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生成、核心要义与赓续弘扬

2024-06-22杨文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内蕴于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是贯穿党百年实践的精神主线、推动党百年奋斗的内在力量。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审视其实践生成,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指引、文化根脉、鲜明特征和价值旨归。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实践生成;核心要义;新的赶考之路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4)06-0014-0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2CK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度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研究”(20221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文(1995—),男,河北张家口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立足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和特点,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潮流、担当历史使命,彰显出的一种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精神状态,是贯穿党百年实践的精神主线、推动百年大党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命题,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1]。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多次强调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2]1-2。立足党的百年历史,在分析把握其实践生成与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赓续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实践生成:党的百年历史孕育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与党的百年实践历程间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孕育于党的百年实践历程之中;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伟大成就、书写恢宏史诗。立足党的百年历史实践,审视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对历史主动精神全景式的认识。

(一)在救国实践中指引党和人民夺取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立足具体国情,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广泛联系工农群众开展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形势,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局面形成,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随着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斗争方针,召开八七会议并发动一系列起义,结合当时的客观条件成功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征程。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迈开铁脚板,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使敌军感到扑朔迷离,疲于奔命,红军则处处主动”[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结合这一重大变化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主动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变化主动调整战斗方针,并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建党以后党的历史及经验教训。解放战争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赢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并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进行前期准备。综上,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实践中立足历史方位、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在新中国社会建设实践中指引党和人民投身各项建设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指引下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用以巩固新生政权。面对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入侵台湾海峡的局势,党中央主动分析国内外形势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最终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党中央于1953年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种有计划地建设和发展使得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党中央正确处理了学习苏联经验与总结本国经验的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强调要吸取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表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主动变革、走自己的道路。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党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阐述,指出党和国家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带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作用,在实践中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4]14。

(三)在富国实践中指引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深刻分析基本国情、主动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党中央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也陷入低潮,在这种环境下,党中央对国际形势作出判断,提出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面对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质疑,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有力体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世界发展潮流和国内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以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态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稳妥推进各项建设,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5]4。

(四)在强国实践中指引党和人民铸就伟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大党独有难题面前,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统筹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矢志奋斗、砥砺前行。一方面,根据对社会矛盾的分析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并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根据这一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在继续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完成诸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十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历经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4]62。在强国实践中,伟大的党和人民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仅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也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凝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强国实践中,指引党和人民以昂扬姿态和必胜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持续奋斗。

二、核心要义:理解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内在本质的四个维度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引、以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为鲜明特征、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价值旨归,从这四个维度思考其核心要义,对于理解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引

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首先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上加以分析。作为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方面强调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强调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也不是毫无作用的,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7]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高度肯定了巴黎工人起义,强调其具有的历史主动性和自我牺牲精神。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品格贯穿了列宁整个革命历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也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5]3-4因此,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既注重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又注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百年党史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必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渊源和根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主动进取的精神状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中国人民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品格彰显,“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体现了中国人民重视历史、善于反思的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革故鼎新、主动求变等智慧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积淀,逐渐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价值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顺应时代、开拓创新,形成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因此在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时,要深刻认识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维度深入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渊源和根脉,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审视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以百年党史的视域分析历史主动精神,同时将其置于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语境中进行研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2]18。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指引下,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情感认同,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能动作用。

(三)以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为鲜明特征

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作出的伟大成就可以发现,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是党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特征。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无数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投身革命、浴血奋战,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环境局势复杂严峻、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应对一系列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史为鉴,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在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以历史决议的形式主动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这些伟大实践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因此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必须立足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把握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鲜明特征,进一步理解这一特征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四)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价值旨归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党的百年实践中孕育,也通过党和人民积极进取、主动创造的奋斗史得以彰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9]。因此,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一方面要以大历史观考察人民群众依靠积极进取、不懈奋斗所创造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伟大创造精神和强烈的历史自觉与主动精神,更好地理解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另一方面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在实践中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实践智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时要秉持人民至上的宝贵历史经验,把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中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10]。综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不仅要从理论、现实等维度进行分析,还要从价值维度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努力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赓续弘扬: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思考

立足国内外复杂形势和风险考验,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大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更好地赓续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主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刻保持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来自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以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回答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教育全党同志“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9]。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是党运用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党的自我建设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坚持自我革命,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1,再次告诫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加强自我革命。因此,新时代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必须依靠思想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投身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全体党员干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16。因此,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对这一思想的具体概括和诠释,同时要学习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推动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新征程开局起步之际,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特质及遵循,在实践过程中要以更为清醒的历史自觉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在回顾历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实践更好地前进。“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9]。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武装,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蕴含,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

(三)坚持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把握历史主动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把握好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孕育生成了众多精神,这些精神形态内涵不同、特征各异,但都彰显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熔铸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1]。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以发现,历史主动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哪一时期的具体精神品质,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两个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都蕴含着党和人民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顺应时代、担当重任的特质,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特定时代的具体表征。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了解不同时期的精神形态时可以透过这些精神形态的形成过程、内涵特征把握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也能够更深刻地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本质。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也就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就是学习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在把握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四)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指引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时代潮流、把握发展大势,既要紧抓历史机遇,又要防范风险挑战,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仅推动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丰富、发展,更好地指导党和人民尊重历史规律、发挥主动精神,更好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同时要坚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2]22。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人民群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人民主体自信、提振精神气质,在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弘扬这一伟大精神,最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156.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