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年级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06-19周洁
【摘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反思,学生能判断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年级;小学数学;数学反思能力
比于小学低段年级学生,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在问题反思能力培养方面更具优势。一方面,小学高段年级学生除了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还更愿意主动去探索新鲜事物,这给教师培养他们的数学反思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更深入地反思问题。因此,教师要基于小学高段年级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反思和评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挑战性情境
在挑战性情境中,学生往往需要不断地反思,以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具有一定难度、比较复杂的挑战性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小学高段年级学生,教师设置的挑战性情境要基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1]。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要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挑战性情境:量杯里有4升果汁,将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能喝多少升?若量杯里有0.4升果汁,将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能喝多少升?若量杯里有升果汁,将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能喝多少升?此情境分为3个问题,需要学生逐级攀升。在第一个问题中,4÷2是相对简单的整数除法,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运算。在第二个问题中,因量杯里有0.4升果汁,学生需要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在第三个问题中,因量杯里有升果汁,学生需要进行分数除法运算。显然,此情境的挑战性在于学生需要反思已有的整数和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以及将分数变成小数的知识,再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师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借助情境推动学生反思,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发掘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将反思当成一种习惯。
二、提供启发性问题
设置问题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常用的手段。启发性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在思考中能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先设置一些直接、简单的问题,给学生的思考进行预热,然后再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如此,教师可将启发性问题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链接起来,借助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具体而言,教师可设置一些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启发性问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行为,从而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教师也可设置一些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的启发性问题,让他们学会观察问题的多面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可设置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启发性问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辩论,从而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的观点。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有这样的问题:“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要想帮助学生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些问题为:“你能想到用哪些方法来计算÷2?如果你将÷2看作小数除以整数,你应如何计算?你是怎样将÷2转化为整数除以整数的?这样的转化对你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你能将÷2表示成比例的形式吗?比例的概念对你解决这个问题有何帮助?”通过提出这些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而学生需要反思、分析并与同学争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理解这些方法的运算原理。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反思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的品质。
三、注重过程性指导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反思要伴随着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过程性指导与反思训练结合起来,在学生完成每个步骤的任务后,指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过程性指导中,教师还需要进行及时反馈,以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问题,并通过自我反思来调整和改进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建议。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在÷2这个算式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这样进行过程性指导。首先,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要用4÷2,而不是用5÷2?这里的‘4表示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4÷2、0.4÷2这3个不同的算式,并让学生思考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解释算式中数值的含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算式,可以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并意识到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反思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运用恰当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将问题转化为恰当的算式,并进行计算,这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过程性指导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又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充分的反思,改进与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展示反思性案例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反思性案例。反思性案例的内容以学生的一些解题误区为主。通过展示这些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改进自己的解题方法,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出示这样的案例:有学生认为4÷2、0.4÷2和的算理一样,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这是一个反思性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反思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并从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些算式之间的异同,可以让学生注意不同算式的运算逻辑,从而能够提高数学表达的精确性。当然,教师也可进一步提出反思性案例,如,教师依据“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这道题,让学生反思将分子和分母直接同时除以2行不行?为什么?如此一来,学生能进一步延伸所学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反思。
通过借助反思性案例,教师能够让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细微差别,学会进行合理的论证,学会提出合理的数学解释,能够审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促进合作学习
通过与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听取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解题思路,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启发。同时,他们也需要评估和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和同学共同讨论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分享思考过程和解题经验,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依据问题“如果把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人喝,每人可以喝到多少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说说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哪一种。在这样的合作任务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提供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学生提出画出一个长方形表示1升果汁,然后标出升果汁,再将升果汁平均分成3份,从而观察每份是多少升。有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方法虽然直观但过程烦琐,提出把升平均分成3份就是直接求的是多少,即÷3=×。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反思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反思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从同学的经验和思考中汲取营养,拓宽自己反思的范围,优化自己反思的方式,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六、激发兴趣和增强自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探究,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但实际上有一些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兴趣点。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信的人更有勇气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可借助教材提到的问题,设计将不同质量的果汁分给不同数量的人的问题,然后计算每人可以喝到多少升果汁。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反思不同质量的果汁和不同的人数对分配方案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理解;学生还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乐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以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家中共有7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3个孩子,他们要分升果汁,如何分配比较好呢?这是一道需要灵活处理的趣味性题目。学生既可以将果汁平均分配给7个人,也可以按照家庭成员年纪大小来分配(如年纪越大的人,分到的果汁越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快乐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完成相应的数学任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3]。
结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高段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解题过程,反思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数学反思能力,进而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妍.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变革发展:大概念下计算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3(48):73-77.
[2]张国军.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2):86-88.
[3]郝晓鑫,佟红新.小学数学长周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数学反思性自主作业“慧心墙”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35):8-10.
作者简介:周洁(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