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对新闻记者素养的要求

2024-06-27汪瑶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1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素养

【摘要】融媒体传播语境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性、高效性、超时空性、交互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对新闻记者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融媒体环境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高效性、跨时空性等新特点,探讨了新的传播语境对新闻记者提出的挑战,最后从职业素养、思想素养和心理素养三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代职业记者所应具备的素养,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1.036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着现代传播语境,为了能够应对新媒体挑战,我国媒体行业探索出了“融媒”发展之路。2014年被业内称为媒介融合元年,到2024年,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广播、电视和报刊深耕新媒体领域,通过技术、资源、渠道、运营等多个方面的转型升级,已经打造了功能全面升级、形式焕然一新的传播媒体。在整合了PC端、移动端、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新闻传播媒体的资源和优势后,借助融合的助力,传统媒体在融媒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闻报道领域,传统媒体通过在融合传播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拓宽报道的平台渠道。这种跨领域、跨媒体的全媒体报道方式对新闻采编人员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必须要科学地认知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认识到新的传播语境下新闻记者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融媒时代“完美接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实践,系统地论述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1. 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1.1 高效性

高效性体现在时效性和有效性两方面。从时效性层面看,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不仅仅是专业的媒体记者,更多的是数以亿计的普通大众。借助高度发达的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新闻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被目击者和亲历者记录(录音、录像或拍照)、编辑和发布,并实现全网传播,新闻生产的周期大大降低。网络新闻直播的出现和应用更是实现了新闻事件从发生到报道的“零时差”[1]。从有效性层面看,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受众用于信息消费的时间有限,他们希望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对自身有帮助的新闻信息。因此,融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有效,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入了更多的信息量,而且还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画像”,实现了内容的私人化定制和个性化推送,让传播更加精准。

1.2 跨时空性

跨时空性则是指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不再受版面、节目播出时间、发行地域和信号覆盖范围等限制,可以实现全网传播,受众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借助最便捷的传播渠道,随时随地搜索获取。而网络的超文本属性,使其完全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海量信息。

1.3 个性化

在融媒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提供什么新闻,受众就看什么”的大众传播模式,现如今的受众掌握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他们可以在丰富的信息传播渠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平台和偏好的信息,信息选择的自由性使得信息需求分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众自主地聚合成为有着个性化需求的“小众”,他们对于某一类或几类新闻表现出旺盛的兴趣。因此,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也具备了另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个性化,深度分析和细化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偏好的报道,有的放矢,以此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高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1.4 交互性

融媒时代,交互式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确立。受众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线已经模糊,在各个平台上,新闻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盛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草根记者、网红主播。除此之外,大众还可以对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转发、分享,积极参与到信息传播全过程中。

2. 融媒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2.1 人人皆可“发声”,记者权威性受到挑战

融媒体时代,人人掌握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传统媒体时代牢牢掌握在记者手中的新闻传播权不断被分化,记者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借助智能手机强大的拍摄功能、操作简单的音视频剪辑制作软件,再加上网络内容发布审核较宽松,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和今日头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上传各种新闻事件,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草根记者”[2]。在一人一媒体的环境中,职业新闻记者该何去何从?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报道从海量的网络新闻中脱颖而出?如何不断延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以区别于普通人对新闻事件的简单记录,以专业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些都是专业新闻记者需要深入思考的。

2.2 虚假信息泛滥,记者公信力被消解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记录和还原,真实性是记者公信力的源泉。但是在融媒时代,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追逐“眼球经济”,在新闻事件中行差踏偏,出现了新闻失实的情况。一方面,一些记者过度迎合受众的即时性需求,为了吸引短暂的关注量,不惜歪曲事实,炮制新闻,造成新闻失实。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传播的低门槛性犹如一把双刃剑,使得网络新闻海量化的同时,也使得新闻报道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人们也更加依赖专业媒体对于信息的甄别与整合,但是一些新闻记者却缺乏对新闻正确辨识的能力,导致虚假信息再次在专业媒体上传播,形成了更大的负面传播效应。

2.3 技术日新月异,记者“融”技能需提升

传统媒体时代,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出镜记者等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专业领域内新闻业务即可,“专”和“精”是关键词[3]。但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一日千里,不断推陈出新,这就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和“博”亦成为关键词。新闻记者在提升策划、采访、拍摄、写作等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掌握必备“融”技能。但是依然有部分新闻从业者没有从舒适圈中跳出来,不注重学习,导致“融”技能欠缺,难以生产出优质的融媒产品。

3. 融媒体环境中新闻记者的必备素养

3.1 职业素养

在“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边界已经消融,实现了各个层面的有效融合,从传播端来看,同行业媒体融合被称为同业融合,多形态媒体融合则被称为跨媒体融合,从消费端来看,则呈现信息传播终端融合局面。置身于融媒时代,新闻记者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让其生产的新闻产品优于普通民众生产的新闻作品,体现专业品质。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策划能力。融媒时代,“策划先行”,在新闻报道同质化现象的当下,有创意的策划能够让新闻报道出新出彩,新闻记者作为新闻报道采写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策划意识,当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策划工作,找到差异化的报道角度和创意化的报道形式,实现新闻资源的合理调度,制定科学的报道发布计划,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逻辑分析能力。互联网信息混杂无序、海量复杂,普通受众面对处于信息过载状态的新闻报道,往往有些手足无措,难以选择。因此新闻记者在面对海量信息和各种观点时,就必须要具备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能够冷静思考、科学判断、快速决策,用“慧眼”在信息海洋中淘出“金沙”[4]。新闻记者在对海量信息源进行筛选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真实性。海量的信息源中往往夹杂着片面和虚假内容,记者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将片面和虚假信息剔除。二是有效性。是不是所有的真实信息,都是受众所需要的信息呢?当然不是。融媒时代,受众用于信息消费的时间有限,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且伴随着网络“轻阅读”和“快阅读”的开展,受众对于信息的耐受度正在不断下降,因此记者还需要对真实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在过滤掉信息含量不足、缺乏意义信息源的同时,还要根据目标受众群的信息需求,精准地生产相应内容,让信息量更加集中,以完成新闻的有效传播。

第三,素材整合把控能力。融媒时代,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形式为王”?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新闻报道,特别是网络新闻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元,能够不断地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紧紧抓住受众的眼球,让其保持旺盛的信息消费兴趣。新闻记者要让报道获得更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材整合把控力,能够通过剪辑制作、合理串联等方式凸显出新闻报道最有价值、最吸睛的元素,让形式更加出彩,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受众的关注。

第四,新技术应用能力。现如今,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说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VR、区块链、物联网等等,这些新技术都已经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个必备的素养就是新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采访写作制作中去,不但能够提高新闻内容质量,而且可以创新传播形式。比如说AI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在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检索和生成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如果新闻记者可以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以用其来快速检索资料、综合分析,为新闻记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大大提升记者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直接生成图片和视频,这一强大的功能是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中的,如现场新闻画面缺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生成相应画面,还原事件过程;如新闻事件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绘制动图、三维立体图等,使抽象变具象,为受众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便于受众理解。

3.2 思想素养

首先,政治素养。新闻记者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也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者。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有政治素养,能够严守党的宣传纪律和要求,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方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正确解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一定阶段的宣传理念和宣传任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充分发挥媒体机构的文化宣传功能[5]。因此,新闻记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认真领会各个阶段党中央和政府的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在新闻实践过程中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确保新闻内容绝不出现政治性和导向性错误,让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新闻宣传领域。

其次,要有用户意识。融媒体时代,受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中心,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所有的报道都必须基于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和宣传效果。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用户意识,摒弃传统媒体时代依靠自身新闻价值和兴趣爱好对新闻进行把关筛选的观念,要将受众作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点,关注民众的需求,将焦点对准普通人,走近基层,走近生活,这样才能让报道更接地气,更有群众基础,更容易打动人、影响人。

最后,要有职业道德。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环境更加复杂,新闻记者,特别是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当好“把关人”,坚决抵制三俗新闻,积极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少数记者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低俗信息需求,满足大众的猎奇心、好奇心,将更多的视线聚焦到一些暴力、怪异、明星私生活等题材上,通过夸张的标题、低俗的文字来吸引大众点击;一些记者在一些灾难性新闻事件报道中,过度对事件造成的后果进行渲染和描述,无形中散播了恐慌心理,缺乏人文关怀,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缺乏保护意识和同情心,容易在采访报道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以上举动,实际上都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新闻记者一定要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以媒体从业者的高度自律要求自己,确保传播信息的全面真实可信,让新闻报道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3.3 心理素养

一方面,新闻记者,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一定要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有清晰的认知,认识到当前的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要求,认识到交互性新闻传播模式下受众新闻消费习惯的变化,正视自身所处媒体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找准自身的融媒转型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就是“与时间赛跑”,在新闻事件,特别是遇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完成融媒采访报道。这种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需要新闻记者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沉着应对、冷静处理、理性分析、快速处理,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并高质量地完成报道工作。

4.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竞争异常激烈,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媒体技术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新闻从业者素养的重视,这必会影响整个新闻传播业态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在异常复杂的传播语境和舆论环境中,新闻从业者的高素养才是生产优质新闻报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和保障。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用户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调适心理状态,用好新媒体技术,生产出有深度、有广度、有新意的新闻产品,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社会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刚.融媒体背景下教育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究[N].山西科技报,2023-11-09(B06).

[2]郑衍顺.融媒体格局下新闻记者素养的提升路径[J].中国有线电视,2023(08):85-87.

[3]路娜.融媒体视域下新闻记者工作素养探讨[J].中国报业,2023(13):228-229.

[4]邢云峰,郗雅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业务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7):144-146.

[5]黄鲁宁.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1):161-163.

作者简介:汪瑶(1992—),女,安徽岳西人,助理记者(初级),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素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