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4-06-23罗克锐

电脑迷 2024年5期
关键词:五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罗克锐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五育”融合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引领之星。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高中语文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前景。随着新高考的全面推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五育”融合的框架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相互融合,以此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在“五育”融合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五育”融合;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第三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在此背景下,“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被正式纳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纲领性文件,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育”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并列或叠加,而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将“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以及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理念强调“五育”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对课程、课堂以及所有日常活动的整合,实现“五育”的共通、共赢、和谐发展。

一、“五育”融合理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全面育人,德才兼备

“五育”融合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它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统一。“德育”在“五育”融合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致力于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德指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生成为有用之才的前提和基础;才指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各阶段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跨界整合,协同育人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强调打破传统教育中各学科、各育之间的孤立状态,实现跨界整合与协同育人。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或育人领域,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立德树人,德育无痕

“德育”是“五育”融合的核心。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德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德育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与妻书》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其中的真挚感情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已。这篇书信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还是德育的宝贵资源。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林觉民写这封书信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他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斗争的精神。然后,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书信中的真挚感情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林觉民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对国家、民族和家庭责任的深刻体现。这封信的德育意义在于它传递了忠诚、责任、勇气、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传承与教育,以及人文关怀等价值观,能带给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学生在感受文本情感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的洗礼。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书信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信的写法,还可以了解到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启迪智慧,智育为本

在当今社会,德育与智育并重,共同构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德育贯穿人的一生,塑造着人的品格与道德,是引领个体成长的根基与核心。智育则注重个体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支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平衡与协调至关重要。尽管德育在人格塑造中扮演着首要角色,但智育同样不可忽视,其作为中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识水平都处于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潜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智育,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多种途径。首先,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学生可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通过写作、演讲和辩论等活动,学生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再次,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最后,逻辑推理题、论证写作等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意写作、文学创作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潜能;讨论、研究和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艺术等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学习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还能够促进其智力发展,为其未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与使命。

(三)强身健体,体育为基

体育是德与智的生命基石,是蓄德之体、载智之舟。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基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体育精神渗透的契机,以点燃学生对运动的热情,从而塑造他们强健的体魄。

以《沁园春·长沙》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伟人毛泽东喜爱冬泳等运动的角度入手,阐述体育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革命道路上矢志不渝、豪情满怀,与他强健的体魄和坚忍的意志密不可分,冬泳等运动正是他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讲述毛泽东的体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沁园春·长沙》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例如,词中所描绘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景象,不仅展现了伟人毛泽东壮志凌云的豪情,而且隐含着他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对自我身体的超越。这种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体育精神,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的。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是对学生毅力品质的塑造。通过体育精神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能够培养起他们坚忍的意志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涵养美感,美育为魂

在“五育”中,美育被视为塑造灵魂的熔炉。它不仅仅关乎艺术和美感的培养,更在深层次上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具有辅德、益智、助体的综合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竭力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涵养美感,塑造美好心灵。

以《哈姆莱特(节选)》这一课为例,在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运用诗化的语言、巧妙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美感与哲理的世界。哈姆莱特王子的复仇之路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较量,还是一次关于人性、爱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为了让学生深刻领略《哈姆莱特》的美育价值,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精彩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舞台剧《哈姆莱特》的经典剧照和表演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戏剧的震撼力。这些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表演能将学生带入戏剧的氛围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让他们更加直观地领略到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和戏剧的冲突美。其次,组织角色扮演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哈姆莱特、奥菲利亚、克劳狄斯等角色。通过对话模拟、情景表演等方式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亲身体验到哈姆莱特的矛盾与挣扎、奥菲利亚的纯真与善良、克劳狄斯的阴险与狡诈,从而对人性有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去深入挖掘小说《哈姆莱特》中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探讨复仇、爱情、死亡等永恒主题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悲剧美学的精髓,即通过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达到净化情感、启迪思考的理想效果。

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这堂课的美育目标。

(五)实践磨砺,劳育为要

劳育是对德、智、体、美的进一步补充和落实。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劳动的观念、技能和精神融入语文学习过程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

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与劳动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描写农民、工人等职业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探讨,真正意义上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劳动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领悟到不同职业背后的劳动精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劳动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模拟劳动场景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同时,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劳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校园清洁、社区服务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模范引领学生,使他们亲身体验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感受通过劳动汗水换来的成就感,从而深刻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劳动的作文,如劳动体验日记、劳动感悟文章等,通过写作方式来回忆劳动经历,提升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学习项目,结合其他学科如社会实践、技术制作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习相关的劳动技能。最后,教师还可以介绍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光辉事迹,让学生理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尊重和追求。

除此之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正面的反馈和激励,如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以增强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五育”融合是改善当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为了推动“五育”融合发展,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做到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协同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桂英. 五育并举视角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 中学数学,2023(17):6-8.

[2] 邢楠.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五育”融合探微[J]. 校园英语,2023(31):127-129.

[3] 毕雅雯. 体育视角下“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D]. 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3.

[4] 郑俊. 挖掘“五育”融合内涵提升教师“五育”能力[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05):68-69.

猜你喜欢

五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