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双语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4-06-20黄丽莉汤年华雷习林

高教学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探索与实践

黄丽莉 汤年华 雷习林

摘  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双语课程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应用型人才、推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收集制作中英双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理念与实践案例、挖掘生态学课程生态文明思政切入教学点,将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与生态文明思政体系相结合,构建新时代生态学课程的生态文明思政教学体系;并以种群的分布与多度为案例,提出生态学课程生态文明思政教学的实现途径。在提升知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学课程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感受中国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课程思政;双语;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111-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bilingual courses of ecological disciplin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y collecting and making important concepts and practical cas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digging into the teaching poi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cological cours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 Tak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population as a case, we put forward the way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ecology course. While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literacy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e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ourse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eel the confidence of China,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valu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ilingu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剧增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不断干扰和破坏,全球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如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生态环境问题甚至生态灾难。这一切的生态灾难都在警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更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未来还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1]。

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作用过程与机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优化调控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的人才未来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倡导者,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是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我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专业外语水平,并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去。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双语课程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高等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兼备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推广,真正做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双语课程的必要性

(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蕴含对生态治理需求的深刻观照,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之一[1]。高校生态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生态学科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设置,这些人才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将起到引领支撑作用,因此不仅需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掌握生态学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培养学生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运用生态学知识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能力[2]。这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融入就是要寓价值观培养于专业知识传授之中、寓专业理论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与生态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明确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与生态学科外文原版教材的互补性

双语课程教学内容除了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严谨完备、英文表达的通俗易懂和对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动态的追踪,还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案例分析,特别是结合本地国情的案例。目前我国高校生态学科专业双语课程普遍选取外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科经典、反映理论前沿,但是由于外国学者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具体了解和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及时跟进,相关实践案例与中国国情结合得较少、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实践呈现不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是在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管理监督方面,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3],案例的成功也源自生态学理论的正确应用。在相关生态学理论知识点有机融入相应的实践案例可在中国情境的呈现和实际运用上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与外文原版教材形成必要且有效的互补。

(三)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与生态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步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积极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征程上,加大向国际相关机构、环保组织、专家学者及公众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我国生态环保成就的力度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4]。因此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者中坚力量的新时代生态学应用型人才同样肩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任务,能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双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生态学学科知识体系可按生态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种群、交互作用、群落、生态系统和大尺度(包括景观、区域、全球)六个不同的等级,均以进化理论为指导,因此其知识模块可大致分为八个章节(表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可概括为“八个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和“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2],通过围绕教学内容挖掘各观的生态文明素材,核心要义“八个观”在每个章节均有或多或少的案例,由于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很难将所有素材全部呈现,我们首先对素材进行了双语制作与分类总结,建立案例库,并将其全面、系统、合理分配到各个章节,并不定期更新最佳案例,构建形成新时代生态学课程体系。

(二)  教学案例设计

以上建立的新时代生态学双语课程体系系统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八个观”融合在了不同组织层次的生态学知识体系中,通过显性专业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两条主线以中英双语教学展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通过植入中英双语版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理念、建设重点、制度体系与典型案例,使学生对生态学的历史、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协同育人、“三全育人”。下面以种群生态学中“种群的分布与多度”知识点为载体,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导入法、呼应法、引申法和升华法等精心设计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自然观的教学案例。

1  新课导入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发展史中,许多生物物种出现后又消失了,灭绝似乎是每个物种生活史中无可避免的宿命,其中有些种群比其他种群更容易灭绝。为什么有些物种易于灭绝,而有些种群却能长存好几个地质时代呢?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种群的分布模式与多度。

2  知识点讲解

种群的特征:所有种群都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种群的分布与多度等。种群分布探讨的问题包括种群所占面积的大小、形状及分布区域的地理位置。种群在分布范围内通常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模式,通常以多度即分布范围内的个体数和它们的密度等数量特征来表示。

种群的分布:环境限制了物种的地理分布,环境对物种的限制与生态位有关;物种的生态位指的是影响物种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子的总和,包括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种群个体的分布模式在小尺度下分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与聚集分布三类,在大尺度下种群个体的分布模式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分布模式的种群个体间作用机制不同。

种群的多度:种群密度随着生物体形的增长而降低。将体形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量化可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体形相近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与陆生无脊椎动物相比,前者的种群密度高,而且常高出1或2个等级;再如体形相近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前者的种群密度也较高[5]。

3  应用案例讲解

呼应导入介绍“罕见与容易灭绝”案例。罕见种较容易灭绝,为了了解和防止物种灭绝,我们必须熟悉各种罕见形式。物种的罕见与三个要素有关,这三个要素分别是物种的地理分布广泛或局限;栖息地耐受性宽广或狭窄;地方种群大或小。这三个因素可组合成8种可能,不同的组合中都有多种代表性物种案例,比如我国的朱鹮、大熊猫属于包括三项罕见属性的最罕见物种。总结在所有物种案例中,物种存活的关键几乎都在于扩大它的分布范围与提高多度。

4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我国在朱鹮、大熊猫等濒危物种所采取的措施主是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迁地保护体系以拓展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以扩大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近万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陆域国土面积的18%;建立近200个植物园、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同时通过人工繁育等生物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并最终实现放归自然,从而达到扩大种群多度即数量的目的。通过改变罕见物种的种群属性我国生物多样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 114只增加到1 864只,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朱鹮由最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 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针对曾经在野外已经消失的麋鹿建立北京、江苏、湖北三大保护种群,并且总数已突破8 0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等等[6]。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申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的建设重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自然观的具体体现。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他们形成的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近年来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结束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近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明文明思想为基础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逐渐兴起,作为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学科,探讨如何与其相结合、为新时代生态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科学指引是生态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7-8],但仍缺乏系统性、国际性与实践性。本文全面、系统、合理地将中英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了新时代生态学科双语生态文明思政教学体系,并以种群生态学知识点为例自然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突出应用案例分析,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案例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对生态学专业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机融通,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态学理论知识与生态文明实践的紧密联系、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重要理念,体会生态学科的重要性与使命感、自豪感,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生态学的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对生态学科的思政教学有一定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7.

[2] 薛堃,周宜君,张淑萍,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生态学专业建设[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2,12(1):53-56.

[3]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21:10.

[4] 廖茂林.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路径[J].企业经济,2020,39(7):131-137.

[5] MANUEL C M J.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seventh edition),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7] 侯颖,丁锦平.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园林生态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7):60-63,67.

[8] 陈雪冬,李丽,史明艳,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J].现代农村科技,2022(9):103-1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双语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以《环境生态学》为例”(JXJG-21-43-6);豫章师范学院四类本科课程“环境生态学”(YSHHK-2022-08)

第一作者简介:黄丽莉(1981-),女,汉族,江西萍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种群生态学。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探索与实践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