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2024-06-24李明明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衢州市建设

李明明

建设未来乡村是深化“千万工程”的重大举措。文章以衢州市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首先介绍未来乡村的重要意义,其次论述衢州市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做法和成效,最后得出建设未来乡村的启示和思考,以期为衢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以来,浙江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相关制度,努力成为省域现代化先行者,对“千万工程”进行再深化、再出发,积极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金名片。2019年,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通过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打造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诗意栖居地。

未来乡村的内涵及意义

2021年,浙江省正式提出“未来乡村”概念,随后各地区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制定未来乡村建设的地方规范标准。未来乡村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模式,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浙江省政府对未来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发布了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为未来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努力打造数智化、未来化、区域化的乡村新模式。

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未来乡村是城乡现代化的基本单元,通过整治乡村风貌、畅通城乡生活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衢州市的未来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县域、镇域和村域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

衢州市未来乡村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2019年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来,其通过创新实践路径等方法,探索形成了具有衢州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成为浙江省唯一的未来乡村建设运营机制探索试点。

注重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群众全程、全员参与。在未来乡村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中,衢州市以党建为统领,以治理为基础,注重引导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实现共建共享。例如,户主大会就是在柯城区余东村创建未来乡村时首创的,村民反响较好、参与积极性较高;龙游溪口未来乡村拆掉“围墙”,让干部群众、导师创客一个地方办公、一个食堂吃饭,一起谋划、一起设计、一起运营,溪口黄泥山老社区再现辉煌。二是深化落实“党建+”工程。把党建纵深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例如,开化县金星村打造“党建+治理服务”模式,建成“乡村大脑”服务平台,从数字党建延伸至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智慧安防等场景,还入驻浙里办App数字社会专区“我的家园”版块。全村推广“金星一码通”,开发智慧导览、在线咨询等子功能。同时,信用积分评定成为金星乡村数字治理利器。三是发挥党建保障作用。党建是基层治理的基石,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村庄要发展,必须先稳定。例如,江山市早田坂村村委会在处理矿山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时,在考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完善基础设施,主动要求提高租金标准,形成了与产量挂钩的利益分配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益翻倍。此外,企业还主动参与村庄公益事业,每年为共享食堂提供赞助,村民的态度也从排斥转变为积极接受。

加强产村融合,激发产业“潜力”

一是积极打造产业园区。依托现有资源,按照“三产融合、智慧共享”的理念,创新产业园区,实现共建共享。例如,衢江区盈川村依托现有农业园区基础,由盈川片区的强村公司经营,收益按投资入股比例分红,达到资金共筹、资源互补、收益共享的目标,打响盈川品牌,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农业体验基地、文化研学地等。二是大力构建产业同盟。将周边村庄的特色农业融入产业链,通过订单农业、文化衍生品加工、直播带货、地摊经济等增收。例如,衢江区盈川村借助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链,带动段家村水果产业、四山村蔬菜产业、航墩村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释放盈川抱团共富的产业辐射力。三是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行市场运营,提升经营“能力”

一是厚植潜在资源优势,借助当地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全力推动市场化经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既增加了就业岗位,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例如,江山市早田坂村降低承包金,吸引村民承包杨梅山,立足于“种出浙西品质最好杨梅”的目标,协同承包商高效管理,实现全乡杨梅种植户增收致富,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及土特产品经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杨梅产业链。二是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推动产品流向市场,实现经营规范化,紧紧抓住结对帮扶契机,打开“山海协作”通道,扩大销路。例如,江山市早田坂村借助建设未来乡村的契机,盘活闲置农房,建成“两坊一厂”,并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注册“凤鸣早田”商标,开设直播馆,尝试进行“线上”营销。同时,紧紧抓住省安全厅、省农科院、省供销联社等单位的结对帮扶契机,把产品销往杭州。三是依托专业团队运营。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运营团队向专业化、持续化方向发展。例如,江山市早田坂村找到本地国企,将全村可经营资源打包交给国企,国企根据经营需要再投入相关场景,交付第三方专业团队经营,发展乡村旅游、研学等产业,如此一来,早田坂村村民的收益有了保障。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早田坂村培养了一批美丽庭院建设、村庄微改造精提升的本地农民工队伍。

坚持人才驱动,激活内生“动力”

一是持续完善人才政策。配套优质资源,制定未来乡村“双招双引”新政策,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出台镇级人才政策,吸引乡创青年集聚。例如,龙游县溪口片区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集聚优质资源,为返乡入乡创业青年集中提供创业和生活配套服务。围绕青年创客的生活需求,改建智慧球场、共享民宿、共享食堂,多方协同提升幼儿园及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及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满足创客的日常生活需求。二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打造青年社群,聚力聚焦“创客回归、山区共富”新模式,为青年发挥才智提供机会。例如,2022年,龙游县溪口片区组建溪口青春联合会,并将其逐步发展为兼具创业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青年社群,成为当地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最大吸引力。三是不断吸引高校“智力”。遵循“校地合作、产学共赢”理念,与衢州学院合作共建全省首个未来乡村学院,为回乡青年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龙游县溪口片区通过每月的青创沙龙、每季度的青创培训和每半年的青创大赛等活动,为创客提供乡村创业所需的技能、机会和交流平台。在竹工艺传承与弘扬方面,以清华大学林乐成教授为代表的大师们通过“一盒故乡”平台,在溪口设立了“大师工作室”,由大师带领乡村工匠和青年一起创业,提升在地农创客的市场竞争力。

彰显文化特色,增添文化“活力”

一是文化润泽美丽乡村。全面打造景观节点,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体系。比如,柯城区余东村组织农民画家、乡土匠人成立“乡建·艺创”联盟,户户参与整治脏乱庭院、低效园地,因地制宜打造“乡贤园”“共享园”“巾帼园”等高颜值“一米菜园”,集中收储村里闲置农房,通过局部改造和业态提升留住乡村肌理,打造富有烟火气息的特色乡村。二是文化赋能文旅融合。柯城区麻蓬村借助武侠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小说—武术—民俗”三大文化,建成“龙门客栈”“海龙堰”“温家堡”“桃花岛”“盐帮码头”“金庸大道”“金庸文化主题公园”等标志性场景。还将“功夫元素”引入稻虾养殖,通过农文旅融合,流转土地超66hm2,引进新乡贤企业开发稻渔共生的“功夫虾”“功夫蟹”等产品,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三是文化推动产业发展。以文兴村、以文兴业,延长特色文化产业链条。例如,柯城区余东村以市委重要文件精神为指导,成立多家以美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陆续成立相关的研学旅游公司,建立民宿联盟,成立专业合作社,据统计,当地共成立八家产业联盟。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企业+集体+农户”的创新运行模式。以“一米菜园”产业联盟为例,112户农户整合形成种植土地2.13hm2,并与当地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在超市设立专门的柜台,年销售额超过了120万元,户均增收万余元。

衢州市未来乡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衢州市未来乡村的实践为全国建设未来乡村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建设未来乡村需要深刻把握政策方向,牢牢立足于自身文化土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措共举促进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统筹联动,协同高效,抓住规划“牛鼻子”

一是不断完善规划布局。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加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按“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系统进行村庄规划与村庄设计,实现空间一体化。二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连片发展,持续发挥各区块优势,重视片区各村协同发展,以强村为引领,带动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发展,提升发展的整体性。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未来乡村在空间盘活、用地倾斜、资金保障、人才集聚、创业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集成改革,打破乡镇壁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强化理念,创新模式,探索运营“新路径”

一方面,要创新运营理念。根据发展实际,出台全域乡村运营相关政策,搭建乡村运营平台,落实乡村运营专项贷款,形成“运营前置、运营全程和运营全域”理念。根据项目定位和市场需求明确运营端,形成一站式运营模式,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精准化和专业化运营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运营机制。以“国资投建+民企运营+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未来乡村,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进社会化运营团队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和经营。国企要发挥投融资功能,释放乡村资源价值,成立未来乡村运营工作组,形成强大合力。

政策引导,多元融合,激活产业“动力源”

一是优化产业环境。制定优惠财政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乡村的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产业,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施“一村一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产业发展同盟,将周边村庄特色农业融入产业链。

内培外引,聚智赋能,打造人才“强磁场”

一是“筑巢引凤”聚人才。大力宣传农村人才政策和创业机会,加强人才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人才居住、医疗、教育环境,打造一批能级高、作用强的乡村创业创新平台。二是“固巢养凤”注动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培养渠道,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在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三是“强巢生凤”促发展。搭建人才成长阶梯,建立人才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营造开放发展的环境,引导青年创客、乡贤资源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运营,以人才引领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千万工程”实施的20年间,衢州市乡村建设经历了全面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以及未来乡村阶段。在完成乡村物质基础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衢州市不断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和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方式,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进衢州市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中共衢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衢州市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