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产教深度融合现状与推进策略分析
2024-06-24李云
李云
摘要:产教融合作为五年制高职学校一个新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作者将五年制高职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五年制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组织机构体系与平台不健全,实施规范相对薄弱;利益供求不均衡,弱化产教融合驱动力。然后,从五年制高职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制约产教深度融合与发展的原因。最后,为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此激发各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产教融合; 协同机制; 人才培养; 内生动力
一、概述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国发(2019)4号)中明确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明确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职业院校的育人方式变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此外,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2]。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理念,是激发五年制高职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因素,它的提出对于促进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五年制高职学校办学育人的灵活性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江苏省的五年制高职正处于领航校和高水平建设的关键期,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然而,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各主体间权责不清、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针对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发展路径。本文从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其原因,并为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五年制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不断扩大,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提升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和输出质量。近些年,五年制高职学校已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仍然存在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各主体间权责不清、驱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从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概述了限制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发展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存在问题: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中,尽管学校不断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投入,但是离具备直接服务社会的职业能力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学校对于人才目标存在过于粗略、缺乏特色、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以及缺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等问题,部分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主要还是以上课为主、缺乏与企业的实际合作,导致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很难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此外,五年制高职学校也存在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教学而缺乏产业基层锻炼的经历,存在与社会产业脱钩的问题,并且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匹配。
原因分析: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学校主要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其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死板且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人才目标过于粗略,专业定位不够准确,部分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发展需求不匹配,还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历证书为培养终点,没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此外,学校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到位,对企业人才需求缺乏深入了解,缺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导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在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授课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而实训课程也由于没有与企业一同探讨而让学生不具备企业需求的实操能力[5]。同时,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中,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知识素养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不仅要在理论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而且要在实践技能中具有较高的水平。然而,年轻教师中大多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就导致这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看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短缺,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提升和掌握最新的、有效的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组织机构体系与平台不健全,实施规范相对薄弱
存在问题:从当前已有的产教融合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各主体的权力职责比较模糊,分工不明确,职能描述较为笼统、细则欠缺,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负责五年制高职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协调的专职人员和平台,也没有部门出来进行统筹协调、职能划分。这也导致当进一步进行资源共享时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混乱和重叠的现象,很难真正有序地推动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
原因分析:鉴于产教融合是属于跨组织、跨机构的合作,几大主体存在性质差异、利益供求不同等问题,导致各主体在参与产教融合沟通、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误会、协调不畅等情况。学校是产教融合的一大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有的产教融合政策文件中对学校却仅仅在资金支持等方面有着简单的描述,这也使得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被弱化[6]。作为产教融合的另一大主体,企业经常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但没有真正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此外,行业协会以什么身份参与产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权责界限等问题都存在很大争议,没有具体的政策文件予以支撑,这样导致行业协会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融合中的监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施展。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各主体之间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另外,五年制高职与企业在产教融合相关方案和政策的制定上都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忽略了各主体之间的权责明细分化[7]。这种权责不分的情况不仅减缓了产教融合前进的步伐,还可能造成企业、学校之间的误会、矛盾,从而制约产教融合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三)利益供求不均衡,弱化产教融合驱动力
存在问题: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对产教融合中的利益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求,且利益诉求并不对焦。其中,学校主要从就业输出角度出发,企业主要从生产效率、经济利益等方面出发,不同的利益诉求致使五年制高职学校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都不高,很难达成共同目标,最终导致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融合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四方的驱动力明显不足。
原因分析:各自的利益需求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最大驱动力,五年制高职学校与企业只有在利益均衡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两方深度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并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五年制高职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还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五年制高职校更多的是从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考虑,主要表现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共建校企实训基地等方面。而企业也更多地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出发,当有大型项目需要实施时会积极地从优势学校招募人才参与其中,这使得五年制高职校很少得到参与高质量产教融合的机会。此外,企业也不愿意花更多的代价参与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企业的逐利性也导致其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缺乏内生动力。同时,由于各主体利益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双方很难在产教融合中达成共同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各主体的驱动力。
三、五年制高职产教深度融合推进策略
根据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融合存在的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各主体间权责不清、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从政策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发展机制等几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推进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健全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质量的培养,可以培养一批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应与企业深入交流,制定和完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地区优势打造有特色的企业项目教学;科学定位,不断完善、优化学校各个专业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完善项目实训化教学;充分利用“探究式”、“启发式”、“小组协作式”、“项目化”等教学手段,进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引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明确教师队伍的定位和要求,重视教师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实践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进阶发展,从而培养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优秀技能型教师;此外,构建集教学、科研、技能等方面的多维评价机制实现有竞争性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激励,为学校日后培养更加完善的双师型队伍奠基。
(二)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明确主体动能
在当前的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以“政府为引导者、学校为主导者、企业为参与者、行业为监督者”为依托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是各主体顺利实施产教融合的前提。首先,为确保各主体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有序顺利,需要建立组织协同机构并将其作为各主体沟通、协调的桥梁以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这对于提升教学的效率、激发企业的参与的热情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而组织协同机构的建立不仅能提升组织监督、执行能力,更能推进各主体的深度合作。其次,沟通、信息传递是五年制高职与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需要构建各主体间的协同数据平台并做好产教融合的保障,让各主体之间通过协同数据平台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更好地确立融合目标和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各主体进行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
(三)深化协同发展机制,凝聚主体内生动力
想要提升各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源动力和积极性、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需要建立和深化系统的协同机制、凝聚主体内生动力、避免因各主体坚持追求各自的利益目标而影响产教深度融合。首先,必须要提高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四主体的协同意识,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出发点,融合各主体目标需求,达成目标共识。其次,在目标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要实现各主体的目标匹配,各主体之间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发展情况制定并交流相关合作方案,通过深层次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各主体间共同的发展目标,有效保障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顺利实施[8]。最后,在目标匹配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发展协同机制,树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合作理念,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让企业和学校认识到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实现自身发展、自身获益的过程,而是双方互利、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各主体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产教深度融合中去。只有凝聚主体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将产教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四、结论
产教融合作为五年制高职学校一个新的办学模式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限制其发展进程,如: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组织机构体系与平台不健全,实施规范相对薄弱;利益供求不均衡,弱化产教融合驱动力等。为促进五年制高职学校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五年制高职学校四位主体协同努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从而凝聚各主体内生动力、激发各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4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wm=9207_0001.
[2] 季青媛. 格局与路径:“十四五”规划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 20(04):118-124.
[3] 孙新章,何洋.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组织形态探析[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1):69-72.
[4] 司一凡.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2.
[5] 夏梦迪,吕浩.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23(09):56-58.
[6] 郭力,曹旭妍. 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1(04):46-49.
[7] 贺书霞,冀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2(20):38-42.
[8] 曹景昭. 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J]. 北京教育(高教), 2023(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