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材整合研究
2024-06-23刘畅
刘畅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核心任务,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英语教育必要性,指出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融入德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指出了当前英语教材整合的特点和不足,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材整合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立德树人;中西文化对比;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高校最为基础且重要的通识课之一,大学英语始终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杰出外语能力的优秀人才。尽管近年来,大学英语面临着缩减学时的窘境,但因其受众面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基本单位,而课程则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作为众多课程中的分支之一,如何通过公共外语课程这一桥梁推动高校课程体系的发展,进而帮助高校实现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想与使命,是大学外语教育的核心要义。尤其在党十九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后,在当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如何应对挑战并实现课程育人效果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本研究进一步挖掘立德树人内涵,提出大学英语教材整合新思路,旨为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提供些许方向。
一、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必要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处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键时期,国际局势力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和调整。如今的中国焕然一新,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过去,中国主要以引进西方文化为主,但现在迫切需要向外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除了传授语言基本知识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据中国教育学制要求,大多数学生从小学甚至启蒙阶段便开始学习英语,学习时长至少9年。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一些学生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甚至出现了鄙视本国民族文化的现象。与此同时,21世纪以来,科技和信息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繁杂,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因此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教育是防止此类现象发生的关键。“立德”和“树人”这两组词语,出自《左传》中的“大上有立德”和《管子权修》中的“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优良品行的重要方法;“树人”关键在于人的主体地位,即优秀人才通过合适的教育方式得到发展。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将该思想拓展至各个学科中,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必修课,因受众群体大等特点,将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材是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教材建设对塑造学生价值观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方面普遍偏重于知识技能,但能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方面内容略稀缺,因此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二、大学英语教材现状
(一)西方文化相关内容占比偏高
如今,为了实现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一些大学英语教材的素材常取自西方媒体,如美国国家地理等报刊。部分大学英语教材对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偏向性,并涉及广泛的内容,包括英美国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这些教材素材传递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如民主、冒险精神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一篇成长话题阅读材料“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儿为追求独立而离开家庭,母亲回忆这段经历时反思了子女的成长道路。文章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精神,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时仍秉持尊重和平等原则。然而,一些大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可能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将西方国家的这种民主思想误解为盲目追求自由,这可能不利于个人未来的成长发展。
又如,一篇名为“Cliff Young, an Unlikely Hero”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61岁成为马拉松冠军后仍然不断挑战自我的故事。主人公面临身体极限的挑战,却毫不畏惧地参加长跑比赛。这篇文章展示了人类的追求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注入了榜样的精神力量。然而,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这种行为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较多,本国文化比重小,这样的教材设计比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中国元素相关内容缺失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的素材虽然选自多国文化背景,但仍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对中国文化的涉及相对较少。中国文化仅占教材的一小部分,并且大多来自外国刊物。这种情况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例如,有一篇文本对比了中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作者认为西方国家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民主,而中国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较为权威。然而,这种观点往往较为片面,未能从根本上解释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根源。另外,还有一篇文章由美籍华人作家所作,主要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及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偏差及误解,但未深入阐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此外,教材中有关中国元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课后练习中,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历史人物等内容。学生仅能通过极少部分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学习程度并不深入。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障碍,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而对本国文化了解甚少。这种不平衡的文化了解可能对中国文化的对外沟通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有所欠缺。通过调查了解市面上流通的大学英语教材,尚未发现与中国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的部分篇章,也没有能够体现我国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文本,学生无法通过教材系统学习中国制度,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一定影响。
(三)教材素材西方内容过于片面
大学英语教材中选用的素材情感态度较为积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文本中,大多数人物形象都是西方英雄人物,如伟大的总统林肯和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奥黛丽·赫本等。通过呈现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其次,经过认真审查的教材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外社会文化。比如,一位校长在公开演讲中介绍了国外的大学生活,让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理解;一位母亲对待女儿离家出走事件的态度展现了西方国家父母子女间平等尊重的相处模式;一些平凡人物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到国外社会各个领域的英雄人物;经济危机和战争的伤痛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风雨历程;奥德赛岁月之旅则让学生感受到人生不同阶段的各自风景;科学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使学生了解到科技在西方国家的先进程度。此外,美国梦、简约主义等文化内容也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的习题部分,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
然而,尽管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对外国文化的负面内容鲜有提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国外文化客观全面的认知。因此,教材编写者应该更加平衡地呈现外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面,以促进学生对国外文化更加全面理解。
三、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实现整合创新的思路
(一)调整中西文化相关内容比例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这需要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们需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西方文化内涵,能够将英语作为中西方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他们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了解本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材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过多,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本民族价值文化的认同。因此,在增加中国元素时,应该调整中西方文化内容的比重。
例如,在英语教材中适当融入中国英雄形象,如古代历史人物南宋名将岳飞、两弹一星邓稼先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此外,优秀的教材应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符合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总方针,与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相符合。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隐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
基于这一理念,大学英语教材可以加入一些关于中国时政新闻的翻译作品,如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府工作报告等。通过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用英语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材设计将有助于培养具有深厚本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选取客观文本内容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如政治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仍占据较大比例,多数文本内容传递着积极正面的西方国家形象和价值观。这种编写原则未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也未能体现中国的教育立场。与此相一致的是,柏拉图提出的“他者”概念认为,通过他人的观点,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自我。然而,随着科技与信息通讯的发展,将“他者”概念融入教材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探索与挑战。
在当今时代的变迁中,国际形势变化多端。若中国希望在世界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并拥有话语权,大学教材的内容编写应该从“他者”原则转变为“对话”视角。“对话”视角强调平等对话,促进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发展。这就要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审视文本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否客观,是否以平等对话为前提,是否有助于高校有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注意英文文本素材的选择,避免强调西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可以选取情感态度较为客观的素材,如国际知名认可的经典文本,以及自然科学类等素材,以减少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三)拓展教材选材途径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具有多国文化相互交融特点的课程,是一门涵盖多元素和多种文化背景的重要公共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注重选材的广泛性与多元性,涵盖国内外、近代与现代、古典与时尚、期刊作品与网络资源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拓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采取跨文化视角的方法选择素材,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国文化,进行多维度筛选。单纯以西方文化为主或完全由本国文化主导的教材都无法确保学生跨文化能力水平的提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本国和他国的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应不断扩展选材来源,丰富素材种类,兼容并蓄。在选择教材素材时,不仅应融合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还应汲取其他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通过这种选材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见识,塑造他们成为真正具备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探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高等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英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校学生而言,教材展现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社会生活等对其成长发展产生影响。若想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文化价值素养的教育目标,则应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整合调整。基于当前立德树人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必要性及大学英语教材现状分析,主要遵守以下教材整合的创新思路:协调中西方文化内容比例、选取态度较为客观的教材文本、拓展教材选材途径等。由此,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材文本,以期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实现高校德育塑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然. 构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J].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4):55-56.
[2] 蔡基刚.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 外语研究,2021,38(03):52-57+112.
[3] 贾云洁.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50-52.
[4] 倪筱菊. 立德树人引领下大学英语“一体两翼”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 英语广场,2022(1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