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正当时

2024-06-24孙颍颍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事业基础设施

孙颍颍

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推进农村体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包括农业的全面升级,还包括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体育事业和促进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目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仍存在人才短缺,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民主体意识淡薄,缺少内驱动力;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实现农村体育的进阶式发展,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体育事业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活动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农村体育事业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农村体育健康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体育发展与乡村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农村体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遍提倡,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作为农村体育的指导方针,扎实推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这一方针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形成了新气象,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20世纪80年代,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农民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全国许多农村农业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体育设施,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活动。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和《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后,农村体育发展有了新动力。“全民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为改善贫困地区的体育设施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党的农村政策不断完善,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完善农村体育设施,配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的体育服务功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各地纷纷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发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引领作用,进村开展志愿服务,指导农民科学健身锻炼,掌握体育健身技能,促进农民实现全面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3年出台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为乡村体育发展激发活力、增添动能、补足后劲,推动乡村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在推动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人才短缺,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民主体意识薄弱,缺少内驱动力;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人才短缺,“空心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才流入城市,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真正能够推动地区发展的中青年比例不断下降,因此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人才是第一资源,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然而,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教育理念落后,因此其体育事业的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在众多问题中,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匮乏尤为突出。许多地区的学校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即使有,数量也很少。同时,农村体育教师往往需要承担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任务,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在专业素养方面,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此外,与城市体育教师相比,他们的发展空间有限。基于以上因素,乡村地区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前去任教,甚至难以留住现有的教师。这种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村民主体意识淡薄,缺少内驱动力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生活水平的影响,村民的体育意识不强,体育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加之一些农村将经济工作作为重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当地村民的体育意识淡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当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村民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体育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日常劳作等于体育锻炼,缺乏自觉锻炼的意识。随着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广与引导,体育知识通过多种途径逐渐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体育观念也在逐步转变。然而,由于学历水平和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许多村民对体育的深层次作用缺乏深刻了解。农村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如果村民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不足,体育活动将沦为形式主义的空壳,难以为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助力。因此,提升村民的体育意识,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是当前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利用率不高

农村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人们树立体育观念,还需要完善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现阶段,农村体育的发展仍有别于城市体育,缺乏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此外,乡镇政府投入农村体育发展的资源有限,无法系统地改善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村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提升,但在满足村民的体育锻炼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体育基础设施单一、陈旧且数量较少,可开展的体育项目数量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不当,维护不及时,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村民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尽管有的地区建立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文体场地,但这些场地并未充分发挥其功能。由于管理不善、宣传不到位等,这些场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村民对农村体育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助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体育不仅能帮助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促进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十四五”时期,国家积极推进体育各项事业发展,这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体育事业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要不断夯实基础,调动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充分落实国家的体育政策。农村地区要加大对体育理念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村委会广播、电视、抖音等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体育文化和健身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高村民的体育意识,激发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村民真正把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各镇政府要利用好各方提供的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为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紧密联系群众实际

在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村民的生活实际,开展体育活动。这要求相关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当地情况的体育运动,同时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与村民深入交流,避免开展村民不愿意、给村民增添负担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应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发挥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内生性需求。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以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体育协会为龙头,结合村民的需求和喜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由于村民扎根家乡,深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因此要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活动的传统与特色,增强村民与体育赛事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力争共建共享

新时代背景下,各部门应积极响应建设体育强国与乡村振兴的号召,致力于提升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补齐体育场地建设短板,更好地鼓励村民投身于体育健身的浪潮中。自我国体育工作的焦点从竞技层面转向更为广泛的群众体育后,体育场馆的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但其建设进度仍未能与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步,城乡之间的体育设施建设差异逐渐拉大。为了推动城乡体育设施的均衡发展,需要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加快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并不断挖掘和激发城乡共同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而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此外,还应当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等机构开展体育设施资源共享。考虑到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在使用上存在时间上的间断性,其利用率并不高,例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器材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断性,体育活动场地的利用率不高,可以倡导这些单位向社会大众开放体育设施,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逐步构建起一个体育设施完善、运动项目多样的农村体育新局面。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

在推动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通过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能够构建出一种创新型的发展架构。产业融合不仅有助于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使其更加多元化,还能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叠加,从而达到“1+1>2”的效果,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旅游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把发展农村旅游业视为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体育”模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有关部门应深入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资源,将体育元素与当地独特的文化紧密结合。这种跨产业的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村超”“村BA”赛事的走红,成功打造了具有农村特点的新活动IP,这正是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结出的“硕果”。这不仅能推动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还能吸引游客,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以体育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既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多方协作的复杂系统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有关部门可以有效提升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农村体育发展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未来,有关主体应继续关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与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路径,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事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