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探析

2024-06-25黄婉芳

秦智 2024年6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进入发展的新征程。高校作为我国各类人才培养、储备的主阵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必须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视。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亲和力,亲和力是增强实效性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在深刻阐述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媒介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对策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18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实际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吸引以及教育对象对教育者产生的亲近感、认同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国家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丰富了内容,但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国家形式的新变化成为高校事关重大的迫切课题。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性

(一)这是培养新时代新青年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予以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门对青年学生进行先进思想灌输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过程,是改变当前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慢慢地被吸引,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新时代新青年。

(二)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思想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保证中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行动指南,必须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学懂弄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应有之义。而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讲透、讲清、讲明。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本,将新思想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这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根本方法

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各大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发系统、规范、科学,学生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而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来判断和衡量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紧急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弱,就意味着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足,接受程度不高,那么有效性自然也会下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其乐于接受教化,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四)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也就是强调“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高校,这个“人”就是青年学生。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95后和00后大学生,他们深受社会形势变化发展的影响,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各种文化思潮竞相涌入,一些大学生受到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出现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感缺失、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亲和力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佳的表现

这几年来,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成绩斐然,政府和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接受度认可度也有所提高,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方面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未能及时跟上学生的发展需要,缺少时代感;其理论体系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系统等问题。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缺陷以外,大学生对其的关注度也普遍偏低。

(一)教育者自身素质欠缺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大致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具有专业学术功底的教师,另一类则是不是科班出身的其他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师总体素质有所增强,但仍存在部分教师自身修养不足的问题,因而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甚至有些知识教师自己也未能理解透彻,这就导致原本就较为生涩难懂的知识原理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如此,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常常是用一个理论去解释另一个理论,缺乏实例论证的环节,这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指导作用未能真正地发挥出来。不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其组成人员非常杂,有辅导员、代课老师、其他专业教师等等,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比不上专业教师,“内功不足”必然导致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度必然不高,甚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认为这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什么用处。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依旧比较传统,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法仍占据绝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但也是流于形式,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堂课除了参与汇报的同学以外,部分同学依旧对课堂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严重不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未能产生很好的链接和共鸣。二是课堂管理上,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差别很大。对于在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常常直接呵斥、教训,有时还间接地进行处罚,这对于民主意识、自主意识逐渐变强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伤害,从而引发师生之间的对立矛盾。在存在隔阂的情况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会有效果,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三)教育媒介无法满足

首先是教材内容抽象难懂。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启用以来,教材内容更系统、更权威、更科学,在学生中的接受度高,教材质量和课程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其内容上还是较多地运用学术语言,晦涩抽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在教材内容的更新上,其编写、更新速度跟不上思想政治理论更新的速度和频率。其次是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式教学以外,运用最多的新媒体技术就是多媒体投影。但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当代学生,他们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趣极其高涨,这对教师教学资源的运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依旧单一,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将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融入课程,增加案例、故事和视频等内容。同时,要避免单一讲授法,可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参与感、获得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程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高校思政课程改革要从强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入手,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切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要通过课程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精心设计,使思政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契合度。

(三)优化课程设计,彰显课程亲和力

思政课的课程设计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起着重要作用。一门好的课程不仅需要有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思政课课程设计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更新,在教学内容上要紧扣时代发展,及时将时代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理论、新思想纳入课程内容中,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提升课程吸引力。

(四)营造良好环境,塑造课程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营造,主要是通过环境的创设来实现的。一方面,要强化校园的规章制度建设。对于学生的正确行为,高校可以根据规章制度对其予以表扬、奖励,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高校也要依规予以通报批评、处罚。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可以根据当前的教育特点、区域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形成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精神文化建设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五)完善考评体系,增强课程亲和力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课堂理论讲授,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开展课堂互动和教学实践,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作业批改、考试成绩等进行,这就造成了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空泛,考核形式枯燥乏味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在原有考评体系基础上,增加平时表现、参与度、作业等相关内容的比重,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要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加大考试成绩在综合评定中的比重;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利用,定期开展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课程效果评价等工作,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

四、结语

在实践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包括高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等各方面人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要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找到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正确路径,才能实现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简介:黄婉芳(1996.10-),女,汉族,福建莆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升要点探析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