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翻译之文化意境为本

2018-01-29万丽君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翻译

【摘要】翻译的文化导向是顺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而文化意境是文化导向的表现形式,文化导向是翻译的生命线。本文试从探讨翻译在开放性社会中的文化导向本质出发,分析翻译当中的文化诉求;再结合我国古诗《鸟鸣涧》的翻译去追溯翻译当中文化意境的展现,得出翻译的文化导向是翻译发展、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元发展的自然选择。

【关键词】文化导向;文化意境;翻译;文化全球化;《鸟鸣涧》

【作者简介】万丽君(1984.09-),女,南昌理工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翻译的文化导向本质

无论是文学作品,亦或者影视作品,亦或是文化遗产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文化导向性越来越突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从早期的严复强调“信雅达”,只是简单地强调语言上对等,文字所承载的信息不仅仅有语言信息,更多的是文化意境。社会越发达,越文明,文化意境越重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意境甚至演变成文字的生命线。谢天振曾经在其著作里提过:“我们的翻译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穿搭文化意象所蕴含的基本信息,其次是追求译文能意显字畅。”因此,可以说文化导向是翻译的本质性走向。

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社会的兼容性越强,对文化的包容性也越强。受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昌盛上。文化的繁荣表现在百家齐放。不是人为地选择异化或者归化,而是以无比的包含性,让异化和归化自然角逐,社会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便要求弱化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译者的职业道德。同时,对译者的要求也高了。译者不仅仅要对源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而且对源文本所在的源文化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相应地,文本的文化性要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而文化意境的再现便是其中的一种。

二、《鸟鸣涧》译文中的文化意境

以我国古诗为例,古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它所承载的文化性不言而喻。在古诗的翻译中,文化传播功能占首要位置。译者要完美地再现当时的文化场景,既可以从选词的斟酌上,也要从行文的结构上,更多地是从诗人的心境和诗文的意境出发。如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为例。该诗恰到好处地把人、山、月、鸟、涧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诗画合一的境界,是我国山水诗歌发展到巅峰的代表作。翻译时不仅在诗文结构上要尽量靠近原诗文,而且人景合一的意境及其当时诗人所处盛唐时期那种心灵极致宁静与淡然展现出来。下面我们来欣赏下两种不同的译文。

The Warble Ravine.

In quiet hear how bay-flowers fall to the ground——

The vernal hills at night are void around!

At times the birds are startled by the moon, Whose climb is heard in the dale with a warbling tune.(王宝童译)

The Dale of Singing Birds

Sweet laural blooms fall unenjoyed;

Vague hills dissolve into night void.

The moonrise startles birds to sing;

Their twitters fill the dale with spring.(许渊冲译)

对比两个译本,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更加倾向于异化,保持诗文古风古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等传播,既讲究了诗文的结构美感,也实现了诗文的意境,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诗画合一的高度。 尤其是诗文第二句“夜静春山空”,许先生的翻译做到了夜与山的高度融合,尤其是dissolve一直的选择非常的到位。故而可见诗歌的意境与词的选择还是分不开,但是更多的是词为意境,为文化服务。而诗文第三句的处理,许既做到了简洁,也把诗文的静中动融合到了译文里。诗文最后一句 “twitter”和“spring”的运用把诗歌中所蕴含的听觉和视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纵观其翻译,许先生更多衡量诗歌结构和意境的统一,也实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王宝童教授的译文更加偏向归化,更加注重译文的目标语化,诗体更加向西方诗文靠近,如被动语态的应用以及从句的使用,同时也有诗文的韵律和诗文的美感,但是更加西化。西化虽然易于为目标读者接受,但是同时也削减了源语诗歌中所含的意境。

故而,从文化的输送来看,许先生译文更加有文化价值。我国古诗有其自身的美与特定时代的审美和个人价值观,有必要将其所承载的文化性最原本地展现给读者,让其最亲密地接近原作及原作者,感受中国古诗的风采。

三、结语

文化的发展意味着民族的自觉,翻译只是一种手段,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文化的交流。在全球化语境下,强权文化终将走向灭亡。无论是从作者、译者、读者,亦或是从文化发展必然走向来看,文化的自主选择将是不可避免的。而古诗文作为几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具有的本土化更加明显,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之一,是我们展现文明古国的重要的工具。其翻译如若失去其特有的文化意境,将只是译者的文学创作,而不是翻译的写照。因此,翻译以文化为导向将是时代的选择,是发展的选择,是读者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Su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谢天振.海上译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 2000(4) .

[4]冯亚武,刘全福.文化转向与文化翻译范式[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4 .

[5]高憲礼.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广州大学学报,2002(2) 12.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