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斗士”沈志荣

2024-06-26戴闻名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帆河蚌德清

戴闻名

三角帆蚌孕育的淡水珍珠

湖州德清,河湖成网,港汊交织,是杭嘉湖平原上知名的水乡。德清有许许多多的“漾”(当地方言,意为小的湖泊),其中盛产河蚌,是人工养殖珍珠的好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淡水珍珠养殖的国家。早在800多年前,南宋湖州府人士叶金扬就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技术。此后,因战乱等原因,近代中国的人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反而落后,日本成为淡水珍珠养殖强国。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连中药配方中的珍珠粉都需从日本进口。

1967年,德清县雷甸镇时年19岁的年轻养鱼工沈志荣,凭着老渔工参加培训带回的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图纸,开始了复兴“中国珍珠”的漫长旅程。

这一干,就是57年。

作家何建明称沈志荣为“民间珍珠科学家”,“他的几项成果可以载入中国科学史册,比如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提高珍珠质量技术、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术这三项重要科技成果”。

沈志荣57年的个人奋斗史,也是一家江南村办企业成长为知名民族品牌的奋进史,更是一部中国珍珠的复兴史。

沈志荣1994年组建的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在近30年时间里发展为集珍珠养殖、研发、深加工、销售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球珍珠产业领军企业,每年珍珠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全球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

在沈志荣等新中国第一代“养珠人”的带领下,中国不但超越日本重新成为全球最大产珠国,珍珠产量更已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沈志荣

“近乎痴狂的执著”

养珠人士千千万,为什么单单沈志荣成了“珍珠大王”?

沈志荣自己曾总结,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对珍珠“近乎痴狂的执著”。

人工养殖珍珠,需先取河蚌,取下其中能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表皮,再将其切割成两三毫米见方的小片,插植入另一只生命力旺盛的河蚌外套膜结缔组织。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再分泌出珍珠质,最终产生淡水无核珍珠。

对今天的珍珠养殖户来说,这是尽人皆知的基本常识。但在1967年,接到人工培育珍珠任务的19岁青年沈志荣,甚至都没见过珍珠,油印图纸只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

别无选择,他只能从下河摸蚌开始,从头建立知识体系。沈志荣与两个德清青年一起,组成“摸蚌小组”,在一个月时间里,潜入漾中无数次,捞出了数千只河蚌。

在8月的盛夏酷暑中,他们像医生一样,给上千只河蚌一一“动手术”,试验“插种”。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沈志荣在1968年秋天成功收获了第一批淡水游离珍珠,轰动全县。

在与大量河蚌打交道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沈志荣发现,相比其他蚌类,三角帆蚌孕育出的珍珠又白又亮。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将一定量的三角帆蚌分开养殖。结果表明,所有河蚌中,无论是操作简易度,还是产量、成珠大小和产珠光洁度,三角帆蚌都明显优于其他蚌类。

三角帆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又是一项难题:蚌多久排一次卵,什么样的鱼适合做其幼虫“宿主”,什么样的温度和生存环境最适合生长……这些细节都需要沈志荣自制工具、反复实验。

那一阵子,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只工具箱。箱子里装着一个用来记录天气和水温的温度计,还有各种观察河蚌生长情况的小工具。每天的养蚌数据和心得经验都被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几年下来,笔记本居然堆了整整半间屋子。就这样,沈志荣一点一滴摸清了从流速到水温、从气候到环境等养蚌的各个关键细节。

1976年,在沈志荣带领下,成功培育出60多万只三角帆蚌的雷甸水产大队,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的养殖基地,先后有19个省市的育珠团队前来取经。三角帆蚌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成功,是中国珍珠产业真正腾飞的起点。

但没有想到的是,大规模、高密度的河蚌繁殖在随后遭遇了一场席卷苏浙珍珠产区的三角帆蚌蚌瘟病,刚刚起飞的中国珍珠产业再次陷入困境。

这种从未见过的蚌瘟病,致病源是病毒还是细菌?如何应对?几经思索,沈志荣决定仍然用他的“土办法”:观察、记录、实验。他一边观察三角帆蚌病症,记录气温和水温等各类数据,一边实验不同的解决办法。经过6年的反复验证,沈志荣提出了蚌瘟病的致病源为病毒而非细菌的观点,后来被上海水产大学病毒分离研究所的实验室报告证实。1990年,蚌病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沈志荣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获得了国家科技及农业部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1993年,国际专业学术刊物《病毒学报》刊发了沈志荣等撰写的论文,明确指出三角帆蚌蚌瘟病的病原体可能是嵌砂样病毒科的一个成员,致病机理一锤定音。

沈志荣研究总结的三角帆蚌蚌瘟病综合生态防治技术,更使当年插种的育珠蚌成治率从20%提高到了90%以上。

“死磕”人工珍珠养殖技术这条路,沈志荣一走就是20多年:从1967年开始养殖珍珠,前后花了8年时间研究如何提高珍珠质量;随后花了5年多时间,研究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之后,为解决三角帆蚌蚌瘟病的致病原因问题,又花了6年时间。

“董事长身上,有一种常人没有的‘斗士精神。”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安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

沈志荣在珍珠事业上的突破,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雷甸水产大队的命运。

没有珍珠产业的时候,雷甸水产大队相当贫困,村里负债8万多元,社员每年人均分配收入只有100多元。

沈志荣养珠成功之后,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无偿教给村民。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雷甸的珍珠养殖无论规模还是产量,都已是全国首位。当时来考察的日本代表团发现,雷甸水产大队一个河蚌养殖场的河蚌数量就达到150万只,相当于全日本珍珠河蚌养殖量的总和。

1981年,雷甸水产大队人均分配收入达到1241元,当年排名全国第8,仅次于江苏华西村、天津大邱庄、河南南街村等明星村,实现了家家有闭路电视和电话、孩子免费上学。而当时,中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270元。

“要致富,去雷甸学养珍珠”,成为上世纪80年代许多乡间的标语口号。沈志荣也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198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了《沈志荣治穷有功》的报道,副标题是:《水产大队奖励他一套住房一千元现金,县委书记前往祝贺鼓励他创出新成绩》。

同年,沈志荣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当时嘉兴地区百万农民群体中的唯一代表。

作为珍珠行业的领军人物,除带领雷甸水产大队走向共同富裕之外,沈志荣更要推动整个中国珍珠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当时,珍珠和黄金一样,属于“二类商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定点销售,不允许市场自由买卖。在中国珍珠产业迅速成长壮大的情况下,原先由经贸部门“统购统销”的机制已满足不了珍珠产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社会需求。

沈志荣于是连续5年提议案,建议放开珍珠经销权,将珍珠从“二类商品”降为“四类商品”,给市场松绑,让珠农采收的珍珠自由交易。

1992年1月,当时的对外经济贸易部正式下文废止了统购统销,开放珍珠市场,大批珍珠企业随之涌现。如今浙江诸暨山下湖等地繁荣的珍珠市场,正是受益于这个重大的政策转变。

2005年,中国珍珠交易总量达到1500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成为世界第一大珍珠产出国。

在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农业文化遗产地区域,外国留学生在用手机直播珍珠蚌开蚌取珠过程

“作为一个渔民出身的企业家,沈志荣几乎是在赤手空拳的条件下,不断推动中国珍珠科学技术与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路超越曾经的珍珠产业第一强国日本。”何建明说。

沈志荣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他在珍珠事业上取得的成绩,是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带来历史性机遇的结果。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欧诗漫和中国珍珠产业的今天。”沈志荣说。

珍珠“研值”

1979年11月5日,对于沈志荣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支珍珠行业5人考察组成员,他对日本珍珠产业进行了46天的深入考察。

在日本,他看到了已然高度现代化的珍珠产业和企业机制。比如,在中国做珍珠项链,当时还需要打孔再用线串起来。日本则已有专门的打孔精密机器,打孔掉出来珍珠粉末还要采集起来,制成珍珠化妆品出售。

带着近20卷日本行照片胶卷回到德清的沈志荣,坚定了一个信念:中国珍珠产业的下一步,一定要走珍珠深加工和创建民族品牌之路,要走创建现代化企业和进军高科技之路。

1992年,沈志荣正式组建浙江欧诗漫实业总公司,迈出了从村办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的第一步。进入21世纪,公司决定砍掉集团中的其它产业,专注聚焦大珍珠产业,欧诗漫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

如今的欧诗漫,已走向深耕珍珠“研值”的新时代。

位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欧诗漫总部——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区,是一个占地300亩、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2.6亿元的“珍珠硅谷”。除总部办公区之外,还包括了珍珠博物院、珍珠研究院、珍珠设计院、GMP生产车间、现代智能物流中心和生活园区。

“ 作为一个渔民出身的企业家,沈志荣几乎是在赤手空拳的条件下, 不断推动中国珍珠科学技术与产业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一路超越曾经的珍珠产业第一强国日本。”

其中,国内顶尖的珍珠科技实验室——“湖州市珍珠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占据了一整层的位置,拥有10余个功能平台和180多名研发人员,8%拥有博士学位,30%拥有硕士学位,累计拥有139项专利。

欧诗漫珍珠化妆品未来工厂,不但具备了柔性化生产能力,而且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2021年被浙江省经信厅认定为浙江省“未来工厂”。

杨安全介绍,珍珠深加工的关键,首先在于把珍珠做细。清代药典《本草求真》指出:珍珠粉越细,越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太粗容易伤脏腑。

中国古人使用的是“水飞法”,但过于耗时耗力。沈志荣带领团队自制过很多款研磨设备,甚至借鉴了做卫星的固体推进剂原理,最终成功将珍珠加工到亚微米级,约相当于人体毛孔的1/60、头发的1/80,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

如何将珍珠中的美白成分进行精准的生物学分析并将之提取分离出来,是全球珍珠深加工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珍珠内含有90%以上的文石型碳酸钙、约8%的有机质和2%的水分,含有美白成分的珍珠蛋白仅占其中的1.8%。珍珠蛋白又有100多种,且分子质量都非常大,无法有效渗透皮肤。

欧诗漫的研发人员通过生物无损提取工艺,从珍珠蛋白游离出珍珠钙和蛋白质的结合体中,并且利用定向酶切技术,获取了有效的1437种珍珠多肽。然后,他们对这些多肽再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出240种具有美白功效的珍珠多肽,组成了欧诗漫的核心美白密钥——“珍白因Pro”,被称为“了不起的中国成分”。

目前,欧诗漫已拥有亚微米粉体、珍珠多肽提纯、珍珠发酵、基于细胞水平的“珍珠+”复配等四大核心技术,已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3级研发体系,与国内外多个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综合研发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可以说,在珍珠深加工领域,欧诗漫是世界领军企业之一。欧诗漫也是一家终身学习的企业——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企业像我们这样,聚集了2000多名专业人员,每天深入研究珍珠,日积月累奋斗不辍。”杨安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文化遗产

在德清县城以北的龙胜村附近,有一块面积约700亩的河塘——小山漾。这里就是珍珠始祖叶金扬养殖出附壳珍珠的所在,也是宋代以来德清人工珍珠培育的重要产地。

如今,站在岸边远眺这块水天一色、波光滟潋的漾面,仍然可以感受到德清珍珠养殖的悠远历史和万千美感。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漾边,欧诗漫修建了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基地,并正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供奉叶金扬的)小山寺、珍珠之源展馆、淡水贝类种质资源库等博物馆群落。

位于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区内的欧诗漫珍珠博物院,是一个总投资6500万元,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集展览与研究、宣传与娱乐、公共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全世界最大的专业珍珠博物院。

这些基地、遗址与博物馆,共同组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珍珠文化园”——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捞蚌,剖蚌取珠,学习历史,体验未来,来一场沉浸式的“珍珠研学”之旅。

杨安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欧诗漫之所以以一家企业之力,斥资近2亿元建设“珍珠文化园”,并不是图经济回报,而是出于普及珍珠的使命感,尤其是助力德清完成“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以下简称“德清珍珠系统”)申遗的使命。

在德清县委、县政府和欧诗漫的共同努力之下,2019年7月,“德清珍珠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4年5月成功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正在冲刺申遗。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世界记住珍珠来自中国、来自德清。”沈志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猜你喜欢

三角帆河蚌德清
三角帆
河蚌
三角帆蚌肠道消化酶活力研究
明亮的眼睛
德清裸心堡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捉河蚌
三角帆蚌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