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4-06-23罗肖依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罗肖依

摘 要:一直以来,企业管理教育的发展速度比商业实践要慢得多,研究者和管理者经常批判正规的管理教育,不能让学生把管理理论和知识成功地应用到实践中。商学院的教育和教学过多关注理论、量化分析方法、工具、模型,短期绩效和公司目标的实现,更少地关注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整合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决策能力及诚信正直品格的培养,以至于管理者批判商学院的教育者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应对真实商业世界的挑战。为此,本文认为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应该以该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去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备实际企业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及诚信正直品格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企业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75

1 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商学院学会(AACSB,2013)的新标准,商学院应该在创新(innovation)、影响力(impact)及参与(engagement)3个方面持续优化,并且认为商学院和企业管理的教育应该为雇主和社区创造价值,改变商业和社会,与商业专业人士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提供真实企业实践的学习经验。培养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硬技能”如计划、组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及自我管理能力,“软技能”如沟通、团队合作、冲突解决及人际关系能力是来自真实企业实践中的预期。事实上,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非常强调体验式学习)的范式转变,是实现管理学教育中所需的专业效能的最为有效的路径。

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具备熟练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与开展团队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承担、创新精神、冲突解决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在现实的企业实践中,管理面对的是实际的企业、组织和人,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复杂性,面对现实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管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还需要具备该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才更可能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2 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人最富有人性的一种本质力量,蕴涵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与利他性。能力是人最引以为傲的一种本质力量,蕴含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与内发性(余文森,2017)。余文森(2017)认为核心素质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发现的综合性品质。企业管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企业管理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候,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文旨在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

独立思考意味着学生具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都没有提问、没有问题,那就意味着这是一堂比较失败的课。张楚延(2007)认为一堂能引发出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因此,在面对当今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学生每天接受海量信息的双重挑战之下,作为商科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是去不断地激励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尤其是深度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不确定、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其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技能也是AACSB认证的商学院最为重要的学习目标,实践者也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考察商学院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一个必需的技能。

2.2 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决策的时空观

决策结果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定义决策智慧时非常复杂的因素(马奇,2013)。管理者当时当地的行为不仅会在当时产生结果,也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产生结果,由于未来远期结果很难预测,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弊权衡会导致决策出现偏差。当前的利益往往是即时的、清晰的,这会使时间上和空间上遥远的利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管理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象征性和实质性的满足感会占据其主导地位,对短期结果的偏好,会导致管理者忽视某些模糊的、长期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对企业管理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长期取向及决策的时空观。

2.3 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诚信正直的品格

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未来商业系统中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能力和操守对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也提出,对于管理者来说诚信正直的品格最重要,仅仅依靠知识和概念方面的教育,管理者无法获得完成未来任务的能力。管理者越成功,越需要具备诚信正直的人格,管理活动的开展本质上是一系列决策构成的,管理者的决策、决策跨越的时间幅度及其风险都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把企业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使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企业获取的利润能够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允分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未来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学习管理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培养其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正直的品格。

3 企业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

适用于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共同研讨法、归纳教学法、仿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育的现实主义观主要关注的是理解事实,帮助学生获取理解外部世界的知识,教育的实用主义观主要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和道德态度,使他们能够处理不断演化的社会问题。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认知构成,实用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经验构成。现实主义是包括管理学在内的诸多领域的主要观点,这也是为什么讲授法能够成为最广泛的教学方法的原因。讲授法被认为是通过认知被动方法向大批量学生提供想法、理论、原则、框架和概念的最有效方式,它是一种正式的、系统化的方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他们仅有有限的机会来发展他们的管理技能,而且仅有有限的机会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学习。但是讲授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内容基础、思维模式,进而为经验学习塑造基础。

3.1 案例教学法

3.1.1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术世界和企业实践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和企业实践整合在一起,并且为管理和组织问题找出可替代的解决办法。案例研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接触到决策环境的多样性,体验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通过实践学到比理论更多的东西,在案例分析中,学生有很大的机会去应用和测试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有机会进行知识的整合,给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供环境,为学生承担风险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识别管理问题的机会,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商业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战略决策的能力。

3.1.2 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在讲解战略管理课程合并与收购战略这一章时,引入了两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一个案例是闻泰收购安世,2019 年3月21日,闻泰(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生产商,兼智能设备和4G/5G智能终端的顶级制造商)以36亿美元收购安世(Nexperia,荷兰半导体元件制造商)。这笔交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半导体并购事件,而闻泰是并购全球领先半导体制造商的第一家中国公司,那么并购之后这家新公司会成功吗?第二个案例是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2013年5月28日,双汇以708亿美元,309%的溢价收购美国的一家猪肉生产商斯密斯菲尔德,该并购行为是盲目冲动还是物有所值。通过这两个案例的深度分析,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司并购决策的动因,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并购溢价及如何通过并购创造价值等问题。

3.2 共同研讨法

3.2.1 共同研讨法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共同研讨法有助于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分享他们关于共同研讨法的经验,由此形成一种小组内的伙伴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对某一概念或问题的反应来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程序有助于构建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尊,在共同研讨时每个学生坦诚地拥有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维持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共同研讨形成的氛围和乐趣能够使得害羞或者在课堂中不敢主动发言的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可以提高群体的凝聚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乔伊斯等,2021)。

共同研讨法有助于提高个人及群体的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研究发现创新能力能够在后天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每堂课程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每堂课学习目标的设定、情感的培养、商业伦理价值的研究、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也能够增加对课程概念、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课程学习的成效。

资料来源:参考借鉴布鲁斯·乔伊斯等著《教学模式》(第9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2.2 共同研讨法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在战略管理课程的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和战略竞争力这一章中,讲解战略的主要构成要素时,其中一个构成要素是进攻的次序,也即管理者或公司的战略决策者投入承诺的节奏和竞争的次序是什么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共同研讨法,让学生分组研讨以下问题,通过共同的研讨,每个小组绘制出该公司的行动路线图。

情境:一家区域的小型保险公司,想要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成为一家全国范围内的公司。

困境:他们计划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建立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但是高管面临一个“chicken-and-egg”(鸡生蛋or蛋生鸡)的问题:如果没有知名的品牌形象,他们不能以有利的条款进行并购。但是凭借他们当前有限的地理范围,他们不能担负建立品牌所需投入的广告的量。

问题:这家公司应该怎么行动?行动的次序应该是什么样的?

3.3 大数据背景下的归纳教学法

3.3.1 归纳教学法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信息获取速度和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学习,就要首先引导学生如何识别信息及将其组织成概念,这是归纳工作的基本内容,建立概念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管理和运用信息。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搜集和组织信息,形成分类和假设,同时有意识地发展归纳的技能,这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更为重要。归纳过程要求学生通过组织、分组和重组信息以形成概念,这样就会使我们关注的领域知识变得清晰。

3.3.2 归纳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可以将归纳教学法应用到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聚焦于战略管理课程中重要的探究点,试着让学生围绕该探究点进行归纳的练习,如战略管理领域的发展进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围绕探究点引导学生先接触与该概念相关的信息。然后,去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线上和线下渠道搜集和列举信息和材料,并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再通过分类形成概念。归纳模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学习概念以及应用概念,它能够培养学生关注逻辑,以及关注知识本质的能力,这对于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至关重要,逻辑和对事物的洞察力是管理者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的前提。因此,具备归纳能力的学生,在成为未来的管理者时,更可能平衡和归纳概念出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更可能具备决策的时空观。

4 结束语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法,仅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企业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方法、模型和工具,但是却很难培养学生的“硬技能”如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软技能”如沟通、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具备诚信正直的优秀品格。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多元化地采取能够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共同研讨法及大数据背景下的归纳教学法,进而有助于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创新和创造力,以及具备商业伦理道德、诚信正直品格的专业化、复合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布鲁斯·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张楚庭.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376.

[4]詹姆斯·马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