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专业主体叙事视角看乡村社区营造

2024-06-24张薇薇邝良锋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裁量专业知识营造

张薇薇 邝良锋

营造乡村社区是活化乡村资源、铸牢乡村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专业主体是营造乡村社区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主体叙事视角的三重逻辑,即知识遵循的逻辑、职业自由裁量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其次以成都箭塔村为案例,对照专业主体叙事的三重逻辑分析了专业主体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挖掘本土资源,依据村庄特色营造乡村社区,链接内外资源破解发展困境;最后提出箭塔村营造乡村社区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乡村社区的营造提供有益参考。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营造乡村社区指明了方向。关于营造乡村社区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在国家政府主导下,依靠政策环境改造物质环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方式营造乡村社区。这种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按照政策、规则逻辑研究营造乡村社区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国家主体叙事。另一方面是以村民为主体,通过激发乡村社区主体的主动性,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乡村社区。这种以村民为主体,自下而上按照社会、文化和个人逻辑研究营造乡村社区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公民主体叙事。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主体叙事角度和公民主体叙事角度探讨营造乡村社区的机制和模式,但少有研究提及参与者的专业性。而营造乡村社区的方案、组织动员、运作运营很大程度上依赖参与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有关营造乡村社区的研究还需要对参与者的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专业主体叙事的三重逻辑

国外学者Harrits、Freidson和Abbott在相关研究中提到,知识的使用在一线基层主体的决策和日常实践中非常重要,一线主体能通过掌握专业知识识别和解决公民可能遇到的问题。Abbott还指出,一线主体被国家或公民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利,以提升其应对基层复杂治理场景的信心和能力。国内学者在相关研究中也提到,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政府以项目制的形式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

知识遵循的逻辑

知识遵循的逻辑是指专业主体在基层工作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解释、干预和决策现实问题。社会学家兹纳涅茨基认为,知识是所有社会角色的先决条件,当执行一定功能的人面临不知如何定义的情境和决策困难时,技术专家因其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成为必要的存在。知识是人们判断事实和选择行为的基础,基于相应知识的事实判断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在知识遵循的逻辑下,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知识生产和运用的过程。掌握知识的专业主体善于将问题解构为知识的组合,将其表现为可量化的数据或是模型等进而加以分析研判,以此向决策者提供与决策直接关联的专业意见,即他们既“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专业主体能从专业视角对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需求和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职业自由裁量的逻辑

职业自由裁量的逻辑允许基层的专业人员在特定政策范围和专业知识范围内做出决策。职业自由裁量借用了街头官僚理论中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这一概念源于法学,但学者Lipsky在研究街头官僚理论时指出,任何一般性的知识应用在特定实践中都或多或少涉及自由裁量,因而不仅限于法律领域。实际上,自由裁量是基层一线专业主体被允许在特定情境中选择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自由,其核心是“自我决定”。在职业自由裁量的逻辑中,专业主体凭借其掌握的专门且合法的正式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精准识别和解决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他们能在知识、自主权、权威与规范性承诺之间取得平衡,并根据现实需求采取行动。

解决问题的逻辑

专业主体叙事逻辑强调以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参考某种形式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一种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工具”,将对问题的理解与可能的解决方案联系起来,这种方案的提出和实践以解决问题的逻辑为特征。由于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必定涉及利益交换,引发利益纠葛,由此形成以个体为结点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因此,社会治理本质上是一个消除利益冲突、平衡利益关系、协调利益分配的过程,其中任何一项环节都涉及利益的取舍,不同利益主体也需要做出回应。因此,专业主体能够协调在政策和公民需要帮助或服务的具体情形之间进行协调,或在必须强制执行的法规之间进行协调。在解决问题的逻辑上,专业主体在面对既损害个体利益又威胁社会公共利益的治理难题时,既是普通公众的一员,以获取直接性的生活体验和切身感受,从而提出利益诉求;又是决策的参与主体,协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乡村社区营造中的专业主体叙事:来自箭塔村的案例研究

文章选取箭塔村的乡村社区营造作为案例,该案例具备下述两个条件:一是具备中西部村庄的一般特征;二是其发展具有专业叙事特征。研究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通过访谈、观察和体验的方式进行。

乡村社区营造中的知识遵循逻辑

专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知识的提供者和研究者、决策的支持者等角色。他们能通过知识的下沉、渗透和利用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

1.知识下沉:构建参与机制

箭塔村发展的契机源自以“年猪祭”为切入点开展的乡村文旅活动和围绕文旅活动发展的社区协商和社区行动的连环。这一连环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从外部引入的专业行动者,包括下派的驻村队伍和社会组织等。因此,箭塔村营造乡村社区的第一步就是构建专业主体的参与机制,让专业主体的专业知识下沉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村委会让渡一定的实践空间给专业知识主体,实施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治理措施。专业主体应作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持续扮演好村委会与村民骨干之间的桥梁角色,再通过村民骨干联系普通村民,以“村委会—沟通平台—村民骨干—村民”的沟通链条形成对“村‘两委—小组长—村民”沟通方式的配合补充。

2.知识渗透:打造协商平台

箭塔村在发展初期由于“年猪祭”活动聚集了一批年轻的乡村骨干,这些乡村骨干在专业社工的引导下成立了箭塔村社区发展协会(后正式注册为“蒲江县箭塔社区发展中心”)。为了提高村民骨干的协商议事能力,加强协商机构的制度建设,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协助村民骨干策划筹备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他们互动协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第二,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让社区发展中心成为箭塔村连接村委会和村民的协商桥梁,为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搭建平台,让村民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箭塔村也可以通过公共活动或成员推荐挖掘到更多乡村发展人才。

乡村社区营造中的自由裁量逻辑

基层主体通过运用自由裁量权推动社区营造,促进治理的规则体系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变通。

1.目标裁量:确立目标方向

目标裁量存在于基层工作者决定达到什么样的行动目标的时候。专业的乡村工作者能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充分考虑村庄的过去和现在,与利益相关方共同探索乡村发展的路径,确立乡村发展的方向。箭塔村显性资源明显不足,“造血”能力弱,缺乏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再加上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不适宜进行农业产业转型。但是箭塔村拥有可挖掘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专业社会组织深入调研后认为,箭塔的“年猪祭”已经为社区营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社会组织通过动员行动、分组调研、专题共学和协商研讨,建议箭塔村采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开发文创业态,并以“年猪祭”为核心开发文创产品,以文化资源为载体营造乡村文化社区。

2.过程裁量:分担发展责任

过程裁量存在于基层工作者决定如何最好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箭塔村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承担责任。在箭塔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村委会把有利于村庄发展但自身难以兼顾的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完成,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让村民在参与村庄事务的过程中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会村干部的难处,增强其对村庄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专职社工与第一书记、村“两委”共同梳理社区资源和社区发展脉络,确立箭塔村发展的公共议题。

3.结果裁量:达成一致行动

结果裁量存在于当基层主体决定是否要采取行动或采取什么行动的时候。专业主体的介入是为了实现治理有效、振兴乡村,这是基层主体一致的行动目标。箭塔村协同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围绕“年猪祭”活动继续盘活其他文化资源,开展了以“年猪祭”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盘活了蒲江草席、幺妹灯、漆器等传统文化项目。箭塔村连续5年成功举办箭塔“年猪祭”,每年吸引近5 000人参与活动。箭塔村村民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性地利用当地资源吸引游客,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激活了乡村的社会资本,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并通过一整套创业孵化制度支持本土小农创业,为总体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参与度低的村庄提供了参考。

解决问题:专业主体破解发展困境

乡村治理“外生—内生”张力难以弥合,乡村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健全内、外发展模式之间的衔接机制,内外部多元主体之间如何有效协作等。

1.价值困境:树立“社区为本”的价值取向

社区营造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整合性较差。箭塔村原来的发展以农业产业转型为主,但是这种单一的发展方向并不能支撑箭塔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专业主体介入箭塔村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以“社区”为发展的基本单元。“社区为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把地理区域单位看作整体,在此基础上挖掘带有当地特征且能联结当地居民的文化符号,形成文化认同,以此带动村民参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其次,“社区为本”的价值取向还要与村庄、村民的需求相结合。专业主体要把村民个体和集体层面的需求整合起来,制定整合型策略,构建整合型的乡村治理格局。

2.行动困境:搭建城乡互动平台

就具体开发而言,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中国乡村社区发展资金、技术、交通等方面的限制,需要根据乡村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链接外部资源。例如,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联合成都农禾之家设计寻宝项目、认识中草药等活动。外部资金和项目资源的引入不仅能缓解箭塔村资源不足的压力,也能更好地激发和释放其内部资源活力,从而赋能乡村社区发展。在频繁的城乡内外互动中,城市居民对村落文化的积极响应让村民逐渐意识到转型与改变是可能实现的。因此,在专业组织的协助下,利用城乡互动的契机,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动员村民推动本村产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成立了生态小农联盟,开展了农事体验和自然教育等活动;同时,更新了种植技术,探索出利用城乡互动推动农业转型的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箭塔村乡村社区营造的经验启示

引入优质专业人才,确保人才选得准、放得开

乡村社区营造首先要引入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一方面,选用人才要准。从各高校、企事业单位中吸收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完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注重社区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组织和管理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策划能力、教育引领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在引入人才后,还要定期对他们开展培训,提高其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确保社区工作人才放得开。村委会和上级政府单位要减少隐性干预,消除不必要的控制,强化社区工作人才的独立性,引导其开展惠及更多村民的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专业主体工作机制:保障专业思路发挥作用

专业主体在乡村社区营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专业主体赋能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专业主体要充分了解村民需求,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村民的经验知识相结合,创新性地制订乡村社区营造方案,推动营造方案真正“落地生根”。二是建立协同配合机制。乡村社区营造需要乡村、政府与专业主体等力量形成发展合力。三方主体既要各司其职,也要有效沟通。此外,还要以村民为核心主体,以村庄发展前景为主要参考,加强政府管治与扶持,发挥专业主体的作用,让专业主体为村民提供知识培训与辅导,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能力,促进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对话。

文章通过专业主体叙事,选取箭塔村社区营造作为案例,指出了专业主体如何通过知识遵循、自由裁量和解决问题的专业主体叙事逻辑进行乡村社区营造。专业主体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从知识角度思考乡村的发展,同时通过自由裁量依据村庄特色策划社区营造方案,破解乡村发展中资源不足和内生动力缺乏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能忽视专业主体的重要作用。找到一条适合乡村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专业主体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构建科学专业的发展规划。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裁量专业知识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行政审批中的自由裁量行为研究
营造方寸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