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美术的文化特质与传承发展

2024-06-23郝琮周苑

关键词:河北美术创作

郝琮 周苑

摘要:

河北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河北美术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不同历史时期的河北美术创作者们,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体认创作出众多反映时代精神和本体精神的美术精品,形成了豪迈、悲壮、博大的大美品质。从历史视角梳理了河北美术的文化传承,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推进河北美术的新发展。

关键词:

河北美术;文化特质;大美品质;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DOI:10.7535/j.issn.1671-1653.2024.02.010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of Hebei Fine Arts

HAO Cong1, ZHOU Yuan2

(1.College of Art,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0, China)

Abstract: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Hebei has nurtured a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provided abundant soil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bei fine arts. Hebei art creator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ve created many fine arts reflect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noumenal spirit through a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existence, forming a heroic, solemn, broad and beautiful quality.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Hebei fine arts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Hebei fine arts.

Keywords:

Hebei fine ar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eautiful quality;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河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河北美术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推动了河北美术快速、多元发展,使河北美术在精神诉求、生命表现、语言创新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形成了豪迈、悲壮、博大的大美品质。本文以河北美术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了自远古至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河北美术的发展实践,展现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河北美术发展史,以期为当代和未来河北美术的发展提供启示。

一、地域文化涵养下的河北美术的文化特质

文化的内涵决定着艺术的内涵,文化的高度决定着艺术的高度。18世纪法国著名学者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种族、时代、环境是影响艺术生成和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段艺术的发展历程,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生活风俗概况”[1](P6)。河北的先民们正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体认自然、体认存在、体认生命,从而建构起河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原型和审美特质。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原型和审美特质深刻地反映着河北美术独特的精神气质。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着河北美术的文化个性

河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独特,既有雄伟的群山,又有绵延起伏的丘峻;既有高原,又有草原;既有辽阔的平原,又有一望无际的大海[2](P23)。这里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接的地域。千百年来,在中原汉族与草原少数民族不断战争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厚多元的河北文化和豪迈、勇敢、智慧的地域性格特征。河北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他们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为河北美术提供了生动的创作素材。河北美术家们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绘和表现,使河北美术作品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式使得河北美术的文化个性更加鲜明、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性格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塑了丰厚多元的河北文化,同时孕育和塑造了独特的河北美术,也因此造就了大批独特的美术作品。

(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塑造着河北美术的文化精神和本体精神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提供愉悦,而在于形成我们对自身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和体悟”[3](P168)。可以说美术家的本体意识与艺术精神是互为关照、互为依存、互为实现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群体无意识,以及文化理想、艺术理想与无数个体化的无意识和本体精神互为依存、互为成就。正是这种相互依存成就了艺术精神的发展,并不断丰富着图像的叙事特征和精神特征,它同时对本体艺术精神、地域艺术精神、民族艺术精神产生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

1.河北美术的文化精神受其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的熏陶

从远古时期泥河湾的文明遗迹,到黄帝、炎帝、蚩尤的涿鹿之战,再到商周、战国、秦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为河北美术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4](P56)。河北美术家们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得河北美术在表现主题、构图方式、色彩运用等方面均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基于历史文化的熏陶产生的独特价值使得河北美术的文化精神呈现出一种豪迈、博大的特质,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深度[5](P47)。

2.河北美术的本体精神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河北地区作为京畿重地,历经历史变迁和重大事件,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运动,使得河北美术在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美术家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将这些社会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得河北美术的本体精神呈现出一种坚韧、勇敢、悲壮的特质。这种本体精神不仅体现了河北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和拼搏精神,也展现了河北美术家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

漫长的历史进程和不断的战争使燕赵人民形成了一种豪迈、悲壮、博大的地域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作为河北文化原型的精神实质,不仅已经浸润到河北人民的生命之中,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到河北美术家的生命之中,成就了河北美术豪迈、悲壮、博大的大美特质。

二、历史传承视角下的河北美术的发展

(一)古代:传统文化浸润下的河北美术

河北的先民们自泥河湾文化已经具有鲜明的审美意识,这从泥河湾于家沟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装饰品可以得到证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西南磁山村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造型古朴大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神秘感。保定易县北福地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刻陶假面具雕塑作品,深化了我们对史前审美的认识和理解。河北省滦平县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鲜明地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及对生命的渴望。这些石雕作品造型单纯、浑厚拙朴,透着一种特有的生命张力和艺术张力。

在夏、商、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代,燕赵大地的陶器和青铜器将当时先进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发挥地淋漓尽致。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错银双翼神兽”和“龙凤方案”这两件青铜雕塑作品。“错银双翼神兽”设计精巧,工艺卓越,神兽形象生动逼真。神兽的双翼张扬,仿佛随时准备腾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神兽的全身错以银饰,使整件作品更加华丽璀璨,彰显出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创意。这件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更体现了燕赵先民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美的追求。“龙凤方案”以龙凤为主题,龙与凤相互缠绕,寓意吉祥与和谐。龙的形象威严庄重,凤的形态优雅飘逸,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展现出了古代艺术家们对于形态和比例的精准把握。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6](P67)。除了这两件代表性作品外,其他青铜雕塑作品,如:“作父丁提梁卣”“鱼龙纹铜盘”“三角云纹孟姬匜”“交龙纹壶”“蟠龙纹华盖方壶”等同样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燕赵古代艺术家们的卓越才华和创意,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汉代无疑是燕赵美术发展史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深受儒家文化“内圣外王”精神追求的影响,作品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单纯与醇厚。在众多汉代美术珍品中,“长信宫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价值脱颖而出。这件宫灯不仅在使用功能上极为巧妙,其审美功能也同样令人赞叹。灯罩可以开合,既能调节光线强弱,又能防止烟尘污染,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同时,宫灯的造型优雅大方、线条流畅,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体现了汉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内涵。“博山炉”则是汉代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佳作。“博山炉”造型独特,以山形为盖,炉体饰以精美的纹饰,寓意博大的山川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展现了汉代人民对于自然与精神的崇敬和向往,也反映了当时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

南北朝时期,“响堂山石窟”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燕赵美术的又一璀璨明珠。石窟内佛像庄严肃穆,壁画色彩斑斓,每一幅画都充满了宗教的神秘感和艺术的感染力。而“响堂山石窟”雕塑更是其中的精华,这些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无论是佛像的慈祥庄严,还是菩萨的柔美飘逸,都展现出了古代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

在后续的历史时期燕赵美术也涌现出了众多经典之作。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动荡不安的局面,华夏各族复归统一。展子虔的《游春图》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安逸富足的生活场景。唐朝的燕赵美术在社会繁荣和宗教兴盛的多元文化浸润中不断发展,这从“白石菩萨立像”和“铜鎏金天王立像”两件典型而优秀的作品中可以窥其一斑。五代时期王处直墓的“壁画浮雕”则对晚唐和五代人物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代铸铜佛像“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显示出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和雕刻工艺成就;而位于河北曲阳的定窑和邯郸的磁州窑均达到宋代造瓷工艺的巅峰。明代弘治时期绘制的毗卢寺壁画至今仍保存完好,画面内容丰富、色彩鲜明,体现出当时画工高超的绘制技术。清代时期的河北建筑艺术以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为代表,建筑布局的精心规划,丰富的色彩搭配和富于象征意义的形态组合,达到了建筑功能与表达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燕赵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反映出燕赵美术独特的传承和审美特质。这些具有大美文化特质和审美特质的经典美术作品和建筑艺术作品以其清晰的发展脉络,深刻、鲜明地诠释了河北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强烈地表现了河北人民的生命理想、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古代的美术创作者们以真诚和智慧努力表现特定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理念。他们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对河北地域文化的感悟,加深了对本体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体认和理解,因此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了时代感、历史感和生命感。

(二)近代: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创作的河北美术

文化意识和价值意识的建立不但需要画家切实的生命体验和生命直觉,更需要画家对人类命运和民族命运的真切关注。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解读艺术作品时要认真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对艺术作品的作用。只有如此,艺术的文化意识和价值意识才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中,中国人民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在这个民族危亡和时代变迁的时代,河北美术家走出象牙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民族救亡、民族解放和文化现代化的斗争中去,并且建立了卓越的功勋[7](P28)。

1.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而创作的河北美术

1939年7月,在抗日战争严酷的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将“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陕北公学”“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等四所学校进行合并,在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城南庄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在九年多的迁移办学过程中,该校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学生8 000 余人,为全国的抗战和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艺术创作等各条战线的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当时的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汇集了众多全国著名的革命美术家,如:江丰、王朝闻、古元、彦涵、莫朴等。为了使传统美术更好地为当时的美术创作服务,特将武强年画列入了教学课程之中,为新兴木刻运动取得丰硕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以后,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文艺为抗战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方向。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艺术家从“小鲁艺”到“大鲁艺”,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去。当时,阎素利用旧门神画的形式创作的新门画《打日本除汉奸》,徐灵则运用《天官赐福》的旧形式刻印了现代门画《抗日光荣》,胡一川的《开荒》,彦涵的《抗日军民》,罗工柳的《一面抗战一面生产》,沃渣的《八路军铁骑兵》,李又人的《军民誓约》等等,大批优秀木刻作品都是以现代木刻与人民喜闻乐见的武强年画有机结合所结出的艺术之果[8](P65)。

纵观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发展脉络,以晋察冀边区等为代表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美术构成了我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基石,它用艺术的形式铭刻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历史以及残酷的法西斯战争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沉重苦难与历史创伤。因此,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创作始终是与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是革命的、活跃的、流动的、大众的艺术体现,是艺术和战斗相结合的实践[9](P122)。正如“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创立之初所强调的,面对强国的侵略,唯有通过文艺的力量,广泛激发人民的抗日斗志,挖掘大众的潜能,才能有效弥补武器兵力上的劣势。文艺,无疑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的最有力武器。因此,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创作自然吸引了众多关注与重视。在这些作品中,新木刻版画尤为突出。新木刻版画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年画与西方现代版画技法相融合,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视觉表达,成为激发广大民众抗战斗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之一[10](P9)。

2.解放战争时期引领美术创作的河北美术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原有抗日根据地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互助经济为支撑的各个解放区。原晋察冀、晋冀鲁豫和晋绥边区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华北解放区。从地理划分上来看,华北联合大学恢复办学,隶属于晋察冀区域;而北方大学则坐落在晋冀鲁豫区域。这两所学校后来合并为华北大学,为华北解放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和艺术骨干,不仅为解放战争注入了新的艺术力量,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美术人才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和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秋,由“华北大学”“冀中年画研究社”“新华书店”等单位联合组建的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是当时解放区最早的美术出版社。它面向农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出版了大量反映新社会、新风貌、新文化、新生活的年画和美术作品[11](P76),如《送郎参军》《娃娃戏——打老蒋》《改造二流子》《群英会》等。王式廊的《改造二流子》地域特色强烈鲜明,被江丰称赞为是当时最出色、最有中国作风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木刻彩色套印毛主席像更是印制达30万份以上。而冯真在创作《娃娃戏——打老蒋》时年仅17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画家。此外,古元、彦涵、田零、郝云甫、姜燕、吴芳、莫朴、秦兆阳、洪波、王影等画家创作的美术作品在1946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印制达40多万份,仍然供不应求。郝云甫与姜燕合作的新年画《白毛女》印数达一万多张。这些作品不但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在形式上将现代木刻与传统的武强年画艺术有机结合,并注入强烈的时代特色,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12](P116)。

解放战争时期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活动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同时,重构了当时的艺术现场,在时代交替的节点上形成了民族化的图像范式。因此,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活动并不只是简单的政治宣传品,对于新时期中国美术史的范式更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现当代:深植人民生活而蓬勃发展的河北美术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美术家积极适应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需要,以宏大叙述作为美术创作的主导,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美术家们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生活,走进人民之中,为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河北美术家解放思想,广泛吸纳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深入探索、勇于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使河北美术的发展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大众服务的河北美术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美术界以“深入生活,为人民而创作”为指导思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反映火热的新生活和时代精神。在这个时期,受前苏联艺术的影响,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美术创作在河北得到了快速发展[13](P39)。

1953年,河北美术工作室成立;1956年《河北画报》创刊,作为新中国最早的普及性美术刊物之一,《河北画报》在推动河北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普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一批美术家逐渐成长起来:杜滋龄、陈冬至、吕云所、张德育等画家在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孙克纲、王颂余、刘君礼等画家在山水画领域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花鸟画方面,张其翼、孙其峰、高境明、李鹤筹等画家亦成就斐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王怀骐、胡振宇、费正、谢志高、钟长生、江枫等一批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美术院校毕业的优秀青年画家相继来到河北,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为河北美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一时期河北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秦征的《飞向长堤》《女放映员》,费正的《走向胜利》《一定要根治海河》《毛主席在北戴河》,胡振宇的《峥嵘岁月》,魏奎仲的《白洋淀上练武忙》《雁翎队》,曾景初的《江上》《长城》等作品,均为河北美术赢得了极高的荣誉。梁岩的国画写意人物《申请入党》和全太安的国画写意人物《送子务农》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笔墨和审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西画的表现观念,以简练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的底蕴。这些杰出的画家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河北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河北美术的内涵,更为河北美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声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艺服务工农兵、服务人民大众”的指导思想下,漫画、年画与连环画这三种典型的农耕文化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亦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河北美术领域的艺术瑰宝。其中,韩羽以其独特的农村题材漫画脱颖而出,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创意新颖,人物造型新奇可爱。特别是他1958年创作的《让路》及其首创的农村题材漫画,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邱县陈跛子的创作亦颇具影响力,他的《爬雪山》《谁家的猪群》《字的大小》《满塘红》等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受好评。当时,韩羽和陈跛子的漫画作品频繁在《人民日报》《漫画月刊》等主流媒体上发表,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河北年画则凭借武强年画的深厚底蕴,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著名画家对武强年画的吸纳与改造,在解放后实现了快速发展。一系列新年画作品,如《女民兵》《新春大喜》《二十四节农事图》《科学种田》等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张树德的《八大名医》与郑昆的《献寿图》,更是将木刻水印工艺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1965年华北区年画、版画展览会上,河北作品大放异彩,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赏。连环画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时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河北的连环画创作力量雄厚,画家们创作出版了《西游记》《敌后武工队》《王秀鸾》《半夜鸡叫》《小兵张嘎》《赵武灵王》《红旗谱》《播火记》《董存瑞》《雁翎队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新儿女英雄传》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52年至“文革”前的14年间,共出版了845种连环画,总印数高达7.480多万册,而王怀骐创作的《小柱头智送鸡毛信》更是再版三次,成为建国以来全国连环画印数最多的作品。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河北美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挖掘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创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漫画、年画与连环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为河北美术事业赢得极高荣誉。

2.改革开放以来勇于探索创新的河北美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各个行业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景象。在这个时期,河北的美术家思想更加活跃,对经济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画家们对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美好梦想的表现更加真实、生动,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运用更加多元化、本体化。

第一届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河北画院的成立,标志着河北美术事业迈向了一个多元、健康、规范的重要发展阶段。河北的美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美术,并关注、研究和借鉴西方艺术。美术家们对文化和审美的深刻反思大大地推动了河北美术事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河北美术创作,不但关注艺术语言的所指,更加关注艺术语言的能指;不但关注生活的表象,更加关注生活的实质;不但关注语言的社会性,更加关注语言的社会性与本体性的内在统一。对价值的思索、对意义的探求、对生命与存在的追问大大地深化了河北美术家的艺术创作,同时使新时期的河北美术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如魏奎仲的油画《晨》,田辛甫的国画《秋》,刘文甫、田振山共同创作的油画《震后新家》等作品都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社会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河北美术界开始深刻认识到本体精神、文化理念和生命表现的重要性,并积极建构和强化艺术理念与本体精神。不同风格、流派和形式的美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河北美术家的本体意识不断强化,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也愈发深刻。在这一时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了“新起点”“新热点”“新亮点”等一系列大型学术研讨会,旨在引导河北画家在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本体精神与群体意识、形而下反映与形而上表现之间找到更为深刻的平衡与体悟[14](P57)。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展现燕赵大地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及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探索。作为河北省的国画家和漫画家,韩羽以戏曲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和漫画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韩羽担任造型设计的动画片《三个和尚》,以其独特大胆的夸张和简练精粹的艺术语言荣获六项全国和国际大奖。在这一时期,河北众多艺术家崭露头角:王怀骐、季酉辰等以写意人物画著称;李明久、钟长生等擅长山水画;赵贵德、问雨等在写意花鸟画领域独领风骚;萧玉田精于工笔画;而费正、铁扬等则以油画见长;董健生以创作版画而闻名;王信创作的水彩画独具一格。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河北省分别有18件和13件作品荣获殊荣。这些获奖作品种类丰富、风格各异,标志着河北美术正步入一个更加关注本体特征与文化关怀的新时代。

2000年后,河北绘画逐渐展现出多元而繁复的风格特色。在这个开放的时代,网络的发达和交流的活跃为画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催生了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时代精神的召唤,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紧密连接并激励着河北画家们,使得河北绘画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展现出内在精神取向的一致性。国画领域出现了白云乡、祁海峰、张国君、钱宗飞、汉风、蒋世国、郭明堂、田茂怀、王立明、段朝林、朱兴华、张玉生、颜景龙、曹宝泉、梁占岩、李壮阁、赵润生、姚卫国、崔强、白联晟、柴宗杰等一批艺术家群体。油画领域则以陈承齐、徐福厚、李向明、王国斌、张立农、田力勇等人为代表。版画家袁庆禄、李彦鹏、马良芬、谭浩楠等人的创作最具代表性。雕塑家郭宝寨、王少军、黄兴国、王艺宁等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

随着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不断发展完善,河北美术的创作发展也逐渐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氛围熏陶下,弘扬主旋律、描绘新风景成为画家们的共同追求,“采风—创作—展览”三部曲成为当代艺术生产的重要模式,

“主题绘画”成为新世纪绘画的重要形式。河北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太行山”“古村落”“古长城”“大运河”等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而“塞罕坝”“一带一路”“冬奥盛会”“雄安新区”等时代主题也已经成为河北画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以画笔书写着时代的强音。

这一时期的河北美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他们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三、在当代文化创新中的河北美术未来发展方向

河北美术历经远古时期的萌芽,战国、汉唐的辉煌,以及宋明清的多元化发展,直至现代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一个不断演变、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一历程为当下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资源。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应加强美术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推动美术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河北在文化艺术事业层面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二)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河北美术的辉煌历史正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上,并通过不断创新与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应当以历史为镜,深入挖掘并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推动文化的持续创新。这既包括对古典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也涵盖了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与支持,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三)注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上的河北美术曾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从而孕育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风格。因此,河北美术发展应积极吸纳和融合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河北美术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新技术来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更为丰富和生动的艺术风貌。因此,河北美术发展应积极探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点,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结语

新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建构,既需要对河北文化禀赋和文化成果的传承,也需要对河北当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的宏观把握和预见。只有深刻的体认和把握传统文化,亦对文化发展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和预见时,才有可能确立新时代河北美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着力点和文化突破点,从而使河北美术在文化和审美的层面实现新的突破。

新时代对河北美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化建构、新的审美建构、新的艺术理想和新的艺术成果[15](P20)。河北美术界要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讲话精神和殷切期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文艺方针和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人民的生活状态,抒写人民的美好理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大美境界的美术精品,从而为构建新时代的文化艺术特质做出河北美术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

[2]袁行霈,陈进玉,詹文宏,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北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特里·巴雷特.为什么那是艺术[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

[4]冯金忠,陈瑞青.河北古代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5]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6]郝琮,汉风.河北美术通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

[7]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尚辉.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

[9]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10]邹雅,李平凡.解放区木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11]晋察冀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大事记[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12]李小山,邹跃进.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13]汉风.燕赵美术的文化根基和文化解读[J].公关世界,2018(18).

[14]冀文.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览及21世纪河北美术走向学术研讨会纪要[J].美术,2000(1).

[15]宋修见.以优秀中华美育传统激活中国文化生命力[J].中国文艺评论,2022(7).

收稿日期:20240127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207048)

作者简介:

郝琮(1984-),男,河北藁城人,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级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设计艺术学研究;周苑(1987-),女,河北无极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文艺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图像学及新媒体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河北美术创作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河北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孙婷婷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