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斯塔科维奇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创作分析

2024-06-22李昕芸

乐器 2024年5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讽刺声乐演唱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作为20世纪俄罗斯时期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之一,在他广泛的音乐作品中,声乐作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其带有歌词的形式,直白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内心思考。特别是声乐套曲这一音乐形式,通过结合诗人的诗歌,作为歌曲文本的基础,再融入作曲家自身丰富而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经过精心的加工,使作品更加契合作曲家的内心世界。肖斯塔科维奇的《讽刺(过去的图画)》作品109号正是一个卓越的例证,展示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和对现实事物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创作分析 《讽刺(过去的图画)》作品109号  声乐演唱

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是肖斯塔科维奇于1960年所作,由五首浪漫曲构成,分别是《至批评家》《春天的苏醒》《后代》《误会》《克鲁采奏鸣曲》。此作品由女高音演唱,钢琴为伴奏,整体时长约为15分钟。这部作品由作曲家献给自己的好友俄罗斯著名女高音加林娜·维什涅夫斯卡娅,并由维什涅夫斯卡娅(演唱)与她的丈夫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于莫斯科音乐学院马里厅(Malyi Hall)进行首演。作品的歌词文本来源于俄罗斯讽刺诗人萨莎·乔尼的五首讽刺诗,诗人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对自己所处沙俄时代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现实问题的思考。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一员,他的一生都时刻关注着自己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因此作曲家选择了现实主题体裁的诗歌来作为自己创作声乐套曲的主题。这部充满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创作特点和复杂的音乐结构,下面本文将展开分析。

一、创作特点

(一)作品的连贯性与统一性

声乐套曲这种音乐形式在创作上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虽然套曲中的每首歌曲都是独立的,但是整部作品内部中有着一定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一般体现在主题、旋律、调性等元素中。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声乐套曲的创作中严格地遵循了这两个特征。首先,作曲家让第一首歌曲结尾的最后一个音与第二首歌开始的第一个音相同,使得音乐作品的内部能够保持一种乐曲的连贯性。为保持连贯性,作曲家还让第一首歌与第二首歌的调式相同,第二首歌与第三首歌曲用的是关系调;为保持统一性,作曲家在每首歌曲开头的前奏部分设下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并把每首歌的标题融入到歌曲的前奏部分里面(乐谱);除了第一首歌曲由于篇幅过短,其他几首歌的结尾部分作曲家也设定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那就是让歌者把最后一句歌词至少重复三遍及以上,这也是为了强调歌词的主旨。

(二)作品中的音乐拼接与融合

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这部作品本身的风格就是较为现代的,但是作曲家在自己的这部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自己之前的作品和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让这部作品的音乐形成了一种奇异复杂的听觉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肖斯塔科维奇在《讽刺(过去的图画)》的第二首歌曲《春天的苏醒》中,借用了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的艺术歌曲《春水》的伴奏部分(在乐曲中的7~8小节可以看出)。作曲家选取这样一首大众所熟知的关于春天的经典音乐作品,并放在同样是以春天为背景的音乐中有一种点题的效果,而且只要第二首歌的歌词内容回到“春天”时,肖斯塔科维奇就会再次重复《春水》中伴奏部分的音乐。在第五首歌曲《克鲁采奏鸣曲》的前奏部分中,作曲家加入了古典主义晚期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中的第一乐章里的1~8小节的旋律(对应歌曲的6~13小节)。还在同一首歌曲马上要进入歌唱部分的时候,加入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俄罗斯代表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奥涅金》中的男中音咏叹调的前奏部分(对应歌曲的14~15小节)。加入的原因是为了强调此时歌词中出现的男主人公的知识分子的身份。作曲家还在这首歌曲的中段,加入了自己早期为儿童所创作的卡通动画电影配乐作品《愚蠢的小老鼠》(作品56号)里摇篮曲的主题旋律部分(对应歌曲的62~68小节)。加入这段音乐的原因是原本在卡通电影中唱摇篮曲的人物是一位老鼠妈妈,在第五首歌对应的这部分中,歌词来到了女主人公的视角,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区分出歌词中的人物角色。在混入如此众多的音乐之后,这部作品的整体风格给人一种分离和怪诞的感觉。

(三)将音乐内容极简化的创作手法

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将复杂而深刻的创作背景和文本内容在音乐中极度简化的情况。这种音乐表现也出现在贝多芬、威尔第以及蒙特威尔第等一系列音乐大师的晚期作品中。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3号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作曲家引入了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的诗歌《职业》。这首诗歌精确地表达了冒险的职业道德和人类生存之间的深刻主题,产生了进退两难的情感。然而,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时,将这首沉重的诗歌与奇异而轻盈、天真的交响乐的音乐氛围相结合,形成了乐章中的矛盾。这两种特质在同一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冲突。这段音乐由两支长笛合奏,漂浮在虚空中,以华尔兹风格演奏。作曲家忽略了诗歌文本的痛苦背景,创造了音乐中更高级别的思考层面的矛盾和冲突。另一个例子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另一部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诗歌组曲》,这部作品基于米开朗基罗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爱、生死和永恒等广泛的议题。作曲家在创作前几首歌曲,如《愤怒》《夜晚》《死亡》等时,使用了音乐中的复杂创作技巧。然而,在最后一首歌曲《不朽》中,肖斯塔科维奇却完全转向使用听起来像童谣的简单音乐进行创作。在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中,作曲家也用了相同的创作手法。歌词的文本描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复杂的人性和事物进行深刻哲学性思考,内容包括两性之间的沟通不足、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政府在提及未来美好同时牺牲了现在人们的幸福等一系列旧时俄罗斯社会现象,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这些现象。然而,肖斯塔科维奇有意地在音乐中采用了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奏部分,使用了简洁的2拍子、简单的单音重复以及纵向或横向的小三度音程等元素来创作,而且整个作品的节拍和旋律也在形式上非常简洁。作曲家利用这种对比冲突创造了作品内部的思考空间。

(四)不同音乐体裁的多角度运用——以华尔兹舞曲为例

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利用发散的思维,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利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引申出多样的含义,来保持自身的音乐创作与诗歌文本的内容的一致性。肖斯塔科维奇在声乐套曲《讽刺》中多次运用华尔兹舞曲的音乐风格,在不同乐曲的不同语境下,华尔兹所引申出的含义都是不同的。在第三首歌《后代》中,肖斯塔科维奇完全理解了这首诗的核心内容, 其内容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身处在苦难之中,但是他们却屈服于悲惨的命运,只是一味地寄希望于下一代的孩子们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使音乐更加贴合歌词中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循环悲惨命运的这一点,作曲家引申出了华尔兹舞曲的多层次的含义。其一,华尔兹作为舞曲,是娱乐功能很强的音乐类型。通常这种娱乐是被人们用作摆脱现实,避免困难的手段之一,这里作曲家讽刺了那些只在思想层面谈论改变现状,其实他们是选择了一条轻松的路——逃避。其二,华尔兹风格的音乐也可以引申华尔兹这个舞种的含义,这种舞是由两名舞蹈演员互相拥抱,有规律地不断旋转的形式。同时多对舞蹈演员组成一个大圆圈围绕着舞池旋转。从两位舞蹈演员之间的旋转到舞池中所有舞蹈演员的旋转,这种不停地旋转的这种舞蹈形式被作曲家赋予了循环的意涵。这种含义映射了各阶层命运的循环,肖斯塔科维奇用音乐手法表现了现实中人们无法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加强了歌词文本中的悲观主义的色彩。其三,作曲家在创作这首歌时,抛弃了华尔兹风格的作品原有的华丽优美的旋律,而是只用了不协和的小三度音程和半音,这种不悦耳的旋律非常符合歌词中在苦难中痛苦挣扎的人们的形象;第四首歌《误会》的歌词讲述了一位成熟的女诗人遇到一位年轻多情的男人,两人接触之后产生误会,最后分道扬镳的故事。肖斯塔科维奇把华尔兹舞曲风格的音乐与女主人公的形象对应在一起,这里歌词中的女性形象是极富魅力又成熟的。在这里作曲家把华尔兹舞曲自带的一种高雅的、浪漫的意涵赋予女主人公所对应的音乐里。在第五首歌《克鲁采奏鸣曲》中,歌词描写了身份为知识分子的男主人公和身为房东的女主人公。一般大家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是理性的,严肃的。但是肖斯塔科维奇却在这首歌中将知识分子形象与华尔兹联系到了一起。华尔兹的意涵正好是刚刚提到的理性严肃的反义词——自由浪漫的。所以肖斯塔科维奇使用音乐的创作手段讽刺了歌词中的人物,对原诗进行了再创作。

通过对《讽刺(过去的图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的形式(声乐套曲)上遵循了传统的模式,而在具体的每首歌的创作上进行了多样的尝试与创新。

二、隐藏在作曲家作品中的创作意图——以第五首歌曲《克鲁采奏鸣曲》为例

第五首歌曲的歌词内容来自于萨莎·乔尼的诗歌《克鲁采奏鸣曲》。而乔尼的诗名是借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克鲁采奏鸣曲》的名字。而小说中又提到并运用了贝多芬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其全名是《第九小提琴奏鸣曲,作品47》,这首奏鸣曲的别称就是《克鲁采奏鸣曲》。托尔斯泰不仅使用了贝多芬作品的名字,还让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肖斯塔科维奇也在第五首歌当中借用了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的部分音乐。这很难说是巧合。

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克鲁采奏鸣曲》虽然与乔尼的讽刺诗同名,但它们在内容和灵感上并无直接联系,它们是由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文学形式独立创作的。但与此相反,乔尼的诗歌就如同一张面纱掩盖住了肖斯塔科维奇真实想表达的内容。在说明之前我们还需要梳理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克鲁采奏鸣曲》于1889年出版,随即遭到俄国当局的审查和禁止。这是因为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婚姻、爱情、嫉妒、性和人的境遇等主题,并使用了大量直白露骨的语言。主人公波兹德涅舍夫在火车上听到并加入了一场关于婚姻、离婚和爱情的谈话,他向同伴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最终导致妻子的死亡。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探讨了婚姻制度及其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影响。他批评了对妇女的传统期望以及压制个人欲望,尤其是性自由的社会规范。作品还深入探讨了嫉妒和占有欲对人际关系的腐蚀作用。波兹德涅舍夫嫉妒妻子与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之间的互动,他认为这是件令人同情的事,最终以暴力手段杀害了妻子。在小说中,贝多芬的同名奏鸣曲隐喻了波兹德涅舍夫及其妻子的毁灭性激情。音乐所唤起的强烈情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还探讨了男女在爱情、忠诚和道德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他批评了社会对男性狂欢的认可,同时谴责了女性的同样行为。总之,托尔斯泰的《克罗伊切奏鸣曲》是对婚姻、性、嫉妒和社会规范等主题的复杂性和启迪性的文学探索,它借助波兹德涅舍夫这一角色挑战了传统的爱情和人际关系观念,剖析了无节制的激情和社会束缚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众多作品中,也有一部作品的主题与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内核非常的相似,这部作品也是肖斯塔科维奇最为得意的歌剧作品之一,名为《姆岑斯克的麦克白夫人》。虽然这部作品在1936年遭到演出禁止的命令,这使得肖斯塔科维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公开露面。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晚年借机再一次创作与之有联系的声乐作品《克鲁采奏鸣曲》,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晚年对自己辉煌的音乐创作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总结

肖斯塔科维奇的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以其创新性、多层次的音乐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示了作曲家在音乐领域的独特才华和对复杂主题的敏锐洞察。这部作品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为听众提供了美妙的音乐体验,还激发了深刻的思考。作品的创作特点包括连贯性与统一性的精心构建,还有巧妙地融合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包括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创造了多样性和趣味性。他还采用了极简化的创作手法,将复杂的主题以简单的音乐方式呈现表现。肖斯塔科维奇多角度地运用不同音乐体裁也是这部作品的亮点,尤其以华尔兹舞曲为例。他巧妙地运用了华尔兹的音乐风格,通过不同语境赋予华尔兹不同含义,突出了作品中的各种情感和主题。这种多角度的应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隐藏了深刻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在第五首歌曲中,他通过引用托尔斯泰的小说《克鲁采奏鸣曲》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传达了对婚姻、爱情、嫉妒、社会规范和自由的复杂探讨。这部作品反映了肖斯塔科维奇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也回顾了自己前半生的创作历程。

参考文献:

[1]Sheinberg,Esti.Irony,Satire,Parody and the Grotesque in the Music of Shostakovich.Routledge,5 July 2017.

[2]Hulme,Derek C.Dmitri Shostakovich.A Catalogue,Bibliography,and Discography.Lanham,Md.:Scarecrow Press,2002.

[3]Shostakovich,Dmitri.Satires(Pictures of the Past),Op.109.Hamburg:Sikorski MUsikverlage.

作者简介:李昕芸,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讽刺声乐演唱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