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档案数据库留住乡村文化记忆

2024-06-24郑佳瑶张欣愉梁雯欣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桥村严家数据库

郑佳瑶 张欣愉 梁雯欣

文章从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的内涵与特点,并以严家桥村为例,提出创建文化档案数据库、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促进乡村建设发展的具体方法与实施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章重点探究文化档案数据库对保护乡村文化的作用,旨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目前,乡村文化研究领域有关数字化档案的研究较少,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机制,故文章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寻数字时代下乡村文化保护和利用新途径,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文章以严家桥村为例,依托其文化底蕴,构建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以期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农耕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表现,蕴藏着深刻的历史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乡土性的集中体现,根植于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与传统农业、农村和乡村社会相适配,它通过风土民情、风俗习惯、乡村典籍、民间传说等形式存在于乡村居民的情感表达和心灵记忆之中,表征着乡村居民的现实生存样态和理想价值追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优秀的乡村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代代相传的家风家教、敬天法祖的朴素情感、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维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最深厚的土壤。

保护乡村文化的必要性

保护乡村文化有利于吸引人才。长期以来,劳动力资源匮乏一直是乡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乡村“空心化”现象加剧,人才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三农”队伍面临人员少、素质低等挑战。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乡村的凝聚力,鼓励本村青年返乡投身于乡村建设,吸引高质量人才和企业的加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保护乡村文化有利于乡村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是乡村文明建设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农民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保护乡村文化有利于促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底色”,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保护乡村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生活的现代转型、重建与发展,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能够有效保护乡村文化的多样性。这既是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村落特色文化的基础,确保本土文化健康、创新地持续发展。此外,乡村文化保护工作还涉及原始村落生态环境保护。守护传统村落,传承文化根脉,可以提高乡村自然和人文生态的综合价值,从而促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政府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阵地,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投入了大量资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积极组织文艺团体进行乡村文艺演出。此外,还提供文化站等相关就业岗位,鼓励专业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文化活动的举办。

农民的乡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融合建设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纷纷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工作,这导致他们对乡村的归属感逐渐减弱,对乡村文化的了解也随之减少,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也逐渐淡薄。同时,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乡村文化活动的认识仅停留在娱乐层面,再加上相关部门推进文化建设时忽视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导致文化活动与农民需求相脱节。此外,大多数农民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认同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的时代价值。虽然政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乡村环境,并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许多基础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甚至成为摆设,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阻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资源管理人才缺失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人口大规模外迁,导致乡村人才资源的流失。由于乡村缺乏专业的文化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极大制约,创新工作也难以顺利开展。因此,部分地区乡村文化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匮乏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特色。这种“千村一面”的现象不仅未能有效展现乡村文化独特的魅力,也限制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种类丰富但受重视程度不一

当前,乡村文化种类繁多,多以纸质文稿、石碑、传统服饰等实物为载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比例较低,这不利于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部分村落乡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地方政府给予其高度重视,开展了申遗、修缮等工作,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也有部分地区的乡村文化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原有文化特色逐渐模糊。更为严峻的是,一些与乡村文化相关的纸质书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散落各地,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传统的开发模式往往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开发商利用传统文化吸引游客,却过度开发娱乐项目,忽视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概述

档案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宝贵资源,档案机构承载着保障公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使命。在数字化时代,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建设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旨在将传统的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这有利于将档案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分享,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利用率。此外,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确保档案得到长久保存。然而,建设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并非易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以及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投入。

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具有可靠性、共享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文化档案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具有原始凭证性。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不是对乡村文化档案信息的简单存储,而是对其进行深度整合和挖掘,实现档案数据内部的逻辑关联、内容关联和时序关联,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乡村文化档案资源体系。这一体系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通过构建区域范围内的乡村文化档案资源平台,实现了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流。

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以无锡市严家桥村为例

无锡市严家桥村文化资源调查

严家桥村村域面积8.3km2,地处无锡、江阴、常熟三地交界处,严羊河、锡北运河穿境而过,形成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传统民宅格局。田野调查工作从人文、地产、古迹等角度展开,如图1所示。

图1 严家桥村文化资源思维导图(作者自制)

严家桥村位于三市交界处,尽管历史上交通相对闭塞,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在劳动之余,常将山歌小调作为生活的调剂品,自娱自乐,由此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以簧调、长三调等为基本曲调的唱词和唱腔,被人们称为滩簧,后被称为锡剧。严家桥村是名副其实的锡剧摇篮。

锡剧的编曲和故事情节大多来源于乡村生活,因而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大众化特征尤为鲜明。锡剧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民俗性、观赏性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与此同时,锡剧在丰富群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望锡剧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封建统治的封锁和战乱的洗礼,如今的锡剧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袁氏传承人的坚守下,锡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严家桥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唐氏家族的发祥地。唐氏家族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代代相传的唐氏家风,即对国忠、持家俭、处世静、助人乐、修业勤、奉先孝、启后慈、择友严。唐氏家族第三代凭借祖辈积累的雄厚资本,积极向外拓展,最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

唐氏家族的崛起也推动了严家桥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首先兴起的是传统织布工业,而后严家桥村逐渐成为无锡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及锡东盛名的米码头、布码头、医(药)码头和书(评弹)码头,有“三地一村四码头”之说。

严家桥村还保留着众多古建筑,它们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为严家桥村增添了浓厚的历史韵味。

无锡市严家桥村文化档案数据库体系构架

1.资源整合系统

在新时代,乡村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数据库以其卓越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严家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具有江南特色的锡剧、工商名埠闻名遐迩。然而,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查发现,严家桥村尚未构建文化档案数据库,目前仅有当地村委编写的《严家桥村志》,记载村史和文化活动等。此外,严家桥村的历史文化多以实体形式展示,通过多个文化场馆向游客呈现,但缺乏数字化展示平台,无法让更多人感受到严家桥村的文化魅力。

2.运营保障系统

乡村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特别是在运营保障方面,专业人才是关键。乡村文化人才作为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利用现代媒介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前,严家桥村在建立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尤为迫切。严家桥村需要制订多元化、全方位的规划,加强对档案技术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乡村文化档案资源,必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建设后,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使他们成为档案管理和服务复合型人才。

3.开放共享系统

(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数据库中存储的文化资源,能够为文创设计者提供相关素材,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还可以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灵感,吸引农民参与其中,从而加深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档案数据库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数据库中,可以对严家桥村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产品设计完成后,可以进一步打造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这不仅传播了乡村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促进乡村建设

第一,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档案数据库承载着保护、传播和弘扬乡村文化的职责,建设文化档案数据库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优化城镇建设。尊重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在确保老建筑维持原有特色的同时,让新建筑也延续传统格局,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此外,在公共墙面进行彩绘,展现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打造新时代新农村。

第三,促进乡村经济繁荣。通过文化档案数据库传播乡村文化,展示其独特风采,可以提升乡村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应立足于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环境优势,深入挖掘和发挥潜在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利用共享数据库中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续写农耕文明的新篇章。从大局观审视乡村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为乡村产品注入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资源整合雏形阶段、数字化发展优化阶段和高级数字人文阶段。在乡村档案数据库的初级阶段,资源整合是首要任务,主要目标是收集和整理乡村档案资源,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总之,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建立乡村文化档案数据库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桥村严家数据库
村慈善工作站是这样壮大起来的
保障集体资产 ,改革不走弯路
残荷
天边飞来严家河
歇马桥村游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植物景观在农家乐中的应用——以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