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
2024-06-24全勇
全勇
摘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福州市为例,首先概述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成就及其为乡村振兴奠定的基础,其次分析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包括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人才支撑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数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如何巩固这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需要深入分析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还需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福州市为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期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成就
福州市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之一,其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福州通过构建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如琅岐“菜篮子”基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建设。福州鱼丸、福州茉莉花茶、福州橄榄等“福”字号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现代渔业、禽畜、水果、蔬菜等七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得到了强化和延伸,全市农业增加值和特色产业链总产值显著增长,不仅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福州市聚焦脱贫摘帽“四个不摘”落实情况,通过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了资源支持从集中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这一策略有效防止了脱贫成果的反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社会保障基础。
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高素质农民培训
福州市通过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加快推进各类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农人”,选任了一批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实现了技术服务的全覆盖,大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科技服务水平和人才支撑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设
通过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施“六清一改”行动、推进星级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福州市在提升农村建设品质和改善村庄面貌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网格化”农村治理体系构建
福州市通过构建“网格化”农村治理体系,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打造了善治乡村。这一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福州市的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茉莉花茶和鱼丸等,但这些成功案例只存在于少数农村地区。多数农村地区仍依赖传统农业,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一些农村地区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显得格外脆弱,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例如,当特定农产品价格下跌或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时,高度依赖该产业的地区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脱贫攻坚战胜利后,虽然福州市的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的差距仍然明显。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水利、医疗和教育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些短板成为阻碍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幸福感。
人才流失问题
年轻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是福州市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城市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导致农村地区的创新和发展动力不足。人才外流现象不仅削弱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潜力,还影响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环境保护与发展的不平衡
在追求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福州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一些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成为福州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基层政权建设的规范化和法治化,还包括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构建完善的农村治理体系,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转变的实践路径
均衡发展多元化产业
1.多元化产业发展策略
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农业服务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例如,推广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通过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和发展农业服务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咨询等,能够进一步丰富农村的产业生态。
2.特色产业深度开发
福州市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针对茉莉花茶和鱼丸等特色产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改良种植和养殖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这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其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3.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例如,依托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参与农产品加工等,从而实现旅游消费和农业增值的双重目标。同时,结合健康养生趋势,可以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康养产业,如开发有机农产品、建设养生休闲场所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养生的新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农村不仅能够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促进农业、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农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样重要,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此外,推动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发展是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可达性和生活质量,还能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改善,还包括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医疗服务方面,应通过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所、引进医疗人才和设备,以及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提升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应注重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以应对农村地区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公共服务,缩小与城市居民在生活质量上的差距。
加大人才投入
1.人才引进和留存政策
为了丰富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制定和实施有关人才引进和留存的优惠政策。例如,为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费住房,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政府还可以实施创业支持措施,例如,为回乡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服务,以鼓励年轻人才在农村地区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职业培训也是关键,通过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培训,增强年轻人在农村地区就业和发展的能力。这些措施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鼓励人才回流或留在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这需要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完善教育设施、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农村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提高教师待遇、举办专业培训和引入优秀教育人才等措施,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此外,加大力度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农村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使农村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人才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绿色发展政策
推行绿色发展政策意味着要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积极采取可持续的方法和技术,以减轻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担。这包括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代替化学农药和肥料,使用保水节能的灌溉技术,以及推广种植和养殖绿色模式。同时,政府应在农村地区推广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例如,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收集农作物残留物将其用于生产生物能源或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鼓励地区、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措施。生态补偿机制旨在为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地区、企业或个人提供经济补偿,以鼓励更多的环境保护行为。例如,对于保护水源地、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税收减免或其他经济激励方式进行奖励。此外,对于采用环保技术和方法减少污染排放的农户或企业,也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补偿。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提升村民和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他们因保护生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
1.强化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应完善农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此外,提升农村地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还包括加强对村干部和村民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的法律纠纷,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信息化治理手段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治理效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发展智慧农村,意味着通过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和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对农村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地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产品市场趋势,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远程教育和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3.社区参与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参与农村治理是提升治理效能、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可以有效激发农村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农村治理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这种社区参与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和意见,还能促进农民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此外,通过参与农村治理,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决策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增强农民对农村发展规划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凝聚力和社区自治能力。
文章首先回顾了福州市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显著成就,分析了这些成就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农村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此,文章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法治保障等,旨在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参考。
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项目编号为JAS22279)。
(作者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