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施大学生美育贯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4-06-25贺圆圆毛璟玲

秦智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美育

贺圆圆 毛璟玲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美育实施中的情况及对美育理念的理解,调查涉及第一课堂美育教学、美育实践活动及辅导员美育工作实践,调查角度涉及健康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以全面评估辅导员在美育中的表现与认知。针对高校美育现状,本文从优化美育课堂形式,渗透美育完善学生内心美的体验,提升辅导员群体的审美自觉,建设个人、家庭、高校、社会美育发展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最终探索出高校辅导员“以美育人”的具体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美育;美育课堂;美育实践;长效机制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28

“美育”最早由王国维介绍到中国,又经由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改进与倡导,促使康德、席勒的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传统相容并济[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深化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2]“美育”与“德育”工作相得益彰,美育为德育带来了多样性和灵活性,有效突破了单一模式的限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的精神食粮。辅导员作为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管理者,是最便于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美育细节的中坚力量。高校美育应把准时代发展脉搏,超越传统意义的美学专门教育,涵养当代大学生美的视野、美的品格、美的灵魂,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持续发力。[3]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以美育心,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灵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大学生大都属于“00后”群体,生活条件优越,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转变,不少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情感障碍、就业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生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关注的重点。美育是促进大学生审美情绪的直观方法,更是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高校辅导员以自身审美和正确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渗透美育,有利于提高抗压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二)以美育德,凸显价值引领

高校辅导员在美育渗透过程中应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引导美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途径,自觉接受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与思想品质。美育与智育、体育、德育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有助于利用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提升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美育工作现状调查及结果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美育工作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在正式发放之前,笔者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了合理的问题设计和小范围的预调查,最终运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题为《大学生对于高校辅导员美育现状认知调查》的电子问卷。

经筛选,收集到的有效问卷为498份,有效调查对象为498人,年级覆盖范围广;这样的年级分布情况使采访对象集中在美育的重点培育对象,并且拥有一定的大学生活经验,对学校的了解度较高,有足够的时间对校园的美育情况进行探索,信息客观全面。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第一课堂美育实施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生第一课堂美育学习体验是反映高校辅导员美育最直接关键的环节。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美育工作认可度较低、满意度有待提高。究其原因,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生的美育过程中手段过于单一,学生缺少对美全方位的认知,难以从多方面感受到美。而大学生对于美的概念认知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更期待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全面贯彻实施美育,从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明确美育内容,使美育工作更加清晰明了。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美育实践活动多样性缺失

现阶段高校美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70.68%的调查对象认为,辅导员需要参加美育教学实践,以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63.05%的调查对象希望美育重点的培育方式为文娱活动或电影、音乐、图书等文艺作品的渗透,以及优秀模范事迹引领等。此外,在美育能力的培养方面,第二课堂中全方位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美育提升平台,多样的美育实践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美育的兴趣。因此,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迫在眉睫。

(四)高校辅导员美育实施过程中缺乏审美自觉

“寻求审美过程和教育过程的潜在相似,能帮助阐明教育美学,有利于推广文化这一观点。”[4]伯林特的“审美场”理论强调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美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审美主体会影响学生这一审美客体的审美情况,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么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5]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在美育过程中能以内心美为中心展开,注重教师内心美对大学生审美水平的推动,而不是以自身群体特征来转变大学生的当下思维。随着政策对学生群体的细化与落实,辅导员需要根据时代需求及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转变自身的审美取向,逐步增强审美意识、注重审美自觉,使美育符合学生的群体特征。

(五)高校大学生美育影响因素多样,家庭因素占比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6]美的家庭环境在学生认知中占比73.09%,被大部分学生认为是过往美育体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80后的家长搭乘文化发展列车,开始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了女进行美育引导,“每所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7]另外,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能给予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需要定期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体验,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并提出合适的建设意见。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美育工作优化发展策略

当下,高校在“以美育人”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美育教学情况及其美育掌握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探究“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以美育人”的有效策略,进一步优化辅导员工作。

(一)基于学生美的认知优化美育课堂形式

针对部分学生反映的辅导员在美育过程中难以感化的问题,需要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审美教育理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育。“祛除思想政治教育的‘假、大、空,通过案例的讲述、讨论,改变‘一言堂,树立互助合作的教学新风”[8];形式上将课堂改成小班制,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美育内容,提高美育的吸引力。高校辅导员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审美的创造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主张和允许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打下良好基础。

(二)渗透美育,完善学生内心的美

学生对于美在性格方面的作用认知程度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凸显美育在心灵教化上的作用,通过美来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心理上的弱点,走向人格的健全。例如中医类高校可以通过“中医经典诵读”“药植园植物辨析”“传统功法训练”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美育精神渗透创造良好环境,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慢慢积累并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增强审美判断力;学校还可以组织“暑期三下乡”“红色义诊”等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药、医疗技术支持,并走访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来开展美育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中坚守民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中国力量;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节、草地音乐节、趣味运动会、节日晚会、周年纪念等,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和积极参与审美实践的意识,同步提升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三)提升辅导员群体的审美自觉

为了深化高校辅导员的审美自觉,必须实现其内在自我对美的深刻感悟。根据调查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更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美的接收和学习。因此,在美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美传递给学生,围绕自身感受到的美展开教学;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内心美的全面释放接受更好的美的体验,更愉悦地达到审美自觉。此外,在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课堂当中,辅导员可以提高美育相关的知识比重,带入实际情景,使学生课下也能够自觉调动课上所学的美育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讲人,分享身边“美”的案例,使学生之间相互熟悉,以学促美并引发思考。

(四)个人、家庭、高校、社会美育发展长效机制

美育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人的任务和责任,还是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事业。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过往的美育体验,分析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并加以整合,以重要影响因素推动校园美育的发展;在美育工作中也要注重和学生家庭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美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家长对子女进行审美训练的意识[5]。在新型美育构建下,辅导员要注重审美素质培养,加强审美自觉意识,提高审美融合能力,用自身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审美知觉,让审美知觉构建属于学生的、符合大学生定位的新型审美能量场,让学生在自己的美育能量场接受美的能量润泽。

四、结语

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代名词,它涵盖了大学生整个人生观教育,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专业美、健康美和文化美等多种审美形态的感性形象体验。通过美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生活、社会和理想,从而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高校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更能够陶冶心灵、强化德育效应,为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娜.高校美育三议:本质意义、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1(6):113-1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3]张馨艺,李永胜.论新时代高校以美育人的五大着力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2):60-63.

[4]辛华.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J].台声,2015(5):22-23.

[5]李鹏,郭志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5):89-92.

[6]刘宏飞,于丽萍.阿诺德·伯林特的“审美场”理论探析——基于一种“以文化人”的美学范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5):36-4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8]李红梅,杨华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艺术[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66-69.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辅导员骨干(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以美育人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C10)

作者简介:

贺圆圆(1983.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毛璟玲(1993.7-),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美育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