请客!秋天赏菊花,请客吃螃蟹。到了晚上,她就把这个事情跟宝钗商量了。宝钗说,你虽然请个小客,也是要钱的,你是向这里要呢,还是回家向叔叔他们要?其实史湘云的处境蛮艰难的,她自己父母已经过世了,靠叔叔婶婶生活,叔叔虽然是侯爷,婶婶对她并不是很好的。湘云是个很天真的女孩子,她说要请客并没想过这点,现在不免踌躇起来了。怎么办?身上也没钱,又夸下海口,要把贾母她们都请来。宝钗说,这样吧,我们当铺里有一个伙计,他家田里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我跟哥哥说再要个几篓,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就请大家吃螃蟹吧!宝钗家里开当铺的,从前开当铺很有钱的,她还讲一句:我是为你好喔!你千万别多心。一下子,史湘云就感动了。
宝钗懂人情世故,你看,这里收一个人,那里收一个人,把她们的心通通拢住了,而且不着痕迹,在很恰当的时候,史湘云、花袭人,甚至贾母、王夫人通通跟她连成一线了。她的人缘那么好,每一步都那么得体,整本书里,宝钗没有讲过一句不得体的话,即使骂人,也是不着痕迹、不让人难堪。她就替史湘云筹划了,做得又漂亮又不得罪人,她说:“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当然感动,都替她着想嘛!湘云说:“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完全有大姐之风,后来连她的劲敌黛玉也收过来了,宝姑娘的手腕很高明。这下子两个人就商量了,一边赏菊花吃螃蟹,吃完以后还要吟诗,因为诗社已经起了嘛!想想看,秋高气爽,这个秋天还是贾府极盛的时候,大观园里的菊花,不得了的一大片,这一群女孩子持螯赏花,还作诗吟赋,这种生活也是中国贵族生活到顶的时候。
乾隆时代富庶,生活中的文化也已经熟到顶了,《红楼梦》里描写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喝的茶,玩的物,已经是非常过度奢侈。乾隆时代的那些艺术品,陶瓷、景泰蓝、精雕细琢的椅子、桌子,巴洛克式的装饰,是一个文明到了极盛的时候才有的,从贾府及时行乐的生活中通通表现出来。曹雪芹不自觉地留下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极细致的工笔画,真的要找一部代表乾隆时代盛况的文学作品,就是《红楼梦》了。我曾经说过《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天鹅之歌”,这个时候一过,到了十九世纪往下滑得非常快,文明到顶的富庶一下子过了。
这一回吟菊花诗,曹雪芹真想得出来,弄出个菊谱,有虚有实,十二个题目,从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到菊影、菊梦、残菊,通通列了出来,大家比赛作诗。这个秋天风雅热闹,再过一个秋天,就不对了,再往下走,到七十三回以后,就是一片肃杀,贾府的声势往下滑了,中秋夜的时候,凄凉冷清就来了。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史湘云与宝钗筹划好,要开个蟹宴,她这么一喊,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上上下下的人都来参加了。史湘云那么兴致勃勃,她们当然非常高兴,都来到园子里边来,一起吃螃蟹、赏菊。吃一个螃蟹,可以写得那么热闹,上面那些夫人小姐们按序入座,下面几桌这一群丫鬟在吃螃蟹,姑娘们都穿得很漂亮,连那些丫鬟也是绫罗绸缎的,这是幅美人图。吃螃蟹这种主题很难写的,螃蟹膏腴肉鲜,几句话就说完了,可是曹雪芹能写出那么多名堂来,你看看,什么鸳鸯跟王熙凤两个打趣,琥珀跟平儿逗乐,每一个场景都弄得鲜活鲜活的。吃个螃蟹,会感觉到他们的笑语萦耳,好像闻到那些姜、醋、温热的酒的味道,这种细节,一个都不放过。吃个螃蟹写半天,难怪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听说他们吃那么多螃蟹,她就算起来了,原来吃一顿螃蟹,要用掉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花费。贾府盛时的那种奢侈,正是乾隆时代盛世的生活享受,从吃一顿螃蟹也能看得出来。
螃蟹吃完,就开始作诗了。吟海棠诗的冠军是薛宝钗,可想而知,林黛玉一定不服的,这一次菊花诗当然要大展其才。她选了三个题目,这首《问菊》,我觉得最能够表现黛玉的个性: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词组时。
最后一句,庚辰本是“解语何妨词组时”。程乙本是“解语何妨话片时”。我觉得程乙本“解语何妨话片时”比较好。
《问菊》,黛玉问菊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菊花开得很晚,秋天才开,大部分的花春天就开了,偏偏你不随俗,不随众,要做傲霜枝,等到秋天已经下霜的时候才开。黛玉在无意间,就是讲她自己,她的个性,一方面像《葬花词》那样,多愁善感,另一方面非常孤傲,不向世俗屈服。当然也因为这种孤标傲世的个性,不随俗,也就不能和人、容众,所以贾府后来没有选她当媳妇。
黛玉这首菊花诗讲她自己,下面还有那两首也写得挺好的。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三首下来,跟其他一比,的确潇湘妃子的诗才比其他人高出一截。李纨头一次评宝钗第一,这一次黛玉夺魁。黛玉本人就是个诗魂,构成她灵魂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诗,她有诗才,有诗的境界,也有诗人的孤傲和寂寞,是个真正的诗人。宝钗有诗才,但写诗对她来说是偶尔为之,她灵魂中不见得有多少诗的成分,儒家那一套占有她大部分的心灵,虽然她对画也很通,诗也很通,那不过是作为一个闺秀应有的修养而已,不像黛玉灵魂中就存有诗的特质。她写《葬花吟》,写菊花诗,都是讲自己的命运和个性,她的感性真正认同诗,甚至生命倚仗诗,所以这两个人基本上不同。
菊花诗吟完了,几个人又写起螃蟹的诗来了,吃螃蟹也可以写几首诗。这就是中国文人以诗作为互相的交流。中国以前的文人很多唱和的,因为诗比较含蓄,不把话讲白,文人间的相知、对答、应酬,有时候都可以用诗,诗在中国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前,我们的碗上面有诗,筷子上面也有诗,到处都是,看大观园里题了多少诗,《红楼梦》写她们赋菊花诗的时候,也是整本书的高潮,这些女孩子每个人都能够展才,每个人都能够写诗,恐怕也是她们在大观园最快乐的时候。下一回呢,非常有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出现了,刘姥姥到大观园来了,从刘姥姥的眼光,我们将再一次更加深入认识大观园。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马洪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