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小紫禁城” 览明清风华

2024-06-24白玉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

白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各种民俗、手工技艺历经沧桑,传承至今。中国有许多传统古村落,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的影响,各古村落的特点不同。堡寨村落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

山西地区的古村落建筑群历史悠久,其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独树一帜。传统堡寨村落中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社会,村落的生产与生活以血缘或宗族制度为基础。这种村落与宗族制度的关系随着时间不断更替和衍变。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境内,距沁水县城约50km,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式建筑群,窦庄村规划设计合理,村落平面图大致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500m,占地面积约为25万m2。建筑种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既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例证。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部,处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2°47'—115°55',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山西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有山脉为屏,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因此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总体气候适宜温带植物生长。该地区夏季多大雨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窦庄村最初是窦氏家族聚居的村落,现在有关窦庄村的历史大部分都是参照《窦氏家谱》《沁水县志》以及部分碑文进行考证。

《窦氏家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窦氏的渊源:“吾氏家乘,自汉讳广国至宋讳璘,始祖而上,原祖贯本扶风平陵韩所,谱者,皆扶风平陵人也。自不为无考,然而远矣。即所载汉(沂)国公,因宦不返流,寓河东泽州端氏县窦庄村。讳贞固者,今亦无考,唯村西及卧牛山下碑碣翁仲等岿然而存者,为三大将军墓,则吾氏奉讳勋祖为始祖,固于礼为甚洽也”。相传,窦贞固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定居端氏(今沁水县端氏镇),其孙窦勋于庆历六年(1046)去世,年仅32岁,家人遂于“沁湍之上,榼嵩之旁”将其“卜兆斯告,万世安葬”。同时,将卧牛山下的瓮水滩(今窦庄村尚书府上宅)划拨给西曲里(今曲堤村)张氏,作为其先茔守墓世居之处,形成了窦庄的雏形。窦勋之子窦璘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在窦庄先茔东南河川开阔地修建了窦府。据村内清代《窦将军墓碑》记载,端氏窦璘之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家族因此兴盛,在朝为官者几十人,逐渐成为当地显贵。窦璘死后,宋哲宗亲赐墓地于沁水卧牛山下,窦家为守墓而筑庐,世代居住下来,形成了如今的窦庄。

窦庄村曾有两大主要家族,窦氏家族和张氏家族。他们都曾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塑造出窦庄村独特的景观空间。窦庄村的选址和发展都是由窦氏家族完成的,直到今天,窦氏后人仍然生活在窦庄村,延续着祖先留下的家训和精神。

窦庄之窦氏源远流长,为名门之后。从窦勋开始,窦庄窦氏在宋代一直是大族,都是父子兄弟同朝为官。《宋故赠左屯卫大将军窦府君碑铭》记载了窦氏四代人的官位:窦勋为赠右领卫大将军(因其子窦璘功而获赠),其子窦璘为左屯卫大将军,窦璘之子窦质任三班奉职,窦璘之孙窦天祜任三班奉职,窦天祐任右班殿直,窦璘之堂侄窦晞古任左藏库副使。由于窦庄窦氏的繁荣是因窦璘之功,故而窦氏族人的官职都是武官,且职务不高。《宋史·职官志九》记载,三班奉职在所有武官职务中排倒数第二位,右班殿直则排在倒数第三位。窦晞古的左藏库副使是管理国库的官员。或许因为家族荣誉多依赖祖先之功,窦氏在窦庄渐渐衰落。虽然窦氏后人中也出现了如清代英烈将军窦明运(其墓在沁水县李家坪)、进士窦渥之、武举人窦荣仁等名人,但是与后起的张氏相比则大有逊色。

真正使窦庄扬名天下的是窦庄的张氏家族。宋朝时,张家只是当地的普通百姓,是窦家的守墓人。斗转星移,世代更迭。明万历二十年(1592),张五典中进士入仕后,书香传家,一时人才辈出,十代不衰,其家族势力超过窦氏。自张五典祖父张谦光算起,辉煌不下7代,且有4代人的官位一直很高,官至兵部尚书,《明史》中还有《张铨传》,并附记其父张五典和其子张道濬的事迹。一直到民国时期,窦庄村的政务还是由张氏控制。现存的窦庄古城便是由曾官居大理寺正卿、兵部尚书的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开始营建的,至明崇祯二年(1629)完成。当时的窦庄分内外两城,九门九关,固若金汤,堪比京城,有“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的民谣。《明史》中记载:“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甚坚。”

与山西境内其他村落的文化相比,窦庄村的文化拥有典型的晋东南文化特点。窦庄村的文化有相对积极开放的一面,从中西合璧、佛道并存的建筑遗址就能看出窦庄村文化的多元性。窦庄的文化特点也反映在窦庄先人的行为、精神与性格上。第一,窦庄村窦氏和张氏家族的宅院中记录了先人考中进士与举人的事迹,有很多带有激励和鼓舞后辈的匾额、碑记等,后人将其牢记在心,传承和发扬了祖辈留下的优秀文化。第二,明末时期的农民军起义肆意破坏和杀戮,就连相邻的郭壁村都难逃一劫,但是在霍夫人的带领下,村民奋勇抗敌,没有让敌人踏入城内。这些展示了窦庄村先人忠孝的品质。第三,窦庄村的先人中既有文豪又有武将,还有理学家、商人以及放弃科举一心持家的普通人。这一方面体现出窦庄人发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窦庄村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窦庄村的营造者多是曾在朝廷为官的文人雅士,年迈告老还乡,为了安度晚年以及免受外来侵扰,营造了带有防御性质的庄园式城堡。

窦庄村建筑面积约4万m2。村内建筑基本保持完整,除了城墙、城门楼和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校场、法庭、地牢、牌坊、店铺等。窦庄村选择了独立的险要地带,背靠榼山,沁水环抱村落。这样既解决了人们农耕灌溉的水源问题,也满足了古村防御外来侵害的需求。

古代窦庄村设有内城和外城,外城始建于北宋,但在1979年遭到破坏,只剩下遗址,而内城则保存较为完整。窦氏家族营造窦庄村时的理念不同于其他古村落,传统村落的营造多以人口的增加而进行土地扩张,而窦庄村的营造则是根据窦氏家族四兄弟的年龄大小,分别在村落的四个方位建造宅院,确定了村落的范围,在周边修建高为6m的城墙作为防御系统,并随着人口的扩张向内发展。营造村落时依据八卦在东南西北四处建立了四座城门,是宋朝比较典型的全封闭庄园式村落。

明代之后,村中张氏家族兴起,财力逐渐超过窦氏家族。当时张氏家族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张五典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在窦庄村内部修建了一座内城。内城共九门,东南西北四座大门通四条街道,四座小门加瓮城共五门通向五条胡同,与北京城的格局一样。内城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其中有当铺、票号、书房、讲堂、公堂和地牢,这一格局在我国北方村落中较为少见。其存在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及军事具有重要意义。

窦庄村的城墙很有特色,高约12m,墙头宽约1.5m,周长约2 000m,现存约500m。墙头四角高筑五层碉楼,八面设窗,视线良好,利于防御。城墙坚固,下为条石,上为青砖,城墙内部填有砖和土。城外绕墙设置藏兵洞,每洞可容五人藏身。城内有一条石板街,宽约1.7m。东、西、南、北4个大城门和4个小门,高而窄,宽不容车。4个大门之外各设瓮城一道。城内4个大门互不串通,各成一区,以备战时一门失守,不殃及它门。城墙的防御功能健全,城门处建有门楼。城墙各拐角处还建有角楼,部分城段修建有暗道与城内建筑及城外建筑相通,便于防守和出入。大门通街,小门通巷。城内民宅于二层设置过街楼道,明隔暗通,互相串联,一旦有急,便于逃生。整个堡墙与堡内民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堡建成后,张氏又对原居所进行改造,形成了今日看到的“尚书府”和三串院,并修筑翁城门,与窦庄堡的8座城门合称“九门九关”。现存南城门一座,小北门一座。南门整体高10m,下建拱顶门,门头镶嵌砖匾,上刻“南门”二字,城楼顶建有炮台、瞭望孔;小北门即内城门,为砖券拱顶并装有铁门,开门出入方便,闭门无处可通。城门外建有护城河以及吊桥,巍峨耸立,甚为壮观。

村内的民居建筑以窦氏宅院为主,其中尚书府总面积3 800m2,是村内较大的一组建筑群,分为上下两座宅院。上宅总体布局为棋盘六院,府门朝东,高9m,宽5m,高大峻伟,门头以砖雕斗栱装饰,石匾阴刻“尚书府”三字。下宅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其中南院包括前、后两进院落,前院街口处设四柱三门式大门楼,门楼平面呈八字形,为牌坊式,由四根高大石柱撑起。门楼前挂一竖匾,上部楷书“圣旨”,中部书“旌表”四字。其他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有九宅院、旗杆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个明清院落和佛庙、观音堂、三圣阁、五凤楼、耕读院和南花园等公共建筑。这些院落建筑成为承载窦庄历史的重要标志。

然而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村落的景观有所改变,曾历尽沧桑仍屹立不倒的传统建筑、经过岁月洗礼仍然传承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

如今,封闭的村落共同体在瓦解,村民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守着土地生活。窦庄村民的职业在改变,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中的居住者已经不多,且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村中的农业生产及其他事务也相应减少,赶集、庙会等活动也不再开展。由于居住者的减少和青壮年外出,村中很多传统建筑无人照管,毁坏的速度也在加快。随着村落共同体的消失,村民对村落的热爱程度、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都在逐渐减弱。

保护窦庄村景观是保护窦庄历史文化遗产的题中之义。一方面,要突出文化景观的概念,强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重新思考其完整性。古村落景观承载的是古老的文化记忆,保护这些景观,可以为后人了解村落的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窦庄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具有经济价值,而要挖掘其经济价值,就必须对景观进行保护,以景观资源带动旅游业及其他周边产业的发展。

窦庄村的景观始成于宋代、定型于明清,历史悠久,是晋东南明清古堡的典型。在保护窦庄村景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更新和发展村落精神,另一方面要探寻有助于重塑村落精神的方法。

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还要研究村中的传统工艺、美食等。对窦庄村的各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利用时,要做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窦庄村正处于开发期,有关主体应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致力于发掘古村落的美。

古村落是乡村遗产的“活化石”,是传统民俗文化的空间载体。要想发展古村落旅游业,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在社区管理、景区管理方面的作用,处理好社区治理与古村落景区管理、景区发展与古村落遗产保护、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与游客旅游需求、社区居民参与与企业投资经营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业强、村美、民富。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传统村落:小开屯村
云南最后的神秘村落——城寨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