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实践探索
2024-06-24朱春红黄冕孙颖
朱春红 黄冕 孙颖
摘 要论文在概述“阅读疗愈”概念及梳理中小学图书馆多年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阐释无锡市广丰中学“一书目一空间”阅读疗愈推广活动实施过程与成效,展望思考“阅读疗愈”实践激发中小学图书馆在新时代的新作为、新出路与新形象。
关键词 阅读疗愈;心理健康;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eading Healing”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Taking“One Book, One Space” Reading Healing Promotion Activity of Guangfeng Middle School in Wuxi City as an Example
Zhu Chunhong, Huang Mian, Sun Ying
Abstract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reading healing”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ding healing” service carried out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One book, one space” reading healing promotion activity in Guangfeng Middle School of Wuxi City, and looks forward to thinking about the new acts, new ways and new imag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stimulated by the practice of “reading healing” in the new era.
KeywordsReading healing. Mental heal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Reading promotion.
美国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1984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表了《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 纲要,标志着“阅读疗法”开始明确纳入到全世界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中[1],也标志着图书馆阅读与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态势。
“阅读疗愈”源自“阅读疗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阅读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融合的新知领域,是一种对症导读的心理辅助治疗方法,指借助阅读,建构个体情绪、心理和精神康复与保健功能。“阅读疗愈”与“阅读疗法”,两者概念意义等同,但前者字面上“疗”与“愈”更突显阅读的过程和目的。
1 “阅读疗愈”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应用研究现状
从不限起始年限到检索日期2024年1月2日,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设定主题“阅读疗愈”和“阅读疗法”进行文献检索,获取原始文献1500篇。粗选涉猎中小学图书馆,扩展至“阅读疗愈”目标群体青少年范畴的论文87篇,发文涉猎的图书馆与作者所属图书馆包括中小学图书馆、初级中学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中职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高职高专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研究对象包括青少年、幼儿,留守儿童(农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高职生;病症偏向包括幼儿攻击性,儿童入学、厌学、孤独症、视障、心理创伤,小学生心理保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情绪、行为失范、自卑心理;相关的出版专著有王万清《读书治疗》(1999年),陈书梅《儿童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2009年),季秀珍《儿童阅读治疗》(2011年)。
发文大多从理论层面论述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肯定阅读疗愈干预学生心理困扰,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和方法作用,强调重视其可以推进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创新与发展,因此相继提出要大力宣传阅疗意识,组建专业队伍,开发专题书单,创设悦读专区,搭建网络平台,融合其他相关领域实施策略,实现行之有效的“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的常态化服务。
实践应用中,阅读疗愈服务对象多指向儿童、小学生、高中生或职高学生。如万宇以南京市秦淮区钓鱼台小学三年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治疗的实践,提出“游戏 +阅读 +反馈 ”的阅读治疗模式[2]。王红梅、何亚明携手语文教学,精心挑选主题文本,采用诵读、导读、共读干预方法,缓解小学生学习障碍、自信心缺乏、抑郁等心理问题,培育心理健康优秀品质[3],叶英儿就2013、2014级100名在校职业高中学生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阅读疗愈前后对比,验证了阅读治疗辅助方式的实验步骤[4]。陈超英总结疫情期间运用“阅读疗法”调节居家师生的心理,引导他们积极抗疫,提出“应急迅速,应景有效,应对未来提前做好储备与开发”的服务举措[5]。王鸿飞调查广东珠海地区22所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现状,归因开展困难是缺乏阅读疗愈理论知识指导、具备从事的馆员和教师、疗愈书目研究等因素[6]。从文献中还发现,国内外儿童阅读疗法非常活跃,绘本和童话的书目疗愈研究深入,尤其“俄罗斯童话疗法”独树一帜,王林军多篇文章对其实践和应用作了论述,河南省高校还申报了《俄罗斯图书馆童话疗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297)课题研究[7]。
据不完全统计,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和馆员身份两个条件的发文数,共12篇,6篇来自中小学图书馆,6篇来自职业高中图书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最早探讨“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的文章,是湖南省娄底师专图书馆蒋润秋2001年在《山东图书馆季刊》第1期上发表的《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服务初探》一文,其实作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而隶属大专院校图书馆。从知网发文时间排序看,中小学图书馆员参与“阅读疗愈”并最早发文是2006年收录在《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福建清流县第一中学图书馆魏丹兰的《“读书疗法”——高中生走出心理误区的良方》一文。文章对阅读疗法概念、文化继承,健康功能等议题进行了叙述,探讨了开设绿色信箱,建立馆员参与的阅读治疗中心、丰富活动等疗愈方法,解决与作用高中生心理困惑。
由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案例与学术研究鲜少,发文数量比较零星,研究作者主要为其他类型图书馆馆员和有识人士,究其原因诸多。由此,借鉴高校图书馆实践实务与学术研究,积极探索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的开展,大有可为。
2 无锡市广丰中学开展“一书目一空间”阅读疗愈服务
无锡市广丰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校图书馆在学校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下,针对在校学生的心理现状,于2022年底着手开展发展性“阅读疗愈”服务尝试,图书馆内设置“沐心向阳荐读书籍”专柜,馆外打造“紫藤福地”阅读疗愈空间,采用专家引领、宣传推广,书目推送、到馆借阅,自助阅读、分享互动等方法,开展“一书目一空间”阅读疗愈推广活动,旨在培育学生心理健康品质与素养,拓展读者服务与书香校园建设。
2.1设置书架营造阅疗环境
设置“沐心向阳荐读书籍”专柜。图书馆遵循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依据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心理与健康专业委员会推出的《当代学生情绪困扰问题自助阅读疗愈书目》《全民阅读知识导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以及南京大学“徐门书事”和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阅疗小屋”微信公众号推荐的书目挑选适宜的中外图书224种,在馆内设置“沐心向阳荐读书籍”专柜。书柜应对学生抑郁、焦虑、孤独、畏难、童年伤痕等突出的心理问题,组列八个主题,“友善、恒毅、担当、敬畏”四种优秀品格提升培育与“正视压力、阳光心态”;“突破胆怯(孤独)、乐于交流”;“超越困境、进取奋发”;“释怀过往、认知成长”四种正向心理引导。
书目包含心理学、经典文学、人物传记、科普著作、传统文化、家训礼仪等题材。恪守“分级阅读”的理念和方法,顾及学生年龄、年级、能力差异,力图每位学生都能按需索书。如“恒毅”品格提升培育书目,有文本厚重的《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一书,也有绘本易读的图书《小草的力量:屠呦呦的故事》;“超越困境 进取奋发”疗愈书目,既有《科学家的故事》的人物传记,也有《小学生漫画抗挫力:挫折承受力》之类的漫画书。同时考虑学生学业任务和阅读时间的有限,书目篇幅以中、短篇、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为主,以保证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
“紫藤福地”阅读疗愈空间占地面积161平方米,是“沐心向阳荐读书籍”的服务延展,位于学校综艺馆内后方区域。空间意象注重感知,以古典屏风和“树与小鹿”摆件装饰入口,“树与小鹿”隐喻孩子们一路相伴同行,相互成长为“参天大树”。主体区域“一四四”造型设计,中心环圆形6张课桌和椅子,四周四根顶柱上方手绘紫藤,与入口爬藤树、校园紫藤树、校刊《紫藤苑》、紫藤学习共享空间、《紫藤苑书香》报文脉相承。柱上分别黏贴水滴状绿底金字的“友善、恒毅、担当、敬畏”木制挂牌,分围四柱身绕以6张课桌和椅子成圈,相和中心区域。每张桌上放着一本疗愈书籍和一盆生机勃勃的多肉植物,多肉植物象征生命的顽强坚韧。两边依墙错落四组多功能书柜,柜上绿萝点缀,柜里陈设延续图书馆“沐心向阳”阅读疗愈主题书目。右底墙摆上黄色布艺沙发一张,空间命名“紫藤福地”镶嵌左墙上方。疗愈空间共情文化艺术与自然生活,淡化心理敏感不适,营造出真诚安全,舒适敞亮、尊重诉求的一隅心灵栖息地。
2.2 物尽其用推进阅疗服务
南京大学教授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认为,“阅读疗愈”指向一种情绪转换的过程,即借助‘有字书与‘无字书相结合的‘大阅读,通过阅读接受-心理认同-情绪净化-心灵感悟-知行合一的系统过程,在观照、理解、同情中,客观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可能予人的困惑、磨难和打击,寻获脱困解厄的可能途径,调适不良心绪和不宁神志,促使心态平和安稳。”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特邀徐雁教授来校莅临指导,给馆员培训“沐心向阳荐读书籍”的选择与推广,与教师座谈“阅读疗愈”, 为广大学生现场作“阅读疗愈”主题讲座《文学书香里 成人与成长——中外文学名著中的成长故事[8]。徐教授的示范辅导,活动的展示互动,电视台的深度报道,增强了师生对“阅读疗愈”的认知和参与,扩大了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在师生和家长群体的影响力。
建立校内外书目推送圈。学校将阅读疗愈服务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德育处每月将“沐心向阳荐读书籍”班级书单推送至每个班级,张贴到班级后墙黑板的固定位置,建立德育处-班主任-图书馆—学生—图书馆书目推送圈,便于学生驻步即见,即见即知,即知即求,有心的班主任还在书单旁附上无锡市心理热线电话。德育处还利用家委会、家长会召开时间,引导学生家长走进图书馆,向其介绍阅读疗愈书目与阅读治疗方法,组建学校-家长-学生-图书馆书目推送圈,较好引导家长对孩子心理和阅读的关注。
推高学生到馆借阅频率。“沐心向阳荐读书籍”设于图书馆外借室,学生课间午间自由入馆借阅,随需随取随借。便捷的到馆借阅无声润心,促使学生常常或许兴趣,或许偶遇,或许为一心理困扰而走进书架进行借阅,释放内心。同时学生通过入馆教育和志愿者培训,熟悉了解疗愈书目方位,与心理调适的密切关联,提高到馆借阅的兴趣。学生还能借助同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来自身边人”近在咫尺的阅读来往,走进阅读疗愈书目,精确查找到所需的疗愈系书籍。
开展交互式疗愈活动。“紫藤福地”作为校园阅读新地标,积极展现出阅读疗愈活动与教学功能。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了解空间的疗愈寓意与课程方式,就地就时翻阅“阅读疗愈”图书,快速认识阅读书目与疗愈主题之间的连接。心理教师定期在“紫藤福地”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生活与社会适应、生涯与生命等心理知识与技能;学校不定期在“紫赯福地”举办“阅读疗愈”书目导读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满足学生心理认知与学习领悟,排解学生心理淤积或获取新知,愉悦身心。紫藤福地”空间可独立运作,也可与综艺馆报告厅融为一体,塑造多样化空间形态。学校利用综艺馆举行红色经典报告,家庭教育讲座,教师节庆祝大会等活动机遇,引导师生会前会后浏览“紫藤福地”内的疗愈书籍,效果明显,有的老师学生不过瘾现场阅读,直接将书籍《自卑与超越》等借回家阅读。
2.3 收集数据呈现阅疗服务成效
224种“沐心向阳荐读书籍”自2022年12月底起始,截至2023年9月30日,不包含暑假和疫情放假,共被借204种701册次。其中初二(原初一)在籍学生数284人,借阅369册;初三(原初二)在籍学生数293人,借阅285册,原初三学生因备考中考等原因,到馆借阅忽略不计。新初一在籍学生数233人,2023年9月11日至30日共借阅47册。
表格中各主题数据分布表明书目对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和四种心理倾向辅导发挥作用,一学期学生主动到馆借阅“沐心向阳书籍”比例为91%,说明阅读疗愈推广活动得到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与欢迎,书目荐读疗愈是学生需要的,是有效的。同时数据又显示,“正视压力,阳光心态”“超越困境,进去奋发”两选项图书借阅数量和占比都高于其他选项,说明获取书目,进行自助阅读或深度阅读对学生“直面和释放压力”帮助很大。尤其对初一新生,占比达42.5%,缓解了他们对学习新环境、学科增加、人际各方面无措、焦虑、不适等心理困扰。同时“释怀过往,认知成长”选项占比也高,这吻合学校70%学生为新市民子女生情的成长环境实情,表示书目阅读对学生正视,走出童年创伤,健康成长也具有较大帮助。
表二显示男女生“沐心向阳荐读书籍”借阅比例分布为30%和70%,男生借阅量少于女生。我们将借阅学生名单提供给学校德育处,不公开对接接受学校心理咨询学生名单,发现借阅男生数也是占参与咨询学生数的30%。原以为学校在籍男生人数少于女生人数,查阅在籍学生总数,发现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数据提醒老师和馆员,图书馆要根据男孩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差异需求,积极探索策划适应男生,他们喜闻乐见的阅读疗愈推广方式,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进书籍对症阅读。
同时,我们通过阅读分享和采访等方式,获取学生疗愈成效的信息。2023年7月和8月,图书馆开展了“说说你读的温暖”沐心向阳荐读书籍阅读分享调研,调研分享为征文形式呈现。征文反映学生阅读“沐心向阳荐读书籍”,汲取书籍中的精神能量,换位思维提升认知,增长了知识和智慧,使心理状态获得较大的正面影响。如学生读《老人与海》,得到“顺境逆境”的成长启示;读《活着》,理解“人是为活着而活着”的人生进取态度;读《马克思传》,叹服17岁的马克思就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到,因为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百百人,我们的事业是永恒发挥作用的而存在下去”。
调研征文共发出75份,参与学生来自现初二初三两个年级十五个班级里的各五名学生。但由于新学期初二年级负责教师轮岗外校等因素,所以采用了回收比较完整的现初三年级(原初二年级)的样本。初三年级发出样本40份,回收43份,还增加了3位同学。
表三数据分布再次有效验证,书目疗愈对学生在“正视压力,阳光心态”“超越困境,进去奋发”“释怀过往,认知成长”心理疗愈方面很有成效。初二(7)班栾同学在接受无锡教育电视台采访说:“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学业的压力,但我读过一本《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任何事不需要做到完美才叫完美,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做得有些瑕疵,也是可以包容理解的。所以我读完这本书后,就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了。”栾同学的心理新认知代表了学校很多学生阅读后的愉悦心声。就如学生留言:“何谓‘担当,在风雨途中,挑起自己的大梁,让汗水镌刻大地,时光必会绽放璀璨辉煌。”“紫藤福地”是我们阳光成长的圣地,是让我们各方面提升的精神家园。”
3 中小学图书馆展开“阅读疗愈”服务的展望与思考
无锡市广丰中学图书馆积极探索的阅读疗愈实践案例,引发中小学图书馆展开“阅读疗愈”服务的展望与思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18)指出,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图书馆要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创新各类资源使用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图书借阅数据分析,推动校际阅读活动[9]。
中小学图书馆引入“阅读疗愈”,创新读者服务,是其认真贯彻新规程,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策、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自身独特优势,担当作为,主动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荐书愈人”“知识救助”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激发出其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展现出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出路和新形象。3.1打造学生心理阅读的资源高地
徐雁教授撰文指出:“但就我们图书馆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而言,则首先需要集藏并提供具有疗愈内涵的书籍、报纸、杂志和有关的数字化文献资料,建立读者自助式阅读的专属空间,……开展有关阅读疗愈读物推广工作等[10]。
文献开发,对症下书是中小学图书馆独一无二的文献组织优势。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阅读兴趣与能力,结合中小学整本书阅读和学科阅读教育,图书馆可以重点集藏四部分疗愈文献资源。一是“疗愈类”阅读指导书籍和专家讲座视频,如《中国阅读大辞典》《阅读疗法》《读书治疗》《儿童阅读治疗》《读祛心病》《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阅读疗法实证研究》《书香危言:当代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方略》等,徐雁教授等专家的阅读疗愈讲座视频等,这类资源的建设,可以弥补中小学“阅读疗愈”专业人员与队伍建设的匮乏,帮助馆员学习掌握阅读疗愈理论知识和实施方法,提升阅疗服务品质与能力。二是选择适宜的心理学普及知识读本:如《自我与本我》《自卑与超越》《心理类型》《理解人性》《情绪词典》及期刊《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等,有助于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三是“汲取精神能量”,调适各类心理困扰的书籍,这部分书籍数量最多,是荐书疗愈的主体,书目要分门别类进行主题策划,内容揭示和使用指导。如河南省工业学校图书馆编制的《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对症书目》,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图书馆编制的《图书馆心理咨询书刊目录》。四是图书馆阅读疗愈本土化研究,学生阅读后的疗愈心得、分享活动以及教师辅导学生读书治疗案例等。如浙江天台中学的心理健康小报《心灵桥》。在此基础上,图书馆阅读疗愈活动视频,数字资源、空间场地、高素质的馆员等资源也要随之积极配置,如无锡是广丰中学“紫藤福地”阅读空间,就是阅读疗愈课程基地标杆,创设出专属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和活动场所。
中小学图书馆秉承科学态度,整合创新、规范储备心理教育的图书馆文献、空间、人力等高质量资源,打造出学生心理阅读的资源高地,奠基“阅读疗愈”推广活动的物质基础,满足学生整体性发展阅读的各种需求,不断刷新图书馆资源利用新高。
3.2开拓图书馆心理教育的功能价值
阅读疗愈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重大突破。它能主动地为读者牵线搭桥,使之与馆内外的可用阅读材料建立起可持续、有生命的连接,为读者打开知识和心灵的双扇窗。同时,阅读疗愈也将大大地扩大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增强图书馆影响力[11]。
阅读疗愈兼顾阅读推广和阅读指导,将中小学图书馆阅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融合,有主题,有方式,有计划地推进学生自助和深度阅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图书阅读-心理共情-思考感悟—启迪升华的阅读心理转换与收获,引导学生了解心理,预防心理,释怀心理,保驾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彰显出图书馆主题阅读新样式和校园阅读推广的话语权。
“阅读疗愈”实践凸显出图书馆读书愈人的教育价值,学校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阅读疗愈”服务,深入认识图书馆文献典藏、借阅的重要意义,认识读者到馆借阅不仅仅为表面简单的借本书,而是在深度浏览馆藏资源中,开拓视野,开阔心胸,个人品格、自主学习,为人处世行为得到潜移默化提高与完善。
“阅读疗愈”实践更新中小学图书馆员知识和思维结构,促其学习心理学、阅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与心理教师、德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交流互动,增强“阅读疗愈”类书目开发、推广、运用的专业能力,实现“阅读疗愈”服务常态化和本土化实践与研究。
3.3搭建校内外心理研究的协同平台
2023年5月11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重视和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应是公众健康水平和国家公共卫生关键性的衡量指标。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推广活动,搭建了图书馆与校内外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交流的机遇,创设出心理研究协同平台。学校层面,图书馆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充分发挥用书育人的教育功能,与学校德育、心理学科教学、心理咨询相互照应,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心理晴雨表,向他们提供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数据与典型案例,共同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社会层面,密切关注社会等各类心理咨询机构、公益热线、家庭心理教育群,以及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线上平台,了解青少年心理教育政策与新兴技术,提高馆员心理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图书馆层面,借鉴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有机会参与高水平“阅读疗愈实践与理论”学术研讨会,了解图书馆阅读疗愈发展动态,核心专家、代表团队,科研成果,提升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实践研究品质,做强做亮“阅读疗愈”。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推广实践,是紧跟时代发展,响应中小学教育所需,优化资源组织,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肩负起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职能。但不可否认,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在馆员资质、书目选择、实践规范、理论研究等方面都非常薄弱,还需要政策扶持,专家引领、学习借鉴,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5.
[2]万宇.阅读治疗在小学阶段的探索性实践:南京市钓鱼台小学的应用实例[J].图书馆杂志.2010(10):37-41,15.
[3]王红梅,何亚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小学生阅读疗法的实践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2011(9):78-81.
[4]叶英儿.中学图书馆读书治疗的实验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3):45-47,62.
[5]陈超英.论疫情下学校图书馆的应急服务工作[J].兰台内外.2020(32):64-66.
[6]王鸿飞.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与阅读疗法的现状调查[J].兰台内外.2019(8):40-41.
[7]陆思霖.民办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80-84,89.
[8]徐雁.“疗愈类”读物与小微化读者服务概述[J].新阅读.2020(9):8-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EB/OL].(2018-05-28)[2023-12-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12.html.
[10]徐雁.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情绪疗愈系导读书目”与全民阅读推广[J].新世纪图书馆.2023(2):5-13.
[11]刘丽娜.阅读疗愈对图书馆服务的拓展[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5):35-38.
(收稿日期:2024-01-20 编校: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