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4-06-26朱洪雷代慧贾照丽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朱洪雷 代慧 贾照丽

摘要:装备制造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贯彻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行“1+X”证书制度是改革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已发布了四批“1+X”证书,其中5个证书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本文探索构建“书证融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技术技能、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互相复合、有机融合,是培养智能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书证融通

DOI:10.12433/zgkjtz.2024095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主持人:朱洪雷)

项目编号:2022JXTD027

基金项目:2021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主持人:朱洪雷)

项目编号:SFK202107

基金项目:2021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基于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代慧)

项目编号:2021JG10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全新部署,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新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了“双证书”制度,促进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相融通,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1+X”证书制度的立足点是促进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符合产业岗位要求,逐步将“1+X”证书制度融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技术技能、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有效促进机器人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全面改革。

一、“1+X”证书制度的核心要义

《中国制造2025》指出,产业发展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产能的比例,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必然需求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1+X”证书制度是深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基础保障,是贯彻落实国家“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进一步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关键基础工程。

“1+X”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相融通和学分银行,其中“书证融通”是途径,“学分银行”则是结果。但在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实践中,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过程是两个平行的体系。当前,“1+X”证书制度将这两个体系融合在一起,使证书培训的内容融入学历教育教学中,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职业技能等级互相标准对接,将职业技能考核和学历教育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考核评价同向联动,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证书体现的职业技能水平一致,从而实现国家推行职业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的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显著创新,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基础,依托某高职院校与北京华航唯实、上海ABB等知名企业共建的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深度、力度和广度,构建校企合作、内外联动的“书证融通”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将“1+X”证书制度融合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改革适应当前要求的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技术技能、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互相复合、有机融合,培养一批符合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培养的目标、规格、模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使之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的证明。“书证融通”是实现“1+X”证书制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将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装备制造产业对人才技能要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对接,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集成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证结果与学历教育的学时、学分相互认定与转换,培养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某个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为例,梳理“1+X”证书制度建设现状,研究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和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形成有推广价值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证书培训考核体系。

(一)创新“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教育部已先后发布四批“1+X”证书,其中与工业机器人直接相关的“X”证书有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装调、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五类;与其有关联的则多达十几个。不同证书所对应的技术领域不同和工作岗位不同(见表1),这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少困惑。面对众多的“1+X”证书,所有专业不可能也无法实现全部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瞄准企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企业所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实现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对接,修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明确专业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真正实现了育训结合。基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1+X”证书制度背景,高职院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对接标准、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以“平台+工作室”(“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为引领,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集成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模块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

为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学历教育的质量,“1+X”证书制度要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方面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等要求,并根据职业技能等级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融合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模块化课程,让学生在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职业岗位核心技术技能,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标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集成应用等主要职业技能标准,将应用编程、集成应用等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对口率和适用性。

根据装备制造产业职业岗位需求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建立引入企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岗位职业能力建立“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的反映职业特征的“逐层提升、能力递进、书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群。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

(三)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是“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是推进和实施“1+X”证书的重要保障。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如何通过“三教”改革和实践,形成适合深化职教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理念和策略是关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举措。

1.建设思政引领、多元融合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关键,研究如何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技术技能水平,又担任应用编程、集成应用等“1+X”证书培训的教师队伍。探索汇聚各方力量,整合优质校企资源,组建一支由骨干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等组成的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的思政引领、多元融合的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有效助力专业教师增强政治意识、政治站位、理论水平;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甄选企业典型项目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多方师资联动机制。

2.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的载体,也是贯彻和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某高职院校尤其重视教材建设,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教材建设、教材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材建设,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集成应用等“1+X”职业标准,校企双元联动开发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系统集成应用等校本教材,出版了《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ABB)》。该教材2020年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2021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累计出版发行2.6万余册,被国家双高校、骨干校等百余所职业院校和企业师生、员工选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坚持成果导向、能力本位改革教学方法

教法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也是实施“三教”改革的路径。专业积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式、生产情景式、自主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契合“1+X”证书制度教学需求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内外联动、师生有效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了学生的自觉、自主、自发学习。专业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集成应用为试点,以企业需求为成果导向,探索实现“1+X”考证培训即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实现了毕业就能上岗的目标,将多个行业企业资格准入证,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并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型技能技术人才,实现上课即考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某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试点为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接标准、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三教”改革,探索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过程及考核与专业学历证书教育相融合,为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证书培训考核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的学时、学分相互转换和认定,有效实现培养智能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焕亚,杨天玲. 高职院校专业群实施1+X证书制度的路径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0(08):20-24.

[2]央视网.中国制造2025.[EB/OL].(2023-11-07)[2015-12-07].http://jingji.cntv.cn/2015/12/07/ARTI1449472847821843.shtml.

[3]朱洪雷,林雁飞,罗隆.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创新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4):12-1318.

[4]刘伟涛,马玉玲,唐笑.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评《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饲料,2021(13):152-152.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8):42-46.

[6]于微微,刘任峰,吴岩.“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书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26-29.

作者简介:朱洪雷(1978),男,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