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提升途径探索
2024-06-24洪明骏冯军王水莲井海阳
洪明骏 冯军 王水莲 井海阳
摘要: 在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科技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质,支持人才培养。被誉为“知识的海洋”的高校图书馆,其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包括课程教学、讲座培训、个性化教育、新生教育等多种模式,以及探索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提升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年来,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紧跟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促进图书馆转型升级,满足师生对图书馆功能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等方面做出有效的探索。
1 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和提高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保障条件
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为打造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高校图书馆,加大投入,建设一站式智能服务区块、信息素养教育中心、读者沙龙区、室外休闲阅读区、和山朗读台等等,吸引更多的师生前来图书馆,有力促进学风建设,助力教师科研,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聚焦解决读者“急难愁昐”问题,解决小和山校区主馆学生用电。新增接线板358个,三孔电源插口1074个,两孔电源插口1074个,USB插口716个。将所有灯管换成LED灯,并将2支灯管改为3支灯管,尽力增加图书馆的照明。过去图书馆信息素质教学教室一半以上学生电脑使用十年之上, 许多已无法正常使用,如今图书馆引进智能教学系统、购置一批新电脑、更新教室网络线路等, 大力提高图书馆软、硬件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保障条件。
2 着力改革,不断提升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质量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收集图书馆教学内容、培训讲座、入馆教育等意见和建议信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如,收集整理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建议,着力改革。根据图书馆教学的新要求,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案、确定新课程《文献检索》名称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学习, 整合课程内容,对教学内容尝试问题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细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需要、学校的资源和技术发展趋势,以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将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活跃课堂,不断提高《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质量。通过系统学习文献基础知识、电子图书的查找与获取、期刊论文的检索与利用、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的检索与鉴别、特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学术论文创作、学术规范与文献合理使用等的讲解和实践,融合思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道德觉悟,提升文献检索的能力。又如,拓宽渠道,提高读者培训有用性,图书馆邀请新知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学术发现、爱思唯尔数据库使用培训等等专家讲师, 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培训,丰富读者培训内容,助力科研,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信息素质教育需求,以提升师生的参与度和图书馆活动影响力。 再如,邀请图书馆馆长为新生做入馆教育,加强图书馆与新生面对面的沟通。组织新教师参观图书馆,为新教师作线上讲座“图书馆资源利用与服务”着力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熟悉度和资源利用率,获得师生们的好评。
此外,2022年图书馆以“奋进新征程 阅读再出发”为主题,开展12项活动,“纸短情长”微书评,30天超级阅读挑战赛,2022“云上阅读”活动,“读书达人”评选活动等等,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参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论述,推动学生学史兴趣,编制了“红色阅读——书中学史”阅读推广活动,重点推荐了60本电子图书,学生扫码即可阅读。举办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书目展等活动,助力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提高。
3 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
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信息,实现精准学科服务;吸引师生积极参与,打造学科服务互动共享平台;适应大数据环境,提升学科服务馆员队伍水平。
最早有体系的学科化服务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跟踪服务”以及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的“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1]。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一般认为始于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2]。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一般包括四个方面[3]:一是文献资源的支持服务,如资源定期选划、资源荐购、信息推送等,为学科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是信息素养的支持服务,通过信息素养教学、培训讲座提高服务对象的信息素养。 三是科研支持服务,围绕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为有科研需求的科研人员提供论文收录引证、科技查新、学科分析、定题服务等。 四是信息咨询服务,借助邮件咨询、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实时便捷有效信息服务。
当前,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的要求,大数据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对于提升学科服务应有更多的创新举措。
3.1 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学科服务新理念
大数据是指数量特别巨大、种类繁多、增长极快、价值稀疏的复杂数据,简而言之,是“大而复杂、不断扩张”的数据集[4]。 不断升级的数据库和应用深入的数据库深刻影响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都对大数据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充分利用和借助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有效提升学科服务。
大数据对学科的引领作用最早在文科领域肇始。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5]。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升级,促进了中国新文科。 当下国家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可以预见,这项战略将推动中国文科学术、教学与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变革,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经济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 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机遇,数理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使计算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会发生改变。一种融合统计、计算、信息与数学的数据科学正在形成,这一改变也将深刻改变和影响各门学科,势必也对大学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3.2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信息,实现精准学科服务
高校学科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科导航。学科导航通常由学科馆员搜集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加以组织后,在图书馆的网页上为师生提供导航链接。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导航方面可以依靠数据的收集、管理、挖掘、分析,为师生提供精准化的学科服务。
3.2.1注重馆藏资源的整合,推进数字资源一体化
当前,数字资源正越来越成为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便捷工具。数字资源购买比例也逐年增大,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数字资源虽日益丰富多样,但资源建设的重复现象也凸显出来。由于数字资源的存储格式多样化、检索方式不同、数据库之间无关联等问题, 导致师生在检索和利用数字资源时常常重复检索、效率不高,要想找到所需要的文献,需要反复在各种文献数据库中查找, 有时甚至找不到需要的文献,也有些资源却被闲置浪费,反倒影响了师生利用数据库的热情。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数据库厂商开展合作,对各类数据库进行组织、整合,推进数字资源的一体化应用策略,尝试建立便捷简化的一站式学科导航系统。
3.2.2运用大数据思维,做好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数据,为做好学科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图书馆需过各种数字资源和师生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和分析,从中找出数据库利用规律。这些数据可分为资源数据和用户数据。资源数据包括图书馆购买的各类中外文数据库、网上资源及各类纸质资源的获取途径和利用信息。用户数据包括师生个人数据、科研数据、利用图书馆数据。个人数据是指姓名、年龄、单位等基本信息。科研数据包括师生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和著作的题名、学科范畴、主题等用户过去和现在研究领域的全部科研信息。此外,师生利用图书馆数据也会留下借阅信息、访问网页信息和下载文献信息。[6]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可以获得取师生对于不同种类图书、资料、数据库的使用情况。
3.3吸引师生积极参与,打造学科服务互动共享平台
高校教师和学生既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利用者,但也是潜在的重要的学科服务提供者。 大数据思维跳出原来知识的单向性和系统性,而人们可以从点状知识任意切入。随着web3.0的发展,共建共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图书馆不应固守于资源拥占有型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尝试与师生进行多种合作。如请教师推荐资源,又如可以邀请院系师积极参与提供一些专题培训,讲解一些数据库的在教学和科研中应用的体会和技巧,也可以展示学科的前沿领域,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可以邀请学校社团中在某些领域或某类技术有钻研的专家学生,通过给他们场地和交流的机会,现身说法也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升学科研究的能力。此外,积极打造学科服务人文氛围,增加用户粘性。根据相关的研究,在众多因素中,一些客观因素如人文氛围情境、政策法规引导、基础设施保障作为学科服务的基础,能引导高校学科服务良好发展[7]。人文氛围既凸显了高校图书馆的人文价值,还创造了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图书馆可以围绕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将学科发展的历史、特色、教师的风采和治学资料等融入图书馆的空间和功能设计中,把学术情境延伸到高校图书馆的大环境中,形成特色的人文空间。 通过浓厚生动的人文氛围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的主动参与意识。 根据调查,国外一些图书馆常在图书馆开辟一些空间,设置了休闲座椅、沙发、咖啡厅等休闲设施,也会举办小型音乐会、展览、专家讲座及其它文化活动[8]。满足师生多层次的需求。
3.4适应大数据环境,提升学科服务馆员队伍水平
初景利对第一代、第二代学科馆员在服务地点、服务的逻辑起点、服务深度、服务内容、服务责任、角色定位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区分[9]。大数据时代,师生学习习惯、科研需求受大数据环境的便利和数据的丰富性出现新变化。培育一支与大数据环境相适应的学科馆员队伍是一项紧迫且基础性的工作。对不同学科的学科馆员进行学科知识基本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最新研究热点等的培训,熟悉学科相关的重要期刊,能够对期刊文献的出版物来源、H指数、影响因子等有所掌握;对外,加强与不同学校同行联系沟通,搭建学科服务联盟平台,分享和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强化训练学科馆员收集、筛选和编辑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以简报、报告的形式推送给。对内,强调学科服务馆同的协作。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充分利用学科服务馆员各有擅长领域和技术特长,互相协助,提高服务效率,巩固服务效果。
近年来,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全心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培育文化自信,改造空间,优化教学和学习环境和质量,线上线下积极开展讲座培训等。新设图书馆网页“学术视界”栏目,现已搜索、筛选和汇集了充足的优质数据库、以及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特种文献利用等视频。同时图书馆还着力馆员的业务提升在钉钉平台成立图书馆研学群,开展业务研学日常指导,推进馆员业务提升和读者服务提升一体化建设等,有助于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提升。
参考文献:
[1]MILLER L.Liaison Work in the Academic Library[J].ReferenceQuaterly,1977,16(3):213-215.
[2]蔚海燕,卫军朝. 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转变:从学科馆员到学科服务平台 [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6):74-81.
[3]李维.“双一流”背景下师范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调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9):49-52.
[4]徐宗本.用好大数据须有大智慧——准确把握、科学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奖励,2016(04):27-29.
[5]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6]张彩花.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19,40(06):107-111.
[7]张子仪.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21,6(11):10-18.
[8]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01):52-59.
[9]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6-10,68.
基金项目:教务处2022年度教改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提升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g72
作者简介:洪明骏(1978— ),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推广、读者服务等;冯军(1971— ),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研究方向:信息资源推广、读者服务等;王水莲(1972— ),女,福建三明人,高级讲师,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流通部副主任,研究方向:读者服务等;井海阳(2000— ),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学术培训、情报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