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培育策略

2024-06-25谭韵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胜任力数字化

谭韵

摘 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电视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成了当前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胜任力及其培养策略,提出优化教学、完善教学管理、重视校企合作等具体策略,以期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126-04

在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掌握数字化技能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1)》指出,数字化能力是高等教育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广播电视媒体为应对观众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选择以及信息内容生产的个性化定制,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面向媒体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属于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内容为王、渠道多样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胜任力应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实现从“能编”到“能播”的转变。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近年来,有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一、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发展的新机遇

(一)技术进步带来的创作可能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识别与传感、5G、智能写作、AR/VR、8K、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第一时间被应用于传媒行业,广播电视编导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例如,高清、4K甚至8K的视频拍摄设备越来越普及,使得广播电视编导可随时捕捉到更为细致、丰富的画面。此外,数字特效技术的进步使得后期制作可实现更为复杂、精细的视觉效果,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二)交互性增强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过程中。例如,社交媒体的应用使得观众可以直接与节目组进行互动,甚至通过投票等方式参与节目的决策过程。这种交互性的增强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也为节目组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帮助改进节目。

(三)全球化与跨文化合作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跨文化、跨地域的合作成为可能。广播电视编导可以通过网络与全球的合作伙伴进行实时沟通,共同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这种合作不仅引入了新的创意和观念,也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许多国际性的广播电视栏目和节目都进行了这样的合作。

二、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的结构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部分内容与时代的脱节的特征——通过对我国影视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影视教育主要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的编导理论和技能,还要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创作模式和表达方式,具备跨媒体、跨平台、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胜任力是一种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表现,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了解胜任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主要由四个内容构成:一是专业技能,指编导人员在信息搜集、内容策划和创作构思等方面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二是媒介素养,指编导人员在媒介信息收集处理和媒介运用等方面所具备的素养;三是创新意识,指编导人员在开拓创新方面所具备的意识与能力;四是团队合作能力,指编导人员在团队合作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一)专业技能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技能是其必备的素质。专业技能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其中,文字写作技能、图像编辑技能、后期制作技能等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把握社会热点,深入了解受众心理,在信息生产过程中注重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内容生产。其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还要具有较强的图像编辑能力,掌握基本的图像编辑技术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工作。最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还要具有较强的后期制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和创意能力,能够把握拍摄素材进行后期加工,采用合适的拍摄技巧进行后期制作。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还应掌握一定的剪辑技巧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镜头语言和蒙太奇手法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还要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和创意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意策划。

(二)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信息获取途径由单一变得多样。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加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媒介素养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来,其目的是培养观众在多元媒介中辨别信息真伪、选择正确价值导向的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够识别真假信息、辨别价值导向,并从中选择正确信息加以运用。一方面,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人员要对各种类型的媒介进行分析与甄别。如对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新闻、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甄别,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对传统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新闻、短视频等形式要有一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编导人员要能够利用各种媒介资源进行创作。如编导人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获取信息素材,再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对其进行加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编导人员要注重媒介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只有对媒介资源有充分了解和熟悉,才能实现对观众需求变化快速反应、内容生产个性化定制等目标。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新媒体行业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正在改变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促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首先,新媒体技术正不断创新发展。新媒体平台能够实现“内容+”与“场景+”相融合,同时能够提供多种“入口”功能和服务功能,既为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提供了新手段、新工具,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创新。其次,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化和碎片化。无论是从内容上来看,从传播渠道来看,还是从媒体形态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都更加的碎片化和即时性。由此可见,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一是要勇于开拓创新;二是要敢于打破常规;三是要有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的勇气;四是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五是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六是要有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意识。

(四)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多人协作的团队工作。首先,在制作过程中,编导人员需要与策划、摄像、剪辑、音效等多个岗位的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节目制作任务。因此,编导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节目制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其次,编导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在数字化背景下,这些要求不仅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且需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最后,编导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和执行节目制作方案,确保节目质量和收视效果。

三、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培育策略

(一)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

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新闻采编基础、电视摄影摄像基础、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以理论为主。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相互融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创作一些微视频、微电影等作品,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新闻传媒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在新闻采编基础课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电视摄影摄像基础课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拍摄作品;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课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构思新闻节目的内容。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通过将新闻策划与创作、微视频创作与拍摄等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新闻策划课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将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人文历史等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在微视频创作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新闻事件为主题进行微视频创作;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课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新闻节目的前期策划、中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等。通过不断地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专业适应性

近年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广播电视及数字媒体领域崭露头角。现代媒体制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介质,而是呈现出多元化、交互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进行优化。高校要增加数字化特色课程,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的学习,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制作课程、跨媒体项目管理、剧本创作与跨平台故事叙述、媒体创新与创业等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特色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数字化和创新趋势,并根据未来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的需求,通过学习具备数字科技素养、多媒体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创作出符合当下行业趋势的作品。

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拍摄、剪辑、特效、后期制作等。例如,在新闻节目制作、影视节目制作等课程中,可提高实践环节比重。在学生学习期间,可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活动。通过开展实践创作活动,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

(三)促进产学合作

首先,建立行业导师制度。高校应邀请业内资深从业者或已获得成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担任学生导师,为学生提供行业经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并分享实际案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实际情况。

其次,开展实际项目合作。高校应以数字化特色为基础,通过与媒体企业合作开发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制作,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了解行业运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媒体创新与创业。首先,高校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新的商业模式、媒体产品和服务。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习创业基础、市场分析、媒体创新趋势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再次,高校要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开展媒体创业项目,从而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最后,高校要培养学生树立产品化、精品化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不再单纯地完成课程作业,而是从作业上升到作品最后转化为产品,通过创新实现创业。

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运作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此外,与相关媒体企业的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行业并取得成功。

(四)参与项目制作,强化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制作,引导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重视团队项目制作,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制作广播节目、影视作品或多媒体项目,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共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其次,开展跨专业团队合作。教师要鼓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跨专业合作,让学生学习到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学生会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评估和反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团队项目的评估,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教师要及时收集团队成员的反馈意见,让团队成员更加了解彼此的工作和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

综上所述,培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胜任力进行研究,着重围绕专业技能、媒介素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四个方面,通过优化教学、完善教学管理、重视校企合作等,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参考文献

[1]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思业融合”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J].传媒,2023(21):110.

[2]刘亭宇.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影视编导课程体系优化探索[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

[3]冯丹丹.广播电视编导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23(16):155-157.

[4]张常霞.智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J].青年记者,2020(17):105-106.

[5]周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的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66-168.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胜任力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数字化制胜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