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合唱社团组建与训练的实践探索

2024-06-27樊晓蕾

教育界·A 2024年14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小学音乐

【摘要】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多声部艺术形式。教师应重视小学合唱活动,优化合唱社团的组建方式,通过合唱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一方面,优化合唱社团的组建方式,能够为合唱教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注重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从而将合唱活动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合唱;合唱社团;合唱训练

作者简介:樊晓蕾(1993—),女,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音乐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聪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创新能力;展示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可见,音乐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合唱社团组建和训练过程,带领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

一、小学合唱社团组建实践探索

教师组建合唱社团时,应实行有效的教学秩序管理、引入多样化教学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从而帮助学生融入合唱社团活动,优化合唱教学效果。

(一)小学合唱社团的组建

小学合唱社团的组成群体是1—6年级的学生,社团坚持兴趣原则让学生自愿报名。教师对报名学生进行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测试,从而挑选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同时,在合唱社团组建方面,注意年级衔接,及时纳新。社团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参加活动,保证合唱排练进度。在合唱社团成立之后,教师为其取名,并选出负责协助日常管理的声部长。此外,教师建立家长联系群,让学生以音频的形式打卡交作业,实现课上学习、课后巩固。

(二)实行有效的教学秩序管理

教师应实行有效的教学秩序管理,综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既能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又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学生根据教学秩序管理的内容,调整学习策略,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合唱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合唱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训练,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吸收教学内容。

例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合唱社团活动中,为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针对两个声部的演唱调整教学步骤。在训练时,教师对两个声部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让学生先熟悉简谱视唱,把握音准和节奏,再加入歌词进行演唱。而后,在学生基本掌握单声部演唱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在开始练习时,两个声部的演唱难以融合。对此,教师组织音程训练,指导两个声部的学生轻声高位地演唱歌曲的每一个音,使每个二声部合唱的音程都达到和谐的效果。由此,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并在音乐的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体与细节的演唱调整。

(三)引入多样化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教师引入多样化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微课教学、观摩专业团队等方式,充实教学活动。如此,学生能够沉浸于丰富的合唱情境之中,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管理模式,以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经典作品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美妙的旋律和美好的画面,形成美的主观

感受。

例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利用相关的影视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将“雷锋的故事”作为背景,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影视《雷锋》,深入体会《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演唱方式和情绪,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教师应挖掘歌曲的价值,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合唱歌曲,积极融入合唱氛围,从而优化合唱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合唱要点,并激发合唱热情。

例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以对唱游戏的方式完成合唱。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唱一段,第二组接着唱一段,如此反复,若哪一组没有接上或演唱情绪不够饱满,就要为另一组表演才艺节目。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歌曲各段的衔接以及演唱的情绪,有效提高了合唱练习的效果。

二、小学合唱社团训练实践探索

教师应注重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整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从而提升社团的合唱水平。

(一)加强合唱技巧指导

小学合唱技巧训练包括合唱呼吸训练、合唱和声训练、合唱音准训练等内容。教师应加强合唱技巧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合唱技巧。

1.合唱呼吸训练

合唱呼吸训练主要要求学生控制吸气量、把握气声结合的程度,以平稳的速度逐渐调整自然呼吸状态。传授合唱呼吸训练技巧时,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指导学生控制气息。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合唱呼吸训练技巧,反复训练,从而达到均衡呼吸、控制跳音、锻炼长音的目的,将合唱呼吸训练落到实处。

例如,在《欢乐颂》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设置合唱呼吸训练内容,具体要求为: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也不宜太深。为保证学生可以理解该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将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腹部,感受演唱时气息的作用,为共鸣、音准以及咬字吐字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演唱的呼吸动态,调整他们呼吸换气的节奏,使合唱社团的呼吸节奏统一。此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之间轮流换气,形成不间断的合唱关系,引导学生分别找准自己的呼吸方式,从而保证学生的演唱具有悠远、绵延的合唱效果。通过此方法,学生逐渐掌握合唱呼吸技巧。

2.合唱和声训练

合唱和声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合唱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姿势训练与和声练习。其中,姿势训练内容包括身体姿态、情绪状态等,和声练习内容包括多声部和声演唱等。教师应综合合唱和声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合唱和声技巧。学生通过多次训练,不断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提升合唱水平。

例如,在《欢乐颂》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将和声训练内容分为姿势训练与和声练习两个部分。进行姿势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合唱姿势,即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该姿势能够展现整个合唱团良好的演唱状态,给予观众精神饱满、整齐美观的印象。进行和声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有感官融入合唱过程中,使他们真正适应合唱的氛围和环境,从而保持情绪饱满、感情丰富的和声状态。同时,学生相互配合,建立起密切的演唱关系,进一步提升集体表现水平。

3.合唱音准训练

小学合唱音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准确发音等训练内容,以听觉和旋律音准规律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使他们掌握处理旋律音准的规律。教师应以视唱练耳、调式音阶的方式组织学生训练,使学生理解音准的重要性,并学会对音准进行定位。此外,教师可将局部转接作为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跨音区的学习与合唱,增强合唱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欢乐颂》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组织单音训练活动,并加强和弦训练,包括原位三和弦、转位练习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合唱音准。首先,教师弹奏一个声部,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的声部,并根据自己演唱的声部特点寻找呼吸方式;其次,教师弹奏两个声部,让学生判断自己属于哪个声部,并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声部的和谐感和平衡感;最后,弹奏所有声部,让学生进一步把握音准,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协调感。

(二)引入合唱训练模式

教师应引入恰当的合唱训练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合唱的各项能力。例如,阿卡贝拉是一种训练模式,其以纯人声、无伴奏的合唱模式为主,利用人声模拟不同乐器音色,从而形成和谐且独具一格的演唱。采用这种训练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能力。

1.观赏优秀团队演唱

教师搜集与阿卡贝拉相关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观赏优秀团队演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优秀团队的合唱魅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合唱理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优秀团队的合唱中学习演唱技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演唱过程中,提升合唱质量。教师也可以组织合唱社团观看当地优秀团队的演唱现场,让学生积累合唱经验,领悟合唱的魅力。

例如,在《萱花草》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专业合唱团演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场的演唱氛围,并汲取合唱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合唱氛围,感知合唱技巧,发现合唱演奏问题,总结训练要点以及合唱经验,逐步感知合唱的魅力,从而提升合唱水平[1]。

2.开展多元节奏训练

教师开展多元节奏训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歌曲节奏以及统一的合唱节奏。学生可以利用击掌、跺脚的方式找准合唱节奏,从而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物品感受歌曲节奏,如交替敲击文具盒、书本等,感受其中的节奏。如此,符合多元化节奏训练要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组织分组训练,让学生从音高等方面细心感受多元化节奏,实现针对性学习,逐步掌握合唱节奏规律[2]。

例如,在《萱花草》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开展节奏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朗读古诗词的方法,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节奏训练内容,从而达到控制节奏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节奏感[3]。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朗读古诗词的方式,逐渐掌握《萱花草》的演唱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即兴创作表演的方式,按照《萱花草》的演唱节奏填写歌词,并完成表演。如此,学生加深了对《萱花草》节奏的理解程度,并学会运用该节奏创造新的音乐,有效提升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实践水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提升了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开展多元视唱训练

教师应开展多元视唱训练活动,借助阿卡贝拉模式,引导学生实现和声配合学习,使学生逐渐提升听觉能力、分析演唱能力和识谱能力。教师优化视唱训练模式,参照三度、五度和声练习活动,开展社团的视唱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合唱技巧,还能锻炼他们的听觉能力,促进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4]。

例如,在《萱花草》的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多元视唱训练活动,带领学生口读节奏,让他们逐渐发现、感受音乐律动和活力,逐步提升视唱水平。同时,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体态律动,编创音乐内容,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学生体验音乐和培养情感的过程,通过视唱训练,提高社团训练质量,达到综合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目的[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从小学音乐合唱社团的组建和训练角度出发,通过合唱训练活动,加深学生对合唱的理解程度,提升他们的合唱综合水平。学生通过合唱训练活动,深入探究合唱的内涵和价值,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感受合唱的魅力,并主动训练合唱技巧,逐渐强化合唱基本功。教师借助多元视唱训练、多元节奏训练等活动,丰富了合唱社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褚晨.“双减”背景下合唱社团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组织应用[J].天津教育,2023(20):147-149.

[2]刘嘉露.小学合唱社团的实践与反思:以本校合唱社团的实际发展为例[J].小学生(下旬刊),2023(4):109-111.

[3]李杨,吴莉.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合唱艺术融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J].百花,2022(11):89-91.

[4]方慧红.小学合唱社团的实践训练策略微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182.

[5]王志娴.重梯队建设,促合唱社团飞速发展

[J].北方音乐,2019,39(1):187-188.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
让孩子在合唱领域自由翱翔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