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2024-06-24周霞
周霞
【摘要】“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作业设计,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分别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课后作业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策略,旨在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成为学生实践的乐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后作业
引 言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局限和应试的导向,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往往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困境,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迎来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数量庞大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大量做题,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模式.因此,数学教师常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这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还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作业中常包含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题目,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导致他们休息不足,容易陷入精神疲劳,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这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作业内容陈旧
在日常作业布置中,许多教师仍固守传统习惯,作业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或练习册中的现成习题,缺乏创新设计和精选,导致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实际应用背景.同时,作业中存在重复内容,且形式往往封闭,解题策略和答案固定,缺乏探究性和开放性,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内容未能贴合学生兴趣,缺乏自主探究和实践性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面对这样的数学作业,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缺少层次
受智力水平、成长环境、学习基础、兴趣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然而,许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却忽视了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常采用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模式,使得所有学生面对相同难度和内容的作业,缺乏层次感和针对性.长此以往,基础好的学生可能觉得作业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可能感到作业难度过高,难以完成.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此外,教师未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作业选择,导致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潜力的发挥,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首先,需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将作业难度划分为不同层次,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其次,作业形式应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作业主题应个性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作业辅导应个别化,为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作业指导,助其克服难题,提升学习效果.
(二)启发性原则
数学课后作业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的特点,可以设计探究式、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生活性原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拓展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空间,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以生活事例为背景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可以设计模拟生活场景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设计分析生活数据的作业、生活游戏作业以及实践作业等,以增强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审视生活.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后作业形式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作业设计理念,科学审视数学课后作业,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数学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注重作业设计的质量,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单纯追求作业数量,而应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获得更多经验,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让学生用较少时间达到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教师应摒弃传统以知识、成绩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设计观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作业,使学生深刻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再次,教师应打破传统纸笔作业的限制,树立多元化作业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可以是活动、制作、画作等多种形式,只要适合学生就是最好的,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吸引学生兴趣.最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还应树立信息化作业理念,将音频、视频等融入课后作业,增强作业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使小学数学作业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接受并乐于完成,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二)追求质量,精选经典数学习题
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而提高作业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参与其他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追求高质量,精选经典习题,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动力.在选择习题前,教师需明确作业目标,即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并选择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能体现学习重点与难点的习题,以巩固新知,培养正确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注重习题的代表性和层次性,确保习题能代表一类问题,并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题针对规则图形,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面积;提高题涉及不规则多边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求解;拓展题则鼓励学生分析、推理,探索不同解法,锻炼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所选习题应具备启发性,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趣的历史名题或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实现深度学习.教师还应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经典习题,利用其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特点,进一步挖掘学生数学潜质,开发高阶思维.
(三)联系生活,增强作业实践特性
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能力.设计作业时,教师需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间、距离等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与单纯的数学计算相比,小学生更热衷于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设计实践操作作业,如使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测量物体尺寸,或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数学模型,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空间观念和创造力.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消除畏难情绪,提高数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调查作业,如调查家庭开支、学生身高或家庭用水量等,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引导他们从数学角度审视生活,学会用数据分析生活,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但学生往往忽视生活中的数学.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观察作业,要求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发现,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设置游戏,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天性爱玩,几乎每名学生都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设计游戏前,教师应明确作业目标,即通过游戏作业巩固学生的哪些数学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能力,选择适合的游戏类型,并设计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游戏规则,确保游戏作业的有效性.游戏作业并非只是简单地玩耍,而是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游戏的乐趣,避免游戏作业流于形式.适合小学生的游戏作业形式有计算游戏、图形游戏、逻辑推理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择,并可以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之间的胜负欲,推动数学学习.此外,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设计亲子游戏作业,如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数学史、进行计算接龙、开展“你问我答”等活动,既增进亲子关系,又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设计趣味数学游戏,或利用游戏软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优化传统游戏,使数学游戏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从网络中搜索适合学生的数学游戏,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新批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批改形式的创新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作业质量和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改形式,并注重个性化批改.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推动学生稳步发展.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批改,先让学生自查自改,再进行检查与批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同时,重视学生力量,采用小组批改方式,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将批改作业变为“找茬”游戏,利用多媒体展示作业,集体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培养自我反思习惯.此外,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批改,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并给予鼓励,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建立自信.
(六)多元评价,深化数学作业功能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评价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同时帮助教师发现作业设计的不足,从而调整和优化作业设计,深化作业功能.因此,教师应创新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外,还应引入学生、家长参与,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主动性,实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关注解题结果,还应从解题思路、计算过程、书写规范性、学习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使评价更贴近学生实际.此外,传统的分数或等级评价方式过于突兀,可能打击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图表、雷达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委婉呈现评价结果,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弥补知识不足,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结 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获取,以及学生智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后作业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创新课后作业设计策略,注重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燕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智力,2023(30):88-91.
[2]潘春华.践行“双减”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23(19):87-88.
[3]邓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幻画报,2023(6):29-30.
[4]季清香.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