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生活

2024-06-19郑梦圆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慕尼黑艺术家德国

郑梦圆

19世纪德意志帝国南部的一个相当小的城市—慕尼黑成为了中欧主要艺术中心之一,为德国产生现代设计语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是一个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大转型时期,由于19世纪50年代德国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扩张、技术革新、医学发现,财富重新分配和城市化,慕尼黑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慕尼黑多元的文化元素,使得公众对于艺术的态度相对包容。19世纪末,慕尼黑成为了一个聚集了大量艺术家的城市,甚至超过了维也纳和柏林的总和。这包括了来自各地的杰出外国画家,如俄罗斯人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阿列克谢· 冯· 贾伦斯基(Alexejvon Jawlensky)。画家兼评论家恩斯特·威廉·布雷特(ErnstWilhelm Bredt)在1907年对慕尼黑作了如下描述:“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像慕尼黑一样,艺术家能与社会各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一个城市的艺术可以如此朴实无华、不引人注意地、或是悄无声息地参与到一般经济活动中。”艺术家群体在慕尼黑蓬勃发展,其中慕尼黑分离派(Münchner Secession)诞生于1892年4月初,这个艺术团体不仅脱离原本的慕尼黑艺术家协会,不再接受官方赞助,更打破了当时保守的展览方式,最后甚至促成德国新艺术运动的蓬勃发展。柏林与维也纳等地,也相继成立分离派,为之后德国表现主义发展奠下了基石。慕尼黑分离派的大多数创始成员,如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伯恩哈德·潘科克(Bernhard Pankok)和理查德·希斯·里默施密特(Richard His Riemerschmidt)都为慕尼黑新艺术先锋杂志《青年》(Jugend)提供了插图,使《青年》成为新式艺术和“青年风格”(Jugendstil)最引人注目的展示墙。

一、慕尼黑艺术文学杂志《Jugend》

《青年》杂志由乔治·赫斯(Georg Hirth)(图1)创办于慕尼黑,于1896年—1940年刊印发行。《青年》最初是一本反对折衷主义的现代性杂志,除诗歌和短篇小说外,它还十分重视图像、图形和装饰。Jugend在德语中意为青春、青少年时期、青少年(youth),所以它通常在英语中被译为“年轻的风格”(youth style),这一名称突出了其新奇的特点,也更能体现世纪末德国艺术和设计的本质。《青年》杂志希望宣传蓬勃向上的青春能量,并为进步艺术家和思想家提供展示其作品的平台。“青年”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很好的口号,尤其是在德国,很快就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生活的“青年运动”、独立的“青年时代”和独立的“青年文化”的说法。该出版物具有国际视野,在德国现代主义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丰富的视觉和文学档案值得我们关注——最重要的是,它成为了“青年风格”的同名词。

《青年》首刊便明确地向读者表明青春是其重点,杂志的开篇宣言中说道“青春是存在的喜悦,是享乐的能力,是希望和爱,是对于人的信任——青春是色彩、形式和光”。《青年》杂志早期大量编排赞美青春和自然精神的图片。1896年3月的一期《青年》封面上(图2),两个年轻女孩迈着轻快的步伐牵引着一位身材矮小,全身黑衣包裹着的老头在青绿色的草地上大步向前。这似乎预示着青春的自由和能量将会成为旧事物的推动力,新艺术的到来将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青年》每周出版一期,每一周的《青年》封面都在宣告这份杂志的主题是“艺术与生活”,青年风格的中心主题受到科学和自然主义的影响,旨在探索更深层次的人文和艺术问题。它关心的事物比资产阶级新奇又转瞬即逝的潮流要严肃得多。

二、“青年风格”艺术思潮

围绕《青年》杂志的应用艺术和平面艺术的概念催生了这一新艺术风格——“青年风格”。它得名于慕尼黑杂志《青年》,虽然相比其它欧洲的新艺术风格,“青年风格”出现得比较晚,但很快成为统治德国设计界的主流风格。“青年风格”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被视为介于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青年风格”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00年之前的阶段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表现为流畅的有机形态,以花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源于英国新艺术运动和日本艺术,尤其是浮世绘版画;因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其他国家新艺术运动影响,它一方面强调装饰,推崇新艺术运动自然主义曲线图形,另一方面融合了德国民族的设计元素,受到德国传统木刻版画和中世纪字体的影响,具有相对简洁的、线条硬朗的独特风貌。1900年之后的阶段受比利时建筑师兼设计师亨利·范·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的影响呈现抽象艺术的趋势,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更加具有装饰韵味。

“花卉风格”通常是感性和自然主义的,借鉴了自然形态样本和民间艺术主题。最早的例子之一是住在慕尼黑的瑞士艺术家赫尔曼·奥布里斯特尔(Hermann Obrist)的刺绣挂毯艺术。他的“鞭条”挂毯(‘Whiplashtapestry)(图3)以植物和花卉为蓝本,创作了一种蜿蜒的双曲线设计。这件挂毯由奥布里斯特长期合作的刺绣师贝尔特·吕谢(Bertha Luise Chevalier)制作。挂毯上的图案呈现出抽动扭曲的形态,类似于某种异域的海草,具有非凡的意义和艺术价值。他通过抽象自然形态的表现方式,为青年风格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花卉风格”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奥托·埃克曼(Otto Eckmann),他是与《青年》杂志有联系的最著名的德国艺术家之一。他与许多新艺术运动从业者一样,曾经接受过画家培训,但后来转向图形和应用设计艺术。埃克曼善于使用自然主义表现手法,他经常采用女性跟花卉元素,并用日本浮世绘的单线平涂手法,线条自然流畅,非常浪漫,他为《青年》杂志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封面与插图设计(图4)。

1897年,范·德·维尔德的一系列室内设计作品在德累斯顿应用艺术展上展出。他独创的曲线家具设计方法深受德国艺术评论家朱利叶斯·迈尔·格拉夫(Julius MeierGraefe)的欣赏和鼓励。维尔德在德国的声望与日俱增,收到了许多委托;定居柏林后,他在全国各地任教。大约在这个时期,恩代尔、奥布里斯特和彼得·贝伦斯开始将“花卉风格”转变为更加抽象的“几何风格”。贝伦斯在1898年创作的海报《吻》(图5)中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他流畅的曲线元素被简化和控制,从而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装饰性的、现代主义的风格。

三、“青年风格”中的自然主义

自18世纪后期起,关于植物和生物主题的丰富图文出版物逐渐增多,并迅速传播。这些出版物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和生物的形象和特征,并进入了欧洲的艺术和设计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模仿自然图像的素材。到1860年,一些著名植物学家的游记书籍让爱好者们得以透过这些著作,深入了解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植物。来自深海的海洋生物也成为印刷品中的常见内容,扩大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范围。

19世纪通讯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生命。通过通讯的改善,人们可以更快地获取有关自然生物的信息,并且新技术的出现为对自然生命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为生物学领域提供了进化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框架。到1890年,全欧洲的进化论者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在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装饰艺术的影响。19世纪装饰艺术界、生物学界乃至艺术界和科学界开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得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能够在其他领域获得令人惊讶的知识。举例而言,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克里斯多福·德莱赛(Christopher Dresser)、赫尔曼·奥布里斯特、欧仁·格拉塞(Eugène Grasset)和埃米尔·加莱(?mileGallé)都在植物学领域获得了正式资格,或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公开认可。

“青年风格”中的自然主义影响源头可在德国生物学家兼哲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的植物学画作中观察到。1899年,海克尔出版了他的第一套无装订插画集《自然界的艺术形态》(Kunstformen der Natur),他希望通过画集“以流行的画法展现一部分这样美丽的形态”。海克尔的插图以艺术化的手法描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如筒螅科、原生动物和管水母目类,以及海草、水母和海星(图6)。海克尔的作品因其精确的图案和细致的阴影以及对有机进化的理解而著称,他不仅准确绘制样本的形态,还会从侧面、背面、底部把生物和它们的毛孔和皱纹细密地描绘了出来。这些生物的形态为艺术家提供了千奇百怪的形态样本,抽象却又来源于自然,与任何青年风格的艺术品一样美妙。赫尔曼·奥布里斯特的“鞭条”挂毯上明显的抽象自然形态便被认为是对海克尔普及的生物知识的一种表达和诠释。海克尔也认为奥布里斯特的作品不仅仅是描绘了抽象的想象画面。他在《宇宙的谜语》(Riddles of the Universe)一书中声称“青年风格”的新式美学与科学进步有确凿的联系:“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大大增加了,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美丽生物形态,这些在我们这一代中唤醒了一种新的美学……从而诞生了新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技术艺术。”

总结

“青年风格”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创新和实验的精神。在德国“青年风格”时期,艺术家和设计师追求着创新,努力在艺术领域开辟新的道路。这种实验精神激励着艺术家们尝试新的技术、材料和风格,推动了艺术的蓬勃发展。“青年风格”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主张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建筑、家具、珠宝和工艺品等。因此,在慕尼黑《青年》杂志的推动下,“青年风格”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积极探索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青年风格”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活力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强调曲线、植物图案和几何形状等元素,同时注重装饰性和象征性。其作品通常具有优雅、华丽的特点,反映了当时艺术家们对自然、生命力和新生活方式的追求。“青年风格”在其时代被视为推动艺术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创新精神和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重新思考,为后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20世纪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Paul Greenhalgh, Art Nouveau: 1890-1914[J].Lond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2000(55)

[2] 斯蒂芬·埃斯克里特著.新艺术运动[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107-110).

猜你喜欢

慕尼黑艺术家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绿色之城——慕尼黑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简介
啤酒节畅饮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德国弃煤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