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内涵与传承研究
2024-06-27郝允龙褚凯
郝允龙 褚凯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开展文化建设与文化改革的根本成果。进行红色文化传承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挖掘红色历史,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且对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激发爱国情怀,都是极其必要的。该文分析了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特点,从凝练的“敢于斗争、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艰苦奋斗”红色精神阐释了运河支队红色文化的内涵,强调了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提出了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传承的四个有效路径:深耕运河支队红色资源沃土,激发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活力,扩大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影响,赓续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血脉。这对新时期进一步研究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运河支队红色资源;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内涵;传承意义;有效路径;助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a)-0055-05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Canal Detachment
HAO Yunlong, CHU Kai
(Jiangsu College of Safety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11, China )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achievem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form carried out by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Marxism siniciz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arrying out the inheritance and research of red culture not only helps to excavate the history of red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fine styl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revolutionaries, who are humble, cautious, not arrogant, and hardworking, but also is extremely necessary for cultivating good moral qualities and inspiring patriotis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from the condensed red spirit of "daring to struggle, being willing to contribute, sacrificing oneself for righteousness, and working hard". 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and proposes four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deeply cultivating the fertile soil of the red resources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and continuing the red culture bloodlin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anal detachment in the new era,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lways maintaining a proactive spirit of striving.
Key words: Red culture; Canal detachment red resources; Canal detachment red cultural connotation;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Effective path; Boost development
“我听说过这支部队,‘运河支队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队伍。”“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这分别是毛泽东、陈毅和罗荣桓老一辈革命家对运河支队作出的高度评价[1]。
日本侵略者占据苏鲁地区后,大肆掠夺各类矿产资源,残酷镇压广大群众。活动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的共产党员联合爱国人士,秘密组建了抗日武装——“运河大队”。八路军第115师挺进鲁南作战,将“运河大队”整编为“运河支队”。自成立起至抗战胜利,运河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2]。
1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运河支队因抗击日本侵略者应运而生。在苏鲁大地、运河两岸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运河支队在抗日战争历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期间形成的历史遗存及所承载的革命事迹,以及展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呈区域聚集性
抗日战争时期,运河支队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微山湖东,运河南北之峄(今山东省枣庄市驿城区)、滕(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铜(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当时含贾汪区)、邳(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四县毗邻地区。这一区域有山丘、平原、湖泊、运河,水网交错、铁路纵横,还有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运河支队充分利用这一地带的各类资源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并建立了红色交通线。因此,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区域聚集性特点分布明显。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位于鲁南地区的较多,如枣庄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枣庄革命烈士陵园,内有“红色书法家”舒同题写的“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牌”;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建成了运河支队主题公园,并在园内运河支队成立旧址上建设了“运河支队记忆馆”“鲁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览馆”;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黄丘老区唐庄村,以运河支队办事处旧址为基础,建设了鲁南民俗博物馆,成为当地著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丁庄村建成了黄丘山套红色记忆馆;还建设了邵剑秋故居、孙伯龙纪念园、丁庄村史馆、巨梁桥惨案烈士纪念碑等。苏北地区较为著名的主要是“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该馆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卧龙泉景区内,是国内唯一全面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运河支队战斗史实的大型专题纪念馆,是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贾汪公园内还建有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亭,碑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纵观诸多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较为集中分布在苏鲁交界的运河支队当年活动之处。
运河支队建立的黄丘山套抗日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更为集中。这个抗日根据地,东西长约8 km,南北宽约3 km,总面积约24 km2,非常之小,人口也不多,被誉为“一枪可打穿的根据地”[3]。不仅如此,该抗日根据地西南部有徐州、贾汪之敌,西部有利国之敌,西北部有韩庄、张山子之敌,东北部有台儿庄、涧头集之敌,四面还有敌人修筑的碉堡、据点,处于敌占区的夹缝之内。尽管如此,运河支队不但粉碎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还在根据地内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民兵队、儿童团,加强后方基础建设,建立了小兵工厂、卫生所、战地小学等。这些遗迹、遗物如今都珍藏在“黄丘山套红色记忆馆”中。
1.2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形式多样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存在形式多样,包括事件发生地、办公地旧址、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纪念碑、档案史料馆、各类纪念馆,以及革命前辈们的遗物和2023年出版的小说《大河》等。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大河》以“运河支队”为主线,以胡轩涛、胡轩宇兄弟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从组建武装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组成“运河支队”,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运河两岸、厂矿山区处处传颂着运河支队英勇杀敌的事迹,战士们前赴后继、抛洒碧血,直至伏鬼降寇,大河安澜,揭示了大运河精神蕴含的红色血脉[4]。
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鲁南苏北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和运河支队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共计17处。其中事件发生地5处、办公旧址1处、人物故居2处、烈士陵园4处、纪念碑4处、档案史料馆1处等,包含了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开展文化建设与文化改革的根本成果,一般指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在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经过长时间自身文化沉淀和融合,产生具有不同表现载体和深厚精神内涵的文化资源。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地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以当地文化为基础融合抗日斗争实践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崇高革命精神,以及反映这种红色精神的遗物、遗迹、档案史料、纪念馆、记忆馆、展览馆和烈士陵园等物态文化。
在抗日战争时期,运河支队始终保持独立建制,始终坚持战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展现出的革命精神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鉴于运河支队在抗战斗争中的突出事迹,其精神可概括为“敢于斗争、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艰苦奋斗”[5]。
敢于斗争。运河支队面对强敌、不利的形势和条件,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主动出击,顽强战斗,英勇杀敌,战杜庄、伏击常埠桥、夜袭利国铁矿、智取塘湖车站等,驰骋运河两岸,直到抗战最终胜利。
乐于奉献。运河支队的成员,多为一些纯朴的工人、农民和进步青年,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大家心系民族存亡,将个人生死置之身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斗争中来。据统计,在黄丘山根据地和周边游击区几乎每个村都有运河支队队员。在张山子镇黄丘山丁庄村,当年有40余人参加运河支队,皆被编入运河支队二营三连,被誉为“丁半连”。
舍生取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运河支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骇人听闻的“巨梁桥惨案”,28名被俘战士任由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敌人的刺刀穿进了英雄们的胸膛,但疯狂的杀戮并没有吓倒真正的斗士,他们无一人变节,无一人叛离祖国和人民,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据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运河支队共有400余名英雄为国捐躯,包括连级以上干部40余人。
艰苦奋斗。运河支队战斗活动的苏鲁边界地区,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活动的接合部,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华北政权和汪伪政权的结合点,这就决定了这一地区抗战的艰苦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面对物资匮乏和残酷恶劣的斗争环境,队伍的给养主要依靠战斗缴获,同时运河支队紧紧依靠根据地及本地区的广大群众,建设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军医院等,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壮大斗争力量。
3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运河支队抗战史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饱含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政策、民族解放等内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智慧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地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挖掘、传承和弘扬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3.1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从未割裂。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6]。日寇入侵苏鲁地区,运河支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发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直至把侵略者赶走。运河支队展现出的红色文化精神,是我国抗战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3.2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教育意义
“敢于斗争、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艰苦奋斗”的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内涵,是苏鲁地区人民对运河支队革命先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刻感悟。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特别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运河支队的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遗物,都闪耀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操的光芒,其感召力是书本教育不能相比的。深切体会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对现有美好生活的珍惜,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3.3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可和自信,因而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承好红色基因,通过对运河支队历史文化和革命事件的深入学习了解,以及对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和先进精神的理解,把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注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自身文化、甄别错误文化观念、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应对文化安全领域的挑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4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红色文化承载的红色历史及凝练的红色精神,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7]。把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融入当地生态文明,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既传播了革命文化,又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8]。
此外,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在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增强爱党爱国情怀、提升干事创业凝聚力、保持不懈奋斗精神,以及引导大众追求积极向上、清除积弊陋习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4 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9]。红色文化是新时期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力。
4.1 深耕运河支队红色资源沃土
红色是苏鲁边界运河地区发展中最耀眼的底色。苏鲁两省都对运河支队红色资源进行了挖掘保护,维护英雄人物故居、建立烈士陵园、修缮革命遗址、修建纪念馆、建设红色村庄等,进一步擦亮革命底色,努力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入发展新动能。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走访征集抢救性广泛收集运河支队史料信息,走访运河支队老战士及其亲属、录制音视频资料、记录口述历史资料,赴档案馆、军史馆、军事纪念馆查询并保存相关资料,在当地征集相关档案、照片、书信、手稿、题词等史料和实物等,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运河支队历史和红色精神内涵奠定物资材料基础。
4.2 激发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活力
展现红色文化活力是增强大众红色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虚拟和实景体验予以实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红色文化要与时俱进,和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出更大活力。传承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可借助现代化手段使之“活起来”直至“火起来”,模拟当年抗击侵略者的革命场景,强化体验者多种知觉,使受众群体在虚拟展示的空间中受到熏陶。在江苏省徐州市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景区内,模拟当年运河支队夜袭贾汪煤矿的场景建成了“军事体验园”。在这里,大众进行沉浸式军事演练,亲验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斗争场面,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之情。
4.3 扩大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影响
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优质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效用,扩大其影响力。文化管理部门可专门开设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推出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用老一辈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格感染人、鼓舞人;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较为成熟的媒体传播平台,形成强大的传播力量,让广大受众群体自发地对革命先烈和红色精神产生尊崇和向往。从更高层次上讲,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为文化产业,精细研发旅游纪念类文创产品,将运河支队的革命故事融入各类工艺产品,全方位、多角度传播红色文化,让这种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并使之成为当地的文化标签、文化品牌。
4.4 赓续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血脉
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宣传等,最终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运河支队红色文化,必须有各类人才作为支撑。要有专业人才进行运河支队红色文化理论的研究和产业化的设计,加强和当地高校的联系,提升运河支队给受众带来的独特魅力和精神营养;要有一批通晓运河支队有关历史和人物的骨干力量,开展各类宣讲、演说对运河支队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进行传播;要组织专业人才编写运河支队红色历史文化校本教材,让运河支队红色历史进课堂,并精心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加强本地大中小学生和群众对运河支队红色精神的学习,让广大青少年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此外,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类有关运河支队红色文化的演讲、剧本演出、红色之旅、寻找身边的红色人物或事迹等实践活动[10]。同时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甚至是制定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规,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构建全方位长效保障机制。
5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必须探究其蕴含的红色精神,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运河支队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发内生动力,助力本土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城镇建设,并使之成为本地响当当的一张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 郑学富.驰骋苏鲁交界,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运河支队”[N].解放军报,2019-05-26(8).
[2] 张树军.图文中国共产党抗战纪事[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3] 微游枣庄:运河支队和它的根据地[EB/OL].(2023 -12 -24) [2024-01-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16787319 6662864&wfr=spider&for=pc.
[4] 张新科.大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23.
[5] 传承红色基金 弘扬优良家风[EB/OL].(2022-07-19) [2023- 09-10].https://hb.dzwww.com/p/p4hvf5xyog9.html.
[6] 杨悦心.红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中国文化报,2022-09-20 (3).
[7] 胡长生.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因[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0):63-68.
[8] 朱玉芹.传承红色文化 彰显生态文明[J].环境保护,2021(23):77-78.
[9] 杜若原,何勇.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 09-20(1).
[10]曹鎏.红色文化及其本土化研究:兼论江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百色学院学报,2020(5):98-103.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本土红色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研究与传承——以运河支队为例”(项目编号:2023SJSZ0657)。
作者简介:郝允龙(1976-),男,江苏沛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褚凯(197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信邮箱:haoyunlong10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