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探析
2024-06-27罗嘉丽罗明金
罗嘉丽 罗明金
摘 要:建筑装饰是建筑中所蕴含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的外在体现,是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的表达。文章通过系列调研与理论分析,选取2例走马古镇的传统建筑——关武戏楼和孙家大院,从建筑规划布局、形式、内部构件及细部装饰解析走马古镇的图式内涵以及民间文化的表达形式,通过分析建筑装饰内在的文化倾向和艺术语言,探索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内在生成,如何承续社会历史文化根脉,以期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有所帮助。
关键词:走马古镇;建筑装饰;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13836006)研究成果。
走马镇始建于汉代,明代中期开始兴盛,位于重庆通往成都的旱路节点。清代乾隆时期《巴县志》记录:“(重庆)正西陆路八十里至走马岗交璧山县界,系赴成都驿路”。在成渝古驿道上,它曾是交通要冲和重要驿站,见证了巴蜀西郡的邮驿、军事、交通历史变迁,是这些变迁的缩影。古时,从都城到各辖地之间往来通讯联系依靠各种官道,官道之上设有中转联络之地,五里一店,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故此大者为“驿”,小者称“铺”,这些店铺驿加上古道构成了古代的“官邮递铺”。“走马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形成了独到的建筑装饰特征,反映当时人民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倾向。
一、走马古镇概况
在明清时期,成都重庆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有两条,一条路线是从成都经过简阳,然后从铜梁到达重庆,被称为川东小路;另一条路线则经过璧山,从走马到重庆,被称为川东大路。走马镇即是川东大路上的必经驿站,川东的学子到省会参加乡试会考,川西的物产要销往长江中下游,南来北往的行走商贩、文人雅士等皆往返于此(如图1),随着时间发展贸易频繁,以驿站为核心圈沿道路两旁聚居,往来官差、商贾、力夫络绎不绝,贸易活动也随之增加。街区由东向西延伸,上街和下街与五条街巷沿一纵线相连,以街心石为界,组成一纵五横的平面布局,古街道路两旁的民居建筑皆为前店后院的布局形式,前为店铺,后为居室,入口直接面向驿道,方便南来北往的客商和靠“走马”为生的人采买消遣[1]。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街边商铺林立,客栈、饭铺、茶馆、酒馆等多达60余家,走马场下街口还保留有清代的关公武庙戏楼,停留在此的旅人常摆龙门阵,听戏曲、说评书、打合叶,准确而生动地展现了走马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氛围,呈现出独特的建筑装饰形式。
二、走马古镇建筑装饰的位置
建筑装饰是建筑多元文化的独特外在表现形式,强调人对空间的情感,直接反映空间与文化之间蕴含的内在张力,体现建筑艺术民族性与地域性。中国建筑装饰的不管是规模、结构、等级、颜色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可以依据走马古镇传统民居建筑形制将建筑装饰元素“翻译”为可阅读的“文化”[2]。走马古镇是川渝民间聚居场所,在建筑布局和装饰要素上受限于中国严苛的社会等级制度,装饰样式、规模和色彩基本都有定式,等级秩序分明,建筑风格统一,民居装饰体现的简化质朴,多集中在屋顶、梁柱、瓦件、雀替等处[3]。
(一)建筑外观装饰部位
从建筑整体外观来说,屋顶是其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部分,民居建筑屋顶形制较为统一,多为悬山式屋顶和歇山式屋顶,位于建筑最高处的一条脊是正脊,除了常见的正脊两端的吻和正脊中心的宝顶外,在正脊的前后两个立面,还会有雕饰的花果植物纹样等。因此走马古镇屋顶装饰也多集中于此,可以通过建筑外观装饰判断建筑形制,告知观者其传统建筑在设计之初为何用途、为何人服务、承载何种期望、雕刻的图案纹样有何寓意等。
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例如孙家大院屋顶为小青瓦檐悬山式,是川渝地区平民百姓最常见的屋顶样式之一,布局为复合型四合院,其装饰多位于建筑檐柱、柱础等部位;关武戏楼则是小青瓦歇山式屋顶,建筑等级略高于悬山顶,位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正脊中央、两头且有寓意吉祥的装饰,大堂门楼栏板、雀替等都有与建筑装饰浑然一体的精美雕刻,为建筑增添文化意蕴。
(二)建筑细部装饰部位
走马古镇建筑细部装饰部位主要位于瓦件、雀替、门楼牌坊、望柱头等处,通常与建筑外部装饰部位相互呼应,受人们审美意识、工匠雕刻技艺的影响,反映了当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象征着屋主的权力与财富和文化程度。
川渝地区是古时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集中地,蜀汉政权在川渝地区影响了当地建筑及建筑装饰的发展,现存的关武戏楼和关帝庙就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镇下场口正对关公庙设关武庙戏楼,关武戏楼雕饰丰富多样,戏楼上《空城计》《三英战吕布》等浮雕,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锣鼓翻天,戏客满座,战鼓骤响,人翻马叫;戏楼门楼雀替多运用回文雀替的形式,它是一个近于方形的折线纹样,连续不断的回纹,象征着幸福、喜事等绵延不绝,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望。
三、走马古镇建筑装饰的类型
走马古镇保留了古老青石板街道巷弄,街道旁的传统民居建筑大量使用民间工艺,如砖雕、木雕、石雕等,雕刻纹饰题材丰富,所表达的主题遵循中国传统纹样装饰准则“图必有意,意必吉祥”[4]。根据题材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为人物图,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主,如《三英大战吕布》《空城计》《天官赐福》等(如图2)。二为植物图,通过融合花果本身所体现的美好寓意或特征组合,如象征多子的莲、石榴,梅兰竹菊四君子纹等。三为动物图,如龙、风、猴、马等。四为器物图,由寓意吉祥的器物装饰,如道教八仙所持的宝物暗八仙等。五为几何图,常用于门窗装饰,有时独立成图,有时起衬托作用,如云雷纹、回纹等。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追求简练质拙的大雅实用之美[5],富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展现走马古镇驿站特殊的审美价值观。
(一)变化丰富的木雕
木雕是传统雕刻手法在可塑性较强的,采集原料后方便加工,精雕细琢,虽然民间传统木雕露天装饰容易潮湿腐坏,保存时间不长,但是木材本身的柔韧性使它的雕刻纹样依旧细腻精致,木雕的雕刻从材料选择到装饰成品程序颇多,处处体现着匠人的高超技艺[6]。
走马古镇中的建筑装饰所用的木雕多采用透雕、平雕、深雕的手法,木材多用杉木、松木等,图案布局较为自由,注重画面中视觉中心元素的搭配,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走马镇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门楼栏杆、挂落、雀替、撑拱、梁架等构件,除了寓意吉祥的花果鸟兽纹饰,最为人惊叹的就是戏曲题材的人物故事情节雕刻。以关武戏楼为例,它是单层戏台木雕[7],即仅有一层划分前后空间,位于戏台面向观众的额枋与栏板处,其木雕不仅是装饰,同时也以静态的方式向整个庭院式观演空间的群体传达文化内涵,具有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
关武庙戏楼栏板处雕饰雕工考究、内容复杂,线条简洁,造型生动,既能装饰舞台,又为观众提供心理预设,它刻画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空城计》(如图3),采用的是浮雕的手法,匠人对轮廓的巧妙处理和局部的凸显,使得城墙、军旗、策马奔腾的大军等元素具有立体空间感,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战争中紧张而激烈的气氛,在画面周围饰以卷草纹。戏楼梁枋间有龙门雀替、骑马雀替、牛腿等装饰性构件[8],雕饰与建筑浑然一体,其中鳌鱼纹样最多,也称草龙纹,是民间建筑、家具装饰最常用的纹样,鳌鱼是鱼与龙的结合,装饰一般作翻卷腾跃状,象征着由鱼向龙转化,暗喻时来运转、飞黄腾达、金榜题名,广泛运用在走马古镇建筑的各部位装饰中[9],承载着人们希求生活美好幸福的期望。
(二)简练质拙的石雕
石材是较早被发现并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原料易得比较省工经济,材质比木雕耐腐蚀、易保存,是在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其历史演变发展悠久,蕴含文化内涵深厚,极具探究价值[10]。
走马古镇建筑装饰的石雕类型多样,装饰内容结合当地的人文思想和民俗风情展示地域文化,主要以花岗岩为主料,走马民居建筑石雕装饰一般用于柱础、石质窗等部分,民居柱础样式多为圆鼓形、多边形[11],大多已纹样磨损,原有装饰图案较难辨别(如图4),在群马饮川处的栏板栏杆采用线刻的处理手法,题材选择与当时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刻画的是走马镇摆龙门阵时经典说书人形象,身着长衫,一木、一扇、一桌,造型生动,线条简洁,栩栩如生,栏板上还刻画着许多说书人讲述的经典戏曲故事、神话传说,这与走马古镇多有往来行人停留歇息摆龙门阵密不可分。旁边的群马雕塑,马背上骑着猴子,“猴”与“侯”同音双关,猴子骑在马上,“马上”表示即刻,暗示着功名近在咫尺,封侯指日可待,寄托着对学子封侯拜相的美好祝愿[12];关武庙前的望柱头、抱鼓石大量运用了平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技巧,使笨重的花岗岩变得轻巧大气,展现了川渝民间艺人高超的石雕技艺。
(三)细腻丰富的砖瓦雕
砖瓦雕相较于木雕、石雕而言,保存时间长、耐腐蚀,雕刻原材料相对石雕要软,雕刻难度低一些,更为省工、经济,砖雕雕刻手法多样且在雕饰纹样选择上更为精致细腻,表现手法丰富,因此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使用最多[13]。
走马古镇的砖瓦雕以透雕、圆雕、浮雕等多种手法雕刻而成,题材丰富,雕刻手法细腻,砖瓦雕主要用于大门门楣、山墙墀头、屋顶、墙面装饰等处。屋顶是走马古镇民居建筑中砖雕运用较多的地方,关武戏楼正脊中央的宝瓶雕饰寓意着“平安、祥和”;瓦件上覆的蝙蝠纹样,其展开的两翼与瓦当形式适应,辅以其他寓意美好吉祥的花果植物纹样,雕饰精美,是川渝手工艺人砖雕技艺和地区装饰内涵的表现载体。因走马镇位于江津、璧山、巴县三县交界之处,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往来行人皆在此歇脚、采买、交流(如图5),古街青石板砖路的地漏是铜钱形状,商人行商逐利,经济发展繁荣,装饰纹样具有强烈的“地域个性”,彰显着走马当地的民俗民情。再有古镇黄葛树下的大型砖雕,记载着成渝古驿道走马人的长途跋涉,古道石碑上行书阴刻“严正宽平”,是走马场绅士十七人为歌颂当时朱姓县官政绩而立的德政碑,见证了川东古道的兴衰,为研究当地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实证。
四、走马古镇建筑装饰的内涵
建筑装饰是建筑中所蕴含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的外在体现,是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的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图案寓意反映的是当地古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这些图案除了装饰作用,还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走马古镇的装饰体现希求安居乐业、子孙繁盛、封侯拜相的心理,主要通过戏曲故事、神话传说、花果植物和吉祥器物的纹样形式反映,具有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
(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大多采用隐喻、谐音、象征等方式,把具有吉祥意义的元素或者故事巧妙地汇集在装饰构件设计中,来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福寿绵延的愿望。图案纹样上保留着古老传统的造型,如回纹、云雷纹,除了中国常用的寓意吉祥美好纹样之外,将走马镇本地的跑马、驿道、说书人形象等也加入了装饰图案中[14]。
走马古镇建筑装饰中广泛体现对美好生活向往这方面题材的有很多,例如在砖雕中,用石榴、莲花等植物,代表子嗣绵延、多子多福;将蝙蝠的造型进行变形和夸张运用于瓦当之上,蝙蝠是“福”的代表,蝙蝠咬铜钱,意味着“福在眼前”,而且蝙蝠象征着长寿,也有趋吉避凶、求富贵、报顺安的含义;暗八仙等吉祥器物纹样用在建筑装饰上,有逢凶化吉、驱邪避祸之效;神仙传说类装饰题材象征着人们顺天应人、广通神明的美好愿望。这样的题材图案广泛被应用于走马镇的各处建筑装饰之中,无一不代表着人民对福与寿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祥和生活的企盼与追求。
走马古镇将建筑装饰艺术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盼融合利用,以顺畅自然的建筑造型体现出寓意美好吉祥、形象生动的民间传统文化特点[15]。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气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沉淀。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向来以“和”为主要趋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与农业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装饰美学中也格外讲究中庸、对称、和谐,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以装饰图案题材为载体反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们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
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与环境空间相结合,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体现当地人们心中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自然观,在建筑中多运用木雕装饰,其木材原料中所蕴含的生命力、自然力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亲近自然。例如在关武戏楼屋檐下的鳌鱼形撑弓,屋顶正脊两头处的鳌鱼吞兽,这与人们相信鳌鱼是“龙九子”之一,可以与天上神仙沟通,鳌鱼本身又属水,能够避火、祈福有关。鳌鱼在作为装饰时,其头的部分较为突出,鳌鱼身部分经过艺术抽象为水波纹或缠草纹,与回纹结合象征着延绵不绝的福气,寓意吉祥、美好,反映人们对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向往。同样的还有民居建筑孙家大院的装饰,常见的有蝙蝠纹、山水树木等自然事物,匠人通过高超的雕刻技艺将回纹、祥云纹等与蝙蝠轮廓变形结合,取之“福从天降”“福到”等吉祥寓意,有向上天祈求庇护生存的朴素哲学观念。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建筑和装饰图案纹样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建筑装饰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地方特色民俗,向世人传递着多样的历史信息。走马古镇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强烈的川渝民间地域风格,也代表着走马镇装饰追求简练质拙的大雅实用之美,通过对形式多样的建筑装饰的工艺和内涵探析,有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为我国设计民族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朱力,唐粤.基于空间图式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设计研究——以高椅村为例[J].装饰,2023(9):132-135.
[2]王红,刘素仁.沉浸与叙事:新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博物馆文化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8(4):161-169.
[3]陈祥林,付予.湘东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分析[J].工业设计,2021(8):136-137.
[4]罗明金.高椅侗寨古建筑装饰解析[J].文艺研究,2012(12):145-146.
[5]白文明.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王其钧.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民间住宅[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刘靖霖.戏台木雕艺术探析——以川渝地区会馆、祠堂戏台场域空间为例[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
[8]武文丰.四川明清建筑木雕与吉祥文化研究[J].美术大观,2017(6):104-105.
[9]韦雅元,焦小岚.中国吉祥图案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3(1):150-151.
[10]梁思成.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
[11]曾宇.川渝地区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12]李波.清末山陕商人的崇文情结——以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石雕为例[J].装饰,2021(3):124-125.
[13]韩瑞婷,吴白莹.晋南传统民居砖雕纹样研究[J].美术观察,2021(8):68-69.
[14]吴樱.巴蜀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5]陆冀宁.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J].文艺研究,2012(6):163-164.
作者简介:罗嘉丽,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
通讯作者:罗明金,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村落与传统民间手工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