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
2024-06-26韩顺法
韩顺法
拿到宋文文所著《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一书后,一睹为快。我认为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三:
一是选择了明末清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长期受农业社会和中华文化的滋养,各项传统文化技艺都达到了顶峰。这个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日渐活跃,各类文化艺术形式逐渐走向民间、走向生活日常,社会处于变革的临界点。在思潮上,实用主义和追求生活乐趣渐占上风,江南地区文人雅士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本书开门见山的观点,“明末清初是一个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书画家,而且出现了很多版画作品”。对此,我是极为认可的。遗憾的是,“彩色套印版画在明末清初达到了最顶峰,然而清代以后却止步不前。清代的出版业也比明代繁荣,清代刻书的精细度、准确度也都比明代要高,但是清代却没有出现超过明代彩色套印的画谱,这些彩色套印画谱成为历史的绝响,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历史现象”。
第二限定于南京地区是另一处点睛之笔。南京为六朝古都,人文荟萃之地。明清时期,南京一直是江南文化中心。“晚明时期的南京虽为明王朝的留都,在经济文化上,南京依然保留它的优势,本身就是全国著名的刻书中心,再加上浓厚的人文环境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吸引着全国各地出版商、刻书家等纷纷到此经营出版事业。”
第三选择了套印版画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形态上来看,版画是一种综合性的媒介艺术,既有艺术创作,又有传播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依赖于精益求精的制作技艺。按照现代的话语,版画制作技艺是值得被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套印版画研究难度很高,版画是艺术,也是出版。套印版画的制作有画工、刻印工的劳动分工,有木刻水印、饾版与拱花等技艺支撑,是一整套文化传播的运作流程。版画史是艺术史,也是文化产业史。根据本书的观点,套印版画的兴盛,既得益于版画和印刷技艺的进步,又是小说、戏曲、图书等文化繁荣发展的结果,多见于图书、画谱、笺谱等,属于图像形式的传播,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为那个时代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了艺术史的综合性分析视野,以往对于明末清初四家彩色套印版画的研究,大多在版画史、美术史、古籍版本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却很少从艺术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本书的重点就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对中国出版史上明末清初南京彩色套印版画及其内涵做宏观上的比较研究。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