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4-06-27�B珺
� B珺
摘要:赣南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该文通过分析赣南地区红色文化的基本类型和现状,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尝试在文创产业中,将红色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做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两不误,深化文化事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明确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笔者通过在赣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优秀的文创产品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红色文创产品地域特征不明显、设计形式单一及消费者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提出赣南苏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新的开发路径。在现有的设计基础上,结合赣南苏区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创产品在价值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文创产品;地域特征;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a)-0116-05
Research on Re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 Gannan Soviet Area
JIANG Junju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China)
Abstract: Gannan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spirit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stablishes red cultural confidence. By analysing the basic typ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culture in Gannan,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red culture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achieve both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epen the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about by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in Gannan area, the excellent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re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and a new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design of r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Gannan Soviet area is proposed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nconspicu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ingle design form and unclear consumer positio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design, combining with the red story of Gannan Soviet Area, the r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terms of value, and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reg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Key words: Gannan Soviet Area; Red culture; Rural revitalis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paths
赣南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也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1]。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赣南开辟了中央根据地。1931年11月,在赣南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成为红军的指挥中心。红军在与苏区人民同舟共济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用理论指导了实践,在苏区留存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1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基本类型
1.1 苏区精神
赣南是苏区精神的源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老一辈的革命家在革命的艰苦斗争中培育了苏区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承前启后,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的科学内涵,深化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2]。
1.2 红色歌谣
小调、童谣及民歌是当时红色歌谣的主要形式,这些都是根据地军民共同战斗生活的艺术成果。当时,被解放的人民以歌声宣传革命、以战斗支持革命。苏区的红色歌谣中以兴国地区的山歌最有特色,战斗的火光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内涵。在赣南客家文化土壤的孕育下,红色歌谣急速成长并壮大,同时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也提出“要把革命故事、歌谣作为材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当时涌现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如《十送红军》《分田歌》《十劝我郎当红军》等,这些经典作品都融合了革命与地域特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支持革命和宣传革命,苏区的红色歌谣被人民所理解,为人民所传诵,是广大人民欣赏的艺术形式,记载着苏区军民的革命历史。
1.3 革命遗存和纪念场馆
目前,赣南的革命遗存和纪念场馆数量较多,遗址以见证革命历程的遗迹和故人旧居旧址等为主。还有部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修建的纪念馆、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等。根据各县市实地调研来看,赣南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的类型,详见表1。
1.4 报刊、标语漫画
当时,赣南苏区的报纸和各类刊物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是苏区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的有利武器。据不完全统计,在苏区发行的报刊达100多种,其中《斗争》《红星报》《红色中华》等就创刊于瑞金。同时,标语、漫画也是与国民党斗争的武器。在古田会议结束后,苏区的宣传工作进入了高潮阶段,军民在报纸、刊物、墙壁和宣传单上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和革命标语。但是由于岁月的流逝,在赣南只留存了部分漫画、标语和宣传画。
1.5 红色歌舞戏剧
在中央苏区的八一剧团、中央苏维埃剧团及工农剧社采用戏曲和话剧等形式,创作了《送郎当红军》《为谁牺牲》等200多部经典剧目。同时,苏区的戏剧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结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表演的《五星灯》就是在赣南采茶戏的基础上改编的。
1.6 革命诗词和红色影视作品
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的革命家在中央苏区创作了大量的军旅诗词,其中毛泽东在《清平乐·会昌》和《菩萨蛮·大柏地》中就有“风景这边独好”“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等佳句。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登大庾岭》等诗篇,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红色影视作品,如《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红孩子》《长征》《那时花开》等,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3]。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
2.1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
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乡村建设发展做出的重大调整。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赣南振兴发展的见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下,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当地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2.1.1 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增加商业和文化的互动性,如瑞金的红井街通过构建“一街、一园、一广场”的空间布局,打造成一条红色旅游、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的集合式街道,让群众在游玩的同时对当时的建筑、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力推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创作优秀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进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赣南当地的剧团经常前往各个村落进行巡演,通过采茶歌舞剧宣传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革命传统。最后,加快农村红色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步伐,可以通过设立村史馆、村红色驿站及开展红色大讲堂活动等,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提升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2.1.2 乡村产业多样化
赣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产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目前,赣州已经将苏维埃政府旧址、云石山等红色遗产规划为重点参观路线,让游客可以通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了解那段革命历史。同时,将红色文化中的传统图案和图形元素与地方性的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通过对土特产品外包装的再设计,促进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2.1.3 生态文明建设
赣南苏区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能够给百姓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赣南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既遵循农业生态发展规律,又可以找寻更加适宜的新农村生活方式,加快推进绿色乡村建设。
2.2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开发的困境
2.2.1 红色文化发展模式落后
赣南苏区的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一直依靠红色文化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片面化,仅是开通旅游路线,生产单一的红色纪念品及售卖包装简单的土特产品等,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传播范围小,没有形成品牌化意识,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低。
2.2.2 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存在不足
一方面,保护经费不足。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景区门票收入和国家拨款,许多保护设施无法及时到位。另一方面,人们群众缺乏保护意识,普遍认为这些红色资源数量多、年代久,身边随处可见,没有必要进行复原修缮。另一方面,保护对象模糊。苏区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范围广,一些资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位,也就无法根据政策对其进行保护。
2.2.3 红色文化缺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4]。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建设已成为苏区建设的精神力量,但是仍然与人民群众联系较少。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放松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对红色文化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大多的红色文化生产生活实践没有考虑农村群众这一群体,苏区中的一部分处于偏远山区,村一级的红色实践平台建设较为缓慢,与当地的群众缺乏联系。
2.2.4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
目前,苏区红色文化的宣传一直没有抓住特色,仅是利用广告、新闻进行宣传,缺乏文化资源的联动性,单一的宣传模式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载体不合理,增加了文化失传的可能性[5]。
3 赣南苏区红色文创产品的现状
3.1 红色文创产品的种类
目前,赣南苏区的文创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在博物馆和纪念馆内出售的冰箱磁贴、纪念徽章和笔记本等纪念类产品,主要通过在产品上印制伟人或英雄的头像、历史图片等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二是,搪瓷杯、红色文化书签、手机壳和帆布包、草鞋、扁担等,以怀旧或情怀为主的产品。这些实用的功能类产品上通常印有名人的诗词、革命时期的宣传口号,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还兼具实用功能。三是,纪念币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收藏品。这类产品数量较少,价值高,比较稀缺,市场占有率也比较低[6]。
3.2 红色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3.2.1 地域特征不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文创产品与当地的红色文化关联性较少,地域特征不明显,设计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对革命精神的直观展示。如部分产品虽然有较强的设计感,但是没有体现赣南苏区的区域特色。
3.2.2 设计形式单一,创意不强
市场中常见的文创产品在外观造型、色彩、设计手法等方面缺乏创意,表现形式单一,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扇子、明信片、工艺品等。在产品中无法展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内涵,市场的占有率低,较难吸引消费者购买。如:一些传统服饰,虽然功能性较强,但是产品的材料和工艺落后、造型单一,与现代生活缺乏关联,购买率一直不高。再如:扇子基本以名人名言的书法展示为主,明信片则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景区建筑图片为主要设计表达,缺乏新意,与一般景区无差异。
3.2.3 消费者定位不清晰
此前的设计受众基本都是年龄较大、对红色革命历史较为了解的消费人群。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宣传重担已经落到年轻一代身上,原有的文创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需要改变发展策略和设计手法,适应新的形式和变化。
3.2.4 宣传手法过于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在现代社会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的宣传手段导致产品的销量不高,出现了即使是新产品投放市场也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况。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手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红色文创产品的售卖场地受限,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景区,极大影响了产品的销量和影响力。
3.3 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的重要性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苏区军民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创造的,红色文创产品作为这一文化的载体,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创产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较好,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一定规模,不仅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拉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红色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还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了解历史,坚定信念,提升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
4 赣南苏区红色文创产品开发新路径
4.1 打造具有赣南苏区特有的红色文化品牌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由于革命的特殊性,分布相对较散,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分类、梳理和提炼。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深度挖掘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基因,根据区域有针对性地创建不同的红色文化品牌,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也可以增强游客对苏区特色红色文化的认识。同时,需要融合当地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尊重当地的民俗民风,将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感人故事,将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融入苏区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推动红色文创产业更好地发展。如瑞金的红井就是特色之一,在进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时就可以引入这一地域标识,作为当地独有的特色。
4.2 注重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意性和宣传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文创市场购买人群主要是年轻人,该人群对于产品设计的创意性关注度较高。因此在苏区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要仔细推敲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产品包装等。同时,需要借鉴其他同类红色文创产品的宣传方式。新的宣传方式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利用VR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感受革命年代的文化氛围;使用计算机建模,当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文创产品时可以全方位查看商品的细节;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增加文创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在这些新技术和宣传手法的推动下,红色文化传播会更加深入人心,只有体现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创产品,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4.3 增加文创产品的种类,强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在现有文创产品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产品的受众不能只是中老年群体,在设计中更应该倾向于青年群体,可以通过调研等多种形式来收集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类型,如适当增加体验类产品,可以通过小游戏、服饰穿戴体验和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等来进一步呈现。同时,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苏区的红色文创产品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人们可以通过产品感受红色精神。
4.4 构建赣南苏区特有的红色文化视觉设计
4.4.1 传统红色文化元素的再设计
赣南文化资源中存在多种元素符号,红色文化,还有热情的客家文化等,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图形、图案进行提炼,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再设计。在乡村的土特产和旅游产品设计中,将红色文化中的红星、旗帜等图形应用在包装和广告的视觉设计中,既可以突出赣南苏区的地域特点,同时体现红色文化内涵,将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
4.4.2 捕捉色彩的情感意义和象征性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其中“红色”就是具有特殊的意义[7],红色象征着生命、热情、希望。同时,色彩是抽象性的,当社会大部分人认为其与某件事物或者情感关联时,这就会让色彩具有象征意义[8]。视觉设计中就可以利用这一象征意义进行有效设计,通过梳理赣南地区的各类文化特征,找出相应的色彩象征,如赣南苏区是红色文化的代表,设计师可以将人们对革命老区的情感融入视觉设计中提炼出的“红色”文化色彩。苏区的另一个色彩特征应当是“绿色”,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景观,也具有人文色彩,将风景图片作为视觉设计元素,用设计美学手法进行二次创作。
4.4.3 红色文化元素的创作手法
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同时兼具一定的文化内涵。首先,在创作中可以利用苏区留存的红色建筑遗产,通过提炼建筑的外观造型和细节特征,利用抽象化设计用于文创产品的包装,增加产品的历史性。其次,可以将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美学设计,在不同的文创产品上体现不一样的设计风格,如写实型的可以用在书籍等部分文化产品上,也可以将抽象卡通造型用于打造人物IP形象,将其应用于多种文创产品的视觉设计中,拉近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促进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最后,可以将红色文化故事作为设计元素,用现代图形图像的绘制手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描绘,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9]。
5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考
5.1 尊重红色文化的真实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关注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创产品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红色文创产品时,如果没有对历史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就无法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进行传达,因此创作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是需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真实性,促进红色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5.2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体现时代性
红色文创产品是沟通红色文化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产品既要在外观上体现红色文化元素,让消费者通过产品的色彩、材质及造型等感受到红色底蕴,同时还需要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划分,在创作中针对其不同的文化特征进行分类设计,体现时代性。通过产品形成巨大的传播力,将苏区红色资源进行有效转化,让青少年在使用文创产品时,能够感悟革命年代独特的红色精神。
5.3 增强红色遗址保护,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
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帮助,也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涌现出许多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采集势在必行。首先,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如文字、造型图案及红色符号等可以将其可视化。其次,红色建筑遗产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收集建筑数据进行数字化建档,用于后期建筑的保护和复原。最后,将部分革命故事利用VR技术搭建线上场景,让游客可以通过虚拟设备全方位进行参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5.4 打造红色文化发展平台,建立教育基地
在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中,需要寻求人民群众接受的传播形式。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馆、拍摄红色电影、举办讲座及展览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可以借助电视、微博等宣传平台,以多种方式宣传红色文化。此外,可以建立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地址可以选择在赣州地区的高等院校,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大合唱等校园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红文化内涵。教育基地也可以依托各级博物馆和红色景区,利用革命文物和红色建筑遗产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如瑞金开展了“红色文化育新人”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0]。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符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更新。从尊重红色文化的真实性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并体现时代性入手,设计出一系列有温度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赣南苏区史百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559.
[2] 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 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09.
[4] 马云霞,裴雨婷.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40(6):1-8.
[5] 廖星福,肖萍.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J].现代交际,2022(6):50-57
[6] 陈文娟.基于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文创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7] 姜夏旺,罗方妍,李洁,等.基于红色文化的革命类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5):66-69.
[8] 刘恩御.色彩科学与影视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96.
[9] 罗佳翃,袁静仪,王星,等.红色文化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J].国际公馆,202(8):143-145.
[10]苏春生,盛晓晓,张惠婷,等.红井水润泽红土地[N].赣南日报,2021-07-01(T2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S22230)。
作者简介:姜珺珺(1982-),女,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