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艺术报告
2024-06-28周星李昕婕
周星 李昕婕
【摘 要】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方面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呈现“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题材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及社会老龄化等,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喜剧等。总之,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创作“回归”态势、占据市场“中心”位置,成为全年电影创作较为突出的景观。
【关键词】 2023中国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市场产业; 艺术分析
2023年,中国电影呈现蓄力复苏的市场趋向,全年以549.15亿元总票房成绩收官。其中,现实题材电影在2023年度的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中可圈可点。在市场表现方面,2023年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占比超过55%,这11部现实题材电影总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①创作方面,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消失的她》(崔睿/刘翔)、《八角笼中》(王宝强)、《坚如磐石》(张艺谋)、《年会不能停!》(董润年)、《不止不休》(王晶)、《河边的错误》(魏书钧)、《白塔之光》(张律)等从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个维度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表现出“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景观,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社会老龄化等多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以悬疑、喜剧等电影类型集中表现历史、当下及未来的社会与人生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文艺思潮、艺术流派、创作手法,何以保持长久的创作动力和市场热情?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表现中有何特点?集中显现出何种创作趋势、类型特征、艺术风格和手法创新?从以上问题出发,本文试图在厘清现实题材电影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和概述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市场表现、创作格局、题材热点、艺术表现及现实精神等,以期描绘中国电影的现实市场图景和艺术创作态势,为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艺术把握。
一、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市场表现与创作格局
现实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创作类别。何谓现实题材?“中国电影的现实题材,是指影片创作内容以表现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生活感受为主体的电影,以此作为现实表现的范畴。”其“现实表现的核心是直面现实社会的问题,表现生活和揭示社会的矛盾,它可以最直接地切入‘现实主义的艺术核心”。[1]
可见,现实主义手法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核心。《牛津英语词典》中对现实主义(realism)如是界定:一是具有如下特质或事实,即以忠实于生活的方式来再现人或事物;二是一种艺术的或文学的运动或风格。[2]《辞海》中对现实主义的解释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思潮。其相对浪漫主义而言,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3]
纵观中国电影史,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四次高潮[4]都与现实题材电影密切相关——无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抗战现实和社会批评,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纪实美学形成,再到近十年来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重回”大众视野,并不断产生呼应市场需求和大众心理期待的精品佳作。中国电影在2023年呈现出现实题材市场“井喷”的创作趋向,与2018年以《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等电影为代表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热度遥相呼应,宣告了现实主义仍是当下主流电影创作中的主要手法,也标志着中国现实题材电影依然占据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具体而言,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档期、创作等方面的主导地位表现如下。
(一)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由“头部引领”的“大片救市”模式,不断向“腰部”下沉和发力,超过1亿元票房营收的电影数量不断攀升,2023年“过亿”票房电影为74部,相比2022年的41部“过亿”电影而言,有了大幅提升,直追新冠病毒感染前2019年的89部。2023年的票房过亿的电影中,除去21部海外电影,中国电影超1亿元票房的电影合计53部,其中现实题材电影30部,占比超过56.6%,相比奇幻、历史、爱情等商业类型“浪漫”创作,当之无愧成为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2023年中国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20名的电影票房排名(如表1所示),其中现实题材电影有《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坚如磐石》《年会不能停!》《人生路不熟》《前任4:英年早婚》《热烈》《长空之王》《保你平安》《莫斯科行动》等11部电影,超过半数。票房排名前10名的国产电影中,现实题材电影依然有5部,保持半数。截至2024年3月15日,上述市场排名前20的现实题材电影,合计总票房收入为175.48亿元,占全年票房的32%。从创作数量上看,无论是票房成绩,抑或是观众口碑,高票房电影中的现实题材电影,依然是头部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二)档期的“中心法则”
如果说2023年度市场表现“突出”的现实题材电影,是头部热点聚焦,那么,2023年各个重要档期中的电影观察,则可更为集中地描绘现实题材电影的档期市场表现。
2023年上半年的主要档期中,现实题材电影寥寥几部。春节档整体票房成绩为67.58亿元的票房成绩,然而在科幻与历史题材的强势挤压下,现实题材电影夹缝中最终未能求得生存——体育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邓超/俞白眉)上映一天就因排片不利无奈撤出春节档。随后2月17日重新上映后,取得1亿元票房成绩。这部本应是春节档唯一一部有人物原型的现实题材电影,不靠喜剧哗众取宠,凭借逆风扬帆的反击精神打动人心,电影最终未能实现“绝地反击”,市场表现平平。而作为奇幻动画的《深海》(田晓鹏),却以抑郁症儿童的心理问题,触及成人心底,是全年为数不多的表现现实社会和儿童心理的动画电影。
2023年上半年五一档相比春节档更加围绕当下,现实题材电影集中显现,进入市场“中心”。五一档电影以家庭关系、真事改编等现实题材电影为中心,出现表现翁婿关系的家庭喜剧《人生路不熟》,表现中国试飞员空中试飞隐形战机的《长空之王》(刘晓世),两部影片分别以11.84亿元和8.5亿元位列五一档票房冠亚军。此外,爱情片《这么多年》(季竹青),改编真实事件的检察官罪案公诉的犯罪片《检察风云》(麦兆辉)和改编真实化工爆炸案的救援灾难片《惊天救援》(彭顺),以及展现长沙大排档城市烟火气息和现实人情味的地域电影《长沙夜生活》(张冀)等,均以不同形式呈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023年端午档承接上下半年,是现实题材电影的高光时刻,接续验证现实主义“中心法则”。端午档《消失的她》以结婚周年旅行时妻子境外失踪的悬疑犯罪类型,展开了对爱情婚姻关系的思考,以35.24亿元票房居端午档期榜首,成为端午档“中心”。此外,还有关注老年爱情的电影《我爱你!》(韩延),带来温情的黄昏人生力量。《别叫我“赌神”》(潘耀明)也从家庭关系、父子亲情及自闭儿童等角度表达珍惜当下的主题。
紧接着的暑期档,将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推上了高潮。接续《消失的她》的悬疑热度,继而涌现的诸多现实题材佳作,成就2023年现实主义电影流行的现状。例如表现境外网络诈骗的《孤注一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拳击拯救孤儿人生命运的《八角笼中》,此外还有青年亚文化街舞题材电影《热烈》,表现单亲父亲为孩子上学的教育题材电影《学爸》,取材自上百起真实家暴案件的家庭暴力题材电影《我经过风暴》(秦海燕),校园爱情电影《念念相忘》(刘雨霖),模范干部传记电影《申纪兰》(哈斯朝鲁),表现乡村教师“张玉滚”的传记电影《此生有约》(杨涧华)。此外,近年来动画电影创作靠近现实取向的作品越来越多,暑期另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奇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同样是取材现实校园中学生活的动画片,其中有趣而逼真的校园生活和真实却无解的校园问题,对当前社会和教育现状的反思力度,让经历过校园的成人孩子感同身受,使这一部奇幻动画也深深打上“现实烙印”。当然,还有边境小镇的爱情电影《燃冬》(陈哲艺),展现了当下失意和迷惘的边缘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困境。
2023年下半年的国庆档,同样呈现了现实题材电影的“中心”态势。2023年中秋档和国庆档的合二为一,出现了扫黑除恶犯罪片《坚如磐石》,爱情电影《前任4:英年早婚》(田羽生),改编真实事件的动作犯罪片《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邱礼涛),篮球教练和孤独症人士的励志体育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高虎)等。
最后于年底12月贺岁档又以现实题材电影的集中创作迎来2023年最后的市场反弹。其中以反映职场生态和裁员危机的电影《年会不能停!》较为突出,影片最终收获12.92亿元票房,并在2024年元旦档之后的一段时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排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三大队》,讲述曾经的刑侦队长沦为普通人后仍不断执着追查在逃嫌犯的故事,最终也获得7.05亿元票房。改编真实案件和揭秘金融资本内幕的《金手指》(庄文强),亦收获5.74亿元票房。此外,表现暗网直播贩毒的电影《潜行》(关智耀),表现海外犯罪产业黑幕的电影《怒潮》(马浴柯),皆以犯罪题材展现社会现实。而表现都市深巷的各色底层和困境人生的《照明商店》(蔡耳朵),表现家庭突变后的人生和家庭亲情关系的《再见,李可乐》(王小列),则以温暖现实主义的姿态,为年末添上一抹温情底色。总体而言,2023年的现实题材电影以“中心法则”为档期市场运营原则,在重要档期中赢得市场并获得社会心理认同。
(三)创作的“中流砥柱”
现实题材电影常常以现实的洞察力、热点的时效性、社会的批判度和大众心理的敏锐度等多个方面深度渗入电影作品创作,在2023年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中流砥柱”。何以见得?从主要档期外的2023年中国电影创作来看,一批日常冷门档期上映和周末上映的现实题材电影,虽成本不高,市场回报有限,却也佳作频出,赢得大众关注。
通常每年主要档期后的一两个月,被认为是电影的冷门档期,例如春节档之后的3月、4月,暑期档之后的9月,国庆档之后的10月下旬和11月。这些冷门档期中,现实题材作品依然备受市场关注和受众好评。例如3月较受市场欢迎的电影是大鹏执导的喜剧电影《保你平安》,该片以7亿元票房跻身年度电影票房前20名,实属不易。电影讲述中年落魄以直播带货卖墓地为生的主人公,因为自己的客户过世后被网络造谣抹黑,踏上正义追寻之路。影片以直播、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社会热点,透视当前时代的乱象。改编自东野吾圭小说的《回廊亭》(来牧宽),则讨论了人性的不堪与复仇的虚幻。涉及网络金融犯罪题材的电影《断网》(黄庆勋),在警匪类型框架下揭露社会现实。
4月上映的《龙马精神》(杨子),在动作喜剧的类型框架下描绘父女感情、翁婿家庭关系和人马情感的电影,可看作成龙人生经历和演艺生涯的总结。同月,另一部口碑黑马《爱很美味》(陈正道/许肇任),延续原本电视剧集的故事,讲述三个都市女孩生活中的友谊、爱情、烦恼和勇气,她们学着面对和接受真正的“不完美”自己,底气却来自她们之间的“完美”姐妹友谊。而以软科幻外衣进行包裹的伪纪录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孔大山),虽不能称之为现实题材,但其核心讨论的依然是关于生死的现实问题,构成了荒诞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述范例。
9月上映的《第八个嫌疑人》(李子俊),讲述时隔二十多年的广东大型武装劫钞案主犯落网的故事。同月,两部个性的文艺现实主义电影上映,一是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的《不虚此行》,讲述一个“掉队”编剧以写悼词为生,温暖他人也获救自己的故事。另一部则是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永安镇故事集》,这是一部关于电影创作的电影,以一个剧组来到永安镇并在这里拍摄一部新片为契机,以章回体的形式讲述“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等三个故事,用荒诞现实主义的方式讲述“为了华语电影”充满雄心壮志的剧组。
10月是现实题材文艺片的破圈获奖之月,多部电影入围国际影展。首先是青年导演魏书钧继《永安镇故事集》之后的另一部犯罪悬疑商业电影《河边的错误》,影片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小说,同样一部荒诞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以执着追凶的警员书写没有答案的人生命运,这部电影获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并入围戛纳电影节。随后张律执导的《白塔之光》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影片讲述“停在过去”的老北京的朦胧爱情之路,以及原生家庭创伤的父子亲情和解之旅,最终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探索奖等。
11月上映的多部现实题材电影,在翻拍改编他国电影的基础上,拷问本土社会和亲子关系。例如《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韩国电影《七天》(元新渊,2007),讲述受到威胁的律师,坚持为罪犯进行无罪辩护背后,两个母亲的对峙和无奈。《涉过愤怒的海》(曹保平)依然以犯罪、悬疑类型,讲述父亲为身刺17刀离奇死亡的女儿追凶的故事,在人性迷局中回望原生家庭的伤痛和宽恕。同月上映的《无价之宝》(张大鹏)和《二手杰作》(王子昭)都是关于父子/父女的家庭伦理电影,分别翻拍自韩国电影《担保》(康大奎,2020)和好莱坞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博卡·格德斯维特,2009)。《无价之宝》讲述离异落魄的小人物,为了养女而不断战斗,逐渐把握自己的人生,逐渐理解家庭的价值,成为真正的父亲。《二手杰作》则讲述了儿子因偷拍而陷入晕迷,父亲却以儿子名义发表自己的小说后一炮而红的故事,充满了荒诞的现实感,对望子成龙和自我价值追寻的父母内心,进行了深入描绘。11月还出现了人物传记电影《我本是高山》(郑大圣/杨瑾),改编自张桂梅的真实事迹,讲述一个贫困山区的女校长带领年轻党员老师,将一个个孩子送出大山,考取大学并改变命运的故事。当然,还有电影《热搜》(忻钰坤)这样反思网络热搜所引发网络舆论战的现实题材电影,刻画和回应时代受争议的“热点事件”及其背后的“真相”。11月末,还出现了学院派艺术电影《傍晚的向日葵》,这部由河北传媒学院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教师、导演李旭执导的电影,以生命之诗的姿态,讲述重回故里的老年女性,在生命最后时刻如何面对记忆中的乡村、青春、爱情和死亡。
从以上冷门档期的现实题材电影的高产创作格局与市场表现看,处于市场中坚、档期中位、创作中心的主导位置,形成2023年度现实题材电影在悬疑、家庭、喜剧等多重子类型上的艺术探索。因而可见,现实题材在当下中国电影中的“回归”之势,是包含无限挖掘潜力和未来探索空间的,值得影视从业者不断关注和持续发力,以“非趋同”和“差异化”的策略,推陈出新,做出特色,从而赢得市场。
二、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探索与现实精神
随着电影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电影工业的整体提升,人类探索虚拟空间的欲望愈发强烈,展现虚拟想象的能力亦不断增强,商业电影的工业美学,似乎满足了人类一切想象,现实题材电影面临着被冲击、边缘化、弱化的危机。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集中“井喷”和创作“回归”,似乎是一种带有对“电影的本性”的召唤和提示,人们需要影像对生活的“纪实”和“再现”,看到社会的本来面貌、时代的温度和人生的底色。古老的文学概念——模仿(mimesis)——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和思考价值。[5]现实主义作为认识论层面的美学概念,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真理或审美意味?本研究认为,2023年的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分别在历史、当下和内心进行现实描绘和艺术探索,呈现了“奇观”现实、“热点”现实和“永恒”现实,这是创作者内心现实精神追寻与人文关怀的显现。
(一)回望历史的“奇观”现实:奇案背后的社会发展
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在上述市场与创作梳理中,集中呈现对历史现实的回望和拷问,呈现出21世纪前后发生的奇案、悬案、重要变革、重要历史的现实“奇观”,其背后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思。理论上,“历史的”本不是“现实的”,但靠近时代的“历史回望”,透视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社会观念思索,对当下现实却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世纪交叠之际的真实历史社会的扩延,《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第八个嫌疑人》这类“惊天大案”也好,《不止不休》这类中国社会的“变革节点”也罢,抑或《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中国乒乓重回世界巅峰时代,影片以回望历史的姿态,以猎奇和人性思索为契机展开基于现实“奇观”的电影叙事脉络,构成2023年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笔触着力点。
在一个个历史现实映射的奇观化怀旧时代背后,是对社会发展的渴望和期盼的大众心理需求。因此,现实题材电影不仅仅展现现实的残酷和不公,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抗争和努力,体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例如《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中对20世纪“跨国惊天大案”进行表现,描绘20世纪的社会奇观并唤起对当前稳定社会治安的珍惜;再如《河边的错误》中,表现20世纪90年代的错误时间、错误空间,错误的河边发生的一桩桩错误的案件,那是一群“错误”的个人被象征正确的集体无意识地谋害的故事,同样令人反思人性、命运、真相到底在20世纪90年代意味着什么,故事是虚构甚至荒诞的,但其中包含的社会、人性和命运却无比“真实”,从而促发观众思考,产生对当下时代包容性的珍视。奇案背后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从当下的眼光回望历史,从历史的视角凝视当下,这恰是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探索方式,在现实和历史、现实和理想的碰撞中,滋长直视现实的勇气与精神。
(二)回应时代的“热点”现实:焦点背后的社会问题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再现和改编,是较为重要、较为经济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方式。而对“热点”事件的银幕复现,也暗合了大众对社会真实的关注与心理期待。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从网络电信诈骗、网络舆论、扫黑除恶、亲子教育、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嵌入电影叙事,在悬疑、犯罪、公路、喜剧、体育等多元类型中,对社会热点进行新鲜、及时、有效的时代回应,其焦点背后是切实存在的当前社会现实问题。
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中,当属悬疑刑侦类型的现实题材电影的爆火。出现如《孤注一掷》这样口碑票房双丰影片,电影由宁浩监制,申奥导演,涉及电信诈骗产业,离职的网络天才程序员和网络模特被骗到缅甸进行关押诈骗,影片中的电信诈骗方式令人瞠目结舌,而让人感慨的是,电影里“点到为止”的残酷只是现实中的“九牛一毛”。这部电影用影像将全民反诈推向高潮,正如影片宣传时所标榜的“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网络诈骗、网赌陷阱、招聘拐卖等时下热点的跨国犯罪活动,以及境外诈骗工厂的内部运转模式,被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甚至现实生活的真相比电影情节更为疯狂。影片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其审美意义,这也成为当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探索之一。相比而言,《消失的她》同样以女性困境、婚姻欺骗、家庭暴力、境外谋杀等社会热点进行悬疑迷案的故事编织。与《孤注一掷》不同的是,《消失的她》以类型化的商业叙事模式,解谜和反转形成影片高潮时的审美亮点,是电影工业美学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完美融合,以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进行现实题材创作,形成一个局中局的完美闭环,阐释的主题却是较为现实的女性困境,成为现实题材电影商业化的成功典范之一。
当下时代网络暴力、社会舆论乱象的现实电影亦聚集出现,代表作品如《八角笼中》《热搜》《保你平安》等。《八角笼中》是王宝强第一部导演的作品,改编自2017年真实“凉山格斗孤儿”新闻事件,影片讲述主人公带领孤儿走向寻找自我价值的梦想之路却遭遇重重困难、挣扎和社会压力,影片讨论的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网络暴力,以普通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示现实普通人物的不甘精神和社会善恶的辩证。《热搜》在舆论颠倒、校园慈善黑幕中,揭露社会乱象。《保你平安》在墓葬直播行业里,索求网络暴力下的真相和逝者的清誉。这些时代高速发展中带来的“文明后遗症”,在电影文化传播中被大众看见,从而试图求得社会改良和人性反思。
涉黑犯罪、扫黑除恶电影亦层出不穷,如前所述的《金手指》《潜行》《怒潮》等,以中国香港犯罪题材电影居多,展现社会黑暗和腐败的一面。从2023年全年来看,扫黑电影《坚如磐石》较具影响力,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作品与其以往作品风格截然不同,追求“再现”大过“表现”,以光怪陆离的影像风格,狭小逼仄的影像空间,与年初热门电视剧《狂飙》的主题形成呼应,影片将重庆的城市之美和人性的贪婪之恶进行深度融合对比,在商业包装下完成电影现实意义的传达。
此外,亲子话题和家庭伦理也成为全年现实题材的主要创作类型,其中主要的叙事模式是现实主义底层叙事,即故事主人公通常是社会普通人群,影片故事通常表现的是这个群体的困境和悲喜。与以往电影中展现母女情不同的是,2023年现实题材家庭电影,大多表现的是“父子/父女”之情,并伴以喜剧质感。例如黄渤主演的《学爸》,单亲父亲为儿子上学经历假结婚、买房子等等波折,讨论当前国内学区房划片择校、特长艺考等教育现状和单亲家庭困境;《无价之宝》更是以幽默诙谐的笔调,书写五金店老板照看欠债人女儿的故事,影片描绘下岗潮、转型期的20世纪的东北小镇,在复杂人性碰撞中勾勒社会的真、善、美,成为一部典型的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作品。与之类似的是,获得2023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电影的《拨浪鼓咚咚响》(白志强,2020),同样是一部非亲生父子产生父子情的公路电影,货车司机失去儿子,为子寻仇路上,偶遇以寻找父亲的熊孩子,二人在沿途中产生亲情,也成为彼此自我和解和感情的救赎。与“非亲子”的亲情截然不同的是亲子无情的悲剧,曹保平导演新作《涉过愤怒的海》,表现的是原生家庭“爱无能”的亲生父母,最终酿成家庭悲剧,导致成年后孩子走向生命终点。影片的现实感将为人父母的复杂性,青春期对爱的追逐和感情的多变,描绘得入木三分,影片主题直指当下热点话题“父母需要成为什么样的家长”。
当然,还有社会特殊群体的现实写照和典型人物展现。《长空之王》中均为中国试飞员,指涉当下现实中的大国外交关系。体育片《好像也没有那么热血沸腾》以幽默温情笔调描述孤独症、唐氏综合症群体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篮球运动中获得梦想和快乐。《我本是高山》《此生有约》等关注乡村教师群体,将感动中国的人物、大山里渴望读书和教育令自己走出贫困的孩子进行现实书写。职场喜剧《年会不能停!》表现职场人的年终生活,揭露当前社会职场的弊病、升职的腐败、职场话术的可笑等,从而呈现夹缝中求生的职场底层青年人,如何谋求生存的故事。
2023年这些直击现实的电影,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时代命题,创作者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当代社会焦点背后的人性议题和时代变迁。这些电影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也提供底层生活的真实图景和人文深度,为解决问题给出一定路径与方向,是积极、向善、勇敢、温情等人性价值和现实精神的集中显现。
(三)回想人生的“永恒”现实:直面内心的生死思考
在悬疑、犯罪、公路等商业类型的现实题材电影之外,一批现实主义艺术电影同样聚焦现实,以漫长的人生旅途、散文化情节故事、舒缓的影像节奏、多元的艺术表达手法,聚焦在人生意义、生死思索、中老年爱情等关于人生的“永恒”现实议题,呈现出现实题材电影的人本价值和直击内心的生死思考。
《傍晚的向日葵》《不虚此行》《白塔之光》等艺术电影,皆以慢节奏叙事的形式美著称,影片中涉及的生死的必然、中老年的孤独和普通人的庸碌,这些生活中大部分的“日常”和不可避免的人生课题,以美的形式被记录在镜头银幕中。[6]《傍晚的向日葵》的女主人公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际,隐瞒儿子自己报名参加老年团在云南洱海游玩,实际回到年轻时和自己已逝丈夫共同插队的乡村,独自过着隐居生活,回忆青春爱情。在面对生死时,她自怜却又勇敢,在傍晚的向日葵地里,依然保持美与爱,迎接生命的终点。与其类似,同样表现老年人爱情的还有电影《我爱你!》,这部改编自韩国同名漫画电影,延续着导演韩延对生命的思索,老年人既可以有年轻人一般的激情爱情,也能相濡以沫,以深深的眷恋,照顾着自己的老伴,直至生命的终点,影片顺应中国老龄化社会趋势,关注老年人情感,成为不可多得的具有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品。
聚焦生死和老年生活的艺术电影《不虚此行》,以殡葬行业为题,胡歌扮演的中年编剧在北漂无望之际,以写悼词谋生,获得市场认可,于是找他写悼词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如编剧写人物小传一般,从生者的口中,走向逝者的人生,用动情的笔触,还原真实的逝者,安慰逝者亲友,最终也和自己达成和解。影片在生死间,用诸多框架式、不规则构图,呈现主人公的边缘化,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边缘人,一个在故事里无法当主人公的角色形象,配得上做自己人生故事的主人公。
《白塔之光》也是一部在生死之间、中年羁旅、父子和解的艺术电影。影片以缓慢的影像节奏,疏离的人物情感,游荡的人物故事,沉默或间断的对白,呈现了与快节奏的都市截然相反的时间停滞的“古老北京”和“北京人”。影片带有较强的作者风格,在想象与真实之间,用长镜头架起一道真实虚幻之桥,以特殊的艺术探索手段,呈现“无影白塔”的背后,是回望来路时落在故乡的“影子”。影片在暧昧的爱情之外,表现动人的父子亲情与和解,恰是东方家庭情感的落点,也是主人公人生意义的终点。
以上艺术电影的现实表现,是关于生命价值、生死意义、人性光辉的“永恒”追寻的呈现,其核心是人本价值的彰显——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依靠第三条纽带来保障的,即血缘、婚姻之外的情感纽带,完成心理上的相互需求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撑。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深深影响的根基。生与死的现实题材与独特的导演艺术风格相结合,构建了2023年度现实题材电影的另一条路径——内心现实主义。尽管如《不虚此行》和《白塔之光》这类现实电影,以虚幻的想象人物/长镜头想象空间来创造“画面写意”的“不实”,却最终指向电影中人物内心的“真实”,成为现实精神在人格与心理上的别样塑造。
结语
2023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以“回归”的态势、“中心”的主导位置,左右着中国电影市场与创作格局。现实题材电影着力于深挖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展现了现实精神的多面性,在艺术探索和题材开拓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尤以悬疑、刑侦类型较为突出。其不仅关注社会发展、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变化多样和聚力创新,力图通过艺术审美反映现实、引发思考。
总之,2023年的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与艺术表现上整体较出色,不仅以真实笔触描绘了生活的种种细节,还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再现现实,将人物的情感变化、人性底色、生死哲思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些现实题材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业的未来与方向。期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在新的一年能有更多佳作涌现,为中国电影注入更多创意与活力。
①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APP.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15日.
【作者简介】 周 星,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影视理论与批评研究;李昕婕,女,河南三门峡人,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影视理论与批评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与中国电影发展
路径研究”(编号:21JHQ005)、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期以来中原文学影视剧改编研究 ”(编号:2023-ZZJH-346)阶段性成果。
①参见:灯塔专业版APP.统计时间截止到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