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理路

2024-06-23陈玉影汪孝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逻辑理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陈玉影 汪孝珊

摘 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承续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真理之中,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衍生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变革中,发展于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难题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要理论根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逻辑理路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05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使命担当的具体展示。从理论、历史、实践3个维度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建构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中的精髓要义及其内在联系,以此更好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稳步、渐进实现。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既承袭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阐释,又孕育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1.1 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为理论根基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主要包含4个方面,第一,从共同富裕的实现基础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共同富裕的实现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第二,就共同富裕的实现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主体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明确指出:“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从共同富裕的实现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强调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第四,就共同富裕的实现历程而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共同富裕实现的历史阶段性。马克思表明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个体素质差异以及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人类发展仍受制于“物的依赖性”,存在着贫富差距。只有在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2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渊源

中国是延绵千年的文明大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国的先哲们虽未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具体概念,但与其相应的讲仁爱、重民本、均贫富、求大同的思想观念一直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首先,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在重民富民利民方面提出了诸多富有价值的思想论断。在“为何重民”方面,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管子提出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重要思想;荀子也运用“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 ”阐释了民心关乎国家盛衰的民本观念;《礼记·大学》里也留存着“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千古论断。依据这些传统的“重民”论述,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人民至上的重要价值,并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如何富民利民”问题上,中国的先哲们也做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阐发。“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主张在治理国家时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还将民富列为治国之本,指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清代经学家万斯大将“利民”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强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代诗人郑燮也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托物取喻诠释“枝叶为民”的利民情怀。基于传统“富民利民”观念,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增进人民福祉、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其次,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衍生出的“均贫富,求大同”理念也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以及《礼记·礼运》中对“小康”“大同”社会的描述,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矢志不渝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探寻《汉书·食货志第四上》中汉代“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坚定信念,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思想。最后,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思想教化以及精神富裕的相关论述也延展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思想宽度。如,晏子主张的“取之有度”观念对于改变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为富不仁”“富而骄奢”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墨子提出的“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理念对于凝聚社会力量,激励全体人民为共同富裕献策献力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积厚流光,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孜孜追求的战略目标。

2.1 民族兴亡的历史需要:“耕者有其田”理想的实现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团结农民的力量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赢得天然的同盟军。而“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推翻土地所有制、消灭剥削、改善农民生计为基本目标,推动了救亡图存、农民翻身当家作主远大理想的实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平分土地”的梦想。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又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动土地私有化改革,并逐步推向全国,使农民充分享有劳动成果,翻身当家作主。对“耕者有其田”愿望的追求既是中国革命时期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时代写照,是我们党开启共同富裕道路探索的初期萌芽。

2.2 民族独立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广泛调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对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并进一步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毫无疑问,这种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为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广大人民特别是占人口比重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毛泽东提出通过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来实现这一愿望的战略构想,即“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为后续共同富裕思想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3 民族富强的历史转折:先富带动后富路径的开拓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低下,全国人民温饱不足的现状,邓小平同志将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先富带动后富”战略。前期“先富”战略的贯彻实施及时纠正了当时平均主义思想的危害,激发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加速发展,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中国人民的生活自此告别了“票证时代”走向“温饱阶段”。为使“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党的十六大又适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由“先富”阶段向“先富带动后富”阶段转变。“先富带动后富”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增强发展动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拓宽共同富裕路径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2.4 民族复兴的历史召唤 :共同富裕内涵的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把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就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引领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发展至新的历史高度。步入新发展阶段,为让发展成果相对公平地分配给广大人民,习近平积极倡导“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共富”到“共建共享”的思想进阶,为共同富裕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催生共同富裕思想萌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共同富裕理论目标,在“先富带动后富”中探索共同富裕发展之道,在解决矛盾和强化共享中深化共同富裕深层意涵,力图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鲜活思想。

3.1 由“瞄准式”“开发式”扶贫向“精准式”脱贫迈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贫困区、贫困县为单位,开展“瞄准式”“开发式”扶贫。这一举措使我国大规模的连片区域贫困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亦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实,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聚焦贫困人口,推进精准扶贫,从根本上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首先,对于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找准贫困人口成为巨大挑战。为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我们党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一套由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双向结合的贫困人口识别工作机制。其次,在“谁来扶”问题上,中央要求由省到县层层签署脱贫攻坚责任状,并提出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要求各地按照因村派人的原则,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驻村扶贫。再次,针对“怎么扶”问题,在扶贫格局上实现由政府单一主导向社会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转换。最后,在精准脱贫后“如何退”问题上,党中央还强调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退出评估机制,防止“不想脱”和“被脱贫”现象的出现。

3.2 由经济高速度增长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几十年后,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不断增加,生产发展的空间逐渐变小,已难以继续承受原先高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党中央适时推动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合理遵循,也是为更好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适时选择。高质量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立足于社会现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新时代共同富裕发展观的凝练与升华。不同于传统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的经济理念,高质量发展在重视经济“量”的积累的同时,试图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升级为质量效益型;重在引导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致富精神,弘扬勤劳致富的价值理念;旨在营造人人参与、机会公平、绿色环保的发展环境;旨在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服务和高质量产品。这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与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互契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稳步、渐进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关键指导思想。

从“瞄准式”“开发式”扶贫到“精准式”脱贫,从经济高速度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中时刻洞察社会变化,积极回答时代之问,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蕴含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气派的共同富裕伟大思想,为未来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3,305306.

[3]管仲撰,李山译注.管子·牧民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9:79.

[4]荀况撰,方勇,李波译注.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231.

[5]阮元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75.

[6]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5: 80.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35.

[8]万斯大撰.续修四库全书·周官辨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01.

[9]郑燮.郑板桥全集·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96.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4.

[1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N].求是,2016,(1).

[12]蒋玉斌,辛志凤.墨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5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6.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14.

[1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437.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选出版社,2005:16.

[18]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329.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20:7.

[20]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猜你喜欢

逻辑理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和逻辑理路探析
中国梦产生的逻辑理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