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探究

2024-06-21薛绍华

华章 2024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必要性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思政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需使学科或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统一,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确保理论联系实际,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文章基于立德树人背景,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在分析建设意义和内容基础上,着重探讨有效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路径;策略;必要性

“课程思政”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对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今学校教育思想是以德为先、以育人为本,这就说明了教师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先进教学思想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之间能有效融合,以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有益于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按照“课程思政”要求,学校及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涵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其理想信念与品格。专业课是学生学习及专业发展的基础,若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则需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融合,突破思政课桎梏,保证立德树人工作顺利进行,提升专业课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施,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教师既要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又要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己任,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确保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够高效地进行,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二)课程思政与新时期学校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相一致

构建“教育强国”,必须动员全社会多方主体的力量。对学校教育来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课程思政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使得高校具备较强的育人能力。此种形势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构建健全的教育制度,发掘其潜在价值,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学校,有诸多不同专业课,在这些专业课中都会有一些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这是将专业课和思政课结合起来的重要保证,为建立新教学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一)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显性特征突出

在部分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工作方法太过直接与简单化,很容易引起对学生群体的误解,甚至产生逆反情绪。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自身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成效未进行充分预设,往往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考核工作,普遍采用口头强调、课件留痕等各种方式,明确告知学生在课程中需接受的思政教育,严重削弱课程思政实际效果。此种将课程思政“具体化”的做法,虽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反映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未落实到位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标签化现象突出

课程思政是思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准备,保持持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韧劲。目前,一些学校将“课程建设”改为“课程新增”,以开设新人文科学选修课为主要建设手段,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此外,部分学校将“课程建设”改为“课程泛化”,将课程思政工作的主题与平台,向各类论坛、讲座、报告会等方面延伸。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标签化、表面化的体现,缺少对课程思政目标对象的准确定位,忽视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度攻坚的工作设计[1]。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实践

在学校专业教育中,要将“大思政课”的教学观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构建起“实践性的思政课”。例如,艺术专业课采用户外创作写生、下乡采风、田野调查等多种实践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世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学生不仅能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应用,还能进入红色革命根据地,培养其情操,增强其信念。与此同时,学生可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各个艺术学科在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又如,通过捐赠和义卖等方式,向农村地区捐赠艺术品,以支援农村地区的文化扶贫事业。通过戏剧演出、文艺创作和短片拍摄等方式,积极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文化活动。在学校中实施美育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美育工作中,或者主动和社会联系起来,举办文艺演出、艺术展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掘美术实践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加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道德教育功能,加强价值观引导,实现课程思政的“知行合一”目标[2]。再如,计算机类专业课可以从国内外软件发展史、相关科技人物发明创造的故事中整理思政素材,用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习顶级计算机科学家的创新精神[3]。

(二)集合多方力量,强化课程思政

在立德树人大视域下,学校课程思政应以整体推进为重点,调动各方力量,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各个小组,借助教务处、团委等组织的优势,实现师生间的协同配合,取得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思政方面,还应重视校外的育人资源,通过校内校外的有机整合,实现二者协调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基于这一理念,不仅能促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课程思政”转化,还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校内部全方位地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且从根源上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以保障学生在学习科学和知识时能强化自身的学习体验,在接触丰富的学习资源基础上感受到课程侧重的力量,促使专业学习效果和道德修养得到协同发展。其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持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此同时,学校要强化教师思政意识,使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力军”,在思政课改革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有深度、有针对性的课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未来的课程思政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实施党建,配齐建强队伍

学校党委在立德树人和办学治校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命脉”。只有加强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与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相联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从上到下地贯彻课程思政,将更多人的思想都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将整个行政系统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党委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引导,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实施,以保证学校的所有组织与制度都能集中精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并能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人力等资源保障[4]。

除此之外,学校党委要对“课程思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做好统一领导,注重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务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多部门共同承担相应责任,并把“课程思政”项目列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项目。在“课程思政”中,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主要职责。学校党委明确提出,每一科都有育人作用,教师要把自己树立为“大先生”的形象,在政治上、育人方向上、文化上形成高度一致性,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做人的楷模。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为以“人的思维品质”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将其与职业发展的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如此一来,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好作品,实现立德树人、固魂铸魂的教育目的。

(四)强化校本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从目前课程思政教育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学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课程体系,也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育人经验。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可以使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掘出自己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对学校实施课程思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此外,若想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学校需从思想上着手,改变教师思维方式、观念,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唯有思想上发生转变,才能对课程思政发展和变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课程思政改革要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方法上创新,这既关乎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关乎着学生今后是否能持续发展。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还要对课程思政有准确认知,冲破思想的枷锁,更好地完成课程育人使命[5]。当然,课程思政教师还需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核心,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采用新方式、新途径,使各学科与思政课协调发展,这也是学校今后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视域下,思政教学也可以注入新的内容,主动运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思想教育,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五)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思政效果

学校课程思政活动评价目标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课程思政围绕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展开,采用具有特色化的指标展开评价。同时,学校需深化课程思政综合改革,并探讨构建科学课程思政评价系统的方法。

1.科学选择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仅包含教师,也包含管理者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其中,每个主体都可以对学校实施的课程思政效果加以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课程思政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综合性评价的观念,并及时对评价结果展开逆向原因研究。

2.科学设置评价维度

在进行课程思政评价时,要根据不同评价对象,体现不同评价维度,确保评价科学性和完整性。在组织领导维度中,应提升课程思政地位,将其视为高校办学质量评估考核的关键指标内容,并将其纳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中。在专业课程教师层面,则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专业道德等层面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

效果[6]。

3.系统地做好评价工作

课程思政评价是一种体系化的工作,其与学生思维转变和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实施课程思政,其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由于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需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建立相对完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定性评价而不是定量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评价,少运用结果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学校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加大课程思政力度。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健.“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体育科技,2022,43(6):162-164.

[2]常会丽.立德树人视域下拓展训练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3):36-38.

[3]陈广智,王永庆,车葵,等.面向软件工程课程的思政案例库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23,22(2):204-207.

[4]孙祖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2):60-62.

[5]钱俊伟,钱永健.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6):159-166.

[6]曾豪,张元圆,高君华.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优化分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8):38-41.

作者简介:薛绍华(1983—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分制背景下郑州航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优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hjy23-2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必要性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