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载体

2024-06-21钟丽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小蝌蚪板书创设

钟丽

一、真实情境与深度学习概念界定

“人为优化的学习环境”是情境的本质,情境是人为优化的学习环境,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而又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是为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而被优化的教学场景、课堂教学氛围。

深度学习即“深层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由高质量的问题驱动,浸润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深度加工,批判思考,并获得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引领性、挑战性、主动性、成功性。

二、真实情境实现深度学习的缘由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需要

语文课程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积累语文经验,习得语文知识,获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但其特点并不是唯工具论,语文教材集古往今来优秀文化,更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要致力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形成和培养审美情趣,获得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学校教育源于生活,学生从鲜活的生活走进校园,学习抽象的语言符号,需要一个过渡的载体。真实情境则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载体。

(二)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既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教会学生死记硬背,“填鸭式”的过程,而是在“听、说、读、写”一系列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需要真实情境贯穿始终,学生真切体验、实际运用,积极思考与感悟,在情境中获得语文经验,完成语文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三)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倾向

深度学习是学生对知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从儿童学习心理倾向上看,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深度学习。

1.情感驱动激发挑战热情

儿童是富有感情的,他们能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文本蕴藏的真情,同时情感又能激荡心灵,激发兴趣,促进学习。课堂上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链接文本与学生的心灵,激情生趣,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暗示倾向引领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具有的“引领性”特点需要真实情境。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会不自觉地投入其中。正如李吉林所说:“优选的现实生活场景的美感,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正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情境学习具有暗示倾向,学生看似在无意识地主动学习,实则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引领。

3.角色转换促进体验成功

“在优化的特定情境中蕴含着教育者意图,它引起儿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转换角色,在课堂学习中经历挑战过程,获得身心发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真实情境如何落实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落实需要教师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创设真实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实现深度学习。

(一)链接真实生活情境体验学习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真实生活情境主要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情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在课堂上模拟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

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站在儿童的视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富有童真童趣。仔细品味,文章中蕴藏的美不仅仅囿于书本上简洁的文字。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例,它美妙声音在于“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银杏树叶发出“簌簌”声响,枫树奏出“窸窸窣窣”的音乐,梧桐树发出“飒飒”的声响……春天的风伴着鸟儿的鸣叫是欢快的,夏天的风伴着雨点儿有一丝丝的凉意,秋天的风带着水果的香甜吹得人格外喜悦,冬天的风夹杂着雪花,带着逼人的寒气。

成年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由文字链接到日常生活情景,通过想象、联想获得阅读文字的乐趣。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储备不足,优美的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的,晦涩的。此时,就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

感悟语言文字缺乏经验加工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生难理解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连,可以缩短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领学习

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语文“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的重要路径。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情境,而不是让教学成为一大串问题的机械堆砌。课堂中问题情境要有“代入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沉浸其间,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知识。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聚焦文本,立足于学情,指向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1.聚焦文本

语言文字本身是具有语境的。“文本语境”通常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所传递的内容信息、思想主旨、情感态度等;二是“文本形式”,包括文体样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

故事类文本本身是具有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应文本情境,关注文本细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完成学习任务。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采用反复的手法,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串联起来,并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运用叠词,精炼语言表达,增加童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教学过程中抓住动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做一只小蝌蚪的乐趣。

(1)听老师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池塘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做一个“甩”的动作,理解“快活地”一词。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蝌蚪。暖暖的春风吹着,和煦的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有着大大脑袋的小蝌蚪,正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

2.立足学情

课堂教学应当立足学情,“学生会的不教”,把握住“学生不会的地方(教学难点)”。教师应当创设层层递进的、支架式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获得知识和技能。

《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文中许多反复的文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简单的重复,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学生课前已经能流利地朗读文本。故事内容浅显,学生也很好理解。上述都不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教学难点,该难点应当为“借助图表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应当聚焦难点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3.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发展

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且一切课堂活动都应围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首先,给予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探索。其次,问题情境应当具有指向性,指向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时,最先遇到了谁?(答:鲤鱼妈妈)【板书:鲤鱼妈妈】

(1)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抓住关键词“迎上去”,朗读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2)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描述找啊找,它们看见谁了?(抓住关键词“连忙”“追上去”,体会小蝌蚪心情。)【板书:乌龟】

(1)设置情境,反复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游了好几天……(共三处)”

(2)可是乌龟是它们的妈妈吗?乌龟是怎么说的?乌龟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什么样?【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小蝌蚪告别了乌龟,继续游哇游,它们终于找到了……【板书:青蛙妈妈】

(1)青蛙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子?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大眼睛】

课堂上创设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形成以下板书(图1),学生借助板书进行说话训练,完成复述课文的目标。

(三)开展真实实践活动完成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领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与真实情境密不可分。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促进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符合“做中学”理论。从儿童生活周边的事物发现或产生跟自己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意识进行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与表达、提出问题和假设、呈现作品或撰写报告。这是一个“理解与批判”“练习与构建”“迁移与运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习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设计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搭建真实有效的学习支架,让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实现深度学习。

1.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悟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秋”为人文主题,除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外,教学内容应涉及让学生积累、感悟与“秋”有关的词句。笔者在教授完本单元后,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寻秋之旅》创意作业。“秋之词(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秋之诗(积累有关秋天的诗句)”“秋之叶(收集一片秋天的树叶,写一写它的形状、颜色、手感……)”“秋之歌(摘抄一篇描写秋天的诗歌,并自己学着写一写)”。

学生走出家门,走向户外,在实践中感知秋天,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

2.实践活动中迁移运用

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不同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一方面学生需要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他脑海中需要有语言、表象的积累。两者结合完成语文“字、词、句”的积累向“段、篇”运用的迁移。

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将观察到的一件事物或场景写清楚。这篇习作选自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习作前学生已通过本单元学习完成两个语文要素要求。如何让他们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细致,并清楚地写下来?笔者在教学时就地取材,准备了苹果、香蕉和橙子三种水果,在课堂中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要求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发现,并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是学生情感的抒发。他们亲身经历,感受更为丰富、深刻,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流畅。

语文学科的学习兼具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习得,真实情境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载体。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体验,训练语文技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倾向。教师立足文本,利用身边教学资源,链接真实生活情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真实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情境中学。

猜你喜欢

小蝌蚪板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小蝌蚪
小蝌蚪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小蝌蚪
小蝌蚪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