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研究
2024-06-19张彤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应用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128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 =64)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n =64)采用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优的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53
0 引 言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为主要的症状表现,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反酸、胃灼热感、嗳气或食物返流等胃肠道症状,对患儿的情绪、睡眠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病情加重,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厌食等问题[1]。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但是西药的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大,对患者胃肠及肝肾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中药治疗的方法被逐渐应用到临床中,通过与西药联合用药,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故本文旨在探讨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 0 21年1月至2 0 2 2 年12月期间,选取1 2 8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6 4例,其中对照组男3 0 例,女3 4例;年龄5个月~5岁,均值(2 .91±0 . 4 4)岁。观察组男33 例,女31例;年龄6 个月~4 岁,均值(2 . 8 3±0 . 52)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
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生产厂家:北京首儿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232;规格:1 mL:1mg),饭前15~30分钟服用,每次0. 3 mL/ kg,每天3~4次。
1.2.2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患者标准化中医综合治疗
(1)中药治疗。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生产厂家: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5415;规格:2 g),一岁以内2 g/次,2次/天;一岁至二岁4 g/次,2次/天;三岁至六岁4 g/次,3次/天;七岁至十四岁6~8 g/次,2次/天,温开水冲服。(2)穴位敷贴治疗。将莱菔子和干姜等药材磨成粉末以后,加上蜂蜜进行调制,制成药丸,置于患者的中脘穴,用医用胶布做好固定,贴敷6 h,隔一天贴敷一次。(3)推拿治疗。对患者的足三里、膈俞、中脘及板门等穴位进行揉推,并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同时在饮食方面,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判定为有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未有明显变化表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症状积分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痛、餐后饱胀及腹泻症状积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及概率,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采用t 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分别以(x±s)与(%)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降低更多,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 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儿童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饮食不规律、过度依赖外卖和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消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且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加,很多学龄期孩子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导致胃肠道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了预防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减少精神压力。同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诊断,通过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予以患者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主要以西药和中药治疗为主,西药治疗采用的多潘立酮混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多潘立酮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壁上负责分泌胃酸的质子泵酶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2]。这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用药以后,可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且多潘立酮混悬液还具有一定的抗胃肠道痉挛作用,能够减轻胃部和肠道的紧缩收缩,缓解相关的症状,如腹痛、腹胀等。还能够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帮助食物顺利通过胃肠道,避免消化不良、胀气等问题的发生[3]。但是,多潘立酮混悬液是一种缓解症状的药物,无法根治消化不良的根本原因。如果小儿的消化不良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胃炎、胃溃疡等,那么仅靠多潘立酮混悬液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在中医中,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脾胃失调”的范畴,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等相关。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或是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进食油腻食物等引起的。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和协调,改善消化功能,在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时,中医通常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等,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醒脾养儿颗粒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黄芩等成分精心配制而成,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这些成分相互配伍,相得益彰,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增强孩子的消化功能;白术则有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能够缓解腹泻等症状;茯苓、陈皮等成分则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相较于化学药物,它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对于小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比成人更为脆弱,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也相对较低。穴位贴敷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上的经络和神经末梢,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可以刺激腹部的神经和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3]。穴位贴敷治疗还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调整胃肠道的功能。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与神经系统的紊乱有关。通过推拿治疗,可以调整小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从而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通过按摩腹部和背部的相应穴位,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运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种刺激不仅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提高胃液分泌,还可以加强肠道蠕动,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小儿的气血运行,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从而增强小儿的消化功能。综合采用中医针灸、按摩、药物贴敷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提高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标准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改善明显,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祝丽娟,文建英,罗玉兰.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5):624-627.
[2]陈胜祥.穴位贴敷联合捏脊手法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5):2370-2371.
[3]张强,王英英,景昕哲.健脾消积汤联合莫沙必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2):382-384.
作者简介
张彤,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或中医儿科临床治疗。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