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按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快进键”

2024-06-24黄旭斌王潇晗毕世豪

村委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快进键流通农户

黄旭斌 王潇晗 毕世豪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始终面临着“大国小农”的问题,而数字赋能使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小农户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探讨了数字赋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如何助力小农户实现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工程,推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打造集约、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基于此,文章提出“一主五力”的发展路径,旨在助推数字化视域下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开展。具体而言,文章选取了多个典型县,以科技支农为主线,赋能“五个助力”,以农产品四大流通环节(收购、运输、储存、销售)为抓手,构建“四环四链”流通发展模式,对村域农业特色高效发展进行多周期纵向追踪研究。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农业发展仍然存在高素质农民数量不足,农业现代化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以及小农户缺乏系统化、理论体系化的专业指导等问题。此外,小农户收入偏低,导致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其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然而,仍有部分农村依托国家政策、企业发展、大学生实践实习等机遇,成功探索出了多元化的增收路径,如“小农户+文旅”“小农户+直播”“小农户+电商平台”等。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重工轻农”的地域导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从理论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依靠地方财政力量,对农业进行定向反哺,但实际情况却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其涉农财政支出的比例反而越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部门的迅猛崛起导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被削弱。基于此,工业反哺农业的任务尤为艰巨。同时,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中,小农户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

2.“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

在我国小农户数量众多的背景下,小农户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更是乡村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生产经营中,小农户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参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小农户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生产经营灵活,发展潜力较大。然而,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生产率不高,融资能力较弱,以及受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影响显著等。为了确保小农户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必须构建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为小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人才外流的“空心农村”

农产品生产容易受供给波动、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已成为常态,难以保持平稳水平,农户的基本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对于将农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农村,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持和创新能力,部分农村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创新型人才匮乏。这不仅限制了深加工产业的创新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协调农民和土地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技术设备的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主要依靠科技和设备。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4%,而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5%以上。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足、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多视角对数字化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路径研究

开展基于“一主五力”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年至2023年,农产品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数字红利和渠道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急需充分发挥上联生产、下联市场的桥梁作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适配性。基于此,文章提出“一主五力”的发展路径,助推数字化视域下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开展。本研究选取了多个典型县,以科技支农为主线,赋能“五个助力”,以农产品四大流通环节(收购、运输、储存、销售)为抓手,构建“四环四链”流通发展模式,对村域农业特色高效发展进行多周期纵向追踪研究。

在具体实践中,遵循“强节点、建链条、优网络”的工作思路,构建新模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流通优化方案,以促进实践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还从满足农民需求、实现市场信息共享、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吸引电商平台投入等方面入手,拓宽农产品流通优化渠道。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将所学所得应用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优化“三农”发展路径,助力山东省向农业强省的目标迈进。

发展路径分析

1.主线路径:科技支农——构建“一主五力发展模型”,以农产品四大流通环节为抓手,打造全渠道多维助农新模式

本研究团队曾深入贵州铜仁市、湖南怀化市、云南昆明市等12个地市的38个区县乡村,积累了丰富的助农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团队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形式,广泛收集政府、合作社、农户、消费者等对农产品市场的态度。

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化技术推动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次,数字化技术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溯源提供了保障;最后,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信息,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减少损失。

随着“数商兴农”工程的实施,农产品网络流通量日趋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其他产业链脱节的问题。本团队以科技支农为主线,运用多种工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农民需求、市场信息共享、政府政策支持、电商平台投入等方面入手,旨在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让农产品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火”。

图1 电商助农路径(作者自制)

2.品牌力:打造电商助农“强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时间淘洗出的农产品品牌,在搭载农村电商这趟快车时,更容易拔得头筹。政府应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积极推广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及达标合格的农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电商不仅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商兴农”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农村搭建了全新的农产品流通平台。此外,还加强了与超市、餐饮等商家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这对确保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稳定至关重要。

政府还应以发展“一县一品”模式为核心,将“小产业”培育成带领农民致富的“大产业”。通过充分发挥品牌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工作,依托互联网平台,持续推行“电商推广+直播销售”模式,建立特色农产品文化展示板块,在线上线下讲好品牌故事。这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遇,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3.联通力:农业物流短板“共补齐”,上下游资源链“快打通”

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对称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供销精准度,降低了损耗。这有助于实现降本增效,加强合作的紧密性和信息链接的时效性,从而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重点关注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的建设,有效解决配送问题,特别是城乡间冷链物流配送的痛点。通过补齐物流短板的方式,加速鲜货的流通,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补齐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短板,优化“快递进村”物流企业布局,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加快畅通物流“最初一公里”至关重要。这不仅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从枝头到工厂的道路,也打通了农产品流通“大动脉”。

完善产区“最初一公里”的初加工设施设备,降低农产品加工损耗率和产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增长点。增强农贸市场、菜市场“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畅通农产品流通的“微循环”。

图2 打通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根据《考虑消费者效用的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文献整理)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发挥上联生产、下联市场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和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的品质,赢得顾客的信任,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量。通过打通上下游资源对接,创造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点,构建一个健康、高效、互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4.转化力:科技平台开发“促转化”,科技成果输出“助生产”

科技企业在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向产业链,打通创新链,构建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积极参与,研发并推广应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

本研究团队计划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通过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民精准把握市场动态,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协同力:深入县域村域“政企农”,持续发展完善“骨干网”

政府应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鼓励农民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应充分发挥产业引领职能,强化产业培育政策的协同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政策相互促进。

在完善“骨干网”方面,政府应深入当地,紧密联系政企农三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政府、企业和农户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氛围。农户通过参与各类生产组织活动,可以提高收入水平。产业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此外,引入企业竞争机制,建立“需求—响应”机制,可以促使农户角色发生转变,进一步激发其致富潜能。

图3 政企农三者行为协同(根据《农业绿色发展中政、企、农的角色分析与实践路径》文献整理)

6.延伸力:促“四环四链”模型构建,推成果可持续发展

通过构建简易模型,深入调研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探索出一条高效发展的路径。本研究团队采用扎根理论法进行调研,并使用VENSIM系统动力学、文献调查、问卷调查、SPSS对比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农产品流通模式。

为了进一步拓展“新模式”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各省农产品流通现状,遵循“强节点、建链条、优网络”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四环四链”模型,以农产品四个流通环节为主要优化方向。在营销层面,采用SEO、SEM、自媒体、电商营销等手段,打开农产品营销通道,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综上,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小农户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和普及工作,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和管理工具,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聚焦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茶果等,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打造“链通数融”的农业全产业链。

(作者单位:1.山东理工大学;2.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快进键流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为老干部工作改革创新按下“快进键”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