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4-06-25董格羽
董格羽
摘 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统筹规划,拓宽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路径,大力推进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力求为广西金融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开发提供后备力量。目前,东盟在桂高职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培养规模较小、金融学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等问题。为此,广西高职院校应优化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路径,通过塑造“广西品牌”、多维度扩大引入规模、整合专业资源、科学设置课程、突出政府主导、不断优化具有广西特色的培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一体化等举措,提高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文+职业技能;“一带一路”;金融类专业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112-04
广西地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界处,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中枢。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广西对外开放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广西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打造了多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开展面向东盟的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工作,深入研究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的路径,助推经济发展,为对外经贸合作夯实根基。在推进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一、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一)为金融行业对外发展搭建桥梁
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金融业务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的升级转型,金融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的高职院校吸引了许多来自东盟国家的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就读。这些留学生在金融行业对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海外求学经历中积累了一定的国际金融知识,对全球金融市场、政策法规以及最新趋势等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在语言、视野、专业等方面具备优势。对这类留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为广西金融行业对外发展搭建国际化的桥梁,助推金融行业的对外交流。另外,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会结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教授以及业界专业人士,这些人脉关系为他们对外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从而拓宽金融行业的业务范围,进一步促成金融行业的对外合作。
(二)助力文化交流传播
广西的民族文化千姿百态,其中壮族文化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广西高职院校理应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优秀的文化“走出去”。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为推动广西多样性民族文化“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留学生由于能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敏感性和理解力。这样的特质,使得留学生有能力帮助不同群体消除文化误解、减少文化偏见,促进不同群体之间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另外,留学生掌握了中文之后,可以更好地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呈现给自己国家或者其他国家的人,无形中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
(三)为优化人才结构创造条件
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支撑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培养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化素养的人才。与此同时,加强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并将更多具备国际化素质的金融人才留下来,加入就业创业的行列中,以使我国的人才结构更加多元化。留学生在国外习得的技术、理念和经验,也能够为人才队伍贡献多元化的智慧与力量,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对优化人才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为优化人才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
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从广西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金融行业的职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金融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加大学科支持力度,以提升教学质量。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让高职院校愈发关注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问题,试图将金融学专业留学生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东盟留学生往往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他们当中很多人专业基础扎实,有的留学生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优势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而且能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经贸合作中,留学生培养可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规模较小
现阶段,广西高职院校还未形成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规模,引入的东盟留学生数量较少。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广西12所高职学校开设专业57个,接收国(境)外留学生800余人,其中金融学专业留学生不足100人。一些广西高职院校并没有开展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引入工作,常年不招收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导致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发展滞后。即使部分广西高职院校引入了一些金融学专业留学生,但由于师资无法满足培养的需求,每年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注册人数仅有2—3人,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成效并不显著,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规划和目标因而难以实现。
(二)金融学专业设置尚需优化
部分高职院校在金融学专业的学科设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课题组对广西接收留学生的12所高职院校发放了线上调查问卷,主题为“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对象是来自五个东盟国家的800名留学生。该调查从留学生个体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分析专业学习资源和兴趣需求在性别、年龄、汉语水平和国籍层面的差异性,以及东盟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标需求和专业学习需求;根据上一轮调查结果,课题组又选取了广西开设金融学专业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职业学院等8所专科院校。针对这8所财经类院校的82名留学生发放了线上问卷调查,主题为“东盟金融学专业留学生专业适应性调查”,另外,结合半结构访谈方式对其中5名东盟留学生进行访谈。从课题组的综合调研情况来看,65.00%的在广西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对外经贸、“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设置金融学专业学科,也没有将学科与“中文+职业教育”进行融合,难以对留学生产生吸引力;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规范了金融学专业学科教学的8所高职院校虽然在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上采取了一些举措,线上学习资源较为丰富,但针对性不够强,在师资力量上没有同步跟进,缺少教师有效指导,陷入“教无良师”的困境,致使生源流失。
(三)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当前,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对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不够重视,对高职院校提供的科学指导较少,造成高职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把握不准,存在“无序发展”的局面。而高职院校普遍缺乏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经验,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尚不成熟。比如,一些高职院校的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教师团队虽然由具备多年经验的教授专家组成,但是在教学模式上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00%的留学生认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够新颖有效。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广西对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尤其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据课题组统计结果,2020—2023年期间,广西颁发涉及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文件仅有5份,政策的支持力度与实际需求之间仍然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在开展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时缺乏人力、物力,又得不到政策的帮扶,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到政策更加优惠的地区学习,直接削弱了广西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招生工作中的竞争力。
(五)校企之间缺乏有力合作
高职院校在职业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为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上,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从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开展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的8所高职院校中,70.00%的课程为理论知识类课程,仅开设了银行技能、传票录入等实践技能培养课程,只有5家院校与金融企业进行了联系与合作。
三、东盟在桂高职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塑造“广西品牌”,多维度扩大引入规模
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广西财经类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业品牌的打造,以扩大留学生的引入规模。
一是在办学特色上,财经类高职院校要将金融类专业留学教育纳入其中,使办学更加多元化,为留学生招生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引入金融学专业,并将“中文+职业教育”融入其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丰富留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可以提升他们的中文水平。二是拓宽招生宣传途径。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线上与线下平台,如通过国际大学生论坛、社交媒体平台、留学平台等线上渠道,以及经济合作论坛、区域交流会议、国际大学生活动、教育论坛、校际交流等线下渠道进行招生宣传,让更多留学生了解广西的高职院校。三是与东盟教育中心建设等组织机构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合作强化品牌效应,提升高职高专在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影响力,推动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再上新台阶。四是职业院校之间应相互沟通协作,共享招生信息、资源,共同研究相关的录取规则、规定,打破高校之间的壁垒,让有不同专业侧重的院校都可以招录到对口的留学生。五是优化招生条件与标准,如规定中文水平达到某个等级后方有申请资格、有相关专业学习与实践经验才可申报等,“聚英才而育之”。同时,组织东盟来桂留学生入学考核,按照考核成绩灵活设置相关课程,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六是建立高效协同的招生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专门面向东盟的招生机制,对年度招生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总结成绩、查找不足,为做好新一届招生工作厘清思路、奠定基础,逐步完善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东盟来桂留学生招生路径和制度。
(二)整合专业资源,科学设置课程
在专业设置上,应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步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开设金融类前沿学科,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留学生本地培养学科体系,让留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一带一路”建设在东盟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应整合其中的有效资源开设国际金融学专业,在东盟地区开展招生工作。同时,在专业设置上要与高职高专原有的财经类专业有所区别,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金融学专业进行细分,即将中文语言技能、职业技能与金融学专业知识融合起来,形成适合东盟留学生的“中文+职业教育”金融学专业学习资源体系。在师资力量上,广西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要优化和利用原有资源、积极引进新鲜血液,整合中文专业教师、企业辅导教师、职业实践指导教师相结合的体系化师资资源,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供给,逐步提升在留学招生领域的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推动金融学专业课程由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将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融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调整传统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传统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不断向实景实操教学模式转变。比如,课时量可由学校理论64课时调整为学校理论32课时、企业实践32课时,对留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梯度构建、分类培养、创新培养。同时,积极推动课程考核改革,改变“以考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将企业参与度、企业实际应用操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树立实践为先的鲜明导向,创新构建课程评价数学模型,如将原来的课程考核标准从学校占比100%,调整为学校占比50.50%,企业占比49.50%,并将中文技能作为基础能力纳入考核附加项。
(三)突出政府主导,不断优化具有广西特色的培育体系
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进行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区内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发展情况、现实困难,有的放矢地制订针对性政策。
一是加大优惠政策供给。应优先支持高职院校增加留学生培养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比如,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优秀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以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留学生。二是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让很多广西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项目,设立分支机构,政府应鼓励这些跨国企业参与到培养来桂留学生工作中来,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在培养留学生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储备和输入优秀的留学生资源,实现留学生和企业的共赢;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出资,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完善奖学金校企合作计划、向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留学生提供专项资助等方式,提高来桂留学生的奖学金比例、扩大奖学金的发放范围,增强广西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三是制订考核政策。可以年度为单位,对金融学专业留学生进行属地化考核,包括汉语水平考试、财政理论知识考试、职业实操技能考试等。四是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各级教育部门应制订针对性的东盟在桂留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办法,在生活保障、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助补贴,让留学生学有动力、创有活力,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留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样既能防止人才流失,又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到广西留学深造。针对在区域发展、学术研究、金融领域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留学生,还可以制订专门的奖励政策,提高留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一体化
广西高职院校应加强与金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比如,可以邀请金融企业人员到校演讲,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尤其是广西金融企业的情况;也可以与金融企业进行合作,为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金融企业、留学生签订产教合作协议,在专业学习阶段,定期组织留学生赴金融企业开展实习锻炼,强化中文能力和岗位实操能力,增加留学生的就业机会。积极推动院校与企业优势耦合,秉承“实践即实战”的理念,与企业联合设计“线下+线上”的中文与职业技能培养教学体系。比如,可采用沉浸交互、虚实融合、想象智能等教学方式,建设360°虚拟场景,推行“实践—理论—再实践”螺旋式“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实现“实地实景教学+虚拟场景教学+虚实联合教学”,解决金融学专业课程中实际构建情境、互动、体验和反思的深度学习场域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AR虚拟场景中,与企业在职岗位人员“屏对屏”“键对键”实时探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沉浸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授课方式从以理论灌输为主转变为以操作体验为主。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产教合作“朋友圈”,争取与更多金融企业开展合作,突破在金融类专业留学生培养上的瓶颈,与金融企业实现双赢。
广西高职院校要聚焦金融行业发展,紧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借助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不断密切与东盟之间的联系,要有长远的眼光,紧贴留学生需要开展金融学专业教育,优化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路径,使东盟留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从而提升留学生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胜,温敏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探讨:兼论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才本土化实现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8(9):52-60.
[2]张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留学生本土化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6):209-210.
[3]黄华,马嵘.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挑战及建议[J].江苏商论,2023(12):126-129.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东盟的金融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2023ZJY2026)、2024年度广西高级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移动支付对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影响研究”(2024KY1598)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