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处:守护南粤水长清 苦干实干勇争先
2024-06-24李汉龙
李汉龙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以下简称“水处”)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份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它见证着南粤治水工作步履坚实的足迹。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粤视察时指出,广东仍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要下决心治理好。总书记的指示为广东根本改变水污染问题指明了方向。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推动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作为牵头部门毅然打起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处作为职能处室,全处上下对照初心使命,对照职责任务,全力以赴推进治污攻坚各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效,探索走出一条以重污染河流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国考断面达标攻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全省71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劣Ⅴ类断面还有9个,要下决心治理好。按照有关部署安排,水处勇于担当,知难而进,切实加强统筹谋划,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全省形成达标攻坚的良好态势。”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新科介绍,水处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坚强领导下,通过四项举措推动各地各部门聚力攻坚,全力推进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首先是加强政策制定深化科学系统治水。水处牵头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多份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政策文件,连续5年编制并提请省政府印发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各地各部门治水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是建立健全流域污染整治协调机制。针对跨界重污染河流难度大的问题,水处推动建立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等省级层面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省领导挂点督导劣Ⅴ类国考断面的机制。通过完善流域协同治理、风险联防联控、生态保护补偿等联动合作机制,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共同开展流域保护。
再次是实施流域精细化管控。水处推动将流域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程和任务上,细化“一图一表”信息调度,2018年来省级调度重点工程任务5500多项。建立“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服务制度,2019年起组织技术单位开展重点断面驻点巡查,建立问题清单,推动“一河一策”治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达标形势,推动重点攻坚断面1200多个问题完成整改。
最后是强化责任落实。水处推动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运用约谈、挂牌督办、城市水质排名等手段,及时向相关地市发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简报、通报、提醒预警函。在省主要媒体公布水环境质量信息及排名,针对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滞后地区实施约谈,督促各地市持续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省生态环境厅每个季度向省委、省政府报告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工作情况。通过持续攻坚,全省水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3年,14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1.9%,连续三年达优、两年消劣;总书记2018年视察广东提出的9个劣V类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削减,氨氮浓度平均下降80%;10个重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重要一级支流劣Ⅴ类比例比2020年下降34.2个百分点。深圳茅洲河、广州流溪河、河源万绿湖、东莞华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实事求是,切实保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广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2 0 多年前划定, 时间早、面积大,面临与实际供水格局变化不相适应、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矛盾等突出问题。
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2018年以来,水处实事求是、动真碰硬,统筹提升全省水源保护区区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完成21个地级以上市454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增加每天820万立方米的取水规模,减少576平方千米的水源保护区面积。在水量水质更有保障、水源保护区管理更精准的同时,倒逼供水格局的优化,为各地城市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同时,水处推动全省各地圆满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792个环境问题的清理整治,实现全省155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保护区规范化设置率均达到100%。水处还积极推动各地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完成658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基本完成。
2024年1月3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标志着该工程实现全线正式通水。自此,广州南沙、东莞、深圳单一的供水格局将被彻底改变, 三地居民将喝上源源不断的西江水,广东“西水东济”成为现实。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长113.2公里,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耗时4年半时间才得以建成,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
在这一举世瞩目工程的背后,也有水处同志们的艰辛付出。为配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佛山、江门两市于2020年启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程序,保护区范围涉及两市,且水源保护涉及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林业、住建等多个部门,划定难度较大。
“我们督促指导佛山、江门两市规范划定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保护区划定期间,我们先后组织4次会议协调两市的有关单位,2次到现场调研指导水源保护区划定。”水处相关负责同志告诉笔者,该水源保护区于2023年获得了省政府批复实施,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勇于担当,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
广东河流众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密布,全省纳入河湖长管理的河流近2万多条,涉及河湖岸线超过20万公里,人民群众逐水而居,入河排污口数量众多。
入河排污口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也是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有力抓手。为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水处推动建立“月跟踪调度、季度分析研判、年度检查评估”的工作推动机制,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细化工作任务以及督促各地落实工作要求。
水处还牵头编制《广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并提请省政府印发实施,推动各地全面实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立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名录,实行全省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动态管理。
截至2023年底,全省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体)、重点湖泊排查、溯源工作已全面完成,整治进度超过80%;全省排查进度为92%,累计排查河湖岸线长度超20.4万公里,排查排污口超10万个,排查量居全国前列;21个地级以上市完成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整治进度达87%;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发现的401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已基本完成,整治完成率98.5%。
此外,水处积极配合住建部门推动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据悉,以前广东省黑臭水体数量全国最多,经过5年来的控源截污,全省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各地也持续巩固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并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向县域拓展。水处还坚持夯基础补短板,以流域治理倒逼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双转变、双提升”。
2024年1月3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向各省生态环境厅(局)转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及相关案例,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广东经验。水处在推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成效,不仅获得了生态环境部的肯定,更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自2019年承担牵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以来,水处结合广东省农村量大面广、治理基础差异大等特点,积极摸情况、强基础、建机制、抓攻坚,牵头制定深化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方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等系列文件;连续3年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村庄治理帮扶督导和现场评估,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8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3年底的64.7%。
三水统筹,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岁末的深圳市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水草丰美、绿意盎然,清冽的流水在公园里哗哗流淌,连片的浅滩湿地正孕育着勃勃生机。“我住附近,早些年茅洲河是臭名远昭的墨汁河,我们无奈避而远之。现在整治后的茅洲河很漂亮,我经常带着孩子来河边生态廊道游玩,非常惬意。”一位正在茅洲河松岗段散步的居民陈军睦对笔者说。
一度被舆论称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茅洲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河清岸绿的蝶变。而黑臭了近30年的练江,经过治理,也迎来鱼翔浅底、白鹭翔集的美景。茅洲河、练江的蝶变正是广东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
保源水、增好水、治差水,水处围绕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强化统筹协调、政策制定、考核督导、改革探索职责使命,为全省水污染防治靶向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准提供支撑,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碧水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水处推动省生态环境厅探索推进水生态修复,完成全省重点江河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系统诊断各类水生态受损问题,初步建立起全省水生态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东江、北江、鹤地水库等重要敏感水体藻类水华风险监测预警与研判分析,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同时,水处积极配合省直有关部门稳步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工程,统筹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方面,水处参与推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订《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水处积极指导省内涉长江流域的3个县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印发的《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并制定实施总磷污染控制方案,切实保护好广东省的长江源头水。
不仅在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下功夫,水处也在建立健全治水保障机制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深入研究推动广东省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粤桂九洲江、粤闽汀江—韩江、粤赣东江流域省际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以省内东江流域为试点推进省内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了解,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5年稳步提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攻坚战打响之初的73.2%提升到稳定超90%,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的9个劣Ⅴ类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Ⅳ类或以上,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曾经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练江已成为“治污典范”,茅洲河以治水倒逼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释放沿岸土地价值超过1200亿,使水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生态资本。广东省经济总量在连续三十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情况下,全省大江大河水质持续保持良好,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既是动力,更是责任。”李新科表示,水处同志们将以此为契机,珍惜荣誉、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新成效,用实际行动书写绿美广东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